文章详细页面

守望精神家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及现状
在线阅读 收藏

近百年我们的传统文化起码受到过三次巨大冲击,而这三次冲击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伤害是伤筋动骨的。第一次冲击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不仅是对旧中国的制度、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还包括我们自然传承下来的中国的一切。1952年,从北京开始,一两年时间中国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的城墙都被拆了,只剩下一个抽象的城了。第二次冲击是“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浩劫,人们称其“大革文化命”。“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破坏,已经说得太多了。而第三次冲击,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比“文化大革命”还要广泛、深入、无孔不入,就是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久闻珠海文化大讲堂曾经有过很多高论、宏论,因此珠海文化大讲堂的听众是让每一个主讲人坐在这里都有点儿忐忑的,因为不少人说珠海文化大讲堂的听众什么都见过什么都听过。今天我斗胆来给大家谈一个问题,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些收获吧,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国家在近几年都做了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件事情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有什么关系?我想这些就是我今天想要谈的内容。

的确,在几年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陌生的,但是在这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下子从一个陌生的名词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2007年年初被评为“2006年十大热门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成为了2006年的十大热门词。用我的话来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应该是我国的文化行政部门这么多年来做得最得民心的一件事,也是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外来名词,最早提出这个名词的是日本。日本在1952年公布了他们国家的“无形文化财”的保护法,“无形”就是我们所谓的“非物质”,“财”就是我们说的遗产,日本人把这个概念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成了法语,然后又翻译成了英文。而我们驻联合国的官员和翻译们又把这个词从英文翻译回来,就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联合国直译过来是“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规范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传到中国以后,仅仅几年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热门词汇。

2006年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览,我是策展人,具体负责展览工作,那个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的展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开始要办这个展览去跟美术馆谈,美术馆表现非常冷淡,认为这样的展览没有人看,后来在博物馆搞。我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尤其改革开放30年来大家的眼光都是投向世界,我们要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我们的眼睛看着外边,或者更准确地说看着欧美,再准确点实际上就是看着美国。这么多年来,无论我们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绝大多数人心里的目标和典范就是美国,我们说“和国际接轨”时,谁也没有想着和柬埔寨、坦桑尼亚接轨,我们说“国际”就是想着“美国”,现在连欧洲我们都不放在眼里了。很多欧洲人说中国游客到法国后,说怎么法国这么落后,房子这么旧,还没我们家的好。所以中国先富起来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乍富的人的心理,很可怕!

我们这几十年眼睛盯着我们目标中的现代化时,很少回望,很少回眸。用我的话来讲,就是我们拼命地向前奔跑,深一脚浅一脚,一心一意奔向现代化,除了现代化我们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在乎。几十年下来以后,当我们的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后,当我们物质的建设也取得了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巨大成就,我们的速度、成绩使13亿人吃饱饭,过上小康生活。当我们做出了这么多成绩之后,在我们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享受到现代化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好处,初步尝到小康甜头的时候,我们的社会还有一部分人在这个问题上先觉悟的人,开始看到现代化的负面影响,看到我们巨大的成绩之后还有一些隐忧。

当然我所指的一切,一定要走到今天我们才能想到这一点,每一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人的局限,这个时代也限定你只有到今天才能够想这个问题。比如环境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样,环境保护也是你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之后,才凸显它带来的问题。当一个国家刚刚开始工业化和现代化时,你马上跟他讲环境保护,没有人听你的话。我们也是这样,到出现无数造纸厂、制革厂把河水污染了,我们的洞庭湖面积缩小一半,湖泊的鱼没有了,近海也出现红潮,鱼也没有时,我们才能痛定思痛!当你没有教训时不会觉悟。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后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想法——我们一心一意办现代化时,是不是丢失了一些什么?而我们丢失的东西对我们重要不重要?假如我们仅仅是丢掉一些传统,仅仅失掉了一些民族的记忆,可能有的人认为这有什么,只要我们吃好了、穿好了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一个生命个体失忆是可怕的,一个民族失去记忆将是非常可怕的!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也不会有一个明朗的前途,而我们中国人是以历史为自豪的。我们过去会经常说“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五大文明’当中唯一没有中断传统的文明”,这句话实际上是来历不明的,但是被无数次地引用之后我们自己就相信了。就像前些年一句来历不明的话——中国的长城是宇航员在太空上唯一能够看到的地球建筑。结果所有宇航员都否认了!人们仔细一想,长城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真正是连成一线的,没有办法在宇宙上看到,但是这句话我们流传了很久。为什么会流传这样的话,为什么中国会说这样的话?因为我们这个民族经过一百年屈辱的近代史之后,太需要自我肯定了,我们太需要外界来证实我们的力量、证实我们的价值了。仔细想想,其实是一个很可悲的事,一个人自己吹嘘自己,比如我不是博士我说自己是博士,我没有得过哪个奖我说得过哪个奖,被揭露之后我很没面子,大家会瞧不起我。但如果是一个民族呢?而恰恰我们是这个民族当中一分子的时候呢?

其实我们这个文明曾经不同程度地中断过。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来,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这样的事。而且从“五四”之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起码受到过三次巨大的冲击,而这三次巨大的冲击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伤害是伤筋动骨的。第一次是解放初期。那是一个新中国,“砸烂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天地”。这个“砸烂旧世界”不仅仅是一个政治口号,也不仅仅是对旧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传统文化、道德标准,它包括我们自然传承下来的中国的一切。从1952年开始,从北京开始,中国所有的大城市也包括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城墙都拆了,也就一两年的时间。最后“城”的概念只剩下一个抽象的城字了,就像现在北京的东直门、西直门、宣武门、崇文门都没有了,只有一个抽象的名字。

我们现在不理解那时候的人为什么这么无情地去做这些事情,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同样的事情我们直至今日仍然在做,而且在肆无忌惮地做,因为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人们心里头怀着的是一股叫做“浩然正气”的东西,人们做这个事情时坚信自己是合理而且正确的,并且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对同样的问题会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正当我们拆城墙时,拆宣武门、崇文门这一年,日本人立法保护他们的“无形文化”。到了1956年韩国紧跟着公布了韩国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1956年有案可查的是北京市政府向中央提出一个报告要继续拆故宫的墙,理由是妨碍交通,而且说故宫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象征。所以,你现在仔细地回头审视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时,会觉得不可理解、触目惊心。当年马可波罗在中华大地上远远地发现一座云蒸霞蔚的城池现在通通不见了,现在中国留下城墙的县级城市不超过三个,而且都成为宝贵的遗产,将来会为他们的子孙万代创造财富的。

第二次的冲击是“文化大革命”。人们把“文化大革命”说成是一场浩劫,说成是“革文化命”,也叫“大革文化命”。关于“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的破坏我们说得太多了。

第三次,就是我们中国现代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文化的破坏比“文化大革命”还要广泛,还要深入,还要无孔不入,为什么?

首先,“文化大革命”的确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是真正的破坏,像烧书、砸庙其实实行的时间很短,就是1966年的7、8、9三个月,之后就不允许再“破四旧”了,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当然各个偏僻的农村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是突如其来的、短暂的、一小部分人的,对整个社会来讲它是外来的。在这种浩劫的同时,各个地方都有数不清的特例。如果你现在到杭州灵隐寺去看,它每一块明清时代的匾都在,当时军队驻扎在那里,把前来烧寺的红卫兵给挡住了。如前几年有一个英国的音乐学家,他是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学家,也是一个中国通。我们陪他到河北省农村考察民间的音乐乐团,一个村民拿出很多工尺谱,他一看知道是清代的。他问当地人,这在“文化大革命”是“四旧”啊,是怎么保存下来的?村民说,我爸爸是民兵连连长,他负责“扫四旧”,“扫”完了以后我们就负责保护下来,一直到现在。这个英国人觉得非常惊讶,这绝不仅仅是一个特例。当时的知识分子、民众,本着自己的良知,本着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最大限度地用自己可能的方式来保护这些传统文化。

我再举一个例子,1983年时我去咸阳考察佛教音乐。那个地方有一个弥勒寺,三个比丘尼带着带发修行的女居士在弥勒寺,她们几个人给我唱陕北名曲《劝善》,唱了一个晚上,且唱得十分整齐,使我很诧异。我好奇她们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她们就跟我了讲一个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陕北有一些窑洞式的寺庙,在一个土山里头挖进去,但门口是一个建筑的形式,窑里面是挖进去的,最里面是弥勒佛像。“文革”时她们用秫秸(摘了穗的高粱秆)在佛像前垒了一个墙,上灰漆后把弥勒佛放在墙里面,墙外边贴着毛主席像。每天的“早请示、晚汇报”她们就“早晚课”(佛教的仪式),如果有外人在,她们就念“我们的共产党和八路军是为着人民大众的”,别人不在时,她们就念佛经。这个故事给我的印象之深,就是我们自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认识还真的不够深。

所以,“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还是得到了人们的抵制,而且人们用自己的力量保护了这种传统和薪火。而今天的现代化、城市化、国际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却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它的力量是超过“文化大革命”的。

比如说,今天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但是决不能变成妨碍、阻碍,或者不允许文化遗产持有者要按照其意愿、其审美观改变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抛弃它。你只能讲道理,启发,但是你没有权力阻止他。比如贵州少数民族的服饰绣花非常精美,前几年一个法国女士在贵州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走,低价买走了她们的旧衣服,然后在巴黎办了一个展览。她请我们的驻法大使去看,我们的驻法大使和所有在场的中国人都惊呆了。那些服饰精美令人吃惊,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女人说,将来你们中国人要看这些东西,欢迎到法国来!当一代苗族、布依族、侗族的少女、少年们要把他们的绣花裙子扔掉换成牛仔裤时,你怎么办?她发自内心觉得穿牛仔裤、T恤衫比这些民族服装漂亮,怎么办?

城市化、现代化不单是我们每个人自觉自愿的努力追求,也是近一百年来中国所有的仁人志士都在努力奋斗的一个目标。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他们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民族富强。但是这个目标的实现形式是什么?就是让自己的国家现代化,而现代化是什么?以农业社会来讲就是工业化,我们对工业化寄托了多么大的希望,用了多少美好的词句去美化工业化。我们小时候唱的一首歌“牛羊肥壮驼铃响,远方的工厂冒青烟”,觉得理想的未来就是这样,后来才知道冒青烟是重度污染,经过治理白烟还凑合,是轻度污染。什么东西是被歌唱的呢?我记得一位西方的文豪说过,“一个守财奴不应该为他失去的钱而歌唱,但一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失去的爱情而歌唱”。歌唱的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而我们这一代从小就被告知“工业化”是美好的,工业化的确很美好,它带来生产的巨大进步和物质的巨大繁荣。但是另一方面,工业化靠科学,工业化所提倡的是标准化,而科学主义和大工业化生产在给我们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又极大地破坏了我们的审美,破坏了我们对艺术的感受,甚至破坏了艺术的发展。

2002年时我在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一个发言,后来引起轩然大波。我当时批评“千人一声”,指出“这不是青年歌手的问题,甚至不是老师的问题,这是一个时代造成的”。当我们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化时,有一个标准化的思想,所谓的科学化思维成了艺术发展的重要思想。按照一模一样的东西,要规范化、科学化训练出来的孩子,大家的声音都一样,进学校之前是不一样的声音,可能有圆的、扁的、三角的、四轮的,老师的责任就是把你训练成一样,结果我们形成批量生产歌唱家的能力,但是丧失了歌唱家的个性,你听不出来是谁唱的。所以当现代化、工业化走到今天时,人们开始发现这些问题,用我的话来讲,现代化就像一块巨大的“橡皮”,在不断地擦掉我们整个民族的记忆。

有一个外国人来中国之前认为中国是古老的国家,美国200年的历史跟中国2000年肯定没法比,但是他到中国的认识是中国的城市比美国还要新。全国的城市都一模一样,都是崭新的城市。我们小的时候每个城市都不一样,尤其对一个有着文学情结的孩子来讲,一个城市的名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想想杭州、昆明、呼和浩特,你就觉得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你脑子里面会有一幅画。我曾经几次在讲演中提到我个人的感受,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90年代,我从杭州的萧山机场下来,路过杭州市区的高速公路,那时候接我的人非常自豪地指着道路两旁的小洋楼告诉我那是当地农民的房子,我当时看也是激动,农民自己可以盖两三层的小洋楼了!前几年我再去感受又不同了,从萧山到杭州一路上两边全是雷同的不中不西的建筑,不光有三四层的,有尖顶的,像基督教教堂,还有不锈钢葫芦插在顶上的,有点儿像伊斯兰教堂,而且所有的房子几乎都是雷同的,满目放眼望去都是不伦不类的“小洋楼”。我忽然想到,这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地方?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地方?就是李可染画的那个“粉墙黛瓦、粉桃花”的江南?“江南”两个字对中国的文人来讲是一千首诗,是一万幅画,是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但是现在放眼望去全是不伦不类的小洋楼。“粉墙黛瓦”不见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见了。

但是我们任何人也没有权力阻拦当地富起来的农民追求他心目中的生活。可当绝大多数人的理想变得如此的物质化、变得如此的雷同、变得如此的单调、变得如此的低品位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责任吗?我们的政府没有责任吗?

还有一个是国际化,国际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现在我们的90后和一个纽约出生的90后、东京出生的90后没有什么不同了,现在这批青年人已经国际化了,从他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到他们的审美、他们的理想,连他们做的梦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全球化。我们的孩子终于享受了全球化,可以和美国的孩子同一个时间看同一场NBA的篮球赛。全世界的孩子都吃麦当劳,都崇拜乔丹,同时下载同一首流行曲,看同一场球赛,过生日时都让妈妈买阿迪达斯球衣、耐克的球鞋。我们这一代人在做什么?我们一辈子含辛茹苦,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培养孩子出国留学,没有去柬埔寨的,出国就是去美国。当孩子出国留学之后,同龄人在一起时父母的脸上有光,会跟人说我们孩子在美国留学呢,我们孩子拿到绿卡了,我们孩子在美国工作了,我们孩子入了美国国籍了。一代含辛茹苦的父母最高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美国的接班人。我们的教育也出问题了。哪一个国家会把一门外语凌驾于自己的母语之上?任何一次考试都是考英语,也不考柬埔寨语,就是考英语。比如说招研究生你只要英语不过,你没有任何办法。英语成了我们求学、进职、晋升的唯一一道门槛,哪怕是研究中医的。这个东西太荒唐了。

再谈谈中医的问题,现在中医药也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从中医药来看也可以看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困境,你挂的号是中医,中医原来是望闻问切,可现在望闻问切都少了。中医诊断西医化了,用药也是西医化了,从最本质的地方改变了。中医最可贵的是什么?不是阴阳五行的学说,而是它把每一个人当成独特的生命个体,当成一个“小宇宙”。虽然两人得的是同一个病,但是开的方子不一样,针对个体辨证施治。西医则男人跟女人一样,大人跟孩子一样,括弧“儿童减半”。而且西医每隔十年会淘汰一批药,因为副作用被淘汰了。你们听说过中医淘汰哪种药吗?黄芪不能用了?党参不能用了?没有!但是从中医的处境反思,我们这几十年中医学院是怎么教的,学中医得背古籍,可现在学中医的学生早上起来背英语单词,因为他得考英语。

所以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已经在许多地方中断了,这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再不能自豪地说“我们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了,什么都中断了!

一方面我们自诩五千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同时我们对历史对传统缺乏尊重更缺乏敬畏,所以今天的中华民族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当年学界一直在讨论。费孝通讲的文化自觉是站在全人类高度上,他说文化自觉是讲一个民族要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同时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就是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你要有自己民族的自豪感,彰显自己民族的美丽,每个民族都应该这样,叫“各美其美”;还有一个“美人之美”,不仅关起门欣赏自己,我们还要“美人之美”,充分尊重异文化的美,也可以把异文化彰显出来。我们的朗朗钢琴得奖,我们的芭蕾舞得奖,这就是“美人之美”,我们把西方文化发展到一个程度;所以费孝通说“美美与共”,不同的美、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就是多样性,于是就“世界大同”。世界大同是什么?世界大同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仁人志士的梦想,我们甚至把“世界大同”当成终极目标。但是现在虽然距离真正的“世界大同”还有很远,但是我刚刚说的那个现象,全世界同一个时间看同一部电影、看同一场球赛,为同一个歌星的去世——迈克尔·杰克逊——号啕大哭,世界已经基本上大同了。我们中国人穿的衣服和法国人有什么不同吗?和世界主流的国家完全一样,所有的世界名牌都在中国扎根。但问题是这个“大同”,不是我们“同”别人,是别人“同”我们,在这个大同之中我们丧失了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这个“大同”是不是我们理想的大同?按照费老的讲法,应该每个民族都要有文化自觉。但是我观察历史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所有的弱势民族的文化自觉都不是真正的自觉,都是别人打你一个嘴巴之后的自觉,像禅宗讲的“棒喝”。

第一如日本,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举国上下为一件事努力,就像我们现在“一心一意现代化”一样,他们想“脱亚入欧”,而且把此作为全国的口号,像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一样。脱离亚洲入欧洲,在那个时候的日本,它走了一大段弯路,现在很少提起,但是仔细想想和我们现在的弯路一样。比如搞艺术,中国现在所有的地方戏都要拍新戏,请编剧编,请音乐学院的人配器、编曲,请灯光布打灯光,请景师布景,他们认为这叫“发展”,觉得不能总演传统戏,这个地方戏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啊。河北梆子发展时,没有想到河南、陕北梆子剧团都在这么发展,所有的地方戏都在雷同都在歌剧化,伴奏都有大提琴、电子琴,结果是新一轮雷同,因为发展的目标还是美国,没有加非洲乐器的。结果造成雷同,现在唱戏像唱歌。日本当时也是这样,日本明治维新时他们的歌舞伎也要歌剧化,和我们走完全相同的道路,一切以西方为准,那时候日本的传统艺术全盘西化。但是为什么日本却在1952年全世界第一个进行文化自觉,同时颁布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因为美国投的两颗原子弹,国破家亡!日本是被美国军队占领之后整个民族才开始反思,你想脱亚入欧,欧洲人答应吗?你想东亚共荣,东亚人同意吗?国破家亡之后,日本人才开始痛定思痛,他们认识到,日本政府命运可以听美国人的,可以没有常设军队,日本的经济命脉可以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但是只要有寿司、有生鱼片、有榻榻米、有三味线、有歌舞伎、有能(能乐)、有大相扑,这个民族就存在!

韩国也是这样,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分裂成两个国家超过半个世纪。韩国是1956年南边完成美国化,北方现在在“去中国化”。我第一次去韩国时看到汉城还有很多汉字招牌,今年早些时候去开“中韩文化论坛”时基本上招牌都是英文了。我们不要说人家“去中国化”,我们也在“去中国化”。现在大街上楼盘的名字,什么加利福尼亚花园、罗马花园、意大利小城等,全是这套。韩国人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认识到保护自己文化的价值,而且人家的确比我们做得好。

我们中国的文化自觉才刚刚开始,而文化自觉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这几年我们全社会,包括从政府到老百姓、学者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情,我们终于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它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魂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我曾经这样说过,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决定我们是中国人而不是其他人,不是日本人、柬埔寨人,除了我们的面貌,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决定我们跟白种人、黑种人不一样,除了生物的DNA生物的显现形式以外的东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语言、文字、道德、哲学、审美观、艺术观、生活习惯、风俗、传统记忆、传统文化,所有的一切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我们开始进入文化自觉的过程当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口号才能如此深入人心,才会做得如此顺利。我们在和国外同行交流时,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们,都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的巨大抱有羡慕和惊叹。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首先是人力,在浙江省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时,浙江省一共动员了23万人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每个村子要找“三老”,老干部、老村长、老学究(老知识分子),然后配一个会用电脑的年轻人做,而且找到的这些人都认真至极。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则中头两句话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就是做这项工作时你先老老实实地保护,别想发展、改变它,;第二是“抢救第一”,你先把它抢救出来。

但现在都说“发展是硬道理”,拿粤剧来说,有人疑惑老演传统戏,没有发展,那新的思想怎么表现?我觉得很简单。看看日本,没有一个人能否定日本的现代化程度比我们高吧,也没有一个人能否定日本人的民族创新能力吧,但是日本人就是立了法之后的几十年,他们非常清楚地运用“双轨”制,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就是当代文化,艺术就是艺术,娱乐就是娱乐,绝不混为一谈。传统的部分以什么为好?以一成不变、一丝一毫不变为好。我在日本超五星级饭店看到一把倭刀价格昂贵,刀旁边有谱系,爷爷、爸爸是谁都有介绍,为什么刀子卖那么多钱?店主解释说,因为从原料到方法跟几百年前一样的,所以这个刀要卖这么多钱。他们是“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新疆乌鲁木齐英吉沙的刀,原来是工艺品,现在机械化生产,加上红塑料宝石、绿塑料装饰在刀柄上,俗不可耐。30块钱开价,砍价15块钱拿走。再如北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漆红,漆红的工序繁多,先做一个胎(铜、银或木质的),然后刷一层先晾干,接着再刷一层,最多时200多层,刷漆过程半年或者要200多天,然后手工雕刻,因为只有这样刷漆雕刻的效果才是层次感分明、栩栩如生。这种工艺品过去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享用。我们解放了,思想改变了,“旧时王谢堂前燕”现在要“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我们要科学化了、技术革新了。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改造漆红工艺得了北京技术革新奖,第一步用自然的新漆了,第二也不用层层刷了,做一个模子跟压缩鞋底一样,用机器一下刷一个,刷一下又一个。现在全国各地的旅游点都有卖各种盘子等东西也叫北京雕漆,30块钱开价,也是15块钱拿走。

我们多少宝贝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思想毁掉了。所有的传统文化今天再来保护它,目的是什么?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在北京办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展览——手工技艺展。因为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之后,人类又有一个反思,也是文化自觉,就是重新认识手工艺生产的价值。你到意大利去,手工制作缝制的皮鞋比意大利名牌还要贵,用口吹成的玻璃器皿比机械化生产的要贵。我们举办这样一个手工技艺的展览除了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除了要对得起祖先,不要让祖先的传统在我们这一代断掉,我们还有一个最现实和功利的目的,我们国家还没有全面工业化,但有的地方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了,这个时候能不能通过传统的文化让所谓的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地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

顺便说一句,国家去年开始给国家级的传承人每年8000块钱,赵本山也有,8000块钱给他是一顿饭,但是对甘肃的一个皮影艺人8000块钱非常有用,对他来讲一个背着大箱子走街串巷到农村去就非常管用,这8000块钱不仅是一个温饱还是一个尊严,不单让他在当地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让他脸上也有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日本叫做“民间国宝”,在日本社会高度尊重,日本“民间国宝”就跟咱的教授一样。

我们对待我们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和日本、韩国,和很多在这方面比我们先进的国家要差很多。包括我们说拆房子的事。巴黎早就立法,所有构成巴黎市城区面貌的建筑通通在保护之列,这个房子是私有财产,我想拆了建一个新的玻璃房子可以吗?不可以!你要经过严格的法律手续,百分之百不允许,因为法律规定你的房子外貌构成巴黎市的整体外貌,你没有权利改变改造它。你在家装一个新的抽水马桶没人管,但是建筑的整体状况要保护。那你想要盖新奇的建筑怎么办?请到拉德芳斯区。现在巴黎又建了新的凯旋门,所以导游告诉你有两个凯旋门,它是两个城,两个巴黎。埃及、印度这些国家比我们还懂得保护,所以说“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没有中断”这句话从何而来?我在印度访问待了15天,我问印度的学院要学钢琴怎么办,印度人说学西乐可以找私人办的学校,深造可以去英国学。那音乐学院教什么?教印度的乐器、印度的舞蹈。我去了印度回来,我再不说“几大文明只有我们没中断”,我反而认为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重视传统,或者只把重视传统放在口头上的。我再说一个例子,我听曲阜师大教授讲,日本攻打曲阜之后立刻派兵把孔府孔庙保护起来,所有的日本兵过孔府孔庙时都要下马。这件事我没有考证,我希望它不是真的。所以我想,对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来讲,第一个当务之急是文化自觉,是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接续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首先做了一件事,我们有四个项目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中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最多的,我们有四项。联合国每两年批一次,已经批了三批,每一个成员国一次只能批一个,为什么我们批了四项。我们跟蒙古国联合申报了第三项是蒙古族长调。第一项是昆曲,第二是古琴,第三就是新疆舞开幕仪式和蒙古族长调。联合国的章程是两年一次,一次才一个。我们中国保护这么多好东西,两年才报一次、一次一个怎么批得完啊?现在已经改了,我们连着两年把他们请到中国来,我们在成都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弄了巡游,让教科文组织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200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大厅演出,当时也非常轰动,时任教科文组织的组长高度评价说:“你们的演出和展览对发达国家是一个震撼,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激励。”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逐渐地被我们说服,结果这一次就给我们报了20多个。但是即便这样都不行,还有很多文化传统等不及,56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的确还有很多的好的文化传统留在民间。

所以我们国家建立四级制度,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公布了两次,已经有1000多项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公布了三批了,这些工作都在一步一步地做,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像浙江省的普查工作动员了23万人,这也只有中国可以做到。这些工作在全世界没有先例的,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创举,因为现在的保护是单项保护。比如像青海省级的乾务飘色本身表演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音乐、服装都有相关项目包括他们的民族,所以我们现在做一种整体性保护,把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基和周围的一切整体性保护起来,活态性保护。

我们建立了四个生态保护试验区:闽南、热贡藏族、汶川羌族等生态保护区,希望在资源丰厚、整个环境破坏比较少的地方建立保护区,国家给予政策,不要破坏环境,不要污染它,也不要用新的文化嫁接和改变它。所以我们在做种种努力,但是在中国做事难就难在中国太大了,情况太复杂了,你必须针对不同的事物制定不同政策,不能什么都“一刀切”,要发展就所有都发展。就像我们没法做到“保护就是保护,发展就是发展”。你河北梆子还得像河北梆子,越剧得像越剧,你认为用西洋美声唱越剧好的话,你别糟蹋我们越剧你就唱歌剧去。你想写“三个代表”你写大合唱,你写了新的歌剧别非得让越剧承担这个角色。把这些思想理顺了之后,只要大家都有心,虽然我们的保护工作面对许许多多想不到的困难,但是总有希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