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艺术审美再识
在线阅读 收藏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东北作家端木蕻良诞辰100周年。端木蕻良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即享誉文坛,是著名的“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当时与萧红、萧军齐名的东北进步作家的旗帜性人物。他是东北现代地域文学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端木蕻良的作品中,小说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小说创作中,他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无疑是扛鼎之作,影响也最大。1933年8月,端木蕻良将新完成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的初稿寄给郑振铎先生,被郑振铎先生评价为“中国十几年来最长”,“且在质上也极好”的小说,表示要尽力协助快些出版。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拖延。直到1939年,这部反映“九一八”前夕作者家乡辽宁昌图县农村生活的小说,才由开明书店出版。出版后即获得好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端木蕻良在文坛上的地位,对他而言,其重要性恰如《生死场》于萧红。

《科尔沁旗草原》通过东北农村中的首户丁家财主与农民围绕“推地”而产生的斗争,表现了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榨下,农民日渐生长的觉醒意识。地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以大山为代表的新的农民力量的崛起,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小说的背景是耐人寻味的,那是东北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的历史时代,是东北农村的腐朽专制的封建堡垒即将崩塌的时刻。在“九一八”前夕的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端木蕻良以一种敏锐的时代变革的感觉,以现实主义的写实性精神,精细地刻画了东北农民的具体的生存状态。他紧紧抓住了地主阶级的命脉——土地这个中心,去设计小说情节的波澜,表现各类人物的命运。王瑶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曾评述说:“这里最崇高的财富是土地,土地可以支配一切。……因为土地是征收的财源。于是土地的握有者,便做了这社会的重心。地主是这样的重心,有许多制度、罪恶、不成文法,是由他们制定的,发明的,强行推行的。……作者由农民和地主的对立上,说明封建地主崩溃的原因。”在紧随而至的“九一八”风云中,谁能成为土地和这片草原的主人,谁能最终掌握东北的未来,书中所暗示的答案是明显的。

小说以雄浑的气魄构成了一幅东北荒原的意境。那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活跃着各色的人物,沉浮着新的思想和旧的文化。农民的悲惨的身世,艰难的劳作,日本侵略者的窥视,地主的贪婪,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彷徨,伴着粗野与纤丽,荒唐与文明,组成了色彩斑驳的草原的现实。特别是在书的开头,作者描写那些闯关东而来的蛮壮的汉子和坚强的妇女们,他们在滚滚的尘土中艰难地跋涉着,在关东土地上寻找可以生存的生命的绿洲,充分地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和顽强,展现了一种带有野性的强韧的东北文化精神。这是东北原野所孕育的一种最重要的东西,表达了一种人的原始的生命活力,以及搏击与开创的生存状态。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草原和草原上的人的命运,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恰如同时代的评论家巴人说的,作者把草原“自立了起来”。于是,科尔沁草原成为东北这段特定的历史环境的化身。小说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它与茅盾的描写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命运的著名小说《子夜》联袂而出,共同绘制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缩影,这是小说时代意义的又一个方面。

端木蕻良的其他作品,如《大地的海》,依旧是围绕东北土地的题材,描写了农民怎样从日本占领者那里夺回土地的故事。另一部长篇小说《大江》,通过一支抗日队伍艰难行军的场面,表现了抗日斗争的艰巨性和必胜信念,描写了两个抗日战士铁岭和李三麻子的成长。端木蕻良以抗日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佳作极多,如《浑河的急流》《鹚鹭湖的忧郁》《爷爷为什么不吃高粱米粥》等,作者十分重视对东北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和其性格的细腻刻画,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那个时期的东北农民心底里的那种顽强的不屈意志。端木蕻良长于描写妇女的形象,尤其是那些被凌辱、被压迫的下层妇女。如《科尔沁旗草原》中的湘灵、春兄、水水,《大地的海》中的杏子,《浑河的激流》中的水芹子等,都是非常动人的。

端木蕻良十分擅长对环境的描写,通过生活环境有力地烘托小说的气氛,甚至引入一些其他的现代艺术的手法来铺蔓情节,营造环境气氛。他在小说中运用了一些蒙太奇的镜头,展现时空变幻的现场感觉,以及人物的渐显和淡化的处理等,充分地调动读者的视觉功能,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地域色彩,细腻婉约的人物情感,灵动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如一组衔接的历史生活镜头,铺蔓流转。他的小说在艺术审美的表现形式方面,当时即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在同时期的东北作家中,端木蕻良的艺术气质与萧红最为接近,都有一种内韧外柔之美。作品的纤丽性多于刚劲,细腻感多于雄浑。悠扬委婉,飘逸洒脱,绰约的风姿,洗练流畅的文笔,抒造出一种天籁的美的意境。在温馨与细腻中,又夹着一种豪放的北国的性格,辅以动情的笔触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这些,构成了他们特有的创作风格。倘细而论,端木蕻良的创作个性,又别有一种复杂性。这和他的人生经历以及性情秉性是相关的。激进的人生理想却常常伴以一种伤感忧郁的氛围,雄浑的思想力量又夹着一种袅娜细腻的柔情涟漪,北国的白杨伴着南国的柔柳,既有潇洒阳刚之气,又存软玉温香之情。它们矛盾地集于一身,互相映衬,构成了一种丰富多彩的,鲜灵又充满才气的创作风格。在他的艺术心境里,仿佛是粗野与纤丽两相杂糅而成的世界,这在东北作家群中,是少见的。司马长风在《中国新文学史》中评论《科尔沁旗草原》时说,这是一部“很不容易读的小说,缺点很多,很严重,但是某些方面的成就,又耀古掠今,举世无双。”并谈到此书的语言,一种是自然流畅的东北化口语,一种是佶屈聱牙的欧化腔。“忽而流畅似水,忽而如陷泥濯”,也是注意到其创作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当我第一次读到端木蕻良的这些小说的时候,心灵感受到了一种震撼,那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的震撼。他的作品,有一种来自东北大地的原始性的力和美,一种能够激发人的情感的创造活力,一种对人性的坦诚的透视和心灵的察觉。作家以一种来自东北社会生活底层的本色写作,把东北土地上最迷人、最乡土化、最精彩的特征写出来了,把东北人的生活、性格和气质写了出来。而且写的是那么鲜活、生动、朴素、细腻,既继承传统又不失现代性。在文学史上,很多优秀的文学名著,都能经受时间长河的检验,被一代又一代人所复读,赋以新的理解,翻阅出新的时代审美价值。端木蕻良的小说就是这样的,它有一种穿越历史的审美力量,它是一种精神的东西,来自作家的充沛的感情和他的个性的魅力。这是一种历史审美的召唤,每一次新的阅读,都会激起心灵审美的通感,它是人性和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告诉我们,即使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作家依然有必要坚守自己的创作主体意识,保存自己的本色,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依然没有过时。文学要接地气,要保持反映时代和人生价值的艺术原创力,作家要有真善美的艺术道德和人性良知。这些,是端木蕻良的小说所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