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刘守义的《岁月如歌》
在线阅读 收藏

散文贵在真情,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散文长于表达作者真实充沛的感情和他对生活的感悟。在散文中,这种作者自我情感的审美表现,往往因其真实,因其朴素和直率的力量而感染着读者。最近读到刘守义的散文集《岁月如歌》,应该就属于这类作品。这是那种一打开就放不下,催你一口气读下去的书,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自然淳朴的生活气息,那种来自作者内心的生命体验,以及对于人生之美的寻觅旅程,都会使你感到一种怦然的心动。

在《岁月如歌》中,作者从自我人生驿站的60岁这个时间节点上,对往昔的人生步履进行了一种深情的审视和回望。这种人生岁月的回望,浸濡着品味自我人生的真实感情,也是作者对于一种生命精神的寻找。我以为,从艺术审美角度看,这部书的最鲜明的特色,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平凡而朴素的生活中的人性之美。该书中的许多篇幅,记录下作者从幼年到成人的各个阶段的生活脚步,叙述了他的父母和他的家庭,叙述了他求学、工作的一些经历,记述了他和友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一些游历的见闻。文中所思所记,多是作者人生经历中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但表达出来却显得那么朴实、真挚、自然。作者以一种平常淡泊之心,回首生活溪流中泛起的一簇簇浪花,淡然看待那些已经飘逝的云朵,进而产生一种思想的升华。书中的许多文章都篇幅不长,笔调平实舒缓,属于一种平常人生的再回首。但恰恰是这种平常,这种平凡的美,却产生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感召力,使读者感到亲切,掀起一种情感的涟漪,并带给读者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首先,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积极的生命意识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感悟。人该怎样去面对生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对于已经逝去的岁月,是自得踌躇,还是伤感不已,这些,都涉及一个人的生活观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岁月如歌》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生命意识和人生态度,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时代生活中,但对待生活的视角、态度和敏感度,却各不一样。刘守义观察人生的视角,他对生活给予的回答就是,本色地去回报生活,本色地去做人。他写道:“我们大多时间是在月儿弯弯的状态下度过的,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的坎坷与磨难。”“到了晚年,我感到人生还是美好的。因为我一生努力了,也奋斗了,尽管没有什么显赫的业绩,我还是欣慰的。有人说,60岁退休之后,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如今我真的感受到了。”这些朴素的话语,这种平常平静的心态,看似平凡,却内蕴波澜,发于内而传于外。它使我们读到了一种真,一种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对生活的挚爱和感恩之情,正是这种真实充沛的情感,贯穿全书。我以为,这种美好的情愫,在该书第一部分描写家庭亲情的文章中,显得尤其突出。

作者在书中真情地描写了他的大哥。这是一个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劳累一生的大哥,一个为了顾全“大家”而一直牺牲着自我“小家”的大哥。他“每天下班回到家时夜幕已经降临。日复一日地奔波、年复一年地劳累,使得大哥的脸上过早地布满了沧桑;匮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负担,加速了他的动脉硬化和心脏衰竭的进程。”“从他的人生经历中,使我感悟到‘兄长’这一名词的深刻内涵。”刘守义的大哥,是一个“中国式的大哥”。他描写的“大哥文化”,其实广泛地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中,它“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这样的生活回归到上世纪50年代,比比皆是。”作者对大哥的深情和心的沟通,本色地传达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传统,一种很平凡又很崇高的东西。再如写他的大嫂,这同样是一个“东北人的大嫂”。作者对她的看法,由最初的反感到后来的发自内心的尊敬,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作者用“恩嫂”作为题目,一个“恩”字,充分揭示了在她身上的那种人性之美和作者的内心情感。作者写妻子也是这样。作者写他们的新婚故乡之行,在老宅那简陋的草房中,他们把“半间草房做新房”。作者写得很淳朴、很实在,甚至很平淡。但在这平淡中却孕育着很深的感情。作者的文笔是平淡的,有些随意,甚至有些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但最深沉炽热的感情,恰恰往往就蕴藏于这种平凡与平淡之中。文章看似闲散而无章法,实则紧紧地围绕着一条叙述的主线,那就是着重写人,写人的感情。作者撷取一组组生活中的零散镜头,表现着一种从容、淡定、人性化的人生之美,使读者在审美阅读中,能够体会到一种人生的价值和奋斗的精神。应该说,这是一种有思想力度的柔笔之美,它的美,继承和展现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那种精神,人性和情感,这种厚德载物的精神传承,怡美甘醇。

《岁月如歌》的艺术特色自然不止于此,它还包括鲜明的审美主体意识和写实风格,生动的生活细节刻画,以及淳朴自然、流畅明快的语言特点。如作者描写儿时记忆中的沈阳老北市场的那种热闹和杂乱的场景,栩栩鲜活。一下子就把历史的瞬间拉近到眼前。描写作者小时的淘气,剁下小黑猫的尾巴的细节,都是相当生动的。作者写他大哥终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日子,却积劳成疾,过早去世,临终前叹息着说:“我还没活够啊!”寥寥片语,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出来。再如作者写他父亲的那篇文章,既写了他父亲当年毅然闯关东时的决然气概,写他的勤劳、善良和坚韧,也写了他晚年的那种困惑和苦闷。看得出,这是一段相当浓缩的文字,似有一种笔犹未尽,惜墨如金之感。作者写他母亲的文章,开首的一句就分外感人:“我来到这个世上,看到的第一位女人,是那么慈祥,那么的美好。这位女人就是俺娘。”我想,有了这样真情朴实的话语,似乎再说别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多余,都是那么的苍白。像这样感人的话语,精彩的描写,书中的许多地方都俯拾即是。作品的语言特色,无疑带给了我们另一种阅读的愉悦。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