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绚丽的色彩 坚毅的柔情——谈李广泽诗歌的审美特色
在线阅读 收藏

在新时期辽宁的诗坛上,李广泽是一个活跃而多产的诗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以工人诗人的身份进入诗界,数十年下来,其创作活力旺盛如初,对时代的敏锐感觉,把握生活的审美向度,也一如新锐。至今他出版的诗集有:《光的恋情》《李广泽诗选》《带月的心弦》《爱的折射》《太阳没有冬眠》《生命的风景线》《爱的风帆》《你好,俄罗斯》等,此外,还发表有一些散文、小说和评论文章,并被授予“工人艺术家”的称号。他的诗歌,也曾受到众多国内知名诗人和评论家的关注和评述。面对这样一个成熟的,有影响的诗人,无论是读其诗,还是认识其人,我都是一个后来者。所以,仅是谈些读他的诗作后的些许感受吧。

我很赞成诗人牟心海对他的评价,即他是一个“感情丰富,很有诗人气质的诗人。”正是这种鲜明的诗人气质,以及那种出身工人阶级的朴实淳厚的性格,使他有着一种与人相处的亲和力,往往与人一见如故,豁达而豪爽,是一个真诚可交的东北汉子。他从14岁时就开始写诗,迷诗,由吉林电力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市电业局工作,成为一位活跃在光明战线上的诗的使者。他在艰苦的工作之余勤奋创作,为了工人们,为了从事的电力事业,也为了向许多他的诗友送上他的诗,送上他的心声。于是,有了我们所读到的这些作品。

他的诗作最初是以电力战线工人的生活场景为主,后随时代的发展,逐渐扩展衍生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营构成一个创作视域广泛,题材多样,注重诗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的新诗的集合。他的诗有工人诗、爱情诗、哲理诗、情感诗,以及游记诗等,应该说,都写得很好。倘若对他的诗人身份进行一种心理认同的话,我还是会为他选择“工人诗人”这个称呼。我觉得,只有这个称呼,这个身份,才最能体现他本真的个性,才是他的诗美的真正的源泉,这个称号从本体上规范了他的诗作的审美意趣。我在读李广泽的诗时,会时时感受到作者的一颗怀有理想的童贞之心。这个诗之心,随着时代的节奏而跳动,它里面有一种信念与理想的力量在支撑,这种信念与理想的力量,就是中国工人阶级身上的那种内在的美,精神的美。

谈到作者的诗人身份,自然就想到了“工人诗人”这个词汇。什么是中国的工人诗人?我觉得,那就是在诗作中要能反映出中国工人的身份、工人的情感和工人阶级的精神。工人诗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是很响亮的一个称呼,现在似乎已经不太提了,但它的精神内涵,它的时代审美的本质意义,是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的,它是一个永恒的庄严的历史印记。辽宁曾经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这里有着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辽宁曾经涌现出许多在全国都很有影响的工人诗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他们都来自真正的工人阶级的队伍之中,如晓凡、刘镇、郎恩才、刘文超以及李广泽等人。火热的时代,激昂的生活旋律,沸腾的工人阶级的建设新中国的情怀,构成了一组至今仍鼓舞人心的时代进行曲。在这个时期,李广泽曾多次参加多项超高压送电线路的工程会战。他和电业工人一起劳动,行进在荒山野岭之间,风餐露宿,用汗水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他用诗歌歌唱这火红的生活,歌唱电业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他们美好的心灵。他的诗的审美意象,是那么的清纯明快,他的年轻的诗心,随着时代的节奏而激荡。一曲曲从心灵流淌出来的诗篇,把他的创作推向了自己的第一个高峰。这时期他写的组诗《索取光明的魂灵》《飘出山岫的烟云》《含笑的脚步》《迎春心曲》《爱,在大山里回荡》,以及诗作《隆冬,一颗燃烧的心》《傍晚,当我合上电闸》《青春,嵌进共和国闪光的年轮》等篇,都广受好评。激荡着新中国电业工人诗作的时代旋律。如这首《傍晚,当我合上电闸》:

傍晚,当我合上电闸

只见蓝光一闪 顿时

夜的交响曲——

在长街小巷 新楼大厦

激起一片光华

啊 光的流逝 光的挥洒

平添多少活力 璀璨的夜花

敞亮的窗口 敞亮的大街 敞亮的胸怀

点燃多少憧憬 力的迸发

这是一篇描写新中国电业工人情怀的很有代表性的诗。它诞生在一个火红的年代,诗的意象明快而单纯,却充满了一种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奉献精神。诗语的动感与节奏,诗的艺术形象与心曲,交织成新中国电业工人的时代歌唱。这种时代的激情,这种新中国工人的“力的迸发”,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也是我们今天仍能够感觉到的。李广泽在反映电业工人建设的诗作中,还写到了电业工人的野外架线、竖高压铁塔、上塔巡线、电厂夜班值宿这些电业工人的日常工作,以一种象征化的抒情和审美意象,将电、光、动力、豪情这些词语串联起来,倾吐着对那个时代的审美精神的一种感觉。正如诗人阿红说的:“电是物质的光,诗是精神的光,两者都亮在他的手里。”

或许有些人以为,描写工业题材的诗歌,一定是很枯燥的,或者是硬邦邦的。但李广泽的诗却给了我们另一种印象,那就是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业诗的风格。他将诗的力与美、阴与阳、虚与实、物质与精神相糅合,注重艺术创造的多重感悟,注意表现虚实相映的象外之味,用细腻饱满的柔情去表现当代工业题材诗歌的意境之美。这是一种以柔写力,以虚写实,以精神写物质的创造手法。在钢铁与电花之间,他糅进了一种诗意的柔情,一种“坚毅的柔情”。这方面的代表之作,有《夜色美丽》《小憩,弥漫着多彩的旋律》《迎春心曲》《爱,在大山里回荡》等篇。如《夜色美丽——写给一位路灯工人的妻子》这首:

他走了

去往属于他的领地

他要点亮大街小巷

让夜开放他真诚的赋予

静静的夜 月明星稀

阳台的花香

浓郁了夜的呼吸

空落的心儿飘凉了午夜

我读夜色

读燃烧的记忆

这是一首很普通,甚至是很平凡的诗。诗写得很平静,作者的心很平静,就是那个去上夜班的路灯工人妻子的心也很平静。但就在这平静的心态里,分明蕴含了另一种不平静的感情,一种内心的激情和期盼。在这个静静的夜里,站立在阳台的妻子想到了什么呢?她情感的思绪在延伸,她在回味燃烧的记忆,她理解和支持丈夫,如同夜的花香。此情此景,如同一幅图画。作者的感情恣肆挥洒,又含蓄幽美,一种轻柔的美好的情感拨动着读者的心弦。美的诗句与美的意境,营造出别样的阅读美感,使我们领略作者诗作的柔力之美。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李广泽如同许多诗人一样,对自己的创作开始了一种新的探索,他在寻觅,也在期待着一种新的突破。这时期,他曾尝试着运用一些现代主义的创作技巧,加强诗的形象化塑造,开始表现出一些意象化写作的审美抒情诗的特点。他的诗融进了更多的象征、隐喻与心象化的艺术色彩,将诗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他的诗更加多彩了,更加深沉了,更加注重人与人性的艺术表现方式与精神价值理念,注重表现诗的社会文化价值。一些生活哲理诗、叙述诗、情感诗,包括爱情诗,成为这时期他的诗歌的主体。他在诗歌的审美理念与创作形式上的前进脚步,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注意。评论家李万庆在读到他于1986年创作的组诗《飘出山岫的烟云》后指出,该诗是“他进入第二个创作期的标志”。他的诗“由对电业工人现实生活直观的抒情与描述,突入到关于人的历史文化意识的思索,并开始从过去的形象化或喻象化的抒情转入意象化抒情,即着眼于对人生历史的有机整体把握。”《飘出山岫的烟云》是李广泽进入新时期后的一首代表性作品。该诗从电力架线工的野外作业场景入手,以一种意象化的抒情和超现实的隐喻手法,表现了对平凡生活中的人生价值的思索。该诗以冷峻的风格和哲理性的思索,分别叙述了“别离”、“思念”、“信念”三个子题,对诗的本体性与时代审美精神,进行了一种人性化的美的阐释。如诗中写道:“许是历史/有了人性的步履/大地/才有了痛苦的心/许是生活/有了爱的大海/生命/才有了相思的浪层。”这是写别离的。“星辰和大地给我失重的飘渺/一叶丹枫的飘摇/脱离了辉煌的引力/生命的本能 似乎遗弃了自己/……思念的翅膀/在理智的浪花里/溅湿了翎羽”,这是写思念的。“我倔强地向上爬着/爬着向上 我倔强在地天之间/希望是绿色的种子/山路生长着碧绿/碧绿的信念……”这是写信念的。从这组诗里,我们看到了李广泽诗风的明显转变,也感受到他在诗旅的寻觅中,对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拓展和感悟。

然而,真正把李广泽新时期的诗歌推向又一座高峰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创作。李广泽的爱情诗写得很好,在这个领域,他似乎特别擅长于描写那种坚韧而含蓄的美,描写硬汉柔情。如《紫丁香》《思念》《渴望》《下雨的日子》《黄手帕》《曾经》《爱,苦涩的心曲》《沉情的季节》等诗,都广受好评。独特的视角,清新婉丽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使他的爱情诗别有一种艺术的感染力。如《紫丁香》:

远远地 亲到你流香的三月

温馨的柔情

如水的月色 流泄春心的开放

我心中的褶纹 顿然舒展

那紫色的沁人淡雅

流溢带月的晚风

诗人从紫丁香花开的沁人的淡雅中,将审美延伸到一种爱的惊喜与思念,他将诗的语言、情景、心灵,统摄为一种爱的氛围,生成纯净的情美的意境。再如这首《沉情的季节》:“走了几千年 那句话/也没有从心里走到嘴里/只在嘴边打颤/冲不出习俗的封闭/目光 灼热着花瓣的晶莹/无奈的夜雨/流了满地的思绪”。这首诗同样写得含蓄而唯美。用“灼热着花瓣”、“无奈的夜雨”、“满地的思绪”这些词语来形容爱情的表白,表现那种欲说还止,心中惆怅缠绵的情感,的确是生动而形象的。诗人邓荫柯说他的爱情诗“大都写爱情中的坎坷、离别、思念,较少写爱情的欢乐和缠绵。”认为他的爱情诗形成了自己“光畅流丽、饱满丰润、细密委婉的风格”,的确是深察其味的。

最后还想说一点他的游历诗。李广泽的游历诗写得较多,基本是他到各地旅行时的真情流溢,其中不乏精品。但我觉得他写得最出色,最能充分展现他的创作个性的,还是他游历俄罗斯的那组诗。在《你好,俄罗斯》诗中,他亲切地问候到:“你好,俄罗斯!俄罗斯,你好!”他深情地怀念中苏人民之间一段友好的时光:“流水的时光/流失了岁月/流失了我们的青春和年轻/却流不走美好的记忆和怀念/流不走崇高真纯的感情……”李广泽轻柔的回眸,倾吐着20世纪的那代中国青年(包括他自己)对于苏联人民的那种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朴素而令人难忘。这种真挚的情感,本身就具有诗的元素,它是美丽的,而把这种美丽说出来,自然就是动人的。其他如《打造新宇的灵魂——写在加加林塑像前》《彼得大帝:在俄罗斯民族的心里》等篇,也都是情真文美的佳作。他从彼得大帝的功绩,联想到伟大的苏联人民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他感慨英雄的人民“用艰苦卓绝的九百天/浴血奋战/让侵略的法西斯铁蹄/一败涂地/向人类向历史/再次证明一条真理:/邪恶必败/胜利永远属于正义。”这些铿锵激昂的诗句,构成李广泽诗歌的多彩画面的新亮色。可能因为写得顺手,李广泽的诗作中长诗还不多,有些诗显得柔美有余,这些还需要在创作的整体平衡上去考虑。进入21世纪后,李广泽的诗还在发展,他仍然在歌唱,他的诗心仍然激荡,他的诗仍然产生着鼓舞人心的力量。衷心地期待着他的创作,继续扬帆远航。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