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好伴诗书心自安——读诗人王永葆的《襄平诗选》
在线阅读 收藏

我和王永葆相识不久,说起来,只是近年来在辽宁省当代文学学会的一些活动中,才开始接触的。接触虽少,相知却日深。这主要得益于他的感染力、亲和力。那种爽朗而倾心的交谈,使我很快就熟悉了这个性格坚强而开朗,思想敏锐,心中洋溢着文学激情的东北汉子。王永葆退休前是官员,但我觉得,他的官身的内心本真,其实却是个文人,是个比较传统而真诚的文人。他的身上,有着一种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思想和诗的激情,这从他新近出版的诗集《襄平诗选》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襄平诗选》按照写作时间的排序,收录了作者自1982年至2012年期间创作的五百余首诗作,形式比较统一,以传统七言诗为主,实际上是对他三十年来诗歌创作的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初读他的诗,就使我大为诧异,我没有想到他的诗写得这么好,不仅起点很高,而且艺术上相当娴熟老到。读他的诗,有一种清风扑面之感。端正典雅的形式,敏思睿智的飞扬,兼含着飘逸与犀利之风,以及清纯的诗格,斐然的文采,都渗透着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其中的一些诗作,是近年来我所读过的同类诗中的佼佼者。

王永葆的诗,多得中国古体诗词的濡染,承继唐宋诗歌的遗风,一招一式的雕琢规范,颇有古风情韵,表现了他对中国传统诗歌审美趣味的追求。这种追求,既是艺术的,也是精神的,其最核心的要旨,乃在于他对于诗心的体悟。这种诗心,实际上是一种审美情境,它来自于诗人的内心感触,内情而外化,将诗境的美好与人生的精神感悟,融于一种怡情的诗意的创作中,进而托展出诗人的审美思辨的精神。因而,它既是一种诗意的在场,也是一种思想的在场,生活的在场,它表达出诗人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的慰藉。诗人创作的起点之高,可看最早写于1982年5月的这首《春日山中小景》:

炊烟袅袅展晴纱,野岭新檐三两家。

寒尽自知春亦短,妖桃媚主乱开花。

此诗写得相当轻丽、工整、规范,有唐宋诗体之遗韵。山村自然景观的描写与诗人心中的感悟,表达得清新而朴实,虽似曾相识,却又耐人寻味。这是这部诗集的第一首诗,永葆诗作的起点之高,由此可见。诗人咏物感怀,托景言志的创作范式,以及清丽娴熟的诗风,在以后的创作中一直延续了下来,且愈发老到,成熟。永葆的咏物感怀诗,在他的诗作中数量是最多的,它们集中地展现了他的思想情怀。他的咏物诗,不仅常有拟人化的情态,托景物而抒志,而且视阈广阔,随性而至,以至万物皆可入诗。如他的诗中咏电线、拖布、酱油、钢轨、混凝土、搅拌机、砖头、瓦、煤、眼镜、粉笔、蚂蚁、警犬、蚯蚓、葱、虎皮兰等,状写万物,林林总总,皆观察细腻,触发敏捷,诗意流淌而出,其中的一些作品,写得相当生动新颖,别裁新意。如这首《煤》:“上压下挤任摧残/养晦韬光暗狱间/烈火焚身遂素志/发出炽热暖尘寰”,以及这首《枯草吟》:“曾沦冻馁千重雪/不慕凡尘九品衣/野火焚身当试玉/肥田遂志乐成泥”。诗人的审美联想不仅开阔,而且很有独创性。他从地下的煤遭受的“上挤下压”的“暗狱”般的处境中,发现了它的宁可“烈火焚身”,也要“暖尘寰”的精神品格。他从野火焚身的枯草的身上,看到了它“肥田遂志乐成泥”的奉献志向。诗中咏赞的,分明是一种精神,一种风骨,诗人既是在写景物,也是在写自我。在这种随感触发式的咏物创作中,诗人的审美联想往往呈汹涌奔放之势,“巧言切状”,“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他的咏物诗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意境。此外,他写的咏雪、梅、霜,以及一些游记诗,都显露出一种艺术境界上的大气与豪放,似乎颇受毛泽东诗词的那种开阔雄浑之气的浸润。试看这几首:

晶花乱舞伴罡寒,落落摇摇漫九天。

本自孤高矜素色,突遭冷漠绽洁颜。

风难到处积颓玉,气正匀时布软绵。

大爱应怜宁静者,长将淡泊洒人间。

——《喜数九天降大雪》

天近平眸星拱北,峰高好睹日出东。

樵夫柯烂棋盘在,西望侯城气象雄。

——《晓登棋盘山》

鳞躯甲颈态如山,翠盖昭陵三百年。

雪裹枝头添秀色,霜凝叶上见威严。

——《昭陵古松》

前一首写寒冬季节的北国的大雪,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人将飘摇而落的雪花的形态,它的孤傲的秉性与它洒向人间的大爱之情,融汇在一起,产生了新的雪的联想,构思新颖,意境开阔。后两首描写沈阳地区的两处旅游名胜,诗人环顾穹宇,胜景之地苍翠宏远,气象不凡。诗人抚古观今,把沈阳棋盘山和昭陵的景色,写得很有气势,展现出一种开阔雄浑的诗境的胸怀。此外,作者诗中的选词炼句的推敲,文藻的形式美感,情采的铺陈与规范的对仗,都给人一种匀称而富有韵感的审美的享受。这说明,永葆的诗,很注重诗的审美意境的深化,注重诗的内在思想的表现。他的一些诗,还常常通过景物,表达着一种哲理性的思索。如他写冬天霜花的志向是:“不赴豪门求暖死,甘居陋巷伴寒生。”(《霜花》)感悟浪花的一生:“瞬刻行一世,多从险里驰。……人生当取义,岂在寿庚迟!”(《浪花》)这些艺术联想,不仅形象栩栩生动,而且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辨意韵,富有新意。诗集中类似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恕不举例了。

王永葆诗作的另一个特色,就是他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清醒的理性意识。他的诗是有情的,又是理性和清醒的。他经常能够做到跳出诗外,以一种清醒的自查自省自辨的精神,审度自己的诗作,回首自己的人生。这使得他的诗,在对自我人生的回眸与感慨中,传达了一种精神坚守的浩然品格。如诗《花甲漫兴》:“不悲衰老霜盈鬓/且喜浮生诗满囊/花甲及轮辞案日/红梅映雪正芬芳”;再如这首《六十自寿》:

花甲一轮弹指间,此生回首自心安。

老之将至循常道,归去来兮向乐园。

日耀无须燃腊炬,花残最愿化培涓。

神怡气顺能延寿,好伴诗书度晚年。

永葆的晚年的情怀,退休后之所愿,以及心怀的达观、平淡、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也体现了他的一种精神状态。诗中所表达的那种意境,已经包含了许多深刻的人生感悟,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应是臻于上品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而无娇柔装束之态。”永葆的一些咏物诗、感怀诗、哲理诗、游记诗,就是这样的“无娇柔装束之态”“沁人心脾”的佳作。

《襄平诗选》中的诗作,自然也绝非篇篇珠玑,其中的一些游记体诗,在审美意象上还缺乏新意,这和诗人的生活感受不足,行程匆匆有关。但总的来说,他的诗已经写得很好了,但我还是希望他今后能够写得更好,因为他有这个创作的实力。永葆曾在诗中自勉道:“天命知应重抖擞,垂杆无意子陵滩。”(《五十初度》)我想,永葆的诗路还长,衷心希望他能够继续的“重抖擞”下去。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