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探索人类的永恒——读常林忠的《人类永恒学》
在线阅读 收藏

宇宙天体是怎样运行的,地球上的人类对于宇宙有何意义,人类的生命能不能永恒,怎样实现这个永恒……沈阳市作家常林忠新近出版的《人类永恒学》,叙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些话题。这些艰涩的问题,甚至连科学家都难以解答,却在常林忠的书中,以其独特的科普文艺的视角去阐释着。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书,作者将科学与文艺这两者结合起来,兼有艺术想象与科学研究,形象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特点,虽然它不像读普通的小说那样流畅,但其中依然有着那种非常吸引人的东西。书中介绍了许多新鲜的科学知识,作者阐发的一些新颖的观点,特别是表现出来的那种科学探索精神,都会引起你的思考,使你读有所得。

从《人类永恒学》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本书深入进人类学与宇宙天体学的科学研究领域,试图破解人类的命运与宇宙天体运动的一些规律。但它又不属于那种纯学术性的科研著作,而是一部地道的文学作品,具有文学创作的基本属性,这种跨领域的交集创作,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概括地说,它是一部集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为一体,闪烁着作者的科学思维火花的科普文学随笔集。这一类型的书,目前出版的显然还不多。在纷繁多彩的文学星河里,这是一颗新生的闪烁着自我“个性”光芒的星星。

“人类永恒学”,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作者以科普文学的视角,用随笔与杂感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悟。作者探讨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且是以“学”的形式表现,无疑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它要求作者具有一种创新性的科学思辨精神和开拓新视域的科学与文学方面的储备。它对作者的科学视野、思想感悟、知识积累、文化观念,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以为,要写好这样的题目,首先要有一种创作的激情,要有思想的活力和对人类的爱。这种对人类命运的终极的爱,是一种大爱。而常林忠的书里所打动我们的,也恰恰是这些。

培根说过:“伟大的哲学起于怀疑,终于信仰。”我国哲学家冯有兰说:“人们大多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却不知道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的确,关于人类永恒的问题,探索的就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与其说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哲学的命题。这是一个只有人类才会有,才会思考的问题。它包括宇宙的本质,人类在宇宙中生存的意义,以及什么是人类的永恒与完美,怎样去实现这种永恒与完美这些问题。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对于自身的探究就是无止境的,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也是无止境的。“人类永恒”这个题目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对于自身生存价值的一种无畏的挑战。人类的生命的永恒是否就是一种完美?人类的生命的完美是否就是永恒?人类的精神和生命意志能否帮助人类实现这种永恒与完美?显然,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更宏阔、更开放的思维,需要深入了解宇宙天体运行的一些基本规律。在《人类永恒学》中,作者目及天宇,宏观人生,驰骋于宇宙天体与人类生命的科学话题,探索地球、月亮、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的运动奥秘,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以大量已知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努力回答着这些问题。

在这本书中,作者除了介绍一些宇宙天文方面的知识外,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新的探索见解。其中的一些观点,即使是在当下的科学研究领域,也应属于前沿性的探索性课题。这使得这部文艺作品,散发着一种浓厚的科学学术气息,令人陡生兴趣。如关于宇宙与黑洞的本质,作者越过了霍金的“黑洞是可以蒸发”的观点,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无限大的空间,宇宙“存在于不存在中”,并进而提出了“人类科学的天体宇宙”和“宇宙的漩海与易能量”这些新的科学术语。作者对于人类与宇宙天体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作者对宇宙是否来源于大爆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和宇宙中有过大爆炸是两个不能混淆的概念。宇宙自身的本质是什么都不包括的,只是可容纳物质的空间概念。宇宙是存在于不存在中的空间,不可能诞生于大爆炸。而宇宙中有过的大爆炸,只不过是恒星系生死循环的过程而已。

(2)在对黑洞的研究上,作者认为,星系中的黑洞不应该叫黑洞,而应该叫做“漩海”。作者以我们常见的跑马灯的旋转为例,认为使太阳系、恒星系等星系旋转、悬浮、运行的是一种内部灼热外部寒冷生成的易能量。书中以太阳系的运动为例写道:“就太阳系来说,太阳的膨胀引力是60%,悬浮力15%,反推动力25%。只有这样的膨胀引力、悬浮力、反推力的三力才能使一个恒星系或星系旋转起来。”

(3)作者在创立了“波物质”、“漩海”、“易能量”这些新的科学术语后,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天体宇宙的七个定位和空空宇宙、星系运动的五种力的思想,并提出了建立“人类科学天体宇宙观”的想法。作者认为,“自然天体宇宙观”和“人类科学天体宇宙观”是有区别的。“人类科学宇宙观”已经具备了人类永恒的元素、面积、条件、基础,作者进而指出建立“人类科学宇宙观文化”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它将代表人类共同的新文化,“全人类要用博爱的、公平的、正义的、科学的、文明的、和平的、艺术的、奉献的新思想,在追求人类永恒的希望中,创造人类现实的完美。”而“人类创造现实的完美,就是人类永恒的基础。这就是人类永恒学文化的生命价值和本质概念。”这说明,作者提出的人类永恒,实际是追求人类永恒的一种愿景,而人类创造现实的完美,才是人类永恒学文化的真实目标。

我觉得,作者在“人类科学宇宙观文化”中提出的“人类创造现实的完美”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那么,什么是这种“现实的完美呢”?作者指出,完美并非是十全十美,完美是允许有残缺的,而“一个人,一个时代受到伤害同样是完美的”,但“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作者提出:“完美是一个人一生的文化系统”。作者由此引入了关于人的心灵完美的概念,作者这样告诉我们:“有人对完美没有方向感,不知道什么是完美。那你就抬起高贵的头看看高高的天空,看看美丽的阳光,看看云朵的自由,看看空间的永恒。一个人向着有阳光的地方走,向着大众的方向走,就是向真理的方向走。大众就是公理,公理就是真理。一个人感知了真、善、美,就是向往完美工程的开始。”所以,“人类创造现实的完美,需要每个人自身心灵的完美。”可见,人类现实的完美就是人类之希望。人只要有生命在,希望就在。人类永恒的生命之光,在每个人的心灵中完美地永存着,这也正是人类之伟大。

作者在书中,初步构筑了一个“人类永恒学”的思想理论框架。作者指出,人类永恒的概念,不是单指一个人生命的永恒。“人类能不能永恒,不能问天地,更不能问鬼神……人类是否希望人类永恒?回答是肯定的,希望人类永恒的存在。人类如果不能永恒,天体宇宙的一切物质和时间都和人类没有关系了,这将是人类和天体宇宙共同的遗憾和悲剧。”“人类现实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永恒’,‘一个是毁灭’。睿智、勤劳、激情的人类只能选择为人类的永恒而奋斗。”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人类永恒学》是一本具有科学前沿探索性质的文学创作,属于一种边缘性与交叉学科的文学作品。这种鲜明的科学知识成分,既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独特的创作形式。这部作品,完全是可以当做一本科普读物和了解宇宙天文方面的知识手册来阅读的。作者在书的《后记》中说,他写作的目的,在于表达他对宇宙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拷问,表达他对人类的爱。作者充满感情地说:“也许科学家中是不会有人写《人类永恒学》这个课题的……可是我还是以诗人的激情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主观地定位了天是空空宇宙的空间,体是星系物质的运动。无物不动的是空空的宇宙空间。有物能动的都是波物质。将空空宇宙的空间和星系运动拆卸开,定位成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就成为我写《人类永恒学》的基本思路。”诗人的气质和激情,佐以科学的依据和超前性想象,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

莎士比亚说过:“诗人转动着眼睛,眼里带着精妙的疯狂,从天上看到地下,地下看到天空。他的想象为从来没有人知道的东西构成形体。”此书的作者,大概就是莎士比亚形容的这样的诗人。他的眼睛,把我们带到了人类对于永恒的向往,推开了一扇人类永恒学文化的大门。在这个大门里,人类创造着合作、发展、和平的文化和生活。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就是对这种文化生活的永恒的希望。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