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灵性展自我 心法出自然——谈《林声自题画诗》的审美创作
在线阅读 收藏

庄子曾经感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是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一种领悟。在艺术审美创造中,这种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领悟,往往构成艺术作品中最动人、最具华彩的篇章。它们也是审美创作主体灵性地展现自我,心法自然的创作法则。不同艺术门类之间虽然有着相似的艺术规律性,但一个作者能够娴熟地操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融汇性艺术创造的,毕竟还不多。这里面,除了要求作者有对审美对象的独到的美的感悟外,还要求作者具备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和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林声同志新近出版的融诗歌、绘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林声自题画诗》,就是这样的一部书。

林声同志的这部诗书画作品集,荟萃了他创作的诗歌、书法、绘画中的精品,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的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趣味,表现了他对于生活中的美的领悟。这个集子所选的作品,分别冠以“荷”、“梅”、“兰”、“菊”、“牡丹”、“水仙”、“芭蕉、美人蕉”、“松、竹”、“蔬果”、“鹤”、“鱼”、“山水、风景”等篇名,或是题诗配画,或是绘画佐以同题的诗作与书法,艺术姿态别具一格。它们从艺术与生活的联系的角度,鲜活地展现作者达观的、如诗如画的人生艺术步履。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以及他的审美观、生活观。作者以一种舒缓的行云流水般的创造联想,以及一种平和谐趣的人生心态,努力在普通的生活景物中去发现美,营造美。这种看似平缓的艺术创作,却隐含着一种曾经沧海的睿智、深沉的情感,萌动着生机勃勃的创作激情,它们是作者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结晶。它们像暮春二月莺飞草长,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带给读者美的领悟和遐思。作者的那种淳朴、灵动、乐观的审美情趣,表达着他对于审美对象自我物化的心灵阐释。

这部诗书画集所采用的题画诗的艺术形式,是颇具特色的。恰如作者所说:“题画诗,诗为画生色,画为诗增辉,相得益彰,妙用无穷。”作者绘画的主要形式,基本以传统的中国花鸟画为主。中国花鸟画的审美意境的营构除了需注意画面结构的主疏关系外,还要特别注重画面整体环境效果。在这种审美创作中,作为审美客体的花鸟对象已经转化为审美主体的画家的自我意识,它传达着画家独特的审美心境,进而产生出审美的创造。因而,这种审美创造,既是写实的,也是写意的;既是意象思维的,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它具有多元的审美元素,体现了多重的审美情趣,它既是对自然美的发现,又是一种独特的个体性的审美开拓。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之处,往往就体现在这种画家独特的审美情趣上。当画家真正地进入这种审美创作中,外在的对象开始触动他内心潜伏的艺术情感和艺术记忆,于是物我两化,情景交融,他的全部情感,都注入对象化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全部艺术才能,都灌注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中。画家饱满的艺术情韵转化为作品的审美意境,画家对审美客体的美的描摹,成为他自我心灵的真实展现。只有在这时,画家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情境,才能成为一种创作风格和文化意蕴而存在。

从林声同志的绘画和题诗中,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这种创作个性和文化意蕴的存在。我以为,平民化的色彩、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营构天人和谐的美学意境,是林声同志的这些作品主要的美学特征。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那种蓬勃的朝气和生命活力,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那种亲和乐观、和谐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的审美姿态,给人以美的愉悦。如绘画《菊赋》,画的是秋日的黄菊。在几枝璀璨的黄菊的映耀下,叶荫下几只小鸟在活泼地嬉戏着,整个画面干净而明快,体现出一种闲适的风格和万物竞择天趣的景象。而菊花墨绿密集的枝叶,则有力地烘托出秋实季节的丰腴。在这幅画中,阳光是个“缺席者”,但我们又处处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提供了这种种生机的源泉。再从画面的结构来看,三丛摆成“品”字形的菊花,体现出一种亲切平稳的感觉,它与下面的花盆、小鸟形成了一组动与静、成熟与稚嫩的鲜明对比。在这幅秋日黄菊图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菊花的那种娇艳、傲然、含蓄的品格。宋朝的周敦颐曾这样说菊花:“菊,花之隐逸者也。”而秋日的菊花,象征着这个明澈如水的隐逸者,生命中大放光彩的时候。画作者在题菊诗中以菊花自况,唱吟道:“七十生辰三秋色,疾风苦雨傲黄花。素心耐就晚香节,独立西风望落霞。”以画菊感悟人生,生命如菊,不啻为一种生活的领悟。

像这样以灵性写真的绘画,还有《荷花》图。这是一幅可称为精品的,寓境高远的中国画写意图。画面的整体营构,透着一种舒朗、高雅、清纯的气息。两朵挺立的艳红的荷花与醇墨点染的斑驳荷叶互相映衬,而纵横相向的荷枝构成了一种平静气氛中的摇曳之感。尤为称奇的还是画中那片张开的花瓣,它微微地画出一道优美的曲线,如钩似月,显得那么的娇柔羞怯,却又是那么的果敢坚强,似乎在憧憬着外面的美好世界。它是荷的魂,画的眼,可谓神来之笔。此外,对于荷花来讲,池水应该是大的背景,但在这里我们却看不到水的波纹,背景的水化为一种美的虚幻的意境。水在观众的心中,在观众的体验之中。再如风,也是看不到的,但那摇曳的荷枝分明地在向我们述说着它的存在。此外,该画用墨的技巧也颇具匠心。在荷叶的造型上,画家巧妙地通过墨汁的浓重与清淡、质感与虚化的处理,表现了荷花生命的存在形态。这幅画通过对荷花的写意,以独特的视角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审美理念。恰如作者在题画诗中写道:“泼墨荷塘叶生潮,微著墨色花自娇。更突萼绿两三点,激活池水舞花腰。”从而把这个花之君子的正气、高洁、清芬的品格,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类似这样的以灵动的意境取胜的景物描写,还有《兰心》《丝瓜》《老来少》等画作。素心高洁的中国古代文人,历来喜爱绘画或歌咏梅兰菊荷,或翠竹松柏,以寄情传志。在《兰心》图中,我们看到的是一捧盛开着的粉红色的兰花,我们的心情仿佛也随着灿烂起来。画面中央,墨色的兰叶有力地向着上方舒展着,在这片强劲的如丛林般生长的叶丛中,簇簇生长着生机盎然的花朵。墨绿的叶片与粉红的兰花和谐的搭配,以及整幅画所表达出的那种自由奔放的生命意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在题诗中说:“写兰目无法,得笔何求全。清风随我意,心法出自然。”表达的就是这种无拘束的,物我感应、天人合一的审美创造过程,赞美着生命的法则。再如《丝瓜》图中,两个悬垂的丝瓜构成画面的主体,造型简洁突出,丝瓜周围空间处理的简约感,都极具品赏的韵味。在画中,饱满的丝瓜透过稀疏的秋叶,更显得栩栩鲜活,成熟得仿佛就要爆裂开。这幅画的创作技法及写意,无疑是画家已臻上境的成熟之作。画面左下角有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所题的“此帧技法熟练,寓意深远,令观者玩味不已”,更是品味透彻,使字与画浑然相谐,熠熠辉映。再看《老来少》这幅画,也是以植物况喻人生之作。画面中央是寥寥的几片红色的霜叶。爬伏的叶纹清晰而突出,似乎在经历了初霜后而愈显苍劲。当秋叶红了的时候,它所焕发的那种浓烈的生命力,那种成熟和跳跃的生命的动感,不正是象征着人生的又一个阶段的到来吗。生命不老,生命不息,生命轮回,自然界植物的道路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这样,作品所传达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心境。画作者为此特配诗曰:“山高谷深秋先寒,满山红叶烧向天。一番霜打一番赤,晚节劲风老少年。”霜打赤叶叶更红,晚节愈见老少年。怀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画出这样的画。

林声同志是一位曾经经历过革命战争洗礼的老战士,多年来在我省的思想文化战线上担任领导工作,在艺术领域也是造诣颇深。林声同志的题画诗和题诗画,闪耀着老战士的那种老而愈壮的思想境界。他把自己的奋斗使命和自己的爱,自己对美的追求结合起来,表现了一个老同志的精神品格。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珍记和学习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