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文学:大潮中的反思
在线阅读 收藏

商品经济的大潮正在使这片广袤的国土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历史的机遇,可是,文学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呢?

不容置疑的是,眼下文学已陷入某种从未遇到的困顿之中。改革初期洋溢在作家心头那种被解放的,轻松乐观的气氛已日益变得沉重了。

挑战正来自四面八方。

对贫乏的理论的失望,创作上的茫然感,作家普遍处在某种被动的状态,读者的欣赏标准的变态……文学不由自主地被卷进这个商品经济的大潮。一种危机意识和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在这座艺术殿堂的每个角落里悠荡,特别是在进行着严肃的纯文学创作的作家心头悠荡,徘徊……

当商品经济的大潮涌来时,我国文学界的反应是令人失望的。它没有及时抓住历史的挑战,它从一开始就缺乏足够的准备,缺乏承受力。在适应新的社会经济机制方面,它终于暴露了自身调节能力差的弱点,出现许多失误。直到目前,它仍苦苦挣扎于低谷的泥沼中,总也把握不好自身在大潮中的位置。

10年改革给文学艺术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成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未有的,对此群众有目共睹。但同时,他们对近几年文学创作的偏颇和失误,特别是某些方向性的迷惘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功能的弱化,也是不尽满意的。前不久,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繁荣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对文艺的历史责任寄予厚望,殷切之意,眷眷之心。而文学,能否有勇气走出低谷?当新世纪的大门已清晰在望时,它能否跨越艰难的门槛?

面对大潮中的新的文化市场,很值得冷静地反思。

文学创作有它自身的失误。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己社会责任的使命,没有调节好自身不同类型文学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效的引导和调配文化市场,客观上助长了读者审美欣赏心理的逆变。在社会物质文明随同改革发展的同时,文学的改革缓慢而滞后,它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促进作用出现了随意性和一定范围的沙漠化。在另一方面,当新的经济体制运行起来时,国家没有及时对严肃的纯文学给予必要的保护,使之过早地陷入困顿中,也是一个原因。

严肃的纯文学位于文学的精英层次。它深刻而丰富,对社会和人生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它有较高的审美内容和较完美的审美形式,对陶冶净化社会的人的精神、道德、行为影响极大。它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结晶,意义深远的指向人类文明的未来。一个社会没有严肃的纯文学将是不可想象的,而如果只有保护它的单厢愿望却没有保障它发展的良好机制,那将是危险的。

通俗文学是现代社会中占有最大读者群的重要文学类型。它具有轻松活泼,娱乐性强的特点,对于现代社会人们紧张的工作和生活,辅以必要的放松和调节,它对人的精神也有补偿和净化两方面的审美功能。一篇好的通俗文学作品不仅思想意义是严肃的,而且也是满足读者,丰富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

问题并不在于通俗文学存在的合理性,而在于它与严肃的纯文学的相互关系调节上。一个社会,当属于社会精英层的纯文学艺术陷入萎缩,它无力阻挡通俗文学咄咄逼人的进攻;当郑卫之音滔滔不绝,通俗文学有占领全部文化市场之势,严肃的纯文学被挤到不起眼的角落,自身都难以自保时,文学内部合理的状态一旦被破坏,将直接诱导读者审美心态的变形。大量读者审美水准的不断下跌又将导致社会人的文化素质的普遍下降。

1987年、1988年这两年,国内相当多的严肃文学刊物陷入困境,难以生存。有的被迫停刊,有的转向降低自己艺术的档次以换取生存的空间。由于纸费、印刷费、邮费的轮番上涨,办纯文学刊物赔钱是笃定的。国营书店摆放严肃纯文学书籍的柜台前,顾客锐减,而个体书摊前,人头攒动,构成强烈的反差。

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的出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难,它要靠能赚钱的畅销书的补贴才能问世。纯文学书籍的订数一落千丈,就是有名气的大作家的书也难逃此厄运。这种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说明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严肃的纯文学的接受者在锐减。

罗曼·罗兰说:“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倘使代表我们伟大时代审美标志的却是这样一个庞大的通俗文学大军,那将是怎样的局面?

我们的青少年将在怎样的文化氛围中吸收着、熏陶着,许多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慢慢消失。他们也许今后将不知道贝多芬、达·芬奇、雨果和托尔斯泰的名字;他们也许将不知道屈原、杜甫、鲁迅和齐白石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他们对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将所知甚少,甚至是空白。在一代人的精神层面上也许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代价:无知。这不是危言耸听。

忧虑。文学的忧虑,民族的忧虑。

这几年,文学理论界的失误,也是明显的。它面对经济改革的大潮,缺乏对时代精神的把握,没有及时建构反映时代和富有本国特色的审美观念及审美体系。理论界存在着某种脱离中国的国情,脱离中国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脱离中国改革的现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欣赏水平的倾向。

现代西方的美学思想和文艺思潮,产生于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土壤,它表现现代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层面。苦闷、寂落、自我表现,寻找新的感情的支点,这些现代西方人的精神特征,有其诞生的特殊物质基础。它对人性、人道主义的尊重,对个性解放、人的主体意识、人的价值的阐发,构成其美学和文学思潮的主导,其中许多闪光点可以借鉴学习。但是在东西方文化日益交流,互相渗透的今天,离开本民族的审美习惯,而一味的对外来文化进行攀仿,将有失去自我个性的危险。一个国家的文学一旦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它将何以自立,何以取得本国读者的认同,又何谈走向世界?

理论的失误还表现在一些理论家对作家创作的冷漠态度,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肤浅批评上,甚至还有一些不适度的吹捧。表现了某种肤浅的心理。

近几年来,一些作家程度不同地脱离了生活,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改革的现实“保持距离”,这是最大的失误。无论何种思潮,何种流派的创作,其根源总是社会生活。有些作家,淡漠中国社会群众的需要,陷入某种“空灵”的境界,一部分人操起了“玩文学”的把戏,甚至滋生了贵族意识,出现了某种不严肃的创作。它亵渎了读者,与广大读者对现实社会日益关注的审美心态背道而驰。从根本上讲,这是作家脱离生活,脱离时代的结果。当作家带着冷淡的面孔远离读者时,读者也自然会对这样的作品表示拒绝。如果听凭这种脱离生活的反理性的创作惯性滑下去,文学将走向何方?

我们呼吁作家内心的火热的创作情感的回归。在中国这样广泛深刻的历史大变革关头,作家应该为人民说话,创作应该强化时代精神。涌现更多的撼人心灵的好作品,唤回那些在徘徊中远去的读者。

为了保证社会文化机制的整体和谐,国家就应该对精英层次的纯文学,在具体的文艺政策上给予保护。目前,由于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还比较低,由于我国知识分子在经济上还比较贫困,难以自我发展,由于我国的改革还在起步阶段,商品经济观念和新的社会价值取向一时还无法牢固地在人们的思想中确立起来,由于这种特定的国情,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对严肃的纯文学给予保护性的措施,采取具体的政策,使之正常地甚至略为超前地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严肃的纯文学也应大胆地进入通俗文学的阵地,在一个更开放的系统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这样,就会在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审美素质,形成社会文化市场的良性循环。

文学,正面临一个历史变革的机遇。人们期望着它的腾飞!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