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漫谈大众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收藏

邱紫华:在我个人看来,当前中国的文化潮流很多。但最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和关注的是大众文化。

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概念从古到今都存在。人民大众是历史的主体,每个社会、每个制度下都有很多的人民大众。所以大众文化是普通民众的文化形态,这是传统的理解方法。但我们今天讲的大众文化是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有它的特殊性。大众文化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流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大众文化也在迅猛发展。大众文化是后现代哲学的术语,不同于传统的人民群众、老百姓的大众文化。是指高科技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高度工业化、高度信息化之后,社会上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的主体就是人民大众,人民大众也就是商品性文化的消费主体。

大众文化有几个特点:

第一,大家把握这个关键词: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是老百姓的文化,是与官方的、主流的、精英的文化有所差别的文化形态。

第二,大众文化是高科技时代、信息化时代产生的商业性文化。也就是说“文化”已作为商品在销售、交换。通俗的话是文化卖钱。只要谁有钱,你要学世界上任何语言,都可以找到老师。只要你有钱,可以买到任何商品,掌握任何知识。你掌握了知识,拥有了知识,就可以用知识卖钱。文化成为一种知识商品。商品里面包含着文化的消费。在座的同志和我都在消费,没有同志不去进行体育消费的。打高尔夫、网球等都要耗钱。比如说游泳,去恒温游泳池要钱。你所学的任何东西,都是通过文化消费才获得的。这是当下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消费里文化自主选择性非常强。我爱消费什么,我不爱消费什么,我愿意掏钱消费什么都是自愿的。

在这个背景下,当下的大众文化是消费型的文化,是自由、个体性非常强的文化。由于我们人生当中有很多的活动,有很多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的生活消费、文化消费是非常广阔的市场。这跟传统文化消费和传统大众文化不同。

传统的大众文化是异质文化。比如广东文化,就非常有特色。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就跟北方文化不同,有强烈的地域性、差异性。我是湖北来的,湖北跟广东不同。品质相差很远。我们现在讲的大众文化,基本上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同质文化。你到全国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哪个小镇,都可以K歌,可以足疗,可以上网等。深圳能享受的消费,全国各地都可以消费。我前不久去西藏,我惊叹整个拉萨成了成都的郊区了。第一,满街的四川文化,满街的洗脚城、小吃。作为文化形态,拉萨本地特性不是很明显。这也是后现代的文化消费。到全国任何地方去,哪怕去小城镇,都有广场文化,老太太都在跳舞。保健的传播方式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同质文化。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是同质的文化,和以前不同地区的异质文化差异很大。这是我们要讲的后现代的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市场,人数上占主流,规模非常庞大。整个后现代大众文化经济消费占我们国家的经济消费的比重很大,已经淹没或者在排挤主流文化。官方的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逐渐被大众文化所取代。

当前大众文化传播的数量非常大,连国家电视台、各地政府掌控的电视台都是大众文化一统天下。比如说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非常6+1”,毕福剑主持的“星光大道”。还有湖南电视台搞的“超女”“奥运向前冲”。江苏卫视搞的“非诚勿扰”“才艺大比拼”。大众文化已经铺天盖地影响我们当前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精英文化屈就于大众文化。当下的大众文化可以说一浪又一浪地冲击我们的生活,正在影响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两年,几乎各个电视台都流行搞养生节目。在大众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人人都是运动员,人人都是歌唱家,人人都是作曲家,人人都是画家。你喜欢什么不仅可以学,还可以创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人中,有的并没有创作出几首歌曲,结果一个民间的草根歌手,拿着一把吉他就可以创作很动人的歌曲,全国流行。这种大众化的歌曲创作甚至使某些高端的、很有水平的作曲家,几乎被淹没、被边缘化。这是当下大众文化的现状。

现在传媒界、学术界、知识界对大众文化有不同的评价。简单来说,有些人高高在上,看不起大众文化,对它嗤之以鼻,不参与大众文化。还有一种人积极推动大众文化,支持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充分肯定。我个人属于第二种人,对大众文化相当肯定。实际上大众文化现象背后,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存在一定的挤压作用。

后现代大众文化当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2005到2006年,湖南电视台搞“超女”,紧接着出现了一系列现象。比如说网络语言出来了,“粉丝”“凉粉”等网络语言流行了。有人认为超女不好,要坚决地制止。他们认为“超女”有四大罪状:玷污艺术、毒害青年、破坏教育、违规操作。有人说“超女”是时代的悲哀。

“超女”具有公开性、形象性、开放性,符合法律要求,有明确的比赛规则。1亿多电视观众在旁边参与并监督。中国近代史上,乃至现代史上,有多少次的活动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公开监督的,最后选出的?这种情况不多。所以很多人把它骂了一通,有些人鼓掌一通过去了。没有人深究“超女”到底提供给我们一些什么思考?我认为“超女”活动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肯定。

自由参与性。没有预先设定参与者的门槛和条件。只要你报名就可以了,是自由、开放的活动。显示中国公民应有自由权利。这不简单。最近又出现了一个现象,有些大学生、青年积极地在网上呼吁要竞选人民代表,表现出强烈的公众意识,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像过去,一些小活动也要由当地的领导指派,或者什么单位领导集体来确定。

在整个比赛过程当中,群众的民主管理、参与意识和关注意识非常强烈。这里很难存在舞弊。像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推出这么多人才,都是在众目睽睽的关注之下,表现出很大的民主意识和公正性。

参加“超女”的这些年轻人个人素质好,文化修养高。加上靠勤奋和胆识去竞争,她们才能脱颖而出。这就为人才的成长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能够容忍、不拘一格地启用人才。“超女”是在12亿人口当中选拔出来的潜在的人才。

对于“超女”来讲,这种活动背后蕴含了全民参与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我们是普通的大学生,我们也有可能一举成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应该对“超女”这类活动采取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从“超女”活动开始,逐步演变成全国各地的人才的大比拼。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刘若旖:“超女”,我认真看的只有一期。在此之后,“超女”火起来了,各种选秀活动,如“中国达人秀”都出来了。我个人认为,这一系列展示自我的选秀节目,反映了我心目中的大众文化的一个关键词:草根性。看点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展示自己觉得出众的部分。我们小时候觉得,邱老师上电视,肯定是很厉害。余秋雨写一本书,一定是了不起的学者。没想到现在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想上电视,去选秀节目唱一首歌,展现自己。如果想出书,去起点中文网、去文学网写一篇小说,点击量够了就可以出书。为什么大家喜欢看这些选秀节目,其实超女就是拷贝国外的选秀节目。那个时期国外也有展现个性的节目。有一些有远见的编导引进来,得到国内的认同,才慢慢火起来。

邱紫华:后现代大众文化有个根本特点,就是草根性。这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方式、文化行为。我要出名,要自我实现,就走草根这条道路,这非常不简单。这种选拔人材的方式不属于主流、政治、官方提倡的文化。那种文化有政府背景和目的。大众文化的成才之路是草根人才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展示而脱颖而出的。

你刚才谈到,这种方式也是拷贝国外的节目而来的。大众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模仿秀和山寨文化、山寨产品。

其实模仿是人的本能。早在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讲到德谟克里特时就谈到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当中能够产生快感。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模仿得很像,可以使人得到快感。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模仿并不是坏事。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成为人才的人就善于模仿。所以模仿你的父母,模仿你的长辈,模仿你的老师,模仿先进的人物,模仿比你强的人,你就能成才。

我给大家讲一个模仿的故事。

80年代,中国有个非常优秀的歌手。声音好,表现力强,很有才能,但就是出不了名,好不容易录下磁带却卖不出去,因为她不出名。后来她模仿台湾的苏芮,结果唱片就非常畅销。一些年轻人一看是苏芮的,买了。买之后再认真一看,这是谁啊?但是声音不比苏芮差,这时候她才露出庐山真面目。这个歌手是谁呢?就是那英。这是那英自己讲的出道史。她靠模仿出名。所以模仿和山寨也不是那么恶劣,不要仅从商业、经济的角度来看。

再举一个例子。日本在战后60年代开始研制照相机,起初全部模仿德国和苏联的技术。日本民族最擅长的不是创造,而是模仿。全世界模仿得最好的、最有天赋的是日本人。中国人的文化,他们全部模仿过去,叫日本文化,就是亚文化。我是研究东方美学、东方艺术的,这方面我有发言权。日本很多东西是中国式的,但是他们弄过去,模仿得比你还精,做得比你还好。比如说折扇,还有刀,已经在中国南宋时期就成为抢手货。在南宋时期,中国工匠制造的折扇和刀剑就比不过日本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模仿不是坏事。当下后现代大众文化里有很多靠模仿出名的人。比如小沈阳。还有很多人都模仿得惟妙惟肖。模仿是后现代大众文化正常的、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模仿往前走一步是山寨,大家都把山寨简单地当成是制假。但是大量的山寨产品正体现中国许多举步维艰的民营企业的遭遇。中国国营企业占了主流。小企业、小店铺、小工厂,他们没有资金、人才、技术来开发新产品,就只好模仿。模仿不要付科研费,不缴销售费、产品开发等税费,就能维持生存。模仿使全国很多小民营企业走上这条路,以广东为领先。山寨原本是工业产品和商品的伪造、仿冒现象。山寨产品行走在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边缘,打擦边球。尽管经常引起争议,但是却给企业生存和大批的草根就业提供了条件。2006年以后,山寨产品公然行销全国。南京就有条著名的山寨文化一条街,成都也有山寨产品一条街,大家不妨去看看。

工业上的山寨产品是因为大量的小企业要生存,为了求得自己的发展、寻求温饱,不得已采取的办法。但山寨文化风行全国又另当别论,如山寨春晚、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新闻。

对山寨文化现象的争论,很多人只是局限在山寨产品,从经济上、工商管理上看是否合法。其实,从文化角度来谈,山寨产品的确有它的文化内涵。

这幅图是“肯德鸡”。美国的肯德基打进了中国,但那是基础的“基”,山寨的“肯德鸡”是中国烧鸡的“鸡”,而且是各种卤味凉菜。你说我侵权没有?这真是难为了工商管理局。

这是中华牌的手机,完全用中华牌香烟的颜色,在设计上不需要投资,模仿一下就可以了。

“阿迪达斯”(Adidas)是国际著名品牌。可山寨版的叫“欧迪达斯”(Odidas)。这个是日本的著名的TOTO卫生洁具,山寨则改成了TQTQ。山寨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青花瓷是明清时期最美的色彩。这个手机使用了青花瓷色彩,前几年非常畅销,引起很多外国人惊讶。

山寨文化现象背后实际上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平等。现在,最有名的山寨现象是什么?山寨春晚。春晚从80年代到现在有好多年了,但是老百姓越来越对央视的春晚不感兴趣了。其中最不感兴趣的是广东人。我查了一些资料,2009年到2010年的春晚,广东的收视率是2.6%,可以说是相当低了。广东人很少看春节联欢晚会。北京2008年就有28个独立的春晚,农民自己搞的春晚,自己录像、自己播。与中央电视台同时播。说明他们对央视的春晚有意见。有的农民说,央视的春晚太严肃了,不符合农民的口味,表达不了农民和农民工的诉求。央视的“百家讲坛”也曾经在大学当中流行。因为许多学生心目中的教授传输知识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学生组织山寨百家讲坛。山寨、模仿秀已经成为大众成名、成才的重要道路。

最近几年又出现了“非诚勿扰”现象。江苏电视台为了突出重围、引人注目,投入巨资搞“非诚勿扰”。连续几周,创全国电视收视率最高。后来湖南电视台又开展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搞“为爱向前冲”。但是,江苏台的“非诚勿扰”更有草根性,更有当下大众文化的特点。其实,这种相亲电视节目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老节目。曾经有很多电视台做过,比如上海电视台搞“相约星期六”,就像婚姻介绍所一样,成全了不少夫妻。这种老牌的相亲节目,特点就是为年轻人提供爱情的平台。对参与者有严格的条件要求。比如说人品、工作、工资一切真实的条件要掌握。最后他们关注的,不是收视率,而是配对率成功多少。他们有信用、很严谨,的确作为月下老人是成功了。江苏电视台重新推出“非诚勿扰”,以包装山寨的方式,对原来的相亲节目进行了很多修改。在这点看“非诚勿扰”体现了当下大众文化重要的、突出的特点:

第一,对参与者没有门槛要求。女嘉宾美如天仙也可以,长相平平也可以。男嘉宾当中也是什么人都有,有住地下室的很穷的人,有游手好闲的富二代,有未婚的单身汉,也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单亲爸爸。这个节目引出一些新的网络词汇:拜金女、剩女、财女等。

第二,相亲节目重点不是相亲,而像是选秀。整个过程中,男女赤裸裸地表达自己心中的各种各样的、从来不告知别人的内心的欲望。谁的欲望说得透彻,谁就引起别人的关注。双方把内心阴暗的方面无限扩大。

第三,故意安排不相等的相亲比例,一个男子必须面对24个各种各样的女性。这个安排看起来有一些男权主义的味道。一个男人可以在24个女性当中随意挑选,选择自己的女朋友。但是,每一个女生只有1/24的机会被男生带走。只要女性没有被男生带走,可以继续不断地由新的男生来选择。这个安排尽量让女性展现自己魅力。女性之间有竞争、炫耀成为这个电视节目的特点。

第四,有充分的机会炫耀自己,成为现场和电视机前观众关注的对象。必须让女性想方设法引人注目,在电视节目中占有更多的画面和时间。最聪明的女性争取不被人家带走,占有的时间多,在电视机面前长,就容易让人家注意她,使她更有名气。

怎样才能不被人家选走,让眼前的男士不敢要你?你是很厉害的女人,男人才不敢要你,你就可以留在那里,不断在电视机前出现。这种情况下你是带刺的玫瑰。所以,很多女性在这里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来雷人。女性用一系列夸张、不靠谱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挑选的男士,表达自己的贪欲、人生的观念、炫耀自己的财富。有一个女士看到男士说,我看到你就有气,我就想抽你。还有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刻薄的拜金女,年仅20岁的马诺。她说:我就喜欢奔驰和宝马。我宁可在宝马车里面哭泣,也不坐在你的自行车上欢笑。这是炫耀自己。有的嘉宾甚至对其他人进行恶意的攻击,如我家有法拉利跑车,你家有什么?你凭什么娶我。另外的相亲节目,如“我们约会吧”,女嘉宾说,我理想的男性,床上经验要丰富一点。在同样的节目当中,女嘉宾说我追求的婚姻是饭在锅里,我在床上。就是男人当保姆。被网友称为拜金女的马诺说,我上台不是为了找对象,就是为了有机会进入娱乐圈,引人注意。马诺因为雷语,跟小沈阳一样一夜走红。

江苏电视台这个节目,不是像上海东方电视台那样为社会服务,仅是为了非常无聊的收视率。国家神圣的传媒机构,如果只追求没有道德感的收视率,收视率越高,对国民的伤害越大,对我们的青年伤害越大。大众文化暴露出来的负面作用,深究起来值得思考。有人问我:邱老师,你对“80后”“90后”你怎么看?面对“非诚勿扰”,你们年轻人是怎么看的?

刘若旖:我刚好是“90后”的一员。“非诚勿扰”这个节目,我跟周围的很多朋友不是把它当成相亲节目来看,而是把它当成娱乐节目去看。经常说:“我想火就去‘非诚勿扰’。”除了“非诚勿扰”,还有炒作的“凤姐”“社会姐”,她们反映出来的是大众文化的非主流。这跟时代的负面有关系。十几年前,韩寒因为不上学,思想比较独立,高中主动辍学,引起社会哗然。现在还有这样的孩子,高中辍学,写书,会引起这么大的哗然?不会的。越到后面,越要出位、雷人的行为才能抢占人们的眼球。凤姐宣布不炒作了。我跟学生说凤姐的时候,专业的男生表示压力很大,因为凤姐要进北京大学经济系。凤姐最后说要靠这个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她有什么样的资本来炒作?她不漂亮,唱歌也不是唱得特别好,只有草根性才是她展现才能的方式。雷人是一种手段,找自己最雷人的点去展现给大家看。不管这个好还是不好,只要看过来了,目光转到了她的身上,她就觉得够了。

邱紫华:她们实现梦想的手段能否跟美国梦比较一下。

刘若旖:我觉得跟美国梦是截然不同的东西。从小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美国梦,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过来。我现在穷,但是不要放弃梦想。必须通过正常的手段努力。

邱紫华:这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的世界级大作家:杰克•伦敦。他曾经是最草根的草民,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从小做了许多违法乱纪的事。一直到结婚的时候,家里靠几十美元的稿费来维持生活。后来他熬过来了,写了大量的作品。他说在关键的时候他心爱的女朋友离开了他。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吃了很多别人受不了的苦才成功。你说的凤姐、马诺靠语不惊人死不休,产生雷人效应来成名,跟美国梦相比,这是一条歧路之梦。

美国的洛克菲勒、卡内基,他们是从最底层打拼出来的。中国的包玉刚、李嘉诚、董建华也是。尤其是李嘉诚当年的第一桶金非常困难。青年成名,应当宣扬先人、前辈的经验。只靠雷人甚至有点恶心的手段,最后还是成不了名。这值得我们深思。

后现代大众文化展示、拓展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成名之路、成才之路。这是事实。但仅靠雷人,说粗野的豪言壮语是不行的。

成才,有两条路:第一条,自然成才。我们大部分人是自然成才的。小学、高中一步步上来,后来成了硕士、博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名。这是正常的自然的成才之路。例如音乐界的郎朗和李传韵是中国的骄傲。当然自然成才之路很不容易,是一条艰苦之路。

现代媒体的打造、包装,可以帮助人一夜成名。媒体要包装谁、打造谁,你就可以成名。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两年网络上有个比较流行、连饭钱都挣不到的农民叫“犀利哥”。通过媒体的包装、关心、关注,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地位。说明现代媒体确实厉害。被媒体包装出来的李宇春、周笔畅、阿宝、小沈阳、杨光、旭日阳刚等也是一样。后面才是现代出人才的星光大道。媒体关注谁,媒体支持谁,媒体打造谁,谁就可以成为明星。这是非自然成才的一条成才之路。通过媒体的渲染、网络的打造,碰上了魔法师、化妆师,他们点石成金,使人一下子变成非常富有、有名气、有地位的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语境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以前我相信水滴石穿,现在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有人工、人为的因素。后现代大众文化选拔人才的方式形成一股风潮。还有人说后现代文化还有个特点是一窝蜂。你对这个发表一下看法。

刘若旖:我觉得现在使用的网络传媒非常厉害,包括微博、人人网,每个人都用,传播速度非常快。某个帖子可能在几秒钟后就转发了几千次。我们看到这个状态很有意思,但是我想是不是真的,这是否有什么含义?一窝蜂的心态,也不是从众,大家觉得有意思就转。成才之路,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知道你了。后续他做什么,他自己有积累,站稳脚跟后,能够一直留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不断有突破。没有实力,各领风骚几年之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选秀出来的人,有实力的就可以永远留在我们的心目中,会在大家的视野中停留很长的时间,让大家关注他后续的发展。

邱紫华:周华建、费玉清他们是属于有实力的人。

刘若旖:也有很多人,大家知道了你是冠军,但是后面没有人关注你了,因为你身上没有更多的看点。文化的一窝蜂也很厉害。有时候我们转状态,不是谁做什么事,雷人不雷人。我看到“有木有”等网络用语也是一下子全国都在用。网络的放大器作用非常明显。

邱紫华:大众文化跟精英文化存在明显的区别。著名画家徐悲鸿曾经给自己写了一个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精英文化强调个性,强调个人对艺术、生活的理解和洞察。齐白石先生说:“似我者生,学我者死。”精英文化强调个性,大众文化强调一窝蜂。如果你不懂这个规律很快就淘汰了。前几年我看到过一个网络词,我到处问学生这个“囧”。我们都不懂语言网络。这个说明什么?一窝蜂,他们处于潮流当中,成才是一窝蜂,走这条路也是一窝蜂。但是,这一窝蜂现象好不好?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每个人都是一窝蜂,就很难走出自己的个性来。尤其搞艺术、搞学术的,必须强调自己的学术个性、艺术个性。一窝蜂恐怕不一定引人注目。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可以总结几个特点。正面来讲,当下的大众文化具有民主、平等、自由、创新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讲?当下的大众文化内涵蕴含了多元中心论,多主张、多种形式、多种风格并存的民主意识。比如说“青歌赛”。我讲一下背后的故事。我们大学有个合唱团,在参加“青歌赛”的过程当中,就听到很多国内高端的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歌唱家对金铁林式的唱法表示疑虑。大家知道金铁林非常不简单,他是中央音乐学院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改革开放以后,他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和学生,把美声、中国民间的各种唱法结合起来。金铁林式的唱法很有独创性。他培养出来的歌唱家都是顶尖的,彭丽媛、张也、宋祖英等。

但是,如果大家都走金铁林这条路,中国的声乐界就太单一了。所以要发展,要突破。怎么办?中国的声乐艺术要百花齐放,要放弃一元化,主张多元化。非常有名的青年歌唱家谭晶,她不是金铁林的学生,也不用金铁林的唱法,她更多吸收了民间的戏曲,吸收了西方的流行歌曲的气声唱法。所以谭晶又代表了一种风格。

这就是我们讲的民主意识。不是只允许唱这种,不允许唱那种。

另外,多元化的思维、多元化的技巧都是平起平坐的。当下的大众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全国有很多的大城市、小城市的广场,无论是离休干部、退休干部、国际官员、教师、普通农民、普通小贩都在一起跳健康舞,没有地位等级的区别。我们K歌,无论音乐学院毕业的,或者不是音乐系毕业的,都可以唱。这里面有平等意识。现代大众文化消解了等级制度,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化。你今天来或不来,没有人强制你、管束你,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鸿沟,没有利害冲突,大家玩得开心就可以。大众文化越发达的地方,越讲究民主、平等、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所以,大众文化对于推进我们国家的民主意识、民主化进程是非常好的方式。

后现代大众文化反对霸权话语、权力话语。除了法律、宪法你必须遵守外,其他都不重要。你爱怎么唱就怎么唱,爱怎么跳就可以怎么跳,没有人管束你。后现代大众文化里充满自由、个人化、个性的意识。这个意识是我们应当肯定和推广的。

过去比如60年代,有人写小说,这个领导干预,拍电影,那个领导要审查,我感觉领导人真累。当时强调政治上的一元化的领导,强调政治上的规范化原则。现在只要你尊重宪法、不违法,怎么样都行。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从哪里起步?结合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我认为大众文化是很好的出路。大众文化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非常充实,人格非常完善。你K歌,你是歌唱者,又是欣赏者。当人家唱的时候,我欣赏,我唱的时候,别人欣赏。每个人都可以作曲。我不懂技巧,一样可以作曲,你作的东西人们爱听就得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就这样集中展现出来了。

《走进新时代》是深圳人写的,我很震惊。以前有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怎么有这么优秀的作品出来?所以深圳的环境其实比较宽松、比较民主。后现代大众文化是推进民主化进程非常好的手段。

撇开打擦边球,山寨其实很有创意。年轻人的创意我感觉有点惊人。做学术的其实很容易保守,很容易暮气沉沉。看到青年人的创新能力,我很震惊。我在“百家讲坛”见过一个准备来演讲的年轻人,他的笔名叫“当年明月”。他喜欢看明史,只有32岁,他有很多见解,《明朝那些事儿》写得非常好。甚至有些见解是我们以前历史学家受到各种各样观点的束缚、规范写不出来的。当下的大众文化,尤其是网络写作给年轻人提供了自由写作的天地和机会。

大众文化是否有弊端?它主要就是肤浅,用哲学术语来说,就是“平面化”。大众文化有着个人化的逗乐、低俗、极端的一面。这是寄附在当前大众文化上面的毒瘤。我个人认为不利于民族精神的提升。

平面化就是肤浅和浅薄。后现代大众文化为什么跟平面化、肤浅联系在一起?这与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讲究工作效率有关系。生活要求我们抓紧时间,人们行为的目的性极强,每个人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要求面对的世界越简单越好。所以简单、浅白、快速化的东西才能流行、才能生存。毛笔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真正写书法的人,墨汁要先磨半个小时,写毛笔字要花很多时间。这是封建时期的传统文化,农耕时期的自然文化导致的。现在谁写字先磨墨?都在追求高速、简单。老板说给我复印50份,要快。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依赖快餐。我们的商品要一看就懂,一看就会用。这是大众文化的弊端,平面化、肤浅、无深度。现在为至大部分人不做学问,不学学问。很多出版社找我,让我写一些简单的文字、话语。电视里面不可能讲透哲学问题。电视节目20分钟、30分钟,我们连什么概念都没有说清楚,节目就完了,大家还没听懂。现代传媒平面化,容易走向肤浅化、浅薄化。

后现代大众文化就是文化快餐。只是休闲、娱乐,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精力来掌握?比如说摄影,懂光影技巧干什么?讲看点黑格尔的书,别人可能讲你神经病。后现代大众文化,要一看就会、一学就懂,而且要立竿见影、活学活用,才能流行。现代社会转型决定了这些东西的流行。文化分档次。大众文化就是简单化、肤浅化、浅白化。所以玩大众文化的人,常常不可能深刻化。但是高校老师,做学问的人不能以大众文化的方式来要求学生。

大众文化的第二个缺点是狂欢化。消费文化流行自己掏钱去消费、逗乐。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叫你交钱看《上甘岭》。不去不行,你不积极,你入不了团。现在我爱干什么,我不爱干什么,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下班之后,我很累,要逗乐,要轻松,所以狂欢化、娱乐化产生了。狂欢化、娱乐化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特点。大家买的是一个轻松。明天又是高度紧张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下,后现代大众文化里,开玩笑、幽默、逗乐,非常流行。大家想方设法、用尽智慧来营造逗乐的氛围和环境。好玩就是愉快,可以更好地工作。

狂欢化容易导致庸俗。在西方,狂欢是美学上的术语。在中世纪,4月1号是愚人节,地位可以颠倒,不讲究社会地位,全社会狂欢。但是狂欢当中把人的精神、思想转移到人的肉体或下体来开玩笑。很多庸俗的、与“性”有关的东西就容易在大众文化中传播和表达。后现代大众文化里面有很多的庸俗,性的色彩很浓,性的刺激很浓。这是后现代大众文化很不好的方面。

后现代大众文化让心灵愉悦是对的。但是,后现代的大众文化肤浅化、浅薄化、庸俗化是新的课题,这是大家都面临的。后现代大众文化如果要提升,形成民族精神是最重要的,应当向精英文化看齐。比如说K歌,哪一个人唱得好,唱得像宋祖英等,他们是精英文化的代表。我们模仿他们,要有一个标尺、标杆。大众文化要提升,要向精英文化靠拢。

但是,精英文化现在也有一点委屈自己,在讨好大众文化。一些歌唱家现在唱《忐忑》,就是逗乐,开音乐会票房更高。精英文化怎么引导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怎么抛弃庸俗的、低层次的东西,走向高端?这是新的课题。大学生怎么看待这个?因为我是老师,而学生是大众文化的主体。大学生在大众文化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刘若旖:社会上认为大众文化很浅薄,不值得回味。大众文化都是这样的吗?比如说文化快餐,漫画、游戏,流行歌等。不是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浅薄的。日本在动漫方面做得相当好。漫画看完之后有回味,可能并不是那么浅薄。真正浅薄的是狂欢化的那部分,以逗乐为目的,但是为什么要以逗乐为目的?就是为了舒缓人们的压力。现在社会上大家向往多元化,思想层面的多元还是逗乐的多元?创新性在哪一个层次体现,为什么落到大众的方面?高雅艺术怎么做到多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方面非常多元。我们现在在思想方面比较一元化,还没有来得及全面创新,使之多元。以前是领导人审电影,现在是广电总局来审。

另外,在精英文化或者高雅艺术,以及完全逗乐的大众文化之间,可能还存在一个层次的文化。现在没有命名,感觉是中间层次的文化。我们不必每天欣赏非常优雅、高端的文化。还有一些中间群体的人真正喜欢港台的有意义的流行歌词,欣赏较有品位的文化产品。虽然没有到高档的程度,但也不是庸俗的、狂欢的大众文化。我觉得还有这么一个层次。

邱紫华:我们这代人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从现在的高度来看待当代的大众文化,比新中国成立时的民间文化高端得多。最近,我在网上看到70多岁的老先生用电脑写了很长的小说。有很多老人,年轻时做作家梦,但是他没有文化,有很多的思想表达不出来,现在用电脑可以表达出来了。整个民族的技术手段、文明程度,我们享有的高科技能力实际上都在提升。所以,当下的大众文化的确与传统的、大众的、民间的文化不同。大众文化如果正确地向精英文化、主流文化靠拢、发展,就可以抛去平面化、庸俗的方面,达到提升人格、提升大众文化的水准。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