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第八节 普京与俄罗斯东正教
在线阅读 收藏

普京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苏联,故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轰然瓦解、政权更迭的原因,深有体会。并且他在苏联剧变之后,还在俄罗斯叶利钦当政阶段担任过公职,亲眼目睹了实行政治上“自由民主”和经济上“休克疗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当普京自己奇迹般地从叶利钦手中接掌总统大权,并在其后合法执政时期,则力求扭转不利局面,改弦更张,实行一套“普京风格”的新政。从此,使陷入困境的俄罗斯,逐渐恢复了生机,走上了发展富强的道路。其中很重要的举措或称文化战略,就在于他在更高更深层次上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智慧地协调国家政权与东正教及各大教派的关系。在我们阐述“东正教与俄罗斯社会”这一课题,探讨东正教与俄罗斯国家文化战略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要特别关注普京总统与东正教的关系。因为普京从2000年接棒叶利钦担任总统以来,已经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成为俄罗斯国家最耀眼最有实权的杰出领导人。如今2012年又重新当选为新一届的总统,尽管在国内也有反普京的游行和集会,但他在民意调查中,仍获得超过70%的俄罗斯人的支持,并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获得62%的选票,充分说明他在今日俄罗斯仍是人气最旺最有权威的领导人。普京将在今后6年的任期里执掌国家大权,因此普京总统与东正教的关系和他推行的宗教政策,就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俄罗斯国家经历了非同寻常的动荡时期,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缺乏公认的能起凝聚力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起到凝聚作用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社会就只能处于松散的、混乱的、动荡的状态。苏联解体后,原来的主流意识形态体系崩溃,各种利益集团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开出解决俄罗斯社会何去何从的药方,造成社会更加分裂。叶利钦也想找出一种统一的思想形态,“民主至上主义”曾风行一时,但是它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思想水土不服,为时不久,只能败下阵来。

普京吸取了叶利钦的教训,他在1999年12月3日发表的《俄罗斯千年之交》一文中,充分反映了他的执政理念。他在文中着重指出,俄罗斯社会团结的“支柱”之一是“俄罗斯自古以来的传统的价值观”。这种源于俄罗斯地广人稀的自然条件和特有的村社制度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崇尚集体,推崇国家主义,崇拜英雄,服从权威的传统理念,它与西方崇尚的自由民主有很大区别。据《瞭望新闻周刊》分析,按照普京最初的设想,建立俄罗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应当把自由、民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同俄罗斯传统价值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后来的发展证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同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俄罗斯传统价值观很难实现有机的结合,确立后者就不可避免地与前者发生冲突。因此,为了确立国家主义,就需要破除对民主的盲目崇拜,突出俄罗斯本国的传统文化因素。核心价值体系,普京称之为“共同的道义方向体系”,他认为“人民精神上的团结和把我们团结在一起的道德价值,这是与政治、经济稳定同样重要的发展因素。一个社会,只有它在具有共同的道义方向体系时,只有当国内人民对其祖国的语言、对其独特的文化和文化价值、对自己祖先的记忆、对祖国历史每一页都抱着尊重的感情时,它才能提出和解决规模巨大的国家任务”10365391。普京当政,有明确的强国理念,重点在于充分利用俄罗斯的丰富资源,以推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保障较长时间的稳定。普京的上述政治理念如今获得了全国多数人的赞同。

在普京看来,“绝对的民主概念是不存在的”,民主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之上”。普京认为,除了俄罗斯传统的价值观之外,能使俄罗斯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又具有全人类价值的意识形态便是宗教,而在俄罗斯,首当其冲的就是在俄罗斯流传千年、在苏联时期历尽艰辛备受摧残却至今保持活力的东正教。他在2002年8月3日一个宗教团体的会议上说,他相信“当我国没有了劳动集体,没有了苏共式的党支部,没有了教导员的时候,只有宗教可以使人们认识全人类价值观”。于是,探索具有俄罗斯特色的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提升凝聚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俄罗斯的选择。

在谋求建立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广方面,中国有媒体分析,俄罗斯建立了两条渠道,第一是依靠媒体,即政府掌握的舆论工具,目前,国家以控股方式掌握着70%的广播电视和80%的报纸,国家主流媒体大多成为普京政权的喉舌;第二是依靠宗教。可以说前者是有效的直接宣传渠道,后者则是柔性的布道的间接渠道。

俄罗斯东正教会在2012年新一轮总统选举之际,以“反思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为题,致下届总统公开信。信中说:“当今的人拥有各自不同的政治信念,人们对于过去、当前和未来都抱着不同的看法。但是教会将努力去调和它们,统一它们,教会永远支持不同社会党派开诚布公的对话,以帮助政府和国家领导层(社会精英)更好地倾听多数人民的声音。同时,我们认为,没有公正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无论什么人都不应受到欺凌。所以教会无数次地说过,贫富差距能产生仇恨,因而教会支持政府提高税收的举措。俄罗斯政权在传统上就始终依赖人民的信任,今天我们仍要重复,信任是今后我们携手共建的基础。”10365392这充分表明了东正教会对新总统的期望。

而普京在大选之前,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会见了国家所有传统教派的代表,他对代表们表示,“稳定是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稳定对发展来说并不足够,但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由”如果不加入道德就成了“恣意妄为”。10365393他要求所有人,其中首先是执政的人、教会活动家,都要意识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如果说普京接班叶利钦之初,是以强硬的手段或称“铁腕”恢复了俄罗斯的社会秩序,那么,如今当他重登总统宝座,他把执政的重点则放在发展、团结和稳定上。他在2012年4月3日总统就职演讲中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保持凝聚力是执政重点。对于普京的这种执政理念,俄罗斯各宗教团体均表示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东正教会的有力支持,因而,成了俄罗斯团结和稳定的强有力纽带。

普京重新上任以后,也强调信任,即让人民信任政府。他说,真诚应该成为今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以及个人生活中的规则。从官员、商人到每一个公民,都要遵循。10365394这表达了总统的衷心希望。教会作出回应,指出每个公民都需要形成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即信仰、良心、爱国、服务、诚信、义务、爱、尊重(家庭和邻人),珍惜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神赐的大自然——这永恒的价值观创造了我们的祖国。教会强烈表示不赞同有些人到俄罗斯境外寻求“拯救”的幻想,它认为东正教精神价值与国家主义密切相关,对淡化、削弱甚至破坏这两者的人提出批评,把信任精神道德统一提高到保持独特的民族尊严、维护俄罗斯社会统一之基础的高度。10365395

在普京新的执政理念中,人们还发现,他不仅对内强调爱国、发展和稳定,而且特别提出了发展的必要前提——加强“软实力”。普京在2012年7月9日出席俄联邦外交部两年一度的外交使节会议上,要求外交使节重视“软实力”,注重打造“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政策旨在以国家在精神、文化和知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依据,通过说服和吸引对自己国家的好感的方式,来推进自身利益”10365396。而东正教自然是这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普京认为,东正教历来一贯宣传的仁爱、慈善、宽容和忍让的精神具有普世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因此不仅外交部,整个社会和国家都要向全世界推广这些富有俄罗斯特色的文化思想和理念。

俄联邦文化部长B.梅金斯基在2012年普京重新当选总统后,也表示,他视教会领袖为有思想有精神的协作人和战友,并认为“政府文化部门不仅要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而且要立足于对人们的精神培育,文化部关心人的精神健康,要使文化在每个人心灵中成为一种精神保护,在此意义上我们的任务与教会是相似的”10365397。并且,与教会及时交换了彼此支持和继续合作的意见。

至于普京个人的宗教信仰,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知道,他一出生就由母亲抱去教堂受洗。但是,对于宗教的狂热复兴,普京始终抱以平常心。应该客观地指出,普京虽然全家都是比较虔诚的东正教徒,通常每月去一次教堂,对教会和宗教领袖充满尊敬,可以在前牧首阿列克西二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亲吻死者的面颊,但是我们可以把普京的举动看做是他遵从自己和民众内心愿望,因为民众希望社会有一个尊重宗教的氛围。其实普京在处理宗教事务上是非常清醒、冷静的,这一点与前任总统叶利钦有很大不同。比如叶利钦亲近东正教会,支持教会的任何活动,包括不合法的烟酒生意、教会强势占据传媒电台。又如1990年在梵蒂冈与俄罗斯建交的问题上,东正教会不赞同,叶利钦就开始犹豫,后来在西方的压力下,叶利钦又做国内教会的工作,才签署了建交文件。他的处理使双方都不愉快。普京尊重教会表现在必要的公众场合和国事当中,至于教会经济自主以及教育的实施等,如前所述,若干年来都是通过立法给予了相应的平等权利。在处理西方事务上,早在2000年6月普京会见罗马教皇时就明确地说自己无意介入西方天主教会与国内东正教会的问题。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宗教是私人的事情。2006年9月6日,普京在会见牧首阿列克西二世时也曾说道:“我倾向于不在公开场合讨论信仰问题,信仰是极个人性的问题。”因此普京当时很明确地对阿列克西二世说:“俄罗斯需要宗教,但是不依赖宗教。”10365398普京这样说的目的就在于,既可以宗教的意识来规范个人的行为,成为社会稳定、国家团结的重要因素,同时又不能让宗教成为公民生活的全部,不能让宗教组织的影响超越国家的权力,而是把宗教的影响最好限定在伦理范围里。总之,普京说需要宗教的意思是,俄罗斯没有了宗教(首先是东正教)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团结稳定的支点;说不依赖宗教,一是宗教不能超越国家之上,宗教不能指挥国家,二是国家仅有宗教不行,更重要的是要有行动和效率,就是要有发展。虽然普京不大愿意对别人谈及自己的宗教信仰,可是他说他相信,在最美好的将来,人们会形成统一的信仰,至少是各种宗教和睦相处。没有战争,没有罪恶,也没有暴力。所以,爱与宽容是一切宗教都应该提倡的。10365398这里我们又看到普京作为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特有的理想主义的情怀。

* * *

当下,东正教在俄罗斯获得了自沙皇被推翻以来最空前的发展。当然,东正教会并不想仅停留在此,它希望在政治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在经济上有更多的自由和获利,在军队、教育等各部门有更大的参与和影响。但是,在全球化影响和多元化社会的大趋势下,俄罗斯东正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恢复到沙俄时期的政教合一、成为国教的程度。“皇权治国,神权治教”的老规则对其应是有所制约的。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首先,基于宗教与政权的两相分离。当然国家政权需要教会的支持与合作,但是也提防教会作为社会组织越权干涉国家事务。普京一再表示倾向“信仰乃个人私事”,就是想将其尽量限定在个人精神生活范围之内。他虽然做不到把政治与宗教活动严格分开,但在公众层面和社会层面,抑或在民族事务中,由政府来主导和决定。此外,无论是普京还是各个政府部门,都一再宣称各民族各宗教一律平等。普京是非常务实的,不光有目标上提倡的强国理念,也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强调效率。比如在民族宗教问题上,力主保持和巩固俄罗斯民族历史的统一。他对民族宗教干部和教职人士说:“俄罗斯是一个泛民族和泛宗教的世界,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的。泛宗教世界的传统是我们国家建制名副其实的原则。”“政权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同所有民族和宗教进行平等对话。当局在这个领域的行为是由法律规定的。但是在像各个民族之间、各种宗教之间、地区和种族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非常敏感的领域,除了法律的力量外,许多东西还取决于政权代表人的行为,他们的经验、专业知识以及是不是善于工作和与人打交道,都是非常重要的。”10365400国家领导人的这种务实态度和解决问题的风格,有利于各方人士提高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把政教关系处理得像俄罗斯人传统中欣赏的“交响乐队”的模式。

其次,社会中苏维埃时期积淀下来的无神论思想和人群影响对东正教的无限发展有一定制约。他们坚持国家的世俗性原则,反对教会渗透国家机构,坚持教会与学校分离,坚持武装部队不得举行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反对经济政策中对教会的优惠政策,主张规范宗教活动等。这一力量在此前教会力争教育权的若干年中所受到的重重阻力,即可见一斑。广泛的民意更倾向于从非宗教的立场理解和认同东正教;普通群众的信仰内在化、私人化,泛东正教化已成趋势。

再次,东正教和教会自身在适应俄罗斯当前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创新中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制约。东正教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由于入世太深,不可能完全抵御各种世俗的诱惑。教会自身完善问题多年来被搁置和疏忽,例如出现教会组织领导层官僚化的迹象,所以,俄罗斯在保持稳定和发展,完善民主自由、保障民生福利,社会安定和谐,环境宽松良好的情况下,教会理应自我整饬,加强自控,自觉地回到传统的教会建设,教务的推广,即精神道德的领域上,在诱惑和欲望的世界面前保持内部统一。今后的东正教会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必定仍然是积极的、活跃的、有重大影响的。俄罗斯如今已经度过了非常艰难的时期,东正教会在此危机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发挥了其他组织难以替代的作用,接下来,教会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神学、文化的发展及其与现代生活接轨、与世界共融的实践中去。总之,东正教的现代化还有待时日。

东正教对于俄罗斯人来说,除了是宗教所具有的使人身心所系的信仰之外,还是将信仰、传统、道德、文化、礼仪、习俗融为一体主宰这个民族的生活。普京对外交人员提出“软实力”的问题,东正教会领袖与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为继续合作定下基调,这一切都说明,树立国家文化形象对其国家政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其走向强国的目标意义重大。

如今,教会与政府又一次手携手走到了一起,政教虽分离,但利益趋同。国家的重新崛起为教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教会深入人心的宣化与象征作用也为政府提供了民族心理认同的支持,两者相得益彰,良性互动。可以预料,这种态势在今后一直会保持下去,因为走回头路已然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俄罗斯人仍处在巨大的心理修复过程之中,故而国家与宗教的合作任重而道远,这是时代之使然,这是民族生存之使然。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