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先进文化与当代文学研究——《先进文化与当代文学》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该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历史与逻辑、文学史与文化和文学理论相统一,以跨学科的丰富内涵和开阔的全球视野,力求以清晰的理论概念,梳理当代文学的发展,努力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丰富的文学史实去升华和深化有关文化和文学的理论,从而深入认识世界格局中我国文化与文学的历史方位及其互动效应,为建设我国当代先进文化和文学,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对策。

全书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四编26章。第一编从理论上论述了文化与文学的关联,并从我国近代百多年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历程,反思不同历史阶段先进文化如何影响先进文学的发展,特别是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化与文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分析了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我国文学的特征,指明了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第二编从宏观上放眼世界格局中的文化与文学,分析了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和文化、文学的走向,具体介绍了当代西方、苏俄、拉美、亚非各国的文化思潮和文学潮流,论述了世界文化视野中文学先进性的主要条件和标志,阐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代文学的先进性与方向。第三编具体考察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当代文学与先进文化的互动,分别论述了当代哲学文化、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和民族意识等与文学发展的双向互动的影响,以及其中蕴涵的经验与教训。第四编则阐释了当代文学与先进文化同步的条件,指明了只有当文学保持思想导向的先进性,审慎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选择先进的文学理论,密切与人民的联系,辨证认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并正确处理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推进文学的先进理想,重视反对错误的思想倾向,致力于文学生产、传播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文学的良性互动与健康发展。

该成果在理论上首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将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又将精神文化分为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化与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化。指明文学艺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宗教信仰、哲学美学、文物典章和风俗习惯等基本均属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性文化,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它们也将或早或迟会随之发生变动。而语言符号和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中的音乐、美术、书法、杂技、舞蹈、雕塑中的某些部分,则并不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属于非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而在不同社会形态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体现特定社会性质的文化正是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其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起着核心的支配性作用。其次,文化的先进与落后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先进文化总居于文化流向的前锋,代表着富于生命力的、有着未来广阔前途的文化。比较同时代其他类型的文化,先进文化不仅水平和成就最高,而且必须能够发扬人类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推陈出新,促进社会历史的进步,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进特定历史阶段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先进的文化后来因老旧停滞就会被新兴的更先进的文化所替代。文化的不断积累和推陈出新,均是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再次,“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是定性的概念,说明特定时间地点下文化的先进性;后者是定向的概念,说明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否向着先进文化的道路前进。”成果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也存在多种性质的文化,我国当今社会存在的文化还不是全部都先进;但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则是当代的先进文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理念更丰富了我国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我国文化的发展正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最后,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最有力的媒介。历史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建设就难有先进的文学艺术,反之,没有先进的文学艺术,也难以有力地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是该成果的一大特点。成果致力于从世界和我国近代与当代的文化史、文学史中,从对现实社会实践的深切认识中,引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广泛探讨了文学与政治、道德、宗教、法制、哲学、美学等的关系;介绍了世界各地区和国家的现代文化和文学发展潮流与代表性作家的创作特点,作为参照来厘定当代我国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历史方位;回溯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我国近代不同历史阶段先进文化的表现形态及其如何促进文学革新和进步的历史过程,还结合我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历史事实,详细探讨了当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及其与我国当代文学曲折发展的复杂关系,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升自己的理论认识,把先进文化与先进文学之间的互动互策的现象,提到规律性的理论上来阐释。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水乳交融,将理论探讨建立在牢固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做到言而有据,言之成理,实事求是,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该成果的另一个特点是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针对文化和文学发展的现实实践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学的一系列对策性思考,既有深致的学术性,还有极强的实践性。如建议文学艺术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十分自觉地重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要审慎处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既要反对对作家艺术家写什么和怎样写横加干预,又主张作家艺术家要关心政治,关心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正确认识文艺与人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努力做到在深入现实生活中与人民和时代更好的结合,在批判地继承古人和洋人的基础上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结束语部分在阐明新世纪我国文化和文学的远大目标时,更强调必须坚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强调要努力造就高质量的文艺创作队伍,强调积极开展活跃的文化和文艺评论,强调党要不断加强对文化和文艺事业的领导,特别是要重视加强对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领导和政策领导,努力为推进先进文化和文学的建设创造必要的良好的条件。为繁荣文艺,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成就以加速文学的生产和传播,包括重视网络文学的发展。

该成果的又一个特点是论述中还结合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旗帜鲜明地贯串了反对错误倾向,既反“左”,也反右的精神,体现了理论的拨乱反正,从而使论著既具科学性,又具战斗性。研究指出,开展反对错误倾向的斗争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发展的规律;在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对剥削阶级的腐朽意识;在对待与人民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贵族化倾向,一定要兼顾提高与普及;在认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从属政治”论,也要反对“脱离政治”论;在处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既要反对否定生活是源泉的倾向,也要反对拘泥于现实而忽视作家主体能动性的机械反映论;在对待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上既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墨守成规,也反对“全盘西化”和“锁国自封”,等等。

总的来看,该成果理论严谨,逻辑严密,论述充分,引证丰富,资料翔实,举例恰当,显现内容丰赡厚实,导向正确,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广泛了解全球文化和文学发展格局下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当代文学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兼具理论深度与对策高度的富于启示意义的著作。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