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大变迁:“湖广填四川”影响解读——《“湖广填四川”与西部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研究》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湖广填四川”是发生在清前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较大数量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迁移”的典型。这次移民运动虽然主要围绕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展开,但其人口来源地却牵涉全国,尤其是东南各省。“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影响所及,大大超出了四川一隅,涉及盆周地区;不仅仅直接作用于清代,而且远远影响至近当代。

该成果以移民定居地(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着重考察移民运动在社会变迁和生态演变上所产生的后果与影响。该成果围绕“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对定居地所的影响变化这一主线,分移民、人口、经济、民族、社会、文化与生态七篇予以展开。

导论部分简要地回顾了这一课题的学术研究史。指出“湖广填四川”从流传于民间的一句民谣,演化为一个严肃的研究课题,是殿堂之学走向民间的表现。最先把这一问题纳入学术视野,并从明末清初移民史的研究角度予以关注的,是以谭其驤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的史学家。由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历史主要围绕四川地域而展开,因此川、渝学界历来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较高的关注度。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界对于“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研究成绩突出,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比如对移民运动的深远影响研究不够,重点难点亟待突破。

“震撼西部大移民”篇,对“湖广填四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作了宏观的扫描和概述,分两个层次追溯了“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起因:从远因上看,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的发生,不是瞬间乍现、突然降临的活动,必有其前因与先兆。其间经历了宋、元、明、清4个封建王朝的更迭,跨越了500年间(13世纪30年代~17世纪40年代)的时空转换。从近因看,明末清初以来60年间的社会巨变,以及东亚气象危机的到来,造成了明末清初的天灾人祸。正是在兵灾和自然灾害的交相打击之下,四川遭受了长期性的灾难性后果,这才为清前期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铺平了道路。“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是西向移民的嚆矢,改变了秦统一中国至宋朝的由北向南移民的流向,开启了由东向西移民的潮流,在移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移民与人口发展”篇,集中探讨了移民运动给盆地及周边地区的人口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依照清代四川行政区,对清初大移民以来的人口分布状况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梳理。接着探讨了移民迁入四川后,给当地人口数量与构成带来的变化。指出:移民迁入后,四川人口数量出现大幅度增加;人口分布形成“五方杂处”的格局,许多府州人口持续上升,跃居前列。由于绝大多数移民由长江中下游而来,使重庆府人口迅速增加,并超过省府成都,这是旷古未有的巨大新变化。在四川移民社会中,移民的身份构成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产生了自耕农、地主、佃农、雇工、手工业者、商贾与游民等阶级、阶层。

“移民与经济开发”篇,集中探讨了移民运动给盆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该成果认为,经过百余年的大规模移民,经过“康雍复垦”和“乾嘉续垦”两个阶段的移民开垦活动,盆地内农业耕地面积得到了扩大,生产的地域与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变迁;移民将江南诸省区的耕作技术与作物种类荟萃于巴山蜀水广大乡村,终于缔造出有清一代四川农业经济大省的新局面。粮食生产的结余,人们可以投入交换领域,这就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集中表现在:粮食生产商品化、经济作物商品化,以及林木商品经济的发展,盐业和矿冶业的新发展和商业市场的繁荣上。

“移民与周边民族”篇,集中考察了移民运动给盆地及周边民族地区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该成果认为,四川是中国西南边陲多民族省份之一,盆地周边为土家族、苗族、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持续百年左右,移民潮涌不可避免地波及于此区。汉族移民和邻省的少数民族移民的大量进入,增加了当地人口的数量,改变着当地人口的结构。同时,移民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从而促进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四川少数民族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移民与社会变迁”篇,集中考察了移民运动给盆地及周边地区社会所带来的后果与影响。经过明末清初长期战乱以后,四川社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清初“湖广填四川”浪潮中,大批外省移民陆续进入四川,使得社会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外省移民在四川定居,并成为四川社会主体成分,于是,一个“五方杂处”的移民社会形态宣告形成。在移民社会被土著社会取代的过程中,一些社会组织,如基于血缘的宗族组织、基于地缘的会馆组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移民运动不仅使大批移民迁入,而且也为各种秘密社会组织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在四川秘密社会中,啯噜是发展最早,影响最大的会党组织。由于秘密社会组织的泛滥和匪盗的盛行,在清中后期以后,四川成为全国民变事件极为突出和集中的地区。

“移民与文化变迁”篇,集中考察了移民给四川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从宏观上论述了清初“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给四川带来的移民文化新鲜元素,当这些新的移民文化元素与巴蜀文化相碰撞、相交流、相融合,从而导致四川文化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迁。为了充分展示移民运动所带来的多元文化格局,该成果选取了方言、建筑、饮食文化、曲艺、川剧艺术,以及诸多民俗文化事象作为例证,进一步论证,经过“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之后,巴蜀文化在兼收并蓄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文化特色,四川文化格局为之一变。

“移民与生态演变”篇,运用“历史对比重建法”、“区域研究法”、“GIS方法”以及“生态环境试验法”,通过对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森林、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集中考察了“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带给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变化。该成果认为,生态环境有着自身的演变规律,它的演变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末清初四川盆地战乱不已,社会经济虽受到史无前例的摧残,但森林植被却在战乱后有了短暂的恢复。自移民开发以来,整个清代四川生态环境演变产生了诸多负面效应:森林资源缩减和其他生物物种的减少和灭绝;森林大面积减少和消失,山地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调节气候功能衰退,区域气候发生变化;自然灾害频率增快,强度增大;水土流失严重,江河水文状况恶化,泥沙量剧增,淤塞河床和湖泊,土壤贫瘠化严重;山地景观变化巨大。造成这一巨大变化的成因,其中有自然的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的因素、气候的因素与地质地貌的因素;更有人类活动的因素。即移民人口膨胀的影响、人类开采方式和开采程度的影响、工业、手工业技术的变革、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政策和移民政策的影响等等。

总之,该成果从多层面、多学科结合上,集中剖析了作为中国移民史上重大事件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的影响和后果,在学术上具有填补薄弱环节的作用,有助于清史和移民史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成果系基础性学术理论研究的结晶,可为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翔实、可靠的背景,可为政府部分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决策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成果运用多学科知识,对清初大移民以后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因素的关系的分析论述,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正确处理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