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古近代西藏地方经济史研究——《西藏地方经济史(古近代)》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西藏自治区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尚没有一部对西藏地方经济史,特别是古代和近代经济的特点、规律进行全面系统记述的专著。西藏古近代的经济史仍然是一片亟待开发的处女地。

西藏自近代以来,一直贯穿着分裂与反分裂的尖锐斗争,国内外反华势力和分裂势力相勾结,千方百计把西藏问题国际化,当作反对和制约中国的一张王牌。对西藏古近代经济社会的全面研究和记述,有利于阐释和认识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落后本质及其被社会主义制度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有利于揭露西方在近代变西藏为其势力范围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本质;有利于说明自古以来西藏与祖国内地在经济文化上的紧密联系,有利于服务于当前开展的反分裂斗争。既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又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強烈的现实意义。

成果在整体架构上分概述、七个专篇和四个附录,约60余万字,含近百张历史珍贵插图。

第一篇以考古学和藏文史料相结合,讲述远古至部落联盟时期的西藏。重点论述古人类对西藏高原的开发和高原原始农(牧)业文明的起源。以大量考古发掘论证了新石器时代的高原原始农业的特点是以锄耕农业为主兼有渔猎。同时,简述了小邦部落联盟时期雅隆部落的经济结构和向奴隶制的转变。

第二篇首先以西藏高原区域经济与中原地区互补的特点为核心,简述吐蕃的地理交通与其东向发展的关系,从土地、赋税和经济管理制度入手,详细论述了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吐蕃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采矿、金银加工、建陶、皮革加工及纺织、造纸、酿酒等记述手工业。通过寺院、陵墓及拉萨大堤等记述了吐蕃的建筑业。通过丝绸、麝香之路,商人和市场论述吐蕃的商业贸易及与中原和周边的经济交流。同时论述了吐蕃奴隶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第三篇通过土地所有制演变和寺庙庄园经济形成的背景,重点论述了西藏封建领土庄园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结合元代及帕竹初期的经济管理法律,分别论述了农业、畜牧业、采矿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古格、拉萨的城堡、寺庙和堤坝等,简述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以盐粮交换和互市茶马贸易为中心,综述了吐蕃与宋朝及周边的贸易交流和当时的交通、商业概况。

第四篇首先概述明朝西藏交通、经济的扶持政策,简述了帕竹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通过封建农奴庄园制的发展和寺院经济的巩固,记述帕竹时期的农牧业、民族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以寺庙庄园、桥梁为重点论述当时的建筑业。以互市与朝贡,藏区的市场交换、商营及藏汉贸易、拉萨商业中心的形成记述商业贸易的方式和特色。

第五篇首先从驿传、桥梁等简述清代西藏的驿道交通,重点论述了清代西藏的社会经济制度。分别从农区的扩大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的普及和汉族对藏族农业发展的支援,自然灾害应对等方面论述了农牧业及水利建设。简述了清代西藏手工业、建筑业的发展演变及特点。从商业管理、市场(商埠)、商帮与藏商,西藏与内地及南亚的贸易详述了商业与外贸。在论述清代西藏税务、货币金融和财政情况的同时,强调中央对西藏的财政支持和监督。侧重分析了亚东开关后西藏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和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

第六篇首先论析领主庄园制度(特别是乌拉差役)对西藏经济发展的束缚。随后论述了民国时期农牧业的状况,以及手工业、建筑业的变化,记述了交通与邮电的发展状况。重点讲述对商业和进出口税收的管理、产品比价和物价、商帮和商户、西藏与内地的经济交流、财税与金融状况及中央协助解决边茶羊毛贸易问题等。并以专节论述了西藏商业贸易的半殖民地化问题,简述了现代工业的萌芽和创设。

第七篇分两章以和平解放前后的社会调查资料为依据,专门论述门珞地区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分别从自然地理及历史、封建领主制度与原始公社制残余、经济部门和农牧业生产状况、门隅和墨脱地区的地租形态、家庭手工业和物资交换诸方面论述了门巴族地区古近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分别从自然地理及历史、原始公社制残余、私有制和家长奴隶制的社会经济制度、采集渔猎、牲畜饲养、刀耕火种的锄耕农业、家庭手工业和副业诸方面论述了珞巴族地区古近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通过上述各篇的分析探讨,该成果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

第一,与中原的农业经济(与家庭手工业、副业相结合)区及长城以北(东北部兼有渔猎)游牧经济区不同的是,西藏高原是一个既有农业又有牧业同时又有农牧兼作的独特的混合型经济区,除门珞地区外,形成了独特的农牧结合的地域经济,农业是与家庭畜牧业密切结合的领主庄园制灌溉农业为特色,牧业是辅以传统部落制的领主轮牧制为特色。加上政教合一政体,形成特有的三大领主制庄园经济,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存在着天然的互补关系。其与内地的互市贸易和内部的盐粮交换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研究西藏古代经济史重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第二,该成果在研究中强调要将西藏古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放在中国历史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的大背景下,科学而客观地将其划分为:远古氏族部落联盟时期的原始农牧经济,吐蕃统一时期的奴隶制经济,吐蕃末期及分散割据时期寺院新兴封建领主的兴起和向封建领主庄园制的过渡,元代在全国大一统背景下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的正式确立,清代西藏封建农奴制经济的发展与停滞,清末民国西藏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半殖民地化、近代经济的萌芽和农奴制经济的没落这六大阶段,并以此作为基本框架。

第三,在论述西藏经济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必须分析西藏地方自古以来同中原在经济文化方面“三个离不开”的历史联系,突出说明历代中央政府在支持辅助西藏经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第四,在清末民国时期,注意通过西藏经济的发展变化分析说明英国及英印政府通过不平等条约和贸易特权在制造策动“西藏独立”活动中变西藏为其半殖民地的重要事实和作用,充分揭露出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对西藏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实事求是地阐述分析了达赖“新政”经济改革措施及与英人的联系、本质和作用。

该成果充分吸纳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翔实的资料,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从区域史、经济史和关系史相结合的角度,全面展现和论述了西藏古近代经济演变的历程,对西藏古近代经济史进行了科学分期,为这一领域气候的研究确立了基本框架和脉络,并从通史和专史之关系的角度,首次详细论述了西藏古近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面貌,填补了国内外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成果视野开阔,注重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去展现西藏经济演变的过程,从经济史的角度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的结论作了很好地论证,做到了学术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