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科技事业:力争确立新的体制
在线阅读 收藏

对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1997年将是十分重要的一年。

首先,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将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为科技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全球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化进程继续加快,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的经济正以较快的步伐进入国际经济、科技的大循环。这样的形势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为更多地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吸引外资以促进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以科技为焦点的竞争,这对我们的科技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

其次,国内经过1996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正在逐步提高,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突出,有利于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正在形成。改变中国经济落后状况的迫切任务,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内在需求。越来越多的人们已清醒认识到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经济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造传统产业,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快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已经和行将出台的一系列有关科技发展的政策法规,必将加快科技与经济的密切结合,加速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进程。香港即将结束其殖民地历史,于1997年7月回归祖国,这将进一步加强内地与香港在经贸、科技、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联系。为做好香港回归工作,199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同时也必将为1997年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为此,1997年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将是紧紧围绕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纲要》要求,以及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要求,进一步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继续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指导方针,切实推动经济建设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转移;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科技持续协调发展,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步伐。1997年科技工作重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新体制。

根据国家《“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1997年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在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上进行战略部署。继续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做到:(1)优化科技体制结构,促进科技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科研院所将进一步精减,形成若干个对国内外开放的科研基地和聚集优秀人才的高水平国家研究中心。促使大多数研究开发机构直接进入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以技术开发为主的科研院所进入大中型企业集团或转化为高技术企业,鼓励大中型企业自办技术开发中心,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研究开发的主体。

(2)以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为导向,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合理分流人才,使其更好地发挥所长。但应注意在基础性研究,有关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中,保持一支精干的、高水平的科研队伍。要从科研任务、经费、设备基地、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切实加强对“稳住一头”工作的支持。各部门、行业和地方也要根据各自的需要,通过科技机构的优化组合、人才分流,保持精干的科技力量从事具有共性、长远性的研究开发工作。

2.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提供现实科技动力,加快科技扶贫工作。

针对中国农业科技面临的严峻形势,1997年农业科技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科研和科技开发,将注重高技术与常规技术的结合,培育与引进的结合,集中必要的财力,组织精干科技队伍,加快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如栽培技术、节水技术、旱作技术及沙漠化防治技术等;继续对中低产区进行综合治理的试验、示范和改造工作。(2)继续加快实施星火计划。要以《星火计划“九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引导农村发展规模经济;强化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星火西进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保护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持;选择主要行业,以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促进乡镇企业行业技术进步。

(3)坚持搞好科技扶贫,引导贫困地区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多年来,我们采取的是救济式扶贫,国家投入很多,但成效却不明显。为此中央提出了由救济式转向开发式扶贫,而开发式扶贫的关键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因此,要认真贯彻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国家将围绕科技扶贫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行动,如区际科技经济对接行动——引导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间科技系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人才吸纳行动促进科技人才向贫困地区的流动;星火西进行动——加大星火计划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科技援助行动——谋求国内外各界对中国贫困地区的技术援助及产业开发厂信息通道建设行动——建立以局域网、广域网为主体的科技扶贫信息通道等等,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广度、深度和集成度。

3.加快“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建立,实现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

技术创新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1997年中国的技术创新工作将继续按照江泽民“把建立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委、国家经贸委的“技术创新工程”,做到:(1)努力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如围绕中国支柱产业、基础产业的发展和重大建设工程,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研究开发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利用国家“八五”攻关、“863”、产学研等计划的成果,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技术附加值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集中力量安排若干重大科技产业工程,推广一批影响行业整体技术开发能力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配套技术,特别是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传统产品的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和规模经济的高技术企业或集团。(2)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的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加快国家确定的1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立;建设国家和行业重点科研机构,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及技术服务机构建设。(3)加快技术创新试点工作。首批国家将选择20家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或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企业,作为技术创新试点。促使这些企业建立一个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开发体系,并形成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三个机制。还要有选择、分层次、有重点地培育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缩短中国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下个世纪的科技快速发展和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1997年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将紧密围绕突出创新,努力提高高技术研究与发展水平,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结合,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并举,增强综合国力,解决重大关键问题这一核心,着重在下述几个方面加快发展。(1)技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农业、医药等生物工程技术,以及新能源、航天、航空、海洋等方面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2)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要将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密切结合,研究开发一批对高新技术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重点是铁路高速客运和重载技术、亚微米集成电路和8英寸硅单晶制造技术,交通、电力、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电子自动化技术、石油钻采新技术、低温核供热技术、同步数字系列通信技术、大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技术等。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高效节能与环保等领域尽快培育一批高技术企业与集团。(3)在高新技术发展安排上,要以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为导向,同时,保证国家的统一部署与一定的宏观调控,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根据国家发展目标,选择一批有基础有优势,又有国力保证,并能跃居世界前沿,一旦突破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课题,统一部署,精心组织,集中力量,重点攻关。

5.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培育21世纪新兴产业的生长点。

基础性科学研究不仅是当今科学技术的源泉,而且还是未来新兴产业的生长点。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带动新兴产业群的崛起,引起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为此,1997年基础科学研究将着眼于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瞄准世界科学前沿,选择中国优势领域,集中力量解决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理论和基础技术问题。在研究项目安排上,要按照“有所赶,有所不赶”的原则,做到既紧跟世界科学前沿,又根据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需要,选择一些基础较好、优势较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力争在一些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6.继续加大科学知识宣传力度,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培养跨世纪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普及科学知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社会基础。1997年将继续通过义务教育和新闻媒介宣传,加强对全社会的科学知识普及,创造一个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环境,紧密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大力宣传科技成果,宣传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渐进过程与内在规律,新闻媒介尤其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搞好科普读物的创作、出版与发行,多制作优秀的科普音像资料,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和生产信息,推动农村乃至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

教育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7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将紧紧围绕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和2010年《纲要》要求,把教育摆在要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目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儿童教育;(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搞好初中后的中等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3)改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4)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5)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政治与业务水平及教师社会地位,改善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为提高经济、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的科技队伍。在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同时,还要加速培养新的优秀科技人才,尤其是跨世纪青年科技带头人。为此,1997年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继续强化各级领导对加速培养跨世纪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重视程度,将这一工作提到重要工作议程;(2)建立严格的选拔制度和完善的培养工作体系,创造一个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3)抓紧实施国家“跨世纪人才工程”。对有关部门已经出台的“工程”要抓紧落实,如国家人事部的“百千万工程”、国家教委的“千名跨世纪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北京市的“科技新星”计划等等。各部门、各省市将有重点,分层次地有效组织和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二是培育一大批既懂专业又懂经济、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人才;三是造就一批具有研究开发和工程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与业务水平。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