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什么是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收藏

2007年,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2012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了另一份报告,题为《中国2030: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更是指出,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到2008年只有13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它们是欧洲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亚洲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东的以色列,美洲的波多黎各,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和毛里求斯。其余的88个国家或地区要么继续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要么下降为低收入国家或地区。按照这个比例,87%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在将近50年的时间跨度里,都无法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到高收入阶段。停留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如此之多,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其“陷阱”的警示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要在50年之内从低收入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阶段,其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需要保持在5%以上。今天的这些高收入国家,只有极少数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历史上实现了50年之内保持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像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即使在其高速发展时期,也没有哪个在一个50年的时段内保持了5%以上的人均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可见,中等收入国家在50年之内不能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似乎极为正常。此外,确实存在一些经济体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增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出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停滞甚至人均国民收入倒退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不是存在中等收入陷阱,什么现象才叫作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陷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陷阱?这些问题,对于正处于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发展的中国来说1400500,极为重要。对这些问题当前已经有不少讨论,但是从概念、到形成机制到政策建议等方面,仍然有许多含糊不清之处。本文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处于中等收入陷阱之中”这一问题出发,试图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明确界定,并考察历史上的中等收入国家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掉入了陷阱,其掉入陷阱的概率与低收入国家及高收入国家相比有何异同,从而为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和政策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经验基础。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