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海峡两岸拓展金融业合作的新局面
在线阅读 收藏

追溯国际金融产生的历史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关系是由国际商品交换关系引起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国际贸易的每一项创新,都对国际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给金融服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反之,国际金融的每一次创新也对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力。Aliber(1984)指出,国际贸易是促使商业银行国际化最主要的动力机制,金融自由化尤其是银行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动机也主要是为了促进和支持国际贸易的发展,即为了便利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结算和支付。1698411当然,这种论点有些偏颇,但它从国际贸易对银行国际业务的需求角度来阐述银行国际化经营动力的视角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银行国际化经营的确引起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降低,从而形成对商业银行国际化客观需求。Beraley & Kaplanis(1996)通过对37个母国和82个东道国近2000个海外机构的研究发现银行设立海外机构的地区与贸易有密切关系。1698412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的开放和国际贸易的开放都有高度的相关性。Tornell(2004)认为,贸易自由化通常走在金融自由化前面,理由是:贸易和贸易融资之间以及贸易和贸易风险的套期保值之间存在互补性,而信贷支持无疑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1698413王赛楠(2004)对贸易地区结构与银行海外机构地区分布结构趋同程度进行了分析,在对银行国际化阶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指出,当银行在走向国际化的前三个阶段,即部分国际化阶段、走向国际化阶段以及实现多国化阶段,其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母国企业或母国的跨国公司以及少量的国外企业,而主营业务也是为母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服务融资。由于经营海外业务比国内业务的风险更大,对于不同的地区,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是不同的。如果商业银行首选与母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地区,则可节省信息的搜寻成本。当银行国际化经营进入第四个阶段即实现全球化经营时,我们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分支机构的增多、银行从事国际业务经验的增长、信用评级增高、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无论是在决策中还是在收益构成、分支机构的地区构成中与国际贸易的相关度就会降低。1698414这一阶段跨国银行形成全球性分支机构网络,为各个国家企业,尤其是东道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各类金融服务业务。

而纵观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从1979年大陆在沿海设立台轮停泊点和台胞接待站开始,到1981年成立专门对台贸易公司以及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福州、厦门成立四个台商投资区以来,两岸经贸联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取得辉煌成就。从两岸经贸往来的历史特征来看,两岸经贸交往起源于台商投资,带动贸易往来,并进一步发展为新一轮投资浪潮。1979年两岸小额贸易仅0.77亿美元,1999年两岸贸易突破300亿美元大关,2004年更是达到783.03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135.44亿美元,进口647.59亿美元。台湾成为大陆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和较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地,而大陆(包括香港)则超过美国成为台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及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另外,台湾岛内对外投资额40%在大陆市场,截至2004年累积实际投资金额超过了350亿美元,并且投资区域已相对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塘环渤海区域,并且以上海、江苏和浙江增幅最快,规模最大。并且投资已突破传统制造业领域,开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以江苏区域为例,明基电脑在苏州落户后,带动了21家相关联厂商到苏州落户。台湾八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厂商有5家落户昆山,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万台,预计未来三年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将占全球总量的1/4。之所以称赞两岸经贸交往所取得的成就,不仅就两岸所取得的投资贸易规模的巨大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未得到两岸金融服务便利基础上的。一方面,大量贸易投资活动带来的贸易结算、投资融资等金融服务需求无法正常满足,大大影响了贸易投资活动的效率;另一方面,两岸银行业也错失相互合作时机,把利润无故交给了外资银行,壮大了竞争对手,而将自身逼迫到对台商业务边缘化的境地。这种实物经济与货币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业已引起了企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形势要求下拓展两岸银行业合作的方式、内容、空间,进一步推动两岸经贸深化发展成为现时最为重要的课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