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改革开放时期的道教研究
在线阅读 收藏

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进程。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都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对道教的神仙信仰、教义思想、修炼方术、斋醮仪式等各方面,有所研究和认识。

近现代中国学术界和道教界对道教的研究,从20世纪初至今已近百年。近百年的学科史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从清末民国直至1978年,为道教研究的初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初创阶段,以及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70年代的寂寞阶段。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则是道教研究蓬勃发展、达到繁荣兴盛的新阶段。2008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3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向,对道教学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道教研究或称道教学,原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与传统的国学(国外称汉学)中对老、庄及道家思想的研究没有严格区分,与研究中国本土非正统民间信仰的学科也难分开。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道教学才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研究领域,纳入人文社会学科的宗教学范围。回顾过去近百年的道教研究,无论中国内地、港台的学者,或是日本、欧美诸国的汉学家,其研究范式大多属于“文史学研究”。《道藏》及藏外经书、敦煌道经抄本、道教碑文资料等,是学者们研读和取证的三大基本文献群。中古、近古时段(东汉末至明代前期)的道教典籍及历史是重点研究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大多也在道教文献的整理考订和历史源流的论述方面。最近十多年来,利用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如解注文、墓志、造像)和田野调查资料(如民间道士使用的劝善书及科仪文本),着重研究“实践中的道教”活动,开始成为新的研究范式。但这种从文史学转向宗教社会学,从注重考证古代经典传统转而研究民间礼仪习俗的新趋向,在中国内地的道教学界尚处于初始阶段。当此新旧范式交替的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回顾过去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探索利用新资料研究新问题的途径。下面谨就中国内地的道教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道教研究,略作介绍和评述。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