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鞍山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市长 谷春立

副市长 孙春山 刘桂香(女) 戴恩彪

王忠哲 叶冬柏 秦国夫

张世超 杨力

【城市概况】鞍山位于中国东北部、辽东半岛中部,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素有“钢都”之美誉。鞍山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美丽的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考古发现,早在2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秦汉时期,鞍山设置郡县,汉代土法冶铁,辽金时代进入繁盛时期。1917年建设第一座高炉。1937年鞍山建市。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2007年底,鞍山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4个城区。总面积9252平方公里,总人口350.2万人。其中市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46.7万人。

鞍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国家名胜千山、中华宝玉之都和祖国钢铁之都五大旅游品牌。由260多吨玉石精雕而成的“世界最大玉佛”,荣膺吉尼斯世界之最。2007年接待境内旅游者1222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6亿元。

鞍山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1种。铁矿,探明储量100亿吨,占全国的1/4。菱镁矿,探明储量23亿吨,占全国的80%,占世界储量的1/4。滑石矿,探明储量为6000万吨,占全国的40%。岫玉为中国三大名玉,已探明储量约206万吨,占世界的60%,并被确定为中国“国石”第一候选石。岫岩县被中国矿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玉都”。同时,有金、石油、锰、铜、大理石、云母等数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地热和矿泉水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采的矿泉有20多处。

【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8.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749.6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532.7亿元,增长13.5%。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调整为5∶56∶39。人均生产总值38627元,比上年增长18.4%。支柱产业对全市工业支撑作用明显。2007年,“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4%,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90.4%。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市实现全口径税收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5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2%。200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52.1亿元,比年初增加146.4亿元。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总收入14197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7元,比上年增长19.5%。

【对外开放的发展】2007年,全市外贸出口完成2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鞍钢出口1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9%。对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出口发展态势良好。其中,全年对欧盟出口7.2亿美元,增长9.1%;对韩国出口6.1亿美元,增长48.5%;对美国出口2.9亿美元,下降47%;对日本出口1.7亿美元,增长16.3%;对俄罗斯出口1.3亿美元,增长1.2倍;对东盟出口0.8亿美元,增长1.2倍;对印度出口0.7亿美元,增长2.9倍;对澳大利亚出口0.5亿美元,增长1.2倍。同时,组织企业赴非洲开拓投资贸易市场,推进台安县外派劳务基地建设,开展双边援助项目等。2007年,全市新批直接外资项目41个,合同外资额3.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55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倍。2007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4.8亿元。全年新、扩建城市道路面积22万平方米,其中,柏油路17万平方米,人行道5万平方米。新、扩建道路长度3000米,新建排水管渠21公里。全年共栽植乔、灌木2.5万株,栽草坪3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85公顷。改造居民小区30个。完成10条城市主次干道改造建设。2007年,全市供水总量12200万吨,比上年下降1.4%,日均供水33.42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由上年的94.6%上升到97.86%。煤气、天然气总供应量1447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8%,燃气普及率由上年的94.1%上升到96.14%。全市公交营运总里程达到6927.3万公里,比上年增长3.3%。年末,城区有各种公交汽车1350辆,出租汽车5375辆。2007年,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69毫克/立方米、0.037毫克/立方米、1.408毫克/立方米和0.13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5.2分贝。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6.3分贝,比上年上升0.3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及以上天数比例为80.5%。

【城市科、教、文、卫、体事业】科技事业成果显著。2007年,全市建成研发中心、中试和产业化基地43家。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产值均超过亿元。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0家。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7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的12项。78项科技成果中,应用于农、林、牧、渔业5项,应用于采掘业4项,应用于制造业9项,应用于钢铁冶金业21项,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2项,应用于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27项。全年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484项,成交金额9241.4万元;受理专利申请1488件,比上年增长27.5%。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7年,全市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城市3~6岁儿童入园率96%;全市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0%;9所学校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的评估验收,高考综合录取率稳居全省前列。同时,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鞍山科技大学更名为辽宁科技大学,鞍山师范学院通过了国家办学水平评估验收,鞍山广播电视大学通过了省教育厅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评估。2007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4.5万人。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就。2007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全年演出392场,观众66万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接待读者63万人次;全年共组织13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5场大型文化广场演出,观众26万人次。12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奖。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截至2007年底,鞍山地区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1942个,实有床位17806张,卫生技术人员20211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全市95%以上的街道,服务90%以上的居民;达到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52个,占机构总数的65%。19所社区卫生中心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4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保定点单位,占机构总数的50%。全市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大约155.98万人,参合率达95.6%,比全国平均参合率高出近10个百分点。台安县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同时,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贫困医疗救助结合,成立了“惠民门诊”、“惠民病房”、“惠民药局”,对贫困农民实行大型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减免50%,全年累计减免各种医疗费用474.8万元。构建了以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就医问题为宗旨的城市合作医疗保障体系,覆盖516个企业、5.3万人,2668人得到住院治疗,定点医院由8个增加到14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直接惠及居民4.2万人次,减免各种医疗费用174.98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健身活动6000余次,体育健身小区总数达7.5个,公益性体育场馆2个。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4项97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超过2.05亿元,筹集公益资金155.28万元。

【城市就业及社会保障】城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有新成绩。全年实名制就业13.5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5万户,50%以上的“零就业家庭”实现双就业,其中棚户区“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双就业。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新进展。全市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2.5万人,比上年增长4.6%;城镇参加医疗保险92.2万人,比上年增长5%;城镇参加失业保险64.6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全市有9.42万名城镇居民和5.62万名农村居民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部分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2007年,鞍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27元,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9%,科技进步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8.56%,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一般预算教育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0.11%,平均预期寿命75岁,恩格尔系数34.7%,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1.5平方米,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129.7部、固定电话91.1部,农民家庭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91部、固定电话94部,家庭电脑普及率40.6%,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8.61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8137万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