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凌源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市长 侯荣昌

副市长 张秀军 刘振赋

张顺兰(女,蒙古族) 张焕新

【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凌源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92956万元,同比增长24.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152万元,同比增长55%;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89173万元,同比增长62.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0842万元,同比增长8.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538元和4132元,分别增长37.7%和24.5%。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7年市属工业总产值实现513471万元,同比增长86.5%;增加值120650万元,增长69.3%。规模以上工业达到68户,新增24户,增长54.5%。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完成市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入驻企业达到20户。农业经济速、效并进。畜牧业规模化生产格局已经形成,畜牧小区发展到287个,规模饲养户发展到8500户。保护地规模优势有继续巩固,完成保护地生产结构调整面积3773.3公顷。经济林发展到7万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提高,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户,8户企业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达到40%。凌源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花卉交易市场被商务部评为“国家双百市场”第三产业持续发展,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分别实现17.8亿元、9.1亿元。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2007年,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完成高连线、凌热线、东环路、南环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大凌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等重点目。以实验中学、职教中心、检法小区、物流城、化石城为重要标志的河东新区、南河新区建设快速推进。老城改造力度空前,投入拆建资金5.9亿元,拆迁面积32.76万平方米,新建113万平方米,凌河、兴隆、亿安等一批住宅小区已经形成,城区绿地面积达到44.85公顷,人均拥有绿地由“十五”期末的不足1平方米达到现在的6.15平方米,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建设完成24个乡镇街整体规划设计,投入建设资金达1.61亿元,同时大力实施村屯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显著改观。城乡供水、供电、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科、教、文、卫、体事业】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全市科技三项费用专项资金投入达1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进出口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一个,培训企业专业技术人才100多人。以市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健全,“普九”巩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阶段教育持续均衡协调发展。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各类文艺演出团体遍地开花,活跃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评剧《黑嫂进城》获省第一届政府奖文华奖。卫生事业稳步推进。三级医疗救治、预防保健网络已经建立,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完备。医疗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22272人,参合率96%。斥资1370.3万元改造农村卫生院23家,彻底解决了农村卫生院用房紧张、医疗环境落后局面。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场馆新建工作启动实施,竞技体育屡创佳绩,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推进。

【城市就业及社会保障】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实现实名制就业22281人,其中稳定就业18278人,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立足拓展就业载体、扩大就业渠道,全年新创建再就业基地14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23个,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10个,发放扶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90万元,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就业再就业。立足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在狠抓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同时,狠抓劳务输出。域外输出劳动力105000人次,劳务输出实现收入8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立足化解就业矛盾和促进稳定就业,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培训工作,完成劳动力培训20900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巩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数达到28356人,新增4395人,征缴保费7241.8万元。医疗保险工作实现总量扩张和管理升级双赢效果,新增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0家,参保人员达49145人,完成医疗保险费征缴3583万元。失业保险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全年完成失业保险登记39300人,征缴失业保险金970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展开。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得到有效落实。完成企业劳动执法年检256户,涉及劳动者17300人,受理举报投诉案件21起,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90余万元。同时,加强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信访调处力度,绝大多数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