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吉林市
在线阅读 收藏

市长:张晓霈

副市长:李晋修 杨金顺 朱天舒

尹伊君 朱淳 仇福华(女)

【城市概况】中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幅员27120平方公里,中心区3636平方公里。下辖4个城区、4个县级市、1个县、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1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432.7万,市区人口182.3万。

早在六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这片沃土上渔猎耕耘,繁衍生息。周秦时期,聚居着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从西汉初年开始,先后出现夫余、高句丽、渤海等隶属中央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明清年间,于吉林设厂造船,始称“船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城。吉林市满语称“吉林乌拉”,意思为沿江的城池,是我国史前文化发源地和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资源丰富,松花江穿越城区蜿蜒而过,以山水林、冰雪凇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互相映衬,夏季是避暑度假的胜地,冬季是滑雪娱乐的天堂。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世界石陨石之王—吉林陨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松花湖,以及北大湖滑雪场、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高句丽古城遗址等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魅力万千、驰名中外,是名扬四海的“北国江城”。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总量为17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为北方城市的5.4倍;拥有白山、红石、丰满三个梯级水电站和2个大型热电厂,是中国少有的水丰电足城市。

已发现矿产资源171种,其中镍、钼、油母页岩、橄榄宝石等9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10位。森林面积171万公顷,东北部山区素有“林海”之称;物产品种繁多,是驰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主要产地之一。药用植物、食用菌、山野菜、经济动物种类齐全,是长白山天然绿特产品的主要产区和集散中心。

近年来,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榜首城市,2007年,首批入选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

【经济发展概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现价)38.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2.2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0.1亿元,增长5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5.7亿元,增长31.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1∶45.7∶39.2调整为13.1∶49.6∶37.3。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同比增长5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9亿元,增长29.3%;实现利润50.5亿元,增长313%。百户重点企业主要装置负荷率和主导产品达产率有较大提升,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占规模工业的83.6%和97.8%。近年建成的乙烯、腈纶等35项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年内开工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率达到45%,新增销售收入37.4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9.8%。国企改革全面深化,又有11户重点改制企业完成重组,实现恢复性增长。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新增民营规模工业企业120户;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5亿元,增长34.4%;实缴税金30.6亿元,增长30.1%;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90亿元,增长35.9%。

县域经济突破步伐加快。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亿元,同比增长21.2%。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取得扎实成效,钼矿万吨级扩能、冀东水泥、油母页岩综合开发等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累计开工386项,其中宝信稚牛屠宰、吉粮玉米饮料、济邦洪德堂制药等20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81户。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78.1亿斤,增长9.8%。新增标准化牧业小区35个,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标识增加到134个,畜牧业产值、园艺特产业收入分别增长21%和25%。新农村建设试点扩大到147个,实施各类新农村建设项目214项;完成水利设施建设2350项、中低产田改造7.35万亩,村镇综合经济实力、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新的提高和改善。转移农村劳动力49.5万人,非农收入比重提高到25%。

第三产业取得较大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地方品牌,旅游产业对外竞争优势和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29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8亿元,增长26.4%。商贸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哈达综合批发市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速度加快,中东新生活购物乐园、大润发船营店等一批大型商贸设施投入运营。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1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增长28.5%。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兴起,越北物流园区、龙潭工业物流中心、吉林西站物流中心等大型物流设施加快建设,化工、汽车等一批专业物流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5.4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贷款余额为456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综合治税、税源调查和监管、市场专项整治等创新性措施扎实推进,构建起政府领导、财政牵头、税务主管、部门参与的财税征管机制,依法治税、依法纳税的服务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全口径财政收入跃上百亿元新台阶,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53.2%;地方级收入完成40.8亿元,增长48%。严格预算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公共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98.8亿元,增长24.8%。

人民生活较快改善和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8元,同比增长23.1%,人均消费性支出10048.1元,增长20.4%;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元,增长15.1%。

【对外开放的发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定点招商以及京津鲁经贸洽谈、第三届东博会等一系列境内外招商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中俄贸易平台”正式签约,中生集团、中冶集团、通钢集团、美国嘉吉、辽宁奥克、香港胜达、大连新型、上海凯赛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吉落户。全市引进项目2020个,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850个,工业项目1350个。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2.4亿元,同比增长36.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14.6%。对外经贸发展势头较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增长28.5%;其中出口5.6亿美元,增长23.9%;进口4亿美元,增长35.5%。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5848万美元,增长22.3%。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全年安排城建项目111项,完成城市建设投资91.9亿元。开工建设垃圾焚烧电厂、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6项,珲春北街、雾凇中路立交桥主体架构等14项道路建设工程如期竣工。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建续建工业公用设施114项,完成投资22.5亿元。市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引进北京锡华、上海证大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工房地产面积157万平方米,竣工131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151.7万平方米,竣工81万平方米。完成10座区域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38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万户。

“城市管理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整治违章建筑、露天占道市场、占道修车洗车、建筑垃圾及散流体运输车辆、低速货车和三轮汽车、广告牌匾、废品收购站等取得预期效果,东市商贸区从根本上改变了脏乱差面貌;吉林大街、解放大路和越山路建设及管理标准全面提升。开工松花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17项,困扰市区多年的“老大难”——北大沟得到综合治理;17个入江排污口如期实现截流;取缔53座分散供热小锅炉房,479台经营性锅炉实现达标排放。对51条街路两侧实施了维修改造,完成硬覆盖77万平方米;城区新植乔灌木165万棵、绿地10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37条主要街路实施了经常性水冲洗和洒水降尘。北山文化广场、玫柳园、古民居游园等5个市民休闲广场和20个“清水绿带”亲水平台建成投入使用。

【科、教、文、卫、体事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自主创新迈出较大步伐,申报省和国家科研立项98项,组织开展碳纤维原丝关键技术攻关等市级科技创新项目65项。基础教育优质化水平显著提升,高考文理科超600分率、进重点线率排全省第一位,特教学生高考录取人数居东北三省第一位;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有效深化,确立了30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10所职业学校完成整合任务。农村教育得到积极扶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高质量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雪上赛事。首届雪花啤酒节、松花江之夏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等大型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社区歌舞、地方戏、露天电影等群众性文化休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各类大型活动100多项,举办群众性休闲活动200多场次,免费放映露天电影465场次,有力地营造了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插树岭》获得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电视剧《静静的白桦林》完成拍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完成24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4.1张。

【项目建设】新建续建各级各类项目2717项,其中,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56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778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27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完成56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工业项目“123工程”快速实施,开工建设了15万吨苯胺、8万吨环氧乙氧基化系列产品、太阳能光电池、生物丁醇、60万只汽车灯具等优化产业结构的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356项,其中5万吨乙酸乙酯、5000吨长丝、D82A多功能车等147项建成投产。

化工、汽车、冶金、纺织等重点工业园区加快规划建设,开始成为聚集工业项目的核心区域。能源交通、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社会事业等领域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长吉城际高速铁路及换乘中心、明城变电站、40万吨饲料加工、北大湖至桦甸一级公路、东北电力大学新校区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全年建成投产各级各类项目2033项,新增固定资产650.5亿元。

【部分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87美元,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86.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37.3%,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6.95%,城镇化水平57.5%,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平均预期寿命73.12岁,恩格尔系数31.7%,城市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4.8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1.55平方米,人均生活用电量275.05千瓦时/年,每百人拥有电话机和手机数83.9部,家庭电脑普及率46.33%,绿化覆盖率42.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0.46平方米,人均拥有铺装道路面积6.95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