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四平市
在线阅读 收藏

代市长 刘喜杰

副市长 谷常山 姚素清(女) 王延吉

李强(满族) 李鸥 陈振虎

【城市概况】四平市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辽、吉、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330万人,城区面积7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6万人,辖6个县(市)、1个农垦管理区、4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有9个工业集中区。解放战争时期,因“四战四平”战役而被誉为“东方马德里”和“北国英雄城”。四平工业门类齐全,农业基础雄厚,既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四平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1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62亿元、164.4亿元、14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33.3%和19.9%。三次产业结构为34.1∶34.6∶31.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8.8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地方级收入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30.4%;一般预算财政支出51.3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23.9%,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22.8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83.05亿元。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1.84亿元,同比增长35.5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2亿元,同比增长51.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97,同比提高21.3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13136万元,其中实现利润101889万元,同比增长75.56%,达历史最好水平。

大上项目、全民招商实现较大突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7亿元,同比增长52.9%,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1.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个百分点。共开发建设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1093个,同比增长78.6%。招商引资共引进资金156亿元,同比增长52.5%,投资超10亿元的新加坡新达生物科技园、昊华双2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聚氯乙烯、天成玉米二期等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投资28亿元的四平热电厂二期、投资55亿元的双辽发电厂二期项目已做好开工准备。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341万美元,同比增长21.2%,其中进口总额3476万美元,出口总额6865万美元。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虽遭受严重旱灾,但通过全力抗旱自救,粮食产量达591.1万吨,同比下降5%。畜牧业生产较为稳定,猪、牛、羊、禽出栏总量分别为637.2万头、130.1万头、93.6万只、9100万只。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6.4亿元,同比增长5.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截至2007年末,市区棚户区改造共完成87万平方米,并全部顺利回迁。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4%。商品房销售额达7.8亿元,同比增长117.7%。全年市区共新建、翻建东山大街、铁东南四纬路、十经街、前进路、天成路、中央东西路人行步道等7条道路,完善了改造后的棚户区及周边道路,完成项目投资3450万元,市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亮化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区8个广场、23条街路、107个楼体实现了亮化。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取得成功。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全市绿化建设、园林建设、景观保护、环境和市政设施实现了快速发展。全市创建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348.3公顷,城区绿地率达31.4%,绿化覆盖率达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8平方米。目前市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126个单位庭院绿化达到“园林式单位”水平,住宅小区居住绿地面积达313公顷,77个小区成为园林小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广场绿化共建成公园8个、广场6个,绿化面积394公顷。河碧水绿带综合改造工程建成沿河两岸26公里、129公顷的绿化风光带。全民义务植树216万株。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达标排放,日处理能力9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集中供热率达到85%,燃气普及率达到80%;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3天;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治理取得成效,居民饮用水100%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并实现了24小时供水;道路机械清扫率达20%;万人拥有公交车台,公交出行比率达到18%;照明装置率达到98.5%,人民生活更加舒适和安逸。2008年2月1日,建设部发出通报,决定命名全国34个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四平市位列第五名。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12.9亿元,增长32.3%。国道102线四平至长春段一级路竣工伊通至辽源高速公路、平东公铁立交桥等道桥建设顺利。全市新建公路991.8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2.1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率达到76.8%。旅客发送量3085万人次,公路货物发送量2972万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67882辆。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27万元,同比增长26.9%。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用户)达70.9万户,同比下降0.7%;移动用户达139.8万户,同比下降6.1%。全市接待游客71.29万人次,实现收入5.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6%、38.48%。

【城市科、教、文、卫、体事业】共有40项科技、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项目被科技部、省科技厅立项。新增13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户。全市共建成科技服务平台14个、省级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1个,开发并开业科技110专家咨询服务系统工程1个。全年累计培业技术人员、农民近6万人次。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整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全市有大学在校生18751人,毕业生5141人;共有中等专业学所,在校生12723人;普通中学202所,普通高中生5683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09317人;普通小学所,在校生186284人;幼儿园226所,在园幼儿20768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6个、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56个,其中卫生院14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9家;卫生机构床位9182张;卫生技术人员13823人,其中有执业医生(助理)6365人、注册护士4052人。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水平。举办万人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活动3次,组织开展体育表演、展示和竞赛活动15项36次。组织开展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选拔工作。在第十二届全国百城自行车决赛中,四平市获团体接力赛第一名。在全省竞技比赛中共获金牌80枚、银牌59枚、铜牌78枚,3人获全国射箭比赛团体第一名,1人获全国奥林匹克射箭锦标赛女子第一名,1人获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75公斤以上级3枚金牌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9.14元,同比增长24.5%;人均消费支出9708.68元,同比增长34%。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230元,同比增长15%。市区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6.9平方米,同比增长10.7%;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为22.5平方米,同比增长2.3%。

【城市就业及社会保障】全年共开发就业岗位6.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万人。全市在岗职工20万人,工资总额30.7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490元,比上年增加3144元,增长25.5%。城镇登记人口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全市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7万人,同比增长7.2%。征缴养老保险费268129万元,同比增长63.7%。全市支付当期养老金88774万元,同比增长26.2%,发放率100%。全市城镇低保人数达到12万人,发放低保金13822万元,城市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员达到30.9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铺开,参合率达到82.2%。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

【部分现代化指标实现程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099美元,同比增长20.8%;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3%;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4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系数为32.52%,同比上升2.52个百分点;全市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和手机63部,家庭电脑普及率为每百户55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人;城区绿地率达31.4%,绿化覆盖率达36.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8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8亿元,同比增长23.9%,剔除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19%。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