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上一堂“慕课”
在线阅读 收藏

当下最抢眼的现象是股市的火爆,而最火爆的头牌就是曾三百多“大洋”的全通教育。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是教育的常态。几年前,你是否设想过,或许有一天孩子坐在家里鼠标一点,就能随时听国内外优秀老师上课?

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提出来一项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的研究计划。这个计划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并解释了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的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大规模的、世界性的信息分享的效应。这也就是“慕课”(MOOC)的雏形。

MOOC是在“互联网+”中出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包含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慕课”打破学校的界限,有可能实现全球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均衡。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MOOC三大平台之一的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将和耶鲁、MIT、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一起共建、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网络。被视为MOOCs“三驾马车”之一的edX也随即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赫然在列。

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运动,其运作模式已开始在根本上触动传统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学校教育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学校教育格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就一直在热烈探讨,计算机和互联网会不会造成学校基本形态的危机。在美国,“慕课”之热,背后有互联网资本力量的驱动,也是美国学校引领全球高等教育的一种表现。

“慕课”的到来,让先贤“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宏愿越来越近。这将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学校,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将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教育应因此重新思考自身的使命与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全通教育也算贵得离谱,但总比一瓶酒当带头大哥要好。

2015年4月16日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