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信息

影子银行体系:自由银行业的回归?
在追溯次贷危机成因的讨论中,影子银行体系被聚焦并成为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出于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和运行机制的不同认识,学者提出不同的研究视角。但是,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对影子银行体系有深入的客观认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混乱和浅薄的形式上。只有深刻理解了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思想渊源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冲击等宏观经济效应问题,才能客观认识影子银行体系,并形成正确的监管方向。本书的研究兴趣和意义即在此。以货币理论为视角,利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的形式,本书试图从理论角度讨论金融市场的“新宠”——影子银行体系。
影子银行体系之所以被冠名为“银行”,原因是其本质与商业银行同为私人货币供给。私人货币供给在历史上有过多元化的形式,本书第一章从商品货币讨论至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对历史上的私人货币供给演变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理论的研究起点界定后,在第二章围绕影子银行体系的本质、特征、运行机制和监管思路等典型问题,对次贷危机之后的影子银行体系研究进行综述,展现最新的国际研究进展。第三章给出了全球最典型的影子银行体系——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演变的事实和线索,以真实的演变数据重现影子银行体系在美国形成的过程。由此,前三章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影子银行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本书的理论讨论集中在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宏观经济效应以及应对思路。第四章深入剖析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功能、机制、内在缺陷,从理论视角回应影子银行体系为什么是一种私人货币供给形式。这种私人货币供给由于其超越传统商业银行体系的规模而富有宏观经济效应。第五章着重讨论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机制的冲击、对货币市场的影响以及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冲击。除此之外,影子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第六章通过列举次贷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与爆发,尝试性讨论了此问题。在此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不可避免地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第七章梳理了国际社会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思路和概况,通过比较自由银行业时期的银行监管,提出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路径:证券最后贷款人和基于信息的私人货币管理。
在热烈的学术讨论背后,体现了不同的思想渊源。影子银行体系本质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表外创新,而创新背后的思想动力是自由银行业思想。这种思想并未在中央银行产生之后彻底消失,而是以不同的金融创新形式反复回归,影子银行体系便是其中一例。第八章以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在自由银行业体系和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演变为线索,提出影子银行体系是古老的自由银行业思想的一种回归。
中国已经提前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有影响的大国,这不仅体现在金融危机中诸多国家对中国声音的期待,也体现在诸多新研究对中国元素的覆盖。在美国影子银行体系出现问题之后,一些国际人士很快开始热议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国内学者中也对影子银行体系有不同的理解。第九章简单梳理了不同的理解,并从金融创新视角界定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范畴。在深入剖析其在国内的成因之后,结合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需求,提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创新的未来方向。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