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与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中,多元化贫困治理促进了贫困社群的社会资本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逢街特定的社区情境因素为社会资本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建构作用。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减贫效应,它将传统主要局限于亲友和邻里等局部小范围的守望相助发展成一种社会性的人文关怀,把贫困社群原本断裂的社会网与更广泛的个人、市场与公共机构联系起来,有效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入。本章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分析了逢街多元化贫困治理的理论与政策含义,重点讨论社会资本的建构命题与减贫效应命题。
刘敏: 男,1982年7月出生,汉族,社会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教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0~2009年先后在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就读,并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政策与港澳社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课题等6项部级及市厅级课题研究,获市厅级以上表彰成果3项,其中1项成果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在CSSCI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