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学传统宇宙观与当代中国城市设计。可能这个题目有点奇怪,它和我们这个月的演讲主题国学好像有一点距离。但是你们往下听,可能就会知道我这个题目与主题很合逻辑。
要从什么样的角度来思考国学?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从自己的研究经历的角度,来思考国学和传统宇宙观。
我是从事城市设计的,我也是北京大学城市设计学科的带头人,我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绿色城市,一个是古镇复兴,这两个方向也是我带研究生的方向,特别是博士生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向。
我在学校主要是教授城市设计学。在城市设计学课里面我们会涉及城市发展史和城市设计学。第二门课,我在深圳大学城讲美学与艺术史高级讲座。实际上我的博士学位是艺术史,我的硕士学位也跟历史有关,是研究建筑史的。我现在从事的城市设计跟我的教育有一定距离,但是也有必然的联系。为了比较好地解释今天的研究,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学习过程和观点,也让大家了解这些观点形成的过程。
现在谈谈我是怎么学习认识国学传统宇宙观和城市设计的。这张照片拍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原来叫作留美预备学堂。是在100年前建起来准备培养学生到美国去留学的。所以清华大学的氛围、校园很像美国大学,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了清华大学。
清华有一个很好的氛围。一次偶然的机遇导致我做了一个设计,就是现在北京宣武区南菜园街的大观园酒店,这个方案意外地获奖,等于我把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做完了,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事情做,我决定考察中国的建筑。我在五台山、山西、陕西等地,还有河北考察古建筑。通过考察古建筑之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该怎么深入理解我们的艺术传统?我有一些思考。徐博安老先生曾经跟我说了这么一个观点,他说,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学的人,研究得最好的是梁思成。他还说了一句话,影响到了我的研究方向。他说:为什么梁思成能够那么深刻地理解中国建筑史?因为他是学西方建筑史的,他非常了解西方建筑。这个观点对我刺激非常大,当时我就决定研究西方艺术史。导致我选择西方艺术史的根源就是我对古希腊的研究。后来我背着一个包,一个个城市,一个个博物馆地参观,我走遍了全欧洲,遍访了欧洲的城市和美术馆。在六年的游历当中,我又找到了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每到一个城市参观的时候,我深深地为这个城市的艺术所感动。回想到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我决定回国之后一定要投身城市规划和设计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所学的东西贡献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