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民俗与时令养生
在线阅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1年讲座精选(下册)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安排我主讲《民俗和时令养生》,标志着市里各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我作为专业人士,应该为市民的健康,幸福深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况且,这也是我的本职工作和责任。

民俗养生是民俗文化与养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大众健康为目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是在民间被广泛传承和传播的养生保健习俗,以提高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让我们趋利避害,不生病,少生病,或尽量不生大病。

比如,民间广泛传播一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冬天为什么要吃萝卜?因为冬天气候寒冷,皮肤毛孔紧闭,腠理致密,不容易出汗,吃萝卜后方便通气打屁,排出毒素。所以,冬天要吃萝卜。夏天又为什么要吃姜?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生姜可以养阳,助阳升发,增加汗液,汗液将毒素排出。打屁、出汗、打喷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三大出路,有利于健康。中医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一通百通,百病无踪;民间还有谚语:“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老百姓知道,大多数蔬菜瓜果可以养阴生津,也可以清热,如果吃太多生冷瓜果容易拉肚子,因为这些瓜果性凉。那么,川椒、胡椒、八角可以调味,还可以温中散寒,如果吃太多容易上火,因为它们性热。在饮食方面,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这些知识在民间广泛流传,为老百姓健康所用,都属民间通俗的养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民俗和时令养生》,主要包括十二时辰养生和四时养生。

先谈十二时辰养生。

了解子午流注的规律,对养生和用药都有很大的益处。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十二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即每天的十二个时辰是对应人体十二条经脉的。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在不同的时辰也有兴有衰。子午流注法是从子时开始,到亥时结束,共十二个时辰。为了记忆方便,同时又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通常以丑时(凌晨1:00~3:00)开始,到子时结束。现在就按照这个顺序来讲。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1年讲座精选(下册)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