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201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国际经验借鉴——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的探索
在线阅读 收藏

我一看到交大大讲堂,就有种回家的感觉,因为我也在(西安)交大工作学习了30多年。过去我经常跟张国伍教授做交通系统工程研究方面的交流,近几年我遇到了一位非常能干的领导——宁校长,他是我近十年前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时的班长,他邀请我多次来校演讲,遗憾!我欠他了多年的“报告账”,今天终于来“还账”了。因为今天下午时间有限,我会尽快完成演讲,后面给大家留出一些时间提问和挑战我。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图是我在任何地方做报告之前必放的PPT。今天早上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给校领导们演讲时,其中一个校长就说我是市场机制的校长,不是行政化的校长,言下之意市场机制的校长会做广告。其实,我很投入这个过程,我将学校发展看成我生活和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看到这幅图之后的感觉是什么?应该是一种国际化的印象。我们专门把他弄成一个地球的形状,其上所有的人都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以直观形象凸显我校多元化和国际化特征。今天我将主要跟大家分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国际经验借鉴——西交利物浦大学(后称西浦)XJTLU的探索”,因为大家都是专家、教育工作者,都有很多思考,我相信也有很多困惑,甚至有很多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很难做到的一些无奈,那么我们来看看,怎么来突破这些东西,让我们在大学里少挨一点骂,让中国的教育少挨一些骂,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校园里都真正感受到什么才是大学。

我想从六个方面给大家概括介绍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行动。第一,我们经常在讲创新型人才,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能不能培养?第二,我们来分析,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到底遇到了哪些挑战?需要进行哪些改进?第三,在未来世界对人才的需要和在现实环境下,大学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第四,面对现实,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改进?第五,我们要真正把我们期待的大学办成功,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想法落到实处去。我经常去一些企业、大学,看到了很多口号、很多提法,然而大都没有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中,也没有落实到老师的讲课中,只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已。第六,在我们的心目中,真正的大学并不是一些漂亮的大楼,尽管我们也有一些漂亮的大楼,但是真正的大学是一种学术共同体,是一种可以整合全球资源的网络文化和环境,怎样塑造这种体系和氛围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