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家教存在的危机
在线阅读 收藏

一、现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很严重,是继人口数量问题后的一个质量问题,是当前最忧虑的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现在出现的,事实上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是近现代以来中国一个最大的“豆腐渣工程”。

从个体事件来看,在1987年,宁夏出现了“夏飞事件”。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结果被他妈妈活活打死。这在过去很少有,但是从1987年到现在把孩子打死根本就不是新闻。当时《人民日报》对“夏飞事件”进行了讨论,有人评论说夏飞的母亲很糟糕,是一个恶魔。但是实际上这位母亲很优秀,她为了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辞掉工作,从乡下搬到镇上,在衣食方面也是宁愿自己节俭也不愿亏待孩子。出现这样的悲剧很大的原因在于夏飞小时候寄养在外婆家,六七岁时才到母亲身边。孩子寄养时出现一大堆问题,孩子不争气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人打孩子不知道轻重,很容易把孩子打伤、打残,甚至把孩子打死。

1999年时出现了一个“许力事件”,一个高二的孩子把母亲打死,后来经调查发现,许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母亲要求他考前几名,他达不到母亲的要求,母亲一唠叨,最后他失手把母亲打死。

“母亲把孩子打死”和“孩子把母亲打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亲子关系不协调导致的问题。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亲厉害,一失手把孩子打死,孩子大了以后,他又一失手把父母亲打伤、打残甚至打死。

2002年,北京一个网吧烧死了25个年轻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北京科大预科的学生。后经调查这是一起纵火案,犯罪分子是两个年轻人,一个23岁,一个15岁,两个人都来自离异家庭。犯案原因是没有钱被网吧老板赶出门,一气之下就纵火烧了网吧。

接着是2008年的“杨家事件”,由于某个小冲突,杨家杀了6个警察。最后经调查,杨家并不是一个劣迹斑斑的青年,平时都表现良好。

去年6月28日的“佛山事件”,一个14岁的女孩子自杀,最后引起了300多群众围攻,烧掉县里的很多房子。还有哈尔滨林松岭案、杭州飙车案。

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做报告提到短短一年未成年人犯罪上升了20%,未成年人问题特别的重要。

现在农村很大一部分人都到大城市打工赚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很大。

我们在一个大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整个社会将来最大的瓶颈是人的素质问题,现在这些问题刚刚拉开序幕。未成年的教育问题是需要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的雕琢,一旦解决不了,家庭不堪设想,国家更不堪设想。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一个民族复兴时一定要关注到“根”上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大家只是关心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问题的“根”是家庭。我们国家将会面临的严重挑战——家庭教育,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今天这个问题已经暴露,但仅仅是拉开一个序幕。

现代女孩子流行结婚后“三不”:不做家务事、不下厨房、不带孩子。前两项无所谓,可是不带孩子,干嘛去生孩子?生了不管,这就是个大问题。孩子培养好了对社会的贡献无法估量,但是培养不好孩子走了错路,那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极其可怕的。国家和社会应该重视家庭教育问题,应考虑把家庭教育问题归为工作考核的一项,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男同志在单位述职时会说,我不仅单位工作做得好,同时我在家里面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更重要的是称职的父亲。只有形成这样的全民共识,我们国家的未成年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二、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家庭教育的难度。这个难题是世界级难题,要求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解决好,这很不容易。

第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做父母亲的资格逐渐沙漠化的过程,现在的家长有很多都不会教育孩子。中国过去的人才都是从私塾里出来的,都是因材施教的。

比如说,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傅聪,他的父亲傅雷在教育他时,发现了傅聪在钢琴方面的潜质,就选择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傅聪休学,自己在家里面为孩子办了一所学校,像家塾一样,历史、语文由傅雷教,英语、数学、钢琴都请老师来教,有了这么好的教育才有了傅聪后来的成绩。现在社会上比傅雷有钱的人不胜枚举,甚至有一些教育家也反对孩子在家里面读书,而在欧美有几百万人不上学,因为他们的父母觉得,社会上学校的教育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

再比如胡适,他的母亲是文盲,但胡适的父亲是清朝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胡适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家里面教他认字,所以胡适3岁时就认识1000多字。在中国历史上,3至4岁就能认字读书的大有人在。胡适4岁时和母亲回到安徽绩溪老家,那么穷乡僻壤的地方,他的母亲还是一个文盲,但是胡适母亲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情是送胡适去私塾读书。4岁的孩子在我们国家幼儿园上不了,胡适已经上私塾了。而且胡适那个时候就已经认识1000多字,不属于启蒙学生,不需要读《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而是给他读更高的文化典籍。现在找遍全中国没有这样的教育,其实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教育制度很完备,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借鉴、没有保留。

再上去1000年,唐宋时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好,唐宋八大家没有几个是富户、高官贵族,家里面都很穷,都是母亲培养出来的。“画荻教子”说的就是,欧阳修四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读不起私塾,他的母亲郑氏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欧阳修写字。

苏轼也是这样,他的母亲程氏非常贤惠,在苏轼8岁到10岁之间,苏洵参试落榜出游散心,这期间两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肩上。所以苏轼、苏辙兄弟的小学教育,实际上是靠他们母亲来完成任务的。程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除了以背诵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外,还经常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与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成功的事:

程氏正教孩子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的范滂因反对宦官虐政而遭通缉,范滂为不连累县令以及母亲而主动投案,范母送行则大义凛然:“你今天能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得盛名,又求长寿,岂可兼得?”范滂跪拜而辞老母。母亲叹谓儿子:“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这时10岁的苏轼提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程氏慨然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可见程氏从小就对东坡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最让我感动的是韩愈,韩愈父母双亡,后来兄弟也不在了,整个家就只剩下一个寡嫂和年幼的侄子。千里之外,一个寡嫂一边扶着丈夫的灵柩回河南老家,一边是七八岁的小韩愈跟在后面,怀里还抱着侄儿。他嫂嫂跟韩愈说:“我们韩家两代人只剩下你们两个人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地读书,才能对得起列祖列宗,你要好好学本事才能做贡献。”

以上这些足以感动我们,但是唐宋的家庭教育比不上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为了孩子有“孟母三迁”。

总而言之,现在的应试教育,现在的社会环境,现在的独生子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使得孩子家庭教育的问题难度就很大了。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认识到。

第二,现在的孩子本身就很难教育,特别在思想教育方面。西方也是用了100多年的历史把独生子女问题解决,在西方刚开始出现独生子女时,独生子女就被认为是问题儿童。

西方是基督教的社会,他们认为孩子是为上帝抚养的,当孩子有三长两短的时候,孩子就回到上帝的花园中,所以他的父母亲并不悲痛欲绝,西方有很多死亡是很优美的。而中国是一个家族制度,一旦孩子没有了,就是一个家族性问题。这种心理也导致了孩子极为难教。

在过去,家里面有老人的地方,如果有更长一辈的老人,年轻人不能做寿,中国几千年就是这样。但是现在的孩子12岁就做寿,爷爷奶奶在旁边跳,唱“祝你生日快乐”。我们在农村里看,在家庭的中堂上往往挂着老人的画像。但是现在,家家户户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是孩子的明星照片。过去吃饭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现在孩子不上桌爷爷奶奶就不动筷子。现在全社会都是“恋子情结”,把孩子变成了“太上皇”。有一个清华老教授说,我只有自己有了孙子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孙子”。

第三,还有现在的应试教育问题,应试教育本身是人口危机的一种表现。高考现在不是孩子的问题,6月份考孩子、7月份考父亲、8月份考钞票。父母亲为了孩子高考改民族、高考移民,凡是高考能加分的项目总是有些人就无所不用其极,自主招生问题也有很多漏洞。高考这么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中国的政策、中国父母的认知,孩子只有这条出路,上大学,考公务员。孩子、家长都朝这个目标铆足了劲儿往前冲。

我们希望家长有多元的成才观,如果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不见得非要孩子读书,并不是上了大学一定就有出息,家长们要培养孩子的心胸。

三、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有了孩子要教育;教育孩子首先要提高母亲本身素质;要教育好孩子还需要全社会支持。为什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这些年我们感觉到,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是母亲造成的,母亲的问题大多数是父亲造成的,父亲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造成的。其实这个问题社会引起重视,会有一些政策应对。比如说,女性可以下岗,但是母亲的工资要照发,现在单亲家庭比较多,母亲下岗后孩子的教育会受影响。国家有一个统计,当同样把钱给男人和女人时,男人增加工资后往往进行一些不良的消费,比如说喝酒,最后变成酗酒。但是给了母亲后,母亲会把很多钱花在孩子身上,所以在这些方面需要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

女性与男性不同,男孩子在这个单位不好就换一个单位,女孩子要一辈子守一个人,一辈子守一个家,她要跟公公婆婆、丈夫、孩子相处一辈子,这对她的性格要求就很高,要细腻、完美。现代社会有些女性比男性还开放,抽烟喝酒、流产问题越来越普遍,母亲的这些行为对孩子的生命、智力都有影响。母亲的身体是国有资产,是民族资产。

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国家目前有5800万留守儿童,这是巨大的定时炸弹。孩子教育是难事,父母亲都不管,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保姆来管,这是行不通的。已经有机构提出倡导要“留住母亲,成长孩子”,一个母亲到外面打工,她失去的比她挣的还要多。

母亲不在了就等于家庭没有了,孩子的教育自然也就没有了,如此一来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前途也就出了大问题。母亲最重要的是把孩子教育好。韩国有一句话叫“母亲比女人更伟大”,关于韩国的经济腾飞,金勇三说,母亲起了绝对的作用。

母亲教育对国家、民族的前途都有影响。母亲素质提高了,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母亲的素质关系着几代人。中国有些企业做得很好,在1999年底2000年初的时候,我到扬子石化,那里有3万职工,有1万名职工专门做母亲教育,我2004年去了以后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离婚率降低、发案率降低,孩子各方面都很好。企业最大的后顾之忧就是孩子问题,如果不把孩子解决好,这个企业也不可能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整个扬子石化一年350多亿产值,30多亿的利润,如果牺牲了孩子,这个利润都是血腥的。

我希望能呼吁国家、社会,呼吁更多的人重视家庭教育和母亲教育,一旦重视起来之后,我们的国家、民族会迎来新的腾飞。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