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对中医的理解,以及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谐”不是“一团和气”,“和谐”一定要有“正气”。中医讲“阳气的和谐才是稳定的和谐”,没有“阳气”的和谐,我们身体的健康就可能是一种“泡沫健康”,最后身体会出问题。
中医是讲学派的,我曾经师从过卢崇汉老师,他是“火神派”的传人。“火神派”的创始人是位乾隆年间的国学大师,叫刘止唐,他不光是创造了一个医学学派,他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自己的解读。他认为尽管中国文化是“和”为主,但是这个“和”有两个因素:一个是“阳气为主”,既然是“阳气为主”就要“变化”,而不是“静”的,不同于朱熹的观点。
季羡林老师的观点是大家比较认可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有“人的内心的和谐”。季老先生还有一个观点,他认为“和”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就是“合作”的“合”。单纯有这个“和”,没有那个“合”还不能称为“和谐”。季老师的这几个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中医和西医到底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区别。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观澜有一个姓陈的老同志,70岁多了,有一天突然感觉左脚痛,我一看,有可能是动脉硬化引起的供血不足,我让他做彩超看一下血管,我们的医院条件不好,他就到广州的一家大医院去做彩超,说他的动脉闭塞了要截肢,就把左脚割掉了。割掉了一个礼拜之后,右脚又痛了,又做了一个检查,右脚的动脉也堵住了。按照西医的观点又要截肢,把右脚又割掉了。过了两天以后,他把所有的儿女叫到床边说:你们以后有病不要找西医看,找杜医生看,找中医看,讲完话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去世了。这个老同志去世了以后,他的小孩告诉我这个情况,我心情很难过,因为这个病如果用中医治,陈老先生不会走得这么快。
另一个是我同事的弟弟,他也是动脉硬化的疾病。看了西医的结果以后,我就找他的儿子,我说:“你现在有什么事情赶快跟你爸爸讲,有什么要问的,赶快问你爸爸。”他说:“不可能吧,怎么可能马上就出问题呢?”我说根据现在的指标判断是很重的。我的话音刚落,那边就出现了典型的R氏综合征,刚刚还谈笑风生,突然之间脸色就发红,然后发紫,然后两只手就往上抽筋,其实就是一个死亡症状。我们马上就按西医的方法抢救,不到两分钟,他又活过来了。最后这个病人经过几次抢救,尽管心跳停止,又恢复过来,全部是用西医的手段。从这两个病例,我们觉得中医和西医不排斥。作为老百姓,你要普及医学常识,什么病看西医好,什么病看中医好,这对自己的健康有很多的帮助。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非常不和谐。你们如果懂得医生这个职业的话,懂得医学知识的话,你去求医,对你的保健,甚至对你自己的养生和对你家庭的和谐都会有帮助。
第一,医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美国十几年前做了一个工作紧张度的排名表,排名第一的是的士司机,排名第二的就是医生了,紧张度最低的就是图书管理员,所以我说这辈子特别辛苦,下辈子我就做图书管理员算了。美国的医生收入高,但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当医生,就是因为太辛苦了。另外有个统计,也是让人很心酸的统计,全世界的平均寿命,男性是73岁,女性是75岁,这是美国人做的全世界的统计。但是有一个职业特别短命,这个可不是的士司机,是医生。因此,大家应该理解医生,有时候医生烦躁、态度不好,你们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
第二,都说医生拿回扣。中国大部分医生收入偏低,深圳这十年来公务员大幅度地加工资,老师都加了,医生一分钱都没有加过。前两天我和信访办的一个领导吃饭,我说:我要上访,我有意见。为什么不给我们医生加工资。他说理解我们,医生确实是不容易。但是话说回来,你看我们的定价,我非常理解政府。老病号找我看病,比如看了五年的时间,他跟我讲:“杜医生,你们这个医院里面的药费涨得很多、检查费涨了很多,但是诊金从来没有涨过。”这8块钱的诊金到我们科室才1.2元,到我的手上只有8毛钱,我看一个病8毛钱。协和医院有一个医生发了一个帖子,有个教授病了,看不起病,但是那个票贩子腰缠万贯。因为这个价钱是政府定的,政府为了给老百姓服务,就把价格定得很低,一方面老百姓是受益了,但是市场有差别,票贩子把8块钱的号倒成几百块钱给病人,票贩子发财了。协和医院是中国最有名的医院,也是最好的医院,他们的小孩没有一个是学医的,这跟国外正好相反。你们说哪个当官的小孩不想当公务员、哪个老板的小孩不想做生意?只有医生的小孩不愿意再当医生,包括我周围的朋友,我都劝他们不要当医生了。
第三,医生不被理解。我们一进校园的时候就要讲宣言,这个宣言说:“一切为了病人服务,病人不分富贵贫贱,都是为病人服务的。”我们要与人民的利益一致,没有哪个医生不想看好病人的,医生这个职业和人民是一致的。我这两天看了《毛选》,《毛泽东选集》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细节,毛泽东以题目树榜样,赞扬了一个人就有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他说:“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其实医生在病人面前基本上都是毫不利己的。在非典时期,我们很多同事自己病了还站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广东省中医院很多医护人员因此牺牲了,医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医生是一个纯粹的人,所以你们要对医生有所理解。毛泽东主席这么伟大,他树的典型是白求恩,说的职业就是医生这个职业。
报纸报道了一起医疗纠纷,我看了非常痛心,招商局长带头医闹。讲的是湖南省株洲市的一个病人打了一针破伤风针就死了,是一个医疗意外。我看了整个过程,这个病人来到医院以后,做了皮试,打了一针,打针的时候护士告诉他要在这儿待一会儿。一般来说破伤风过敏的很少,做了皮试以后有过敏的更少,这个几率应该是百万分之几。这些人连基本的医学知识都没有,就聚集在医院闹,如果他有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这不是医疗事故,医生和护士都是按照程序做的,出事的几率是百万分之几,这是不能怪医生、护士的。过敏是少数,但是大家不能因为少数人过敏就不打破伤风针了,因为破伤风针对防止病菌继续侵入有很好的疗效。这还是招商局长带头医闹,你说一个老百姓、农民工不懂,这也情有可原。一个党员干部还干这个事情,而且株洲市列出了医闹引起的医务人员受伤人数,1906年是46个,1907年是71个,1908年是80个,1909年的半年时间就有52个,这说明大家对医疗不理解,这就造成社会不和谐。
刚才讲了,“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又跟“阳气”相关。“和”字一边是“禾”,一边是“口”,一句话——你张口吃饭,这是生命活动,没有生命活动,那你就是一潭死水,这样的和谐是没有意义的。一个活人的和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的和谐,这才是有意义的和谐。
中医文化里面认为“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就是说,人是天地的产物,人不能胜天,人只能遵循于自然规律。我们既然是天地的产物,我们就要遵循天地间的规律。自然天气对人是有影响的,而现在关键是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比较少,下面我会讲一些具体的细节。
《素问·生气通天》讲:“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什么意思呢?就是刚才的观点——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的目的是要有“阳气”,“阳气”是在你的身体里面的,没有“阳气”的话,就说明这个人身体不行了。我们中医的目的就是把“阳气”调回来。后面一句话也是说明“阳气”的重要性:“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没有“阳气”,你就没有日月,大家说没有太阳怎么行呢?
中医怎么会有这种观点呢?这也是来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里面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先有天地再有人,其实这也是很科学的。大家知道有一个八卦图,先有“先天八卦”,“先天八卦”讲的是自然,讲的是有天地以后的状态。有了“先天八卦”以后,就有了“后天八卦”,“后天八卦”讲的就是人。大家知道,“先天八卦”里面天南地北摆得很清楚,到了“后天八卦”里面上面是“离”,下面是“坎”,这就是“阴阳相合”,就是有天地的交流,才有动物,有了男女的交流才会有人。
中国文化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说人首先是混沌的状态,后面变出了“阴阳”,阴阳里面再变出了“四象”。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也就是说你的阴阳状态一定要在协调的状态下,万物才会茂盛。
刚才讲的“坎卦”和“离卦”的图,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一者,先天元阳也,秉乾运之力,为生命之根”。就是上面的“乾”下来了变成了人的“阳气”,大家想想,任何自然界的东西都是吸取太阳的能量才有生命,人也是一样的,人也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吸取太阳的能量之后才变成了生命。
既然天地和人密切相关,人是天地的一个部分。中医里面所有的观点、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是跟这个相关。比如小孩的感冒和大人的感冒,还有老年人用的心血管药物,哪个西医说吃这个药会说这个药分季节的?没有人会这样说。中医就不一样,中医用感冒药就讲春天怎么用,夏天怎么用,秋天怎么用,冬天怎么用,这是体现到具体的治疗环节。药物也是这样的,比如活血药,在西医里面,你可能吃一辈子。如果你体质好,这也可以,但是如果体质不好,“天地之气”影响大一点,这样就很不符合中医的道理。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中医开任何的处方都会考虑现在是什么气候,比如今年年初的时候有猪流感,刚开始很紧张,卫生局组织中医专家就拟定了抗猪流感的预防药物,我们就根据“五阴六气”进行了调配,刚开始有些专家还对我开的处方有点怀疑,我跟他们讲,我们每年年初,在春节前后有一些中医的发烧友都会对今年的气候和疾病的发生进行预测,我说今年是“土运不济,木运太过”,所以今年脾胃的病肯定比较多,我们预防猪流感主要是“健脾化湿”。后来我把那个方案给了他,他们有些人把我的方子删掉了。我看北京的方案和我的是一样的,大部分的药方和我拟的差不多,这就说明北京的国家级中医专家也考虑了气候医学的因素。所以说中医在“气候”上就和西医不同。
除了“天”的因素,我们还考虑“地”的因素。我们讲一个例子,广东人爱吃老鸭汤,北京人喜欢吃烤鸭,长江流域的人喜欢吃“土匪鸭”,放很多辣椒。同样是吃鸭,有不同的吃法,这就是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和健康有关系的学问也包含在里面。北京那个地方干燥、冷,他需要热量,北京是在正北位,需要热量,这个烤鸭烤了以后,油又多,味道又重,不要紧,那个热量马上就被寒冷消耗掉了。长江流域湿气重,辣椒、姜加到里面去,甚至还加花椒。花椒也好,辣椒也好,姜也好,主要是化湿的,这在湿气比较重的长江流域就比较合适。广东就不能吃辣椒,因为广东比长江流域更热,天地之间的“气”就存在这里了,这个时候吃一点辣椒可以,吃多了就不行,就会驻火了。这里也有好办法,广东人就煲老鸭汤,再放点虫草,利用凉的东西把热除掉,这样就对身体有好处。按照中国古代的吃法,不同的地域吃不同的东西肯定对身体有帮助。
讲一个例子,我看的最多的病就是产后风。得这个病的人倒不是在中国生孩子的妇女,往往是在外国生孩子的年轻妇女,或者是跟外国人结婚生了孩子的。中国人生了孩子之后是要坐月子的,还要关门窗,还要穿得很多。有些女同志到外国去了,看到那里的人都不坐月子,她们生了孩子以后也不坐月子,后来就出事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经过千百年摸索出来的,应该尊重它。
还有一种情况,你有“月子病”,我就用“月子”的办法把你治好。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老婆,她一直身体不好,后来生孩子的时候,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把她身体调好。因为按中医的说法——怀孕之后,你就要吸取营养给胎儿,因此吸取的能力就增强了。第二,生孩子的时候要把孩子生出来。有人要剖腹产,我坚决反对,我说你就自然产。生孩子的时候你要把孩子生出来,不光是只把孩子排出来,你应该是要把那个窍打开,你才能把孩子生出来,这时候才是中医进补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吃补药没用,就是没有补进去,不是人体不需要能量,是他本人吸收不好,不怪药不好。客家人有一个习惯,生孩子的时候用猪肚放姜、放客家红酒煮,这是好习惯,就是要在那个时候补,这时候补最有效。
现在网上有一些对中医的攻击。中医主要是“治未病”。“阳气”的东西是看不到的,目前还没有哪个做科研的说我能够把“阳气”表现出来,就像以前很多人做气功,经过修炼以后有了特异功能。在中医里面用这个功能就是“阳气的运作”,中医认为“阳气”在“阴”的前面,你如果一有病,西医是做检查,但是中医在你没有病之前,就对你的“气”的变化进行认识,这个“气”的变化尽管看不到,但是你应该保护它。现在网上攻击说“中医治未病”,笑中医,说中医治不好病了,治没有病的人了,讲这些话的人根本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无”和“未”在中国古代区分是很明确的。有一个“无”是“元”字下面的一撇多一点,另一个无是“舞”的下半部分。第一个表示从0开始,第二个表示的是逃亡的意思,说得通俗点就是没有,古代的“无”的概念是很多的。“未”在古代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味道”的意思,第二个就是“木上长了叶子”——这个树是要长大的,这个树如果没有长大的时候你处理得好,这个树就会长得好,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个树就长得不好。现在我听到这种攻击,觉得很悲哀,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还用这个来攻击自己,这是一个悲哀。
下面来讲经络图。中医认为“阳气”在我们身上是运行的,如果运行得好,就不会得病,运行得不好就会得病。任何一个地方有病都跟“阳气”运行相关。我这里举个例子,《人体使用手册》很畅销,书的中心保健内容是:早睡早起、按摩心包经、敲胆经。这个很管用。
中国文化里面分“五行”,中医分“五脏”,这“五脏”统管着人的健康,“五脏”通过十二经络紧密相连,把人的身体协调好。“五脏”是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中医里面有一个“坎”,有一个“离”。“天一生水”,说的就是肾,由肾上升变成了肝,肝上升变成心,心向下成为肺,中间有一个脾,“五行配合五脏”就是这么配的。你说中医很高深也很高深,说中医简单,也就这么简单,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配合在一起。这五脏之间不是孤立的,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每一个运动是什么特点呢?《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元、亨、利、贞。”我就根据这四个字来解释我们人体的五脏运动的“和谐”与“不和谐”怎么处理。
第一,肺。
其实中医的理和自然道理是相通的。肺是用来呼吸的,肺在上面。肺有什么特点呢?一呼一吸,肺的弹性比较大。人体的任何一个结构、任何一个形态和它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肺主要是管呼吸的,它把气呼出来、吸进去,这样就会为全身服务,为其他脏腑服务。它处于最上层,如果呼吸出了问题,第一个讲的就是肺部。肺出现问题主要是什么症状呢?
一是感冒发烧,发烧就是一个不和谐的因素了,西医就用退烧药,中医不是这么认为的,中医认为你的肺在上面,认为是你的“阳气”抗着“邪气”,我就要使“阳气”更好地发挥功能,而不是强行的退烧。这一点是中医和西医在治疗发烧上根本的不同。
二是咳嗽,西医主要就是止咳,中医认为你为什么会咳嗽,是气堵在那里了,所以就要通一下。所以中医的止咳药都是“理气化痰”的,把气顺了之后,就可以止咳了。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病人止咳了之后,刚开始是好的,后来又咳了,因为痰还没化掉,气还不通。
三是不足。中医认为“不和谐”、“不通”是“元气不足”。你为什么容易感冒、容易咳嗽,是因为你本身的肺出了问题,你的“肺气虚”。这样你在平时不发烧的时候应该补肺气,应该把身体搞强壮起来,要运动。最主要的补肺气方式有:第一,多运动,把肺活量增大;第二,吃中药,比如虫草;第三,少吹空调,或者把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那么低。
第二,心。
肺是“相傅之官”,心是“君主之官”。心是在肺的里面,相对来说,它是更重要的脏器了,它受到肺的保护。心脏相当于人的“马达”,把血液输到全身,中医里面讲“心主血”。还有一点在科学上争议很大的就是“心主神”。
心的两个功能,一个是“主神智”,一个是“主血脉”。如果心脏不和谐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心主神”,人如果是天天去想问题,天天思考问题,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你天天用,这个发动机就容易坏。人也是这样的,你用脑,不休息,你就会出问题的,这就会造成睡眠不好。心率失常也好,睡眠不好也好,中医认为就是心脏出了不和谐的因素,就是损耗过度。这些症状就是一个警钟,要你停止一些工作,要改变一些生活规律。对于失眠这种病,西医主要是吃安定,短期内是可以的。对于心慌、心率失常,西医就给你吃抗心率失常的药,但是你如果不理解这个因素的产生是因为本身的不和谐,而过分地依赖安定,你就会被它害了。有一个人被它害得最深,他就是杰克逊。网上流传一个图片,杰克逊的脚上全部是针眼,这就是因为镇定剂的作用,他用得最多的时候用了十几种药物。
我有一个病人,也是睡眠不好,我就给他开了一些药,就是麝香和硫磺,一开始很管用,可后来这个药又没效了。我就很奇怪,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因为工作辛苦睡眠才不好的。我说:“你干脆把工作放下来,不然我治不好你的病了。”因为不和谐的因素是要找到原因的,不能单纯地依靠药物。后来他就把工作放一放,再调理,慢慢地就好了。中医认为这个理念不能单纯依靠对抗治疗,有时候你要调整,调整是很关键的。
另外一个不和谐就是“不通”,这就会产生心肌梗死。西医主要是以扩张血管为主,中医认为是气血不通,所以中医采用丹参片、丹参丸、田七片等等,这些都是通血管的,热的体质就用丹参片,如果是比较寒的体质就不能用丹参片,要选比较温的药,像田七就可以,如果太虚了,这些都不行,要选人参、补虚的药,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季节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
“心气不足”怎么调理呢?我觉得早睡早起非常重要,还有“按心包经”。我看到很多人睡眠不好,从手掌开始走,沿着心包经的穴位按,一直到胸部正中,如果在胸部的正中你按了有痛感,那就要注意了,你的心肌不通了。还有人按时手不到胸部正中的时候,就已经有硬结了,就不通了。因为中医讲:“心包经是保护心脏的,是心脏的外膜,如果这个是不通的,那心脏肯定就是不通。”其实就相当于西医的外层的血管过硬,就是冠心病。
还有一个是吃人参,吃人参对心脏特别有好处,但是吃人参的一定要看体质。有些人吃人参的效果非常好,有些人吃人参了反而睡觉更不好了,因为他不和谐的因素还没有除掉,还有一个通的因素,通的因素就是“按”,要把它按通。
第三,脾胃。
脾胃是吃喝拉的,它的功能就是上传下达、升降之枢。脾胃如果不和谐会出现什么症状呢?主要是吃得太多,如糖尿病,还有喝得太多,西医以为是糖尿病,就考虑降血糖的药物。中医不这么认为,中医认为吃得太多,就把胃吃坏了,不是因为吃多了对你有帮助。你的胃吃坏了以后,你就会产生很多错觉,需要更多的东西给你。我就看到很多糖尿病人很能吃、很能喝,用了西药以后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他的消化功能还是很亢进,这就是一个不和谐的因素。这时候就要用点中药,把他的肠胃功能调一下。还有一种是嘴巴烂了,这种病人在广东地区很多,很多人嘴里生疮,就是因为“湿热”,“湿热”就是因为脾胃的代谢有问题。这种情况,我给他们推荐粉葛煲水,而不是单纯地用清热的药,粉葛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都很好。
还有一个是“不通”,就像心气不通一样,也要通气,西医和中医也不一样。最关键一点就是脾胃不足,西医主要用动力药,中医主要认为是胃功能不行了,主要是“补中气”。
第四,肝。
中医认为肝是“将军之官”,是主疏泻、调情志的。它如果出现了不和谐会出现什么症状呢?肝属木,木就是从地里长出来,长过头不行,长不起来更不好,或者不能长了也不行。“长过头”了就会出现高血压,这是老年人最常见面的病,高血压的病人就有头晕、头痛。很多病人他们高血压吃西药不好,或者吃了西药以后非常不舒服,很多病人吃了降血压药之后,尽管血压下来了,还是头晕头痛。这时候需要就用中医的调理、疏肝的药把气血通一下,病人的血压就下来了,症状也改善了,有些病人甚至可以丢掉降压药。
“肝气不通”表现出来的就是女同志的闭经和男同志的心烦易怒。但是在暑假的时候我也看很多小孩,主要是看初中生,十三四岁的小孩子要参加中考,听说中考的淘汰率是一半。他们为了这个中考,压力非常大,很多小孩子刚来月经,一到中考就没月经了,出现痛经、烦躁。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病出,这样就成长得不好。
肝气不足,我们怎么处理呢?肝气不足主要表现为耳鸣、麻木、震颤等等,我们就建议早睡早起,敲胆经,这些是养肝的。晚间的9到11点是亥时,这时候是养肝气的时候。“亥焦子胆丑肝通”,11点到1点是胆经,“亥焦子胆”,子时是养胆,1点到3点是丑时,是肝经。你不睡觉,肝经就没有养,中医讲肝是主藏血的,你不能藏血,不能疏泻,长期一来,人就没有动力了。早睡早起就是养肝胆之气。平时可以吃当归、枸杞之类的药。
第五,肾。
中医认为所有病的来源都是“阳气”,“阳气”的根源在肾。肾出了问题,它会出现全身的衰退反应。有很多人记忆力变差,反应力迟钝,或者有阳痿、亚健康的状态,还有人天天工作好像很来劲,精神焕发,但是突然之间患病了,突然之间死了。其实人的心、肺、肝、脾都是功能性的,真正的本在肾。
我给大家看两个例子,一个是去年春天的事情,这个病人在深圳工作,冬天回到老家安徽,那时候发生了雪灾,他回到老家以后正好又停电了,三天三夜没有电,也没有火,就用被子捂住。三天过了以后电来了,出现了一种情况,他被冻僵了,像冰棍一样。最后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发现是白细胞降低了,风湿因子高了,肝功能坏了。按照西医讲就是三个病——白细胞降低就考虑血液病,风湿因子高就要考虑风湿病,肝功能不好就考虑肝病,这三个病都很严重。用西医治疗了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满意,后来我给他吃了中医“温肾”的药,我认为是寒气大把人根本的阳气给毁了。我拿这个病案跟我的师傅卢崇汉老师讨论,他就认为人的“阳气”是人的根本,如果人的“阳气”受到了破坏,人的所有的脏器都发生了改变。好在这个病人还年轻,才20多岁,我就用温肾的药把这个寒气去掉,之后他三个方面的指标都恢复正常了,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补肾气。怎么补肾气呢?我觉得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医讲的“避寒少劳,恬淡虚无,中气从之”,一切对人身体不好的因素都要避免。
还有一个病例,是我跟踪了很久的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因为高血压。他是寒症,我给他开了附子100克、细辛30克、麻黄10克、桂枝30克,都是温药,之后病人的血压就改善了,这个病人认为血压改善之后就不再看病了。这个故事好像到这里就没什么意思了,但是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年,就让我反思了。这个病人突然之间癌症全身扩散,这让我意识到,凡是虚寒体质的人、阳气不足的人,如果平时不注意保护自己,不注意呵护阳气的话,你的身体就会崩溃,这就是一个崩溃的案例。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呵护阳气,在平时的时候也要保护,当你的身体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症状、不舒服的症状的时候就要找医生看看,这些不舒服的症状有可能是“阳气崩溃”的前兆,你就要防患于未然,就是我们讲的“治未病”,这样才能对你的身体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