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换种活法 远离癌症
在线阅读 收藏

关于“癌症”,是个“沉重的话题”,但人们不得不面对。癌症离你和我都不远,有很多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竞争的加剧、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我们的身体适应不了。所以癌症的发生率在直线上升,卫生部在中国做了三次大规模调查:第一次是1973年;第二次是2003年;第三次是2006年。2006年公布的材料和1973年比较,癌症呈快速上升趋势,70年代中期,癌症死亡率68/10万,10万个人里面每年有68个人死于癌症;到了2006年,上升到145/10万,那么这个还不算,占整个人口死因的27%。也就是城市里面死100个人,有27个人死于癌症,当然是65岁以下。农村也占了第一位,占了全部死因的25%。明确地说,癌症为65岁以下人群当中的第一死因。

其中,上升最快的是肺癌,2006年比1973年上升了465%,仅仅33年的时间。同时乳腺癌、肠癌、卵巢癌、胰腺癌上升都更快。上海地区2000年以前每年只有100个胰腺癌患者,2007年是500多个,就是七八年时间。当然也有一些癌症下降了,像阴道癌、食道癌。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个现实,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官方报道是150万左右,其实远远不止,因为农村很多人死了,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生病了他不去看,官方统计的口径只是针对医院的,沿海地区问题最严重,上海地区癌症年发生率是300/10万。

我曾经做过简单算术,汶川大地震,大概10天左右死了将近七八万人,其实中国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天死于癌症的人数在6000至7000人,只不过我们麻木了。国外情况也有类似情况,美国有个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非常权威,有专家曾经这样预测,如果美国人的平均寿命活到90岁(现在平均寿命不到80岁),将有47%的男性和32%的女性最后死于癌症。

那么,癌症喜欢哪些人?不同的癌症是不一样的。简单说癌症分两类,一类是“穷癌”,就是营养不良,生活方式不当,主要是食管癌、阴道癌;另一类像肺癌、卵巢癌、乳腺癌、肠癌我们叫“富癌”,在城市里容易生。

鼻咽癌:男性比较多一点,广州就是鼻咽癌高发区;肝癌,中国是世界肝癌大国,肝癌北方以酗酒为主,南方往往和饮水、乙肝感染有关系;直肠癌发病率直线上升,这与好食酒肉的有关;胃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乳腺癌发病率最快,乳腺癌是除了肺癌以外上升第二快的,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当中排第二位;肺癌是上升最快的,肺癌和抽烟、大气污染有关,甚至和阴霾天也有关。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阴霾天比率直线上升。广东就有一份材料,伴随着阴霾天的天数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同比上升;食管癌有下降趋势;膀胱癌发病率不是很高,膀胱癌是比较好处理的;胰腺癌的发病率快速上升;卵巢癌发病率上升很快;脑瘤各个年龄段都容易见,20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见,很多都是“乖孩子”——内向、拘谨、听话,学习成绩特别好,从来不惹祸,有些有自闭倾向。

这些说明,“癌症”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疾病问题,它牵涉到很多因素。

深圳有一个“30岁现象”,有一批30岁上下的乳腺癌患者。因为这些人往往都是外来的,是在深圳闯荡的特别优秀的人,大学毕业二十二三岁到深圳来了,干了六七年,混出脸面来了,但是身体受不了,这就是压力所导致的。

我还提了一个怪论,城市女性癌症患者70%以上是好女人——生活很有规律,做事一丝不苟,不会乱来,然后生癌了。为什么会生癌?我归纳了一下,城市女性癌症患者有三类人:第一类就是财会,追求完美;第二类就是中小学老师;第三类是办公室的中低管理人员,这很显然是和个性压力有关,像胰腺癌倾向于CEO。癌症绝对不是身体上出现了问题,癌症表现在身体上,实际上和生活方式、个性关系非常密切。

20世纪上半叶,癌症不是大问题,因为那个时候威胁人们生命的主要是炎症。20世纪三四十年代科学家发明了抗生素,用了二三十年以后使炎症消退了,像结核病、肺炎很少了,然后其他病开始出现了,如冠心病、高血压、癌症、糖尿病。所以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癌症突然快速上升,人们刚刚从对付炎症的角度转到对付癌症,没有好办法,就借用了对付炎症的方法来对付癌症,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肿瘤治疗效果很差。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人们开始反思,这个始于欧美,经过将近20年的努力,大概是到了世纪之交,世界癌症的防治现状有了改变。2006年6月份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了全美肿瘤大会,传出了一些信息:2005年美国因癌症死亡人数,比2004年少了2000多人。这个数据是一个重大的信息,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统计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癌症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死亡率也在直线上升。但是到了2005年开始触底反弹了,2006年比2005年也少死了2000多个,2007年同样比2006年少死了2000多个。这说明生癌的人增加了,活着的人却多了。

进一步的数据表明,美国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平均可以达到70%,一个美国人生了癌,平均可以活11年。这是国外一个新的讯息,这个讯息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平均可以活11年”说明,癌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只是一类慢性病,这是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达成的共识。

中国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观念也好、操作层面也好,还是仅仅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我个人认为中国癌症治疗水平北京、上海、广州是全国最高的,相对来说上海最高,我就把上海和美国进行比较,癌症的年发生率是一样的,也就是300/10万,即10万个人里面一年有300个人会生癌。上海每年新增癌症人数4.5万,美国是100万多一点。但是五年生存率却大不相同。上海是全国最高水平,大概是在30%至35%,也就是说有三成到三成半的人五年以后还活着,美国达到了70%至75%,上海的水平只是美国80年代的水平。很简单,中国医疗水平最高的城市和美国相比较,差的不止一点点。

中国的水平和美国的水平差距这么大有两个因素:第一,中国对健康还不够重视,就像钟南山说的:“40岁以前拼命赚钱,把钱看得很重,把命看得不重;40岁以后希望以钱买命,做不到。”所以中国早期癌症发现率不高。但是美国也高不了多少,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对待癌症的态度不一样,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第二,存在非常根深蒂固的“恐癌文化”,我们恐惧,生癌肯定不行,全家弄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然后乱来,这才是最要命的。中国人对癌症的态度和美国现在对癌症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举两个典型案例,当年和奥巴马同时竞选民主党党内提名的有一个叫爱德华兹,爱德华兹是美国资深参议员、民主党人。他就是肠癌患者,他的夫人是乳腺癌肝转移患者,乳腺癌十年了,肝癌五年了。美国人竞选总统党内提名还要到处去演说,他和夫人参加演讲会,说:“要为美利坚合众国公民服务,我们两个都是癌症患者。”下面掌声一片。掌声说明什么?我认可你,你还可以做总统。

我有一个朋友是浙江某个市的副市长,他是胰腺癌患者,2002年在北京确诊,然后到上海治疗,他让我保密。2006年我再到那边去,他请我吃饭,席上坐着工商、卫生部门的很多领导,他公开说:“这就是帮我治癌的老师何教授。”我和他说:“你不是让我别说吗?”他说:“那个时候我刚刚当了一任市长,我还能连任,现在我连任了,无所谓了。那个时候说我生癌了,我肯定被调到人大、政协了,你这个人生癌了,怎么能当市长呢?”这就体现出我们社会对癌症的恐惧。

你们可能会说:“你把观念的问题强调得太厉害了吧?”错了,我明确的告诉大家,80年代人们说“知识就是力量”,90年代人们说“信息最重要”,进入21世纪我告诉大家“观念最重要”。深圳就是例子,30年前邓小平说“要改革开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然后深圳才有今天,中国才有改变。中国人没变,中国人的天没变、地没变,中国人的观念变了。治疗癌症今天同样需要观念变革,既然世界范围内对癌症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癌症只是慢性病”。

“癌症只是慢性病”有三个含义:第一,癌症和冠心病、糖尿病差不多,根据美国的研究资料,平均可以活10年以上。第二,发展非常缓慢,癌症发生最快也要五六年,一般要20年。它是渐进的慢性过程,所以癌症的关键不是治,而是防;第三,在有效的免疫监管下,癌症可以长期休眠。长期休眠就是体内带着癌,但是它不发展,也不威胁你的生命,这在我们很多病人当中非常明确体现了这一点。正因为这样,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癌症的治疗方向在改变。

癌症的治疗,观念发生改变了,现在人们更强调“靶向与控制”,包括“自然疗法”。治疗的目标也在调整,过去是强调“治愈”,现在强调“稳定”,因为人的价值在提高,不求短期有效,更求长期稳定;生存质量同样受到重视;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晚期患者和老年患者,套用邓小平的一句话:“活着就是成功、活着就是引导力。”现在强调第三条路——带瘤生存。第一,癌症是慢性病;第二,除了癌症是慢性病以外,世界范围内已经认可绝大多数癌症是“生活方式病”,和你怎么吃、怎么做、怎么行为有联系。

对中老年人来说,癌症往往是伴随衰老现象而出现的。美国有一个专家调侃地说:“50岁以上的人一分钟会产生一个癌细胞。”当然这是调侃,这句话的另外一层含义很简单,伴随着衰老,人人都会生癌。有个专家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我们都比较认可,70岁左右几乎60%至70%的人有癌,80岁左右几乎100%有癌,90岁左右几乎100%有两个癌,100岁以上几乎有三四个癌。当然有些癌威胁不大。

癌症的发生过程是一个慢性过程,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到癌症最快要五年,通常要十年到二十年,除了那些胎儿带过来的,一般有这么一个过程,正常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癌(黏膜内癌)→浸润癌→转移癌。而且过程中有众多因素出现,今天讲的“免疫”只是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还包括精神、内分泌、代谢等很多因素,饮食因素、个性因素、反复遭受挫折、不良生活方式是癌症的促进因素,当然也可以变成主旨因素。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既然话题是“换种活法,远离癌症”,因此防范重于治疗,至少有50%的癌症可以避免或者减缓其发生。癌症的防范,并不高深莫测,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真正把健康放到第一位。首先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保护生命。今天的医学是有问题的,今天的医学只知道治病,有些病越治越重,其实医学的本质不是治病,医学的本质是捍卫生命、呵护生命、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

第二,应该意识到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健康是每个公民的职责,维护生命不是说让你吃药就维护生命,包括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也是。

第三,应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促癌因素。

第四,抓住“临界点”,就是你有一段时间特别累,这段时间很可能就是“临界点”。这些点你抓住了,可以让癌症的发生尽可能往后挪。

第五,防癌从日常生活小节做起,换一种活法。

第一个“换种活法”要注意的就是拒绝吃出癌症来。至少,今天大城市的癌症患者有三成半到四成是吃出来的,不是吃得不好,而是吃得太好,营养过剩,特别是沿海地区。合理的膳食结构和平衡的营养可以减缓和阻止癌症的发生。所以说管好嘴就是防癌的第一步,管好嘴是改变中国带有深厚农耕意识的“豪吃”、“豪补”的文化习惯。

对城市癌症患者来说,至少要注意六个方面:

第一,少吃一口。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是晚餐,所以“少吃一口,多活一天”。第二,不要吃得太好。我们要返璞归真,多吃点粗粮,少吃一点精制粮,少吃甜食。第三,不要乱补,不要乱煲。今天很多补益之品同样也补癌细胞,今天总体上发达城市是营养过剩的,补胖了更容易生癌。第四,少应酬,不喝酒。2007年版的世界癌症基金会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含酒精的饮料都对肿瘤患者不利,所以远离酒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你身体还可以,偶然可以喝一点葡萄酒、黄酒,不反对。第五,给大家几个字,第一粮吃得“粗”一点,粗粮多一点、杂粮多一点、粗纤维的东西多一点;第二总体“淡”一点:脂肪类的、动物蛋白类的东西要少,盐的摄入量也要控制,盐的摄入量倒不是对癌症有坏处,盐的摄入量对血压和心脏有坏处;第三要“杂”,所谓杂,食谱要广一点;第四总量要控制,不管是糖、蛋白质和脂肪都应该有所控制;第五应该吃得烂一点的,除了新鲜水果、蔬菜。另外一点是烹饪以过水为主,少以油为介质,这一点我觉得广东很好,以煲、熬、蒸、煮为主,而不是油炸的。

核心是少吃动物食品,特别是四个脚的。关于健康饮食,国际上有一个观点:

第一,动物蛋白要控制。动物蛋白排队的话最差的是四个蹄的红肉,就像牛肉、羊肉,今天对于城市里的人来讲,红肉没有白肉好。白肉又分两种:一种是两个蹄的家禽类的;还有就是没有脚的——鱼,海鱼比河鱼好。所以总体上是“四个脚没有两个脚的好,两个脚的不如没有脚的好,白肉是最好的”,这是一个原则。

第二,关于动物蛋白、关于牛奶、关于各种补品争论很大,我明确告诉大家,城市里的动物蛋白少吃为妙,牛奶很有争议,但是权威的观点:牛奶在今天对城市里很多人是“负面”的——我讲的“负面”就是要打问号的,特别是乳腺癌和肝癌。我建议你们喝酸奶,不要喝牛奶。至于各种补品,建议大家谨慎,我看到至少不下四五例女性患者皮肤白白嫩嫩的,特别好,也没有坏习惯,生卵巢癌、乳腺癌了。我记得南京有一个女孩,不到30岁,皮肤特别好,没有结婚,生乳腺癌了。我第一句话问她:“你天天吃补品?”她说:“对啊。”她一年吃一斤雪蛤,吃了五年,结果皮肤很好,另外的结果就是生乳腺癌了。因为雪蛤就是雌激素。当然还有蛋白粉,你送到边穷地区那是做善事,忽悠城市里的人喝,那是火上加油。

研究表明食物对癌症的启动、促进都有影响。所以我觉得,我们第一要强调的是改变生活方式,从饮食做起。

防癌的原则:低脂(占总热量的30%以上)、适量的优质蛋白、低糖,食谱宜广,品种宜杂。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越高,发生癌症的概率越少,包括消化道肿瘤,像口腔、食道、胃、结肠、直肠等等,包括呼吸系统癌、(咽、喉、肺)以及与内分泌有关的癌(乳腺、胰腺)。

防癌抗癌的推荐食谱——这个食谱仅仅是建议大家多吃,不是说这个食谱以外的东西大家就别吃。如香菇、蘑菇、木耳、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胡萝卜、白萝卜、鱼、家禽、酸奶、刀豆、猕猴桃等等。我特别推荐的是灵芝类,它有防癌作用。

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抽烟、酗酒。改变生活方式还包括起居要有规律,生活、工作方式合理,张弛有度,经常进行一些体力活动绝对有好处。

还有一点是“白色毒品”,国外营养界把盐和糖的过多摄入认为是“白色毒品”。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过多,所以中国是高血压大国,成人食盐的标准每天6克以下,6岁以下儿童是每天3克以下。这一点广东做得挺好,广东人总体吃得偏淡。糖也同样,糖的过量摄入也是不好的,我们尽量要改变。

油也一样,现在明确告诉大家——中国人的植物油也是过量的。中国人的植物油每人每天的推荐量是25克以下,而现在我们平均每人每天摄入40克以上,还应该减少40%。国外研究植物油的认为橄榄油最好。

下面谈谈肿瘤的心理预防问题和心理防范康复问题。肿瘤的发生50%至60%左右和生活方式有关,20%至25%左右和个性、情绪有关。癌症的三个定义:第一癌症是个慢性病,要防;第二癌症是生活方式病,要从生活方式调整开始做起;第三癌症是心生关系病。就癌症的发生发展来说,心理因素可以在几个方面起作用:

第一,个性因素和癌症发生有关,国外有一个“C型行为”,“C型行为”就是特别认真、拘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公开场合很少表露自己真实情感,压抑自我矛盾,委曲求全,这在国外从70年代开始就认为和癌有关。

第二,敏感、多疑、情绪善波动,往往是女性,往往是乳腺癌患者,有风吹草动就马上做联想,部分乳腺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有这个特点。这些人往往是神经功能极不稳定,干扰了自身的内分泌和免疫。

第三,长期高度压力、压抑或反复挫折而不会释放的人。一、关于压力和压抑,不是说压力重、工作责任很重大就一定生癌,只有那些特别看中、特别较真的人,较真到追求完美,较真到一丝不苟,连生活当中都是一丝不苟的人才会。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要认为我就是这种性格,性格无所谓好坏,但是性格影响健康了,那你就必须改,除非你愿意付出健康的代价。办公室的中低管理人员、财务和中小学老师就属于这类。二、没有办法及时释放和转化,有些人可以释放,有些人疯疯癫癫疯癫掉了。三、低控制力。所谓低控制力,财务就是低控制力,他做得好不好,不是他自己说了算,老板说了算,老板可能还让他做假账。中学老师也是这样,他拼命教好学生,学生不听话,那没有办法,最后考评他的是升学率。就像文秘,文秘很容易出问题,再小心,老板那天不高兴了,看什么都不顺眼。所以低控制力、低成就感的工作就容易生癌。

还有孤独的社会生活,所谓孤独,很多老年人65岁、66岁时生癌了,工作的时候干得很好,也可能还是劳模,退下来之后,老两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天天这样看着,话也不多,闷到后来没法释放,就生癌了。所以我们主张,所有的人要走向社会,老年人也要走向社会,学会释放和转移压力。

深圳这个问题特别严重,因为深圳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深圳也是压力最大的城市,但是深圳是一个新兴城市,它的文化底蕴不是很深厚,社会支持还是不够。因此,建议大家学会心理保健和防癌提出的“四部曲”:要学会释放压力、要学会走出抑郁,通过自身内心修养,稳定情绪,优化个性。这四点说得简单,怎么做?我给大家说17个步骤。

第一,换一种方法思考。我们说“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当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非常的重要,就像这个杯子放这、放那有什么了不起。人碰到的事情当中,只有5%的事情是非常重要、非常紧迫的,必须认真对待。还有15%至25%的事情是比较紧迫、比较重要的,剩下百分之七八十的事情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你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看得太重。所以,要学会换一种方法思考,改变认知,心理学叫“认知疗法”。

第二,不要做无谓的联想。中国人是很有智慧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问题、后果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严重。

第三,建议“难得糊涂”,向郑板桥学习。

第四,要勇于承认和面对现实,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我们要承认和面对现实,也许你人生当中碰到坎坷,也许你在职业途径当中、投资途径当中碰到一些问题,很正常,承认它,回过头来思考,再跨过去,不要太耿耿于怀。

第五,建议大家“活在当下”,这是一句非常时髦的话,但是也非常管用。每个人处在逆境状态下,包括生了癌,要学会设置自己的短期目标,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要太高,然后不断提高、不断延伸,就越来越高,你的生命、你的事业就越来越成功,千万不要耿耿于怀,千万不要怨天尤人。

第六,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善于宣泄郁闷。同样生癌,男人生癌和女人生癌结果是不一样的,往往是女人活得比男人好,为什么?有人认为女性的X因子基因比男性好,其实错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男人不会释放,女人善于释放。

第七,建议大家都交好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心生医学有一个原则叫“社会支持理论”,一个人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亲朋好友,这个人的健康早晚会出问题,要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一个人一般应该有三到四个随时可以倾诉的好朋友,如果有六七个的亲朋好友,那么这个人的心理支持度非常高。

第八,建议大家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不管是高雅、低俗的,都有助于释放压力,一个人兴趣越多,一个人的支撑点越多,他越容易健康。

第九,建议大家读好书、读轻松一点的书。

第十,“要学会慢生活”。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这句话是洪昭光说的,我们的社会变化太快、我们的社会节奏感太强、我们要学会慢慢生活,特别是有了一定成就又感到很有压力、或者生了病的人。

第十一,要知道人的所有变化,包括情绪、体力、心理、睡眠都有周期性变化,处于低潮时你就要自我安慰,也就是阿Q精神。低潮的时候你熬熬,肯定很快过去,高潮的时候要学会享受。

第十二,建议大家秋、冬天多晒太阳,晒太阳是抗抑郁的好办法。今天的人和自然接触太少,都关到空调房里,都靠人工的东西,然后问题越来越多。所以多晒晒太阳,多活动活动绝对有好处。

第十三,必要的时候改变一下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我相信深圳有这个条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有好处。

第十四,经常喝一点淡淡的绿茶。绿茶是好东西,有抗抑郁作用、也有防氧化作用,当然是当年的绿茶。多吃坚果类食物,比如松仁、腰果,因为坚果类的东西也有比较好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前列腺癌患者,建议大家多吃一点南瓜子。

第十五,要学会宽松。今天很多人就是生活在一种非常紧张的氛围当中,对别人的要求很高、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弄得大家都很累,累到后来一点都没名堂。要学会宽松一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头顶的一片天,你别去太多的干扰,大方向把握住就可以了。所以给别人宽松,别人就给你松弛,那你就生活在松弛的环境里面,你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就会稳定,那你就会容易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家庭就和谐,家庭和谐世界就和谐。

第十六,适度的户外活动,今天城市里的人户外活动不够,甚至有钱的人运动也常常去健身房去,为什么不到自然界去呢。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压力,有助于抗击抑郁,通过体育锻炼来松弛脑力紧张等等。

第十七,注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这其实是重复刚才讲的。

我们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注重个性优化、注重释放压力、注重相互之间宽松一点,我们今天要学会宽松,学会宽松之后,你的心生紧张度就会下降,你的内分泌、免疫力就容易稳定,免疫力的稳定不是靠药物,更多的是靠你的整个机能。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娱乐而健康地享受生活,远离癌魔,“尽享天年”那就不是梦了!我们的“天年”目标是多少?根据生物学规律,应该是120岁,至少应该是100岁,所以我们应该奔向这个目标,奔向这个目标,不是靠科学奇迹,而是靠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各个环节做起。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