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市民文化大讲堂,让我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雅昌这16年来如何为艺术服务的心得。刚才主持人说了,大家只知道雅昌是做印刷的,确实雅昌是做印刷的。大家知道贝塔斯曼过去是做什么的吗?也是做印刷的,贝塔斯曼现在是一流的传媒公司,但是它的前身也是印刷厂。雅昌是一个有15年的历史,在深圳成长起来的印刷公司,15年前,它是一个普通的印刷公司。到10年前它变成了一个纯艺术的印刷公司,到了5年前,它变成了艺术的服务公司,它的印刷还在。为什么呢?它由过去艺术印刷的一部分变成了一个为艺术界服务的项目,还有很多为艺术界服务的项目,也在深圳的创意产业产生了,为全国服务。比如说现在华人艺术界的评奖活动“艺术中国”已经是第三届了,明年是第四届,这个奖是华人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评奖活动,它评出了每年中国美术界最顶尖的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展览和艺术出版,这个活动就是雅昌主办,结合100家媒体一起来举办。另外,全国所有的艺术市场、艺术拍卖,研究艺术家的人每天都在用雅昌艺术网,它可以介绍到中国有拍卖以来的,所有的艺术拍卖的作品数据,大概120万件的拍卖数据,就是你查齐白石大约有12000件齐白石的图片、价格,你可以研究齐白石所有的资料。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雅昌现在变成了为人民艺术服务的公司,我从23岁大学毕业来到深圳,今年已经24年了,我已经47岁了,可以说我的生命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深圳度过的,也可以说把青春都留给深圳了,我非常热爱深圳这个城市,因为它伴随着我的事业的成长和我热爱的创意,全部在深圳。
24年来,我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公司出来以后,16年前开始创建雅昌,雅昌从30多个人到现在我们几乎拿遍了全世界所有的印刷大奖。下个月在美国的印刷大奖里面我们又得了15个大奖,其中有3个金奖、7个银奖,还有几个优异奖。现在大家对印刷奖已经没有意思了,大家都在推三推四的,不知道谁去领奖。
雅昌现在变成了什么样的公司呢?改革开放30年,前15年都是在经济上不断发展,只有一个指标就是经济的指标。但是这后15年,由于经济有一定的基础了,特别是深圳,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上,我们都越来越重视了。比如说图书馆和音乐厅都是后15年建的,前15年深圳只有一个美术馆,就是在深圳水库的深圳美术馆。所有的这些建筑都是在这15年建的,不管是关山月美术馆、还是音乐厅,还是这旁边的当代艺术馆。改革开放后15年对文化的需求,国家也好、政府也好,老百姓也好是越来越重视。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的商人、企业在国外遇到了很多的阻力,比如在俄罗斯,甚至在阿尔及利亚都有对华商围攻的现象。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已经非常瞩目,别人非常羡慕,甚至非常嫉妒,用很多方法来排挤我们,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在我们的经济融合上是非常不够的,我们很多中国人甚至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还是不太认识,但是我们的商人、经济界的人可能这方面的教育更少,所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怎么汇集成新的力量,结合我们经济的实力,让世界更清楚的认识,中国不光有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当代企业家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深圳的IT业非常发达,正因为深圳的IT业发达,才造就了雅昌。因为雅昌过去是做传统行业——印刷业,正因为深圳IT业的发达,使雅昌把IT业和传统行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比如说我们建立的互联网就是利用深圳发达的IT技术成立的,但是过去我们印刷印的内容,过去中国90%以上的艺术品拍卖图录都是雅昌印刷的,这些资料用完了以后都是垃圾,要从电脑里清掉。在10年前,我们成立了雅昌艺术网,把所有的拍卖信息集中起来,形成了雅昌艺术网,变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最重要的工具。过去查资料就要查拍卖图录,现在不用了,只需要查雅昌艺术网,每个人的作品都知道,15年前的都知道,甚至雅昌上还有指数,评价出每一个艺术品的走势、每一个艺术家的走势、每件作品的走势都能清清楚楚,这在世界上是不能想象的。正因为我们发展得晚,国外的艺术发展非常古老,索斯比、佳士得他们都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从八国联军抢我们的东西之后,佳士得、索斯比他们就开始拍卖我们的东西了。画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美术馆、博物馆更不用说。但是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只有16年的时间,正好和雅昌创业是同龄的,中国的画廊在七八年前才开始有。所以雅昌正好借这个机会,把传统行业和现代IT技术以及文化艺术有机的结合,变成了新的行业模式,这是大家现在不太熟悉,我们也不断探索的模式,就是雅昌的模式。所以大家说雅昌是印刷公司,我很高兴。在五六年前,我们在美术馆举办了一个活动,我在那里看展览,有人说:雅昌印刷我不知道,雅昌艺术网我知道。当时我很气愤,你竟然连雅昌印刷都不知道?后来我一想,对啊,雅昌艺术比雅昌印刷大得多,这是艺术的作用,所以雅昌在不断的打造一种新的模式。
雅昌现在是什么样的模式呢?我们就是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什么是为人民艺术服务呢?就是我们的艺术家、艺术机构,有各种艺术家,包括工艺美术的艺术家。艺术机构就包括美术馆、博物馆,包括私人的美术馆和企业的美术馆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还有艺术经营机构,比如说拍卖行、画廊。还有艺术教育(美术院校)、艺术出版和艺术投资、收藏的机构。通过为他们服务,我们把服务剩下来的图片和资源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现在是2000T,全中国最大的数据库,马上我们就要变成文化部的国家数据库。1200万件图片,这在世界上也是最大的中国艺术品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又建成一个雅昌艺术网的艺术平台,现在你们手里有谁的画,你可以查雅昌艺术网,这个人的画市场价是多少,他的什么作品是什么价格,完全可以查到。也可以查到这个艺术家现在在哪里有展览,过去展过的展览在网上也可以看到。也可以深入研究这个艺术家所有的经历,比如说他创作的经历,他的写生、他的生活照片,他所有的图书,和他的新闻都能详细的研究。我们网上有一个艺术家的官方网站,全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得到这些信息。
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建立的数据库打造了这个平台,实际上我们为艺术界做了一个工作,这些资源又通过知识产权的解决,不断打造出新的与艺术的相关产品。比如说艺术的图书,网上的艺术资讯,还有待会儿大家会看到的艺术的复制品。说是复制品,实际上是现代的出版物,我小时候也看到过这种出版物。我小时候经常去新华书店,那时候卖的《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的海报,包括样板戏的海报,大概8分钱一张,也是作为出版物贴在新华书店卖的。实际上这是现代技术做的出版物,这也是我们的产品。另外一个,大家都知道,现在的电子阅读器越来越多了,比如说国内的汉王,还有我们的手机将来也是阅读器。我手里拿的这个是KINGDOM,将来这种电子阅读器也是我们的数据库的媒介之一,现在是黑白的,将来会是彩色的。电脑也是阅读器,我们通过打造不同的艺术产品达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刚才说的为人民艺术服务是小众的,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艺术家都是小众的,艺术机构也是小众的。但是通过为这些人服务,最终达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实际上“为人民服务”始终是我们的宗旨,我们只是在雅昌里面把“艺术”两个字给镶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里面去了,这就是雅昌的经营理念,为人民艺术服务和艺术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经营的宗旨。
雅昌16年来不断的打造一个新的模式,就是怎么让艺术为人民服务,通过为人民艺术服务达到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刚才我跟主持人聊,我们一直在做一个测试,主持人一直不敢相信,但我相信今天来的很多朋友都是对艺术方面非常感兴趣的,可能很多都是艺术方面的专家,但是我们中国的艺术教育确实这几十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已经断层了。最近一年,我一直在研究大陆的美术课本、香港的美术课本和台湾的美术课本,上次我在台湾看到一个电视讲座,它里面提到Andy Warhol,他是一个美国的当代艺术家,大陆的非美术界的人对他是不了解的,但是台湾的却把这位波普艺术的代表人写进了教材,所以在电视台主持人做节目的时候问观众是否知道这个人。而我们没有,我们大概采访了很多年轻人,我不断的做测试,大概百分之百的人知道齐白石,可能有50%左右的非艺术类的人知道傅抱石,大概95%的普通年轻人不知道黄宾虹。但是百分之百的人知道黄飞鸿,李连杰百分之百的人知道。范曾老师是雅昌的顾问,上次我给他授聘书的时候,也讲了这个数字,他也笑了。我们现在买很多书,比如说旅游的书,“你应该去的世界的50个旅游的地方”,“你应该看的50本书”,但是我们想想,你应该知道的中国50个艺术大师,我们很少能说出来。
对过去的艺术家来说,他是为权贵服务的,在古代,除了画家,大家知道。我们所有的工艺美术作品的作者大家是不知道的,比如说瓷器是谁做的?除了给皇上做的,大家都不知道。家具是给谁做的?很多工艺美术作品是给谁做的?大家几乎是不清楚。这不像国外,西方是对艺术家创作的尊重,这些就可以通过人把历史很清楚的描述出来,而且我们研究人,不是简单的看他的作品,我们是研究历史,就是后人能够借鉴这些东西。改革开放30年以后,我觉得现在国家对文化产业、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最近国务院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发展纲要,对文化产业这块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雅昌正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后15年成长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公司。但是这样的公司,我们也很头痛的就是没有任何值得借鉴的东西。我们只能把过去西方或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的局部上有优势的人才挖过来,比如说把德国人挖到我们公司来,把佳士得国际传媒部的总经理挖到我们公司里,把日本二玄社中做了30年台北故宫复制的退休专家请到我们公司来,用全世界的科技的、文化的和经营的经验来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服务,所以我们就采取“引进来”的方式,现在雅昌几乎像一个“联合国军队”,有日本、德国、丹麦、英国的专家,最近我们希望引进意大利的专家,因为他们在做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方面非常有经验,甚至有几百年的经验。
据我所知,深圳的美术馆几乎是没有藏齐白石、傅抱石和黄宾虹的作品,展览是有。但是我们现在的展览基本上开幕式就是闭幕式,过去关山月做过一个展览,当天开幕当天闭幕,他就做那种行为艺术,讽刺美术教育方面的不普及性。当天开幕,他知道后面也没有什么人来,就当天闭幕。为什么全国最大的文化服务公司雅昌公司在深圳成立?刚才我说过了,深圳的印刷过去在全中国是最发达的,因为我们靠着香港,香港的印刷业很发达,香港的印刷业不断到深圳来,现在我们到香港评奖的时候,大概70%的奖全是我们拿走了;此外,是深圳的IT业发达;还有,我们在座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我来自北京,深圳是藏龙卧虎,资源没有,但是深圳人有创新的思想、渴望学习和创新的精神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但是深圳缺的是资源,怎么样把全国的资源、全世界的资源,包括人才、内容等等资源整合到深圳来,为深圳的市民、艺术爱好者服务呢?所以成立了雅昌公司。
目前我们为艺术界提供什么服务呢?过去我们只提供印刷的服务,现在我们还提供摄影的服务,我们有10台5000万像素的照相机,不断地给全中国的艺术家拍数字照片,另外我们有4台4.3亿像素的扫描仪,等一下我们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个扫描仪的功效。这个扫描仪是从德国定做的,目前这种扫描仪的清晰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把艺术品各个微小的部分全部扫描进来,它没有任何高强度的照射,所以对艺术品是没有任何损害的。另外我们为艺术家提供整个设计系统的服务,我们有很多设计大师,有40多个设计师,分门别类的为艺术家服务。另外,我们打破过去传统印刷的方式,成立了专门的拍卖部门(全中国专门做拍卖服务的)、摄影的部门、美术的部门、文博的部门,甚至把奢侈品也做成美术的方式,把建筑也做成美术。奢侈品做成美术品方面,我们现在有30多个车的品牌,包括奔驰和宝马,都是当艺术品印的,实际上他们和艺术结合得很多。包括奢侈品,比如说法国的水晶巴卡拉、Lalique,意大利的Prada都是我们的客户,实际上他们把每件作品都当成艺术品来做。
另外我们还给艺术家做出版的策划,从编、印到发行,全部由我们来做。另外我们每年大概做30次展览,比如说去年的10月份,蔡国强的展览是我们参与的,雅昌和奥迪一起做的赞助商。包括写实画派的展览,像艾轩、杨飞云的作品,我们每年给中国写实画派做一次展览,所以整个变成一个系列的为艺术界服务。现在还在为每个艺术家做数据库服务,把他所有的作品,包括生活照片、复制集、印刷集、扫描集的图片,只要是他的图片全部做成数字版。比如在早期的写生的作品、生活照片、创作的草图全部做成数字化进入他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已经变成了艺术家的另一个作品库,艺术家百年之后,做全集的时候,所有的作品都已经数字化了,只要编辑进行系统的整理就可以了。我举个例子,我们做过陆俨少的全集,这是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做了5年时间,送了两万斤茶叶出去,要送给藏者、美术馆。为什么?因为他不断地找作品,要和收藏者、美术馆沟通,沟通的成本非常大,花了500万元,用了5年的时间。如果我们做成了这个工程,将来做这些就非常简单,成本也大大降低,而且所有的资料都能够保留下来。现在做全集最大的问题就是鉴定的问题,因为人已经不在了,但是我们做的时候,艺术家还在,比如说他70岁以后开始做数字化全集,全部是自己鉴定,这样就没有鉴别的问题,所以将来再做全集,等于他给人类留下了一个财富,也是他对人类的一个社会责任,而不光是对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所以雅昌和艺术界共同承担着这样的社会责任。所以为艺术界提供这样的服务的时候,就不光是印刷了,就把印刷延伸了,做到各种各样的服务,出版、设计、摄影、展览、数字资产管理。
另外,艺术家的很多作品卖掉以后,他连图片都没有,他想拿去教学的时候都没有原作了。所以在雅昌,通过4.3亿像素的相机做成复制品来教学用,过去中央美院的老师很多拿自己的原作教学,但时间一长,它就损坏了,也脏了,现在就做复制品。
雅昌现在打造三个服务的中心,深圳是总部,北京是一个中心,为北方地区服务的,深圳是为珠江三角洲和海外服务的中心,上海是为华中地区服务的中心。为什么建三个中心呢?它是一个生产基地,又是一个数据保存的基地,因为我们数据越做越害怕,因为做得越多,你觉得压力越大,因为你变成了社会责任,不光是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你对人类都担负着责任,所以三地保存是为了它的安全。如果出现了台风、地震等等意外事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库,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把它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是我们的责任,所以雅昌不断地在提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包括古代的资源。
另外,我谈到了一个平台,就是通过雅昌艺术网这个平台,为艺术界创造了工具,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当今发生的最新鲜的艺术资讯,也可以看到所有的展览,也可以在上面逛所有的画廊,也可以看到所有拍卖的信息,更可以了解到所有艺术家的信息。所以关心艺术的人用这个工具去了解整个艺术界发展的动向,因为对艺术的热爱,是很多人终生的。比如说我喜欢书法、国画,特别是老年人,50%以上的人退休之后都投入到书法的练习中,因为比较容易上手。所以在将来,我们对古代的美术、近现代的美术和当代的美术,会越来越了解。因为艺术和时尚、经济越来越紧密。比如说我去年去意大利米兰,有一个大连的小伙做我的导游。在米兰那么好的一个艺术的地方,吃得也好、艺术品也好、时装也好、足球也好,但是小伙子什么都不知道,他学的是工商管理,会说意大利语,并且讲的是一口大连话,他也不会说普通话。他说要到上海发展,我说:你从意大利回来,你又不会说普通话,你会说意大利文,人家以为你是大连外国语学院学的。你又不懂足球,又不懂意大利的饮食,又不懂意大利的艺术,时装又不知道。一路上,他给我导游的时候,我在不断的教他该怎么做,我说:你在意大利已经4年了(他随父母去的,现在上到大学二年级了),一定要把意大利所有的精华部分加以了解,这样你回国之后完全有最高的品位,对艺术的了解、足球的了解,你有很多谈资。所以对艺术的了解是我们将来经济发展之后的谈资,是我们的身份的象征。所以怎么样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资源,是雅昌的责任。
建立了数据库,打造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开始研发不同的艺术产品,比如说现在出版图书,今年5月份我去台湾的时候,我的一个客户印了100个世界美术大师的册子,比如说莫奈、梵高的册子,在台湾加印了8次,印了4万套,但是在大陆有同样的简体版,印了5000册,1000册都没卖完,是我们不需要吗?最后他1折批发给书商了。并不是老百姓不需要,只是现在的新华书店的系统对艺术类图书的销售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艺术书相对比较贵。但是艺术书虽然贵,它没有时效性,我可以看,我的小孩可以看,我父母也可以看,为什么呢?莫奈永远是莫奈,梵高永远是梵高,因为我父母那代从50年代就开始搞运动了,他们对美术,特别是对西方美术是不了解的,所以说几代人都可以看,这样的书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工具书。我刚才说最近在研究美术教材,也研究国外的美术书,国外的美术书卖不好,因为它太发达了,老人已经买了,年轻人就不用再买了,传下来就行了。但是在国内来说,这种艺术的普及、艺术教育的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需要普及艺术方面的知识,不是我们喜欢不喜欢,而是我们应该知道。可能我知道这些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近现代的艺术家、艺术作品,但我不一定喜欢,但是有喜欢的,所以雅昌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说我们在出系列的教育的书,比如说美术的书、大师的书,把它结合艺术教育、艺术普及的工作去做。
另外,我们建立这个网站,就是把所有的艺术家的信息从资讯的角度、从普及的角度让大家很清楚,让大家从细节的地方研究艺术家。比如说我们最近出的齐白石的东西,齐白石的信札可以研究,包括别人拿了他的画打的借条,他的心理状态都可以研究,他是非常有趣的老头,谁欠他多少钱他都记着。另外,齐白石的创作也很有意思,他说:我老了,我以后画不了了,我先画好,但是我不把动物的腿画全,等之前再把它加上。老人走了之后还有很多没有加上腿的,让别人给加上腿了,可以通过这个来研究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他的一些细节,包括他的风格。
另外就是我们说的电子出版物,将来是最大众的,我们的手机、电子书是非常大众的。还有复制品,这个说是复制品,实际上我们是把它做成一个现代出版物。现在的这些复制品有台北故宫的,有辽博的,有北京故宫的,还有天下博物馆的,上个星期我们去了吉林博物馆,都是国宝级的文物。这些作品就是在故宫展出,大概十年也不会全面展一次,都是等到大庆的时候,比如说上海博物馆几十周年展一次,辽宁博物馆开馆展一次。比如说我们这一辈子把这一二百件大件的东西能够看全了,几乎是不可能,因为美术馆的展场,除了新的国家博物馆有大量的展场,我们到故宫、上博等等很多博物馆都是非常小的展出面积,就不可能像卢浮宫、美国大都会那样把很多东西都展出来。如果哪次你去卢浮宫,蒙娜丽莎的像不在,你就会觉得非常生气,因为你觉得白来了,特别是第一次去的。但是这些国宝级的东西怎么让大家看到,我想用现代的科技技术就能够达到。
另外,很多人可能都会去北京旅游,但是他们去北京的时候,可能去故宫、长城、颐和园,谁知道北京的齐白石纪念馆在哪儿?肯定没人去过,它在朝阳公园旁边,一般你过了可能都认不出来。深圳本身资源贫乏,但是深圳人的创新思想很强,怎么让深圳人在这里看到这个展览,所以我们就把过去的那些复制品当资料来销售。比如说日本的二玄社在做台北的400多件的复制品的时候,他们把它当成文物资料来销售,卖的全部是专家,比如说范曾先生、启功先生,还有很多文物专家,他们买这个做研究,他们做了一辈子的研究,他们是作为资料来保存的。这些年我一直在研究,如果说买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古代的书画,这个比例太少了。不是说观众要熟悉,而是说你应该知道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比如说哪个皇帝画画最好,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有哪些最著名的画家,我们不一定喜欢,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我们有权利知道,所以雅昌就把这些东西不断的做成展览的方式。比如说你应该知道最有才气的皇帝,比如说宋徽宗、乾隆、康熙,包括慈禧,她也是画得很好的,这样就变成一个展览的形式。做成现代出版物的形式,用现代的技术,通过授权,做成展品。比如说现在这些资料,我们的科技手段可以达到原来是什么样的材料,复制品就是什么材料做的。原来是绢的、宣纸的、油画布的、水彩纸的,全部可以按照那个形式做出这样的复制品。实际上是让每一个家庭、学校、单位、公共场所都能变成美术馆、展览馆。刚才我们和主持人也聊到,比如说对面的客厅每个月挂一个展览,这个月是齐白石的展览,可能有10幅或者20幅齐白石的作品,我们一个月之内可能就会非常清楚齐白石有什么样的特色,做出这样的普及性的东西。学校也是,现在原作能不能放到学校展览?肯定是不敢。但是这样的出版物就可以放在学校里、企业里,包括银行有几十个分行,可以每个月每个分行都办不同的展览,来轮换,这样使每一个老百姓能够在不经意的时候看到。大家看过分众的广告,每个电梯里都强制你看,但是艺术没有强制,所以艺术要普及,我们给大家提供这样的空间,让每个企业都可以变成美术馆。
我最喜欢伦敦,我总趴在每个酒店,或者单位看,每个公司里面,只要是在老大厦里面,全部有艺术品,墙上全部有雕塑,街上有公共的雕塑。在深圳来说,解决的最好的是华侨城,有公共的雕塑,特别全,而且都是非常有名的雕塑,国内的很多雕塑家的作品都在那里可以找到。所以这种公共普及的东西,通过现代的科技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让大家可以很接近它、很亲近它,甚至去学习它、模仿它,跟我们的生活有机的结合。
我们深圳的大众文化做得非常好,但是深圳也需要精英文化,就是需要更高级的文化。因为只有这个城市高级的文化出现了,这个城市才能往上走,如果都是普及的,或者是卡拉OK级的,那么这个城市不可能再往上走。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最近大家会看到吕克·贝松拍的一部叫《Home》的电影,这是环保的电影,这个电影非常漂亮,你看完之后非常震撼,里面有很多深圳的镜头,原来讲的是非常美的大自然,拍得太美了,但是节奏越来越快。他讲了很多深圳的镜头,其中提到深圳用20年就达到了几百年的发展成就,但是这不是褒义的,是贬义的来说深圳,包括上海,这样的发展速度,它对自然的破坏、对环境的破坏非常大。当它与文化衔接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文化对传统的东西的需求。所以深圳要改变这种形象,要考虑怎么样用一些科技手段来体现文化的内涵。
我刚才说到IT行业,中国的IT行业和文化结合得很少,大家知道微软,全世界最大的图片公司是Corbis,它是微软旗下的公司,有上亿的图片。Google、微软、亚马逊每年把大概1000万本书扫描进他们的数据库,这些IT公司根本就不像一般的企业去抢石油、抢地、投地王,而是所有的艺术资料扫进艺术库,就是为了打造它将来的文化产品,在文化先占领这个资源,因为在内容上占领了这个资源之后,将来他们的IT就有内容。比如说苹果电脑已经把IT和时尚结合了。我们的IT企业还在价格和功能上徘徊,但是国外早就跟内容有机地结合。所以深圳的IT企业怎么样跟内容结合呢?雅昌是一个传统行业,我们等于做了一个新的尝试,但是我们雅昌为人民艺术服务的理念,实际上是文化产业的探索,我们每年也送几十人去日本、美国、欧洲学习,但是我们最痛苦的是前面的路不知道该怎么走,但是这种模式完全是我们创新的。我很庆幸,虽然我是学印刷出身的,但是我们学校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所以从小就爱好美术,我做了一个我喜欢的工作,就是为艺术界服务。雅昌现在每天都在跟艺术家打交道,每天看的东西都是艺术品,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美术馆工作。昨天我在何香凝美术馆看了一个中岛英树的设计展,也是非常棒的,大家有机会去何香凝美术馆也可以看看,这种展览跟我们的生活很贴近。深圳人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美学因素,我来的时候,我觉得深圳特有优越性,吃什么都比内地好,我连喝的汽水都比内地好,当时内地还没有普及可口可乐。但是内地现在发展很快,很多文化的元素都发挥了作用。前两天我去北京三里屯,见有几个外国人在聊天,他们突然说“服务员,再来瓶啤酒”,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国外的人不断吸收中国文化的养料,这说明是我们的文化资源对他们产生了作用。深圳的经济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下一步一定是文化产生新的效果、产生新的奇迹。
怎么样把深圳变成一个文化资源的聚集地,我们首先来享受这种文化的资源、文化的产品,怎么样把文化资源跟我们的生活有机的结合。比如说,我们看深圳很少有时装秀,大品牌的相当少,跟不上香港和广州。大家也可以看到,深圳的饮食越来越大排挡化,对于有特色的菜来说,越来越平民化了。我们对音乐、美术、饮食、时尚、家居、建筑都要有追求。深圳新的一代,一定要对城市有诉求,我们要吸收什么样的美育教育?我们不光是学知识去搞经济建设,追求经济的指标,如果没有其他的东西也不行。我们的资源就变成一个新的创业,我们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了,但是我们过去没有文化的资源。
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甚至南昌都有很多文化资源,那么深圳怎么办?我们怎么样把他们的资源抢过来为我们所用。虽然大家对文博会有很多期盼,但是这是一个先机,通过文博会,大家能够看到很多全中国或者世界的文化资源怎么为我们所用。所以我们在做这方面的探讨,我在深圳这20多年来,过去我们一直在经济上、企业的建设上打拼,但是深圳的企业界和文化、艺术的结合非常少,我在两会上也说过,我去音乐厅看节目基本上是文化局送的票,我觉得那个节目非常棒。但是我看到是几种人去:第一是文化官员;第二是文化的业内工作者;第三是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第四是喜欢艺术的普通市民,企业家很少去。深圳的企业家资助艺术,他们又享受艺术,经济发展需要艺术,他们也要资助艺术,实际上雅昌在做什么呢?就是将艺术跟经济结合。比如说我们在北京跟马爹利合作,帮他们搞的艺术颁奖活动,就是推选中国艺术家的活动,每年由一个外国艺术家来颁奖,我们帮他们承办这个活动。奔驰的艺术的活动,还有民生银行的这种活动,都是我们把艺术的资源和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同样在深圳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样的工作普及起来。比如说深圳有观澜的版画基地,完全是原创的,版画也很便宜,但是没有人去买,因为大家不了解、不亲近。其实版画从几百块钱到几万块钱都有,一般人不会买那么贵的东西,但是几百块钱的画,挂在家里,还是年轻艺术家的,如果有学术部门、经营的部门帮助做经济的工作,比如说做展览、推广、介绍,使我们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能够有机会接近,听艺术家谈他们创作的概念,那本身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我每次去艺术家那里,感觉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非常享受,我曾经带万科的王石董事长去韩美林家,从下午4点到晚上11点,两个人都不感觉累,一会儿写、一会儿画、一会儿谈天,企业家也觉得非常快乐,艺术家也觉得很开心。其实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需要艺术的氛围。还有,深圳的摄影艺术方面实际上是全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我1986年来的时候,摄影协会开会的时候,深圳市长都参加了,那时候深圳也小,只有几十万人口,摄影协会从1985年到现在,一直是中国最发达的。摄影的东西也可以变成一个数据库,也可以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变成作品。比如说我们知不知道邓小平有没有拍过照片,胡锦涛有没有拍过照片,周杰伦有没有拍过照片,肯定拍过,没准有追星族的,或者热爱邓小平的,他就希望这是邓小平拍的照片,也是名人的作品,有它的历史性,有它的纪念性,也是我们出的产品之一。
所以现在雅昌的艺术品,我们的复制品,大家可以观摩一下,也给我们提点意见,包括有古代的书画作品,有近现代的书画作品,还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有西方的作品,也有照片。另外,我们还有很多展览的形式,现在我们有50多个展览,希望能够对每一个阶层的人,比如说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对普通市民的教育。比如说我们有齐白石的画,徐悲鸿的马画,50年都不变颜色,我也可以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别人。在国外,大概90%是收藏版画的作品,原作的油画很少有人收得起,因为太贵。在美国的家庭,每个家庭有40幅版画作品放在墙上,当然包括他生活的照片,他的楼道里全是贴的照片。我们不太愿意贴这些东西,小时候愿意,每家都有镜框,但是现在大家不太愿意了,怕把墙破坏了。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有其他的方式来美化我们的生活。雅昌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原来的印刷公司变成了现在的艺术服务公司,由普通的印刷公司变成了艺术的印刷公司,由艺术的印刷公司变成了艺术的服务公司。我去年在中央台做年度经济人物的时候说,我希望成为百年老店、千年老店,其实并不是说希望雅昌这个名字成为百年老店,而是我们现在做的这个文化资源本身就是百年、千年都不腐朽的,永远需要我们保存下去的,这是中华民族的财富。
像前两天台湾的风灾、汶川的地震,都会造成损失,汶川旁边的绵竹是中国很重要的版画基地,很多古代的版画作品全部都损毁了,连照片都没有。过去我们出过一些几大版画基地的书,留下了一些资料,但是大部分资料是没有了,这样的资料说毁就毁掉了,现在我们给艺术家做数字资产的时候,就是他创作一张就给他扫描一张,进入他的数据库,既是一个鉴定的资料,又可以做成复制品,也可以做成出版物,也可以在网上随时看,也可以用现代的工具来展示。文化产业跟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增加了很多的机会与便利,正因为这样,我很快乐的做我的工作,而且我的2000名员工,他们越来越像艺术家,越来越像艺术欣赏者,他们通过艺术界的朋友,成为艺术爱好者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