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婚姻家庭——孩子是一所学校
在线阅读 收藏

孩子不仅是爱的结晶,而且是父母的作品,在孩子的心上不仅浸透着父母的心血,而且体现着父母的素质、教养、人生理念、价值取向、情感兴趣,甚至审美观和欣赏能力与水平。说到底,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父母的生活习惯和理念潜移默化的结果。

我们知道有一句俗话叫做“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我认为这句话不仅仅指孩子和父母的形似,或者是相貌的相似,而是一种神思,这种神思就是孩子的神情、言谈、举手投足、取舍选择、是非判断,及为人处世原则的相同和相类似,而且我认为家庭的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遗传一样,是很“顽固”的。父母的理念、家庭习惯、家庭生活方式决定了这个孩子成长出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中国的老话就是要门当户对,它不是一种简单理解成等级、门第观念,它是有更深的意义在内。不同的培养方式造就成不同的孩子。

当你为人父母的时候,实际上就告诉你要开始学会如何做父母,如果光从生养意义上来讲,作为一个父母是很容易的,不仅人类能做到,动物界也能做到,但是有一点大家不要忘记,即便是动物界的父母,也在教会它的子女一些本事,它以它所特有的语言教会它的子女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我想,当你为人父母的时候,你就开始要学会如何做父母。

第一,如果想让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那么这个习惯首先必须是父母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总是在示范着生活、传递着生活,对于处在读书年龄的孩子,家庭是一个微缩的社会生态环境,被污染的自然环境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同样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如果要想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首先这个良好的习惯就应该成为父母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好的习惯。

一个家庭的环境对他来讲就像一个植物生长的环境一样。而这个家庭的环境由谁来营造?由父母为孩子营造。所以你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首先自己要具备一个良好的生活理念。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作为父母,为了孩子要让自己和家庭养成良好和健康的,并有品位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比存款和股票更具有回报率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预期收益将是一个健康向上、智慧儒雅、有良好品格和气质的家庭香火传人。所以我想说,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

第二,如果父母想要他自己的话在孩子心中有分量,首先父母应该在孩子心中有分量。当一个孩子说:他崇拜他的爸爸和妈妈的时候,是孩子给父母最高的奖赏和最尊贵的礼物。父母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伟人,但是正如并非所有的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儿女骄傲一样,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以自己的父母为荣。我们讲生养之恩不能等同,也不能替代品格魅力。当你在孩子眼里失去慈祥、善良、正直、勤勉、宽和、友爱的形象时,你在孩子心中也就失去了人格的魅力。当你在孩子心中失去了人格魅力的时候,你的话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号召力和权威性。你可以以老子的姿态让孩子不得不服从你,但只能是口服心不服,有的时候会心口都不服。如果这样,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就会开始,同时还有一点就是辈分不是真理。尊敬长者有时往往仅仅是为了尊重,与是否对错是没有关系的,因此父母不能因为辈分与孩子遵循不同的生活准则,比孩子更有理由放纵自己的弱点。语言的力量并不在于语言本身声音的高低、大小,而在于语言所体现的道理和其中承载的人格魅力。这是我对这个的理解。

所以我想,一个父母想让你的话在孩子心中有分量,首先你要在孩子心中有分量,让孩子敬佩你,孩子才能听你的话。听你的话不是因为你是父母、你年长我就一定要听你的,而是你的话是对的,所以我要听你的。所以我们有时候就不能盲目的仅仅说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听话,我们要看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他不听什么样的话。这是我们父母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做父母的应该教会孩子去爱。一个享有爱的孩子才懂得爱,才知道怎样爱别人。当一个孩子生长在充满爱的环境时,他自然能感受到爱给他本身带来的影响,对他人生的影响,他才能够随时的使用爱,去爱他人。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甚至在家庭中批评、指责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很少注意的是什么呢?很少注意我们对自己身边的人,特别是对自己的孩子、亲人去赞扬、表扬,对他们表示出爱。每一个人从内心来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尤其是孩子。

第四,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胜过机械的记忆。我们要记住一件事并不难,但是我们要掌握一个规律,并且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依此类推,解决同类的事情就是比较难的。所以我认为,作为父母,我们教会孩子的不是取得一场胜利的技巧,而是一生领先的本领。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当孩子大了,离开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人生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而且他最最缺乏的就是如何进行选择,就是他以什么为依据进行选择。当然了,如果用经济学上的观点来解释人们任何选择的话,是非常好解释的事情。因为经济学上讲人们的选择就是成本收益的原则,我们所有的选择要是收益最高成本最低的。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你在成本收益选择的时候,还有一个判断标准问题,就是什么对你来讲是收益,什么对你来讲是损失。价值观的判断就是源于家庭的培养和后天所受的教育。比方说,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吃亏是福。让孩子学会让,那么孩子在走入学校后,他的选择就是另项选择,他会知道谦让,知道礼让,他不会说你打我一拳,我也给你一脚。当父母告诉他说:软柿子好捏,你不能让别人欺负你。那你打我一拳,我给你三脚。所以我们说要教会孩子学会选择、学会决定,更要教会孩子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标准。

第五,父母要教会孩子竞争的技巧和方法。而且竞争的技巧和方法本身比分数更重要。孩子最需要父母花心血的就是在高中以前进入大学这个阶段,所以我们说要给孩子一个竞争的心态和竞技的方法。我们教育孩子要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心态,让他对生活的竞争。那么这种举重若轻的心态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如果你不断的追着考试后面跑,你会非常被动。你每天狼狈不堪的应付一科一科的考试,那么怎样让自己从容呢?你要学会驾驭考试。是不是你有胆量就能驾驭考试呢?不是的。能够驾驭考试是你要心中有底。

第六,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态。我认为健康心态比优越的物质生活对孩子更重要。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太太陪着当军官的丈夫一起到非洲北部驻扎,她到那儿去了以后正好赶上旱季,整个沙漠一眼望去没有一点绿色,气温很高,在铁皮房里的温度高达40多度,她在那儿生活觉得很艰苦,而且她是从伦敦过来的,而那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绿色,高温,没有社会往来、社会关系,等等,她觉得很沮丧。后来她给她的父亲写了一封信,抱怨这里的生活,并且表示她想离开她丈夫回到伦敦去。后来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在信中说:有两个囚犯从监狱的铁窗向外望,一个人看到了外面的星星和月亮,另一个人看到了脚下的黄土地,看到黄土地的人在监狱里自杀了。她看了她父亲这封信以后悟出了一个道理,后来她就在沙漠里和当地的人往来,学当地人的语言、学当地的风俗,做当地的菜肴。同时在干旱的沙漠里尝试着种绿色的食物,很快她就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她开始非常喜欢那里,并且写了一本书,介绍她在沙漠的生活。不同的心态给人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人生。

另一个故事,一直作为管理学、经济学的教学案例。有两个人准备到非洲某地推销鞋,下了飞机以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当地的人都不穿鞋,一个推销员看到这个情况后非常沮丧,他说:这里的人都不穿鞋,我把鞋卖给谁?于是他第二天搭着飞机就返回了。另一个推销员看到这个情况特别高兴,他想:我的商机来了,我的市场来了,我可以把鞋卖出去了。他就开始说服当地人穿鞋,告诉他们穿鞋有什么好处。通过各种促销手段,让当地人穿鞋,改变当地人的理念,告诉他们穿鞋的人比不穿鞋的人富有、有教养、高贵。不断地进行这种理念的教育,结果他的鞋是源源不断地从欧洲运往非洲,钱滚滚地流进他的口袋。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人的心态不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在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不快乐,很多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自己想不开,如果你不让自己快乐,你永远也快乐不起来,如果你期待着别人让你快乐,你很难天天快乐,如果你自己有正确的生活方式,再艰苦的情况下、再困窘的情况下都能让自己快乐的话,那你一定能天天快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一生。这也是我们常讲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第七,父母要教会孩子树立一个人生的目标。人是要有目标的,没有目标,心中的力量就没有奋斗的方向。这个目标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它不一定非要那么高远,非要那么宏大,但是这个目标是一个有意义的、正确的选择,它就是你人生的好目标。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从幼儿园开始就为考大学培训孩子,孩子的学习都是应试教育的学习,这种应试教育的学习使我们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知识、对学习应该有的兴趣。本来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事情,当你把学习和考试,甚至决定他命运的考试连在一起的时候,你想让学习快乐,就是很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形成这种判断标准,认为考上重点校的孩子会比考上普通学校的孩子好,考上本科的比考上大专的好,考上大专的比考上中专的好,考上的比考不上的好。实际上,我觉得并不尽然,这不仅是父母的价值判断标准有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应该发生变化。我觉得无论是考上大学,还是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只要他在快乐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在这个事情上卓有成效,他自己快乐的、有成效、有意义的生活,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好的,他就是有前途的。

第八,父母要教会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他律就是说你教育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自律就是孩子说:我要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不应该做什么。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教育。要让我们的孩子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独立判断力的人,他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长大了做错事,包括大人做错事的时候,你会后悔你做了这个事,那是为什么?是因为当你面临这些诱惑、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失去了自律的能力。

这又回到我最初的观点,实际上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结果。给孩子带来一生的生活习惯和理念,也可能就是爸爸妈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选择。

第九,做父母的要相信、鼓励你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信任是对孩子最高的奖赏。我们知道,人本能的对接受鼓励比接受批评更快乐,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人们对鼓励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比批评产生的负面效应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所以,父母要能够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在相信孩子这方面,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要做到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做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方式。这种说话的方式也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判断。我很不赞成的一种说话方面就是跟孩子说:你看,谁家的孩子多么好。要么就说:你怎么不像谁家的孩子那样。我觉得这是父母最不应该采取的说话方式,实际上每个孩子都特别渴望父母对他的肯定。父母对他的肯定是对他最高的奖赏,他很期待。你开始批评他的时候,他的心里是很痛苦的,但是当你不断批评他的时候,他慢慢地就形成一种抵触情绪,慢慢地他听不进去你对他的批评。当他形成抵触情绪、听不进你对他的批评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很难在他的身上发挥作用。

第十,应该培养孩子一种承担精神。讲到培养孩子的承担精神,我觉得这是我们现代社会比较缺少的,我讲的承担精神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在日本做访问学者的时候,那时候看到一个报道,在日本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小朋友被酒店的旋转门夹到缝里,后来抢救无效,孩子死了。报纸上就在报道这件事,我看到他们的报道和中国的报道很不相同,所有的报道中没有一个人谴责母亲,说母亲没有看好。母亲在前面先走进去了,没有人谴责母亲,人们都在说酒店的服务生为什么没有照顾好这个孩子,进而人们说这个门做得是不是有问题,它的缝隙为什么那么大,能让一个孩子被夹进去。在日本我还发现,经常看到一个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他拎着一个很沉重的书箱,拖着书在后面走。日本的小朋友本来就长得很小,跟在父母后面走,有的时候都忍不住想上去帮他一下,但是你千万不要帮。这是他们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方式,他就要孩子自己这样做。相比较来讲,我们却有很多“孝”孩子的老爸老妈,特别是我在学校也知道,新生开学的时候,很多爸爸妈妈过去帮着铺床、打扫卫生、收拾宿舍。我一看到这些老爸老妈,我很理解,有的时候我都恨不得也去帮助我的女儿,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缺少了对孩子承担能力的培养。孩子小的时候,摔倒了,或者是孩子的头碰到哪里,摔倒之后,父母马上跑过去把他抱起来说:宝贝,碰到哪里没有。宝贝本来没什么事,结果你一句嘘寒关心的话,宝宝可能一下子就哭了。国外有些人教育孩子不一样,在公园里孩子摔倒了,父母看一眼,看到没有什么大问题,就让他自己爬起来,哪里摔倒从哪里爬起来。孩子脑袋碰到桌子上以后,父母也不会打桌子说:这个桌子为什么撞宝贝,桌子是坏蛋。他会告诉孩子说:这个桌子是会撞人的,以后你要小心,不要往这上面碰。

这种教育方式不同,对孩子承担心理的培养就不同,以至于孩子到大了以后,当他发生事情的时候,是他自己来承担,还是让父母去承担,是他自己去解决,还是靠父母去解决,就会出现这些的问题。我在做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的时候,碰到一个学生考试作弊。按照深圳大学的规则,考试作弊两次就要被开除学籍,正好他那次考试上午作弊一次,下午作弊一次,按照规则,他就被开除学籍了。开除学籍后,他的父亲到学校来找我,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需要多少钱,我可以花钱。当时我看他父亲这样说,我就很生气,我跟他讲:这不是花钱能办到的事,我告诉你,花多少钱也办不了。他父亲非常生气地跟我说:我在深圳闯荡这么多年,事业发展得很好,还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我说:对不起,就这件事情是花钱办不成的。后来我就没有理他,过了几天,他父亲到我办公室来,老泪纵横地说:帮助一下这个孩子,十年寒窗,考上大学,他才大三,没毕业就被开除学籍走向社会,他今后的人生路怎么走。他父亲说完以后老泪纵横,他的父亲这样,我就被感动了,因为舐犊之情人皆有之。后来这个学生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按照学校的规定,他要一年以后取消处分,那时候他正好就大四了,就应该毕业了,但是由于他是被开除学籍的,他还要再多读一年,结果别人大学四年毕业,他大学五年毕业,自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代价。当很多孩子发生事情,出了问题以后,他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呢?是把爸爸妈妈请来,请爸爸妈妈来帮助他做事情,这是最不好的习惯。现在不仅我们的孩子有这种想法,甚至我们的父母也会说:你去吧宝贝,有什么事情爸妈给你搞定,给你摆平。现在独生子女带来的家庭教育的问题,在这方面是很突出的表现。独生子女带来养育孩子风险性的考虑,带来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的过高,这些都增加了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些有问题的爱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和后天的发展都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说到父母,我也碰到过很好的学生家长,她的孩子在深圳大学读书,后来到国外去读书,让我写一个推荐信。她跟我说:孩子和她的女朋友一起去澳洲读书。我问她:你孩子的女朋友也是我们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的吗?她说不是,是同济的。我说:不错啊,同济大学是重点学校。她说:别提了,实际上我的儿子成绩也很好,也能考上北大、清华的,就是中学的时候恋爱了,没有考好。后来她给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而且一下子让我觉得她是一个非常好的母亲。她说:孩子快要高考的时候,在三四月份给儿子洗衣服一下子发现了女孩子留的条,当她发现个条的时候就在犹豫,到底是告诉孩子还是不告诉孩子,不知道怎么说好。但是她还是把这个叠成燕尾形的条放到儿子房间桌子上了。等儿子放学回来后看到这个条子以后,一下子冲出卧室问他妈,你怎么看到这个呢?你看了没有?他妈说,我洗衣服发现的。他问:你看没看?她妈妈说,我当时想想,我不能说谎,我说我看了。之后就问她儿子:你喜欢这个女孩?儿子说:挺喜欢的。“她喜欢你吗”?“她喜欢我”。她说:那你们这样会影响学习吗?他说:那个女孩已经影响学习了,在班级考试一直是前10名,这次考试考到了30多名。她妈妈说:如果这样的话,对你们俩的学习都有影响,马上高考就要到来了。

后来他妈妈想了想,自己做了一个决定,有一天没跟她儿子商量就把这个女孩约到她家来吃饭。吃饭后她妈妈就说:我知道你们两个好,你们也都是好孩子,学习成绩都好,但是就是希望你们现在全心全意地去读书,一起好好复习,考上大学。考大学就是这几个月的事,而爱有一生的时间。后来她就让这两个孩子在她家里一起看书、一起学习。

她说:最后结果你看,我们学雷锋了,女孩考到同济,我们孩子考到深大。我说:深大也不错。她给我讲了这个故事之后,我一下特别敬佩她,虽然她不是一个有很高学历的母亲,也不是一个有很高社会地位的女性,按照现在说的女强人、成功人士,她可能都算不上,但是我觉得她是一个最成功的母亲。由于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方式的正确,她不仅救了自己的孩子,也救了另外一个孩子。我说的救了,就是当他们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候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爱护、正确的引导,从而保证他们按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胸怀,父母的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尤其在很多关键的问题上,你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们也很有意思,你真的要让孩子听你的,能够教育好孩子,能让孩子接受你的意见,有的时候我们可能还要怀一颗童心。我在学校的时候,我的学生也经常给我发短信。我有一个大三的学生给我发短信,她是一个女孩,她说:你说爱情受不受年龄和国界的影响。我就知道这些孩子很调皮,他们是有“圈套”的,我说:真正的爱情是跨越国界、逾越年龄的。她说:我认识了一个比我大13岁的男孩,应该没有问题吧?我要不要告诉我妈?我给她回个短信说:从理论上说爱情是跨越国界、逾越年龄的,但是你知道理论和实践为什么会脱离吗?她问:为什么?我说:因为有感情,如果做学者,我可以这样说,如果作为你妈妈,我就会说把那个老家伙带给我看看,所以你一定要带给你妈看。后来他们结婚了,而且过得也很好。我在跟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和青年人说话,在和青年人说话的同时,我慢慢地学会感受青年人对问题的看法和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去想问题。有的时候不是孩子坏,也不是学生坏,可能是我们开始把他们想坏了,也不是他们复杂,可能是我们把他们很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有的时候尽管他们有点小坏水,尽管有点小复杂,但是你把他们的小坏水往正确的路上引,把他们的复杂往单纯、高尚上说,他们也就会往这个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你希望他们是什么样的,你就按什么样的方式去夸他们、引导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成长,学会很多东西。

最后一句话: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体现了父母的素质和哲学观,有时候似乎不是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而是孩子在促进父母,为人父母的人或许会发现,自己因为作为父母而逐渐变得成熟、完善起来。如果说父母是一种职业,他们孩子就是一所学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本身也得到了塑造,父母和孩子是一同成长的,希望各位已经作为父母和即将作为父母的人都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父母,培养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孩子。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