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费孝通文集》(第五卷)]
主题发言人:盛燕
评议人:周恩宇
记录人:王莎莎
时间:2009年11月14日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主楼612
赵旭东主持:我们今天主要读《费孝通文集》第五卷,这一卷的内容比较杂。这一时期局势比较动荡,知识分子实际上在考虑国家的路要如何走,更多考虑的是政治的问题。费孝通作为社会学家,刚从英国、美国回来,他那时38岁,受国际化的影响,已经写了很多有影响的文章。当时的条件很恶劣,但是他依旧以自己作为学者的纯净心在研究。所以我们在做学问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纯净心,无须考虑钱的问题,到了一定时候,钱就会自己来找你了。如果你太多地考虑钱,那么钱也会离你很远。现在很多老师都变成了老板,这样的风气很不好。我们要学会从高的层次上去研究学问。我昨天在翻阅老学者们的文章,潘光旦写了一首诗,论及“儒”和“伎”。我们大学如果只做到“伎”的话,那么是比较失败的。我想这些人在读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启发。关于《乡土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那么到底有多少人读懂了《乡土中国》呢?这是一个问题,我相信读懂的人很少,即使真的读懂了,我们再读的感受也会不同。以后还会有人读,又会不一样,随着时代的转变,对过去的阐释也在改变,所以强调“开卷有益”。在社会学学习中,读书的风气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有人随笔一写就很有味道,有的人却写得干巴巴的,背后有积累和阅历的问题。我在《文化的表达》里也写了有关读书的看法。
《费孝通文集》第五卷收录了费先生1947年下半年~1948年上半年的论著。这一时期他在各报刊发表了大量时事评论和学术论文,《美国人的性格》系列文章以及《炉边天下》一组文章都在《观察》杂志连载,《乡土中国》也由上海观察出版社发行。笔者将此卷大致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评述西方政策及时事分析,这里的西方主要指英、美两国,包括《美国人的性格》系列9篇文章,时事评论、分析英美政党及对华政策共32篇文章,世界时势分析即《炉边天下》系列10篇文章。第二部分是乡土中国,共15篇文章。第三部分是中国城乡发展研究初探,包括《乡土重建》在内共17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