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区域发展与文化自觉——重温《费孝通文集》(第十四卷)
在线阅读 收藏

[重温《费孝通文集》(第十四卷)]

主题发言人:李晨璐

评议人:王莎莎

记录人:周琳

时间:2009年3月6日

地点: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主楼612

赵旭东主持:今天读第十四卷,还有两卷就读完了。这一卷我自己比较熟悉,这里面很多文章是费先生讲演的内容,还有一些是通过口述写成的文章,也就比较口语化。我印象很深的有《从人类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谈起》,这篇是我当时整理出来,费先生改过,讲了很多很重要的东西。还有一些其他的文章,我们能看到,费先生的表述还是非常有学术内涵的,大家可以把费先生和其他一些老先生在晚年说的话做些比较,会发现有些老先生说的平淡无味,有些老先生还是很睿智的,很多文章还是很有启发性的。在我印象中当时影响比较深的文章有《反思·对话·文化自觉》、《从反思到文化自觉》等,这些当时都是引起很重要的关于文化自觉的讨论的契机性文章,后来有专门的一些书在讨论这个问题。这个时候费先生在提他的“四美”原则,今天我们的时代,费先生说相当于古代战国时代,就是观点各异,秩序混乱,没有统一的价值观念的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怎样来处理一些问题,成为今天这个社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建构,应该有哪些基本的取向,我们未来的社会究竟会走到哪里去,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在听过主讲人的发言和评议人的评述后,发表一些我们的看法。我们先请李晨璐来讲。

费先生的第十四卷文集写于1996~1999年,自十三卷开始,其侧重点已经从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转向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在这卷中这个转折更加明显了。早期费先生关注点集中在中国农民的吃饭问题上,从农村社会、社区类型到小城镇的研究,都是“旨在富民”;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生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扩展,开始反思人和人相处,人的观念统合、社会甚至世界秩序该怎么维持等问题。这就涉及文化的范畴,这点是中国领导人、学者以前忽视的问题,随着当前世界形势的发展,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显现出来。费先生用他的余生把中国社会学者的思想带入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提出了文化自觉,有《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完成“文化自觉”使命创造现代中华文化》等文章,均是这卷的闪光点。

从写作背景上来看,1998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在这期间中国的学者对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先生对中国社会进行更全面的反思做了基础,另外,1997年香港回归,费老参与了7月1号的交接仪式,这些也为先生的写作提供了一种国际视野。

先生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如下:他考察的省涉及黑龙江、河北、山东、辽宁、江苏、浙江、江西、湖南、上海、深圳、香港11个省市、特区,第23次访问江村,出席“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第62届年会”、“中国文化对世界未来发展的贡献学术研讨会”暨费孝通教授从事学术活动六十周年聚会(1996)、“京九沿线地区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研讨会”等,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他取得的荣誉有:被推选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并被授予“霍英东杰出奖”。967900

第十四卷的关注点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