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在线阅读 收藏

随着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一位研究中共党史的西方学者很快就撰文指出,这标志着当代中国政治从原先非技术取向的、以群众路线和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大众主义阶段进入了技术取向的、以官僚政治为特征的精英政治阶段。1042297显然,这种在原子弹强烈震荡波波及之下的夸张论调,早已被历史所证伪。群众路线,特别是当时作为群众路线之实践形式的群众运动,在作者武断预测之后不久,即以其极端的形式继续支配着中国政治。不过,撇开作者的过度解读与意识形态偏见不论,这种论调背后所隐含的现代国家建构的一般原理,倒有其“真理”的成分。这一“真理”的最著名的阐述者无疑是马克斯·韦伯。韦伯政治思考的基本背景是19世纪后期大众社会与大众民主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之下,国家治理形态如何?韦伯所给出的答案是:官僚化的民主。1042298韦伯说,“在大型国度里,无论在什么地方,现代民主都日益在变成官僚化的民主。只能如此……”1042299在韦伯看来,科层官僚制不仅是一种现代性的必需品,也是一种现代进步的标志。他说,“正如自从中世纪以来,所谓的迈向资本主义的进步是经济现代化唯一的尺度一样,迈向官僚体制的官员制度的进步是国家现代化的同样是明白无误的尺度……”1042300

在中国现当代史的语境之中,大众主义与官僚制也是思考现代国家建构的一对基本参照范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探索与实践,辉煌与挫折,都与如何处理把握这一对范畴不无关联。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时候,从群众路线与官僚制相映照的视角探讨其国家建构的基本经验,对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廓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路,进一步探索中国现代国家建构和政治发展的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循着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分三个部分论述群众路线与国家建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革命时期群众路线与革命建国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毛泽东治理之下的中国,运动治国与对国家建构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阐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亲民、惠民路线对国家建构的意义以及尚且存在的问题,并从检视群众路线内在限度的视角提出建立与群众联系制度的任务。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