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推出“资本账户开放的实用主义方法”。作者之一普拉萨德(Eswar S.Prasad)是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部主任,现任康奈尔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另一位作者拉詹(Raghuram G.Rajan)是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印度中央银行行长。他们所倡导的“资本账户开放的实用主义方法”是对IMF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资本账户开放作为IMF的目标之一”的否定。它的“实用主义”包括四个“指导原则”:其一,资本账户开放不是一次性的、非全即无的现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会改善福利。其二,在宏观经济有利时期深化本国货币债券市场,允许更多的外资进入本币债券市场,为国家在艰难时期带来更多选择权,减少其对风险较高的外币债券的依赖。其三,与其让央行干预和冲销资本流入而积累更多的储备,更实用的方法是让本国投资者更多参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即鼓励资本流出。其四,受控的“外汇储备证券化”。国家授权若干封闭的共同基金发行本币计价的股票。这些共同基金用其收益从央行购买外汇,再将这些外汇投资于各种海外资产。央行通过规定一定期限内允许共同基金使用的外汇额度,来控制流出资金的时间和数量。这些共同基金的许可证可以由政府拍卖,不仅能促进竞争,而且能获得一笔租金。对共同基金出售的外汇使用市场汇率。这个机制的实质是外汇储备证券化。我们认为,“资本账户开放的实用主义方法”对我国目前关于“资本账户开放是否应有时间表”的学术与政策争论,有较大的启发意义。顺便指出,作者之一普拉萨德的新书《美元陷阱》中译本将于近期出版,其中详细论证了“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相信将引起国内学者的兴趣和关注。这和凯恩斯所推崇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以及金融改革家西尔沃·格塞尔(Silvio Gsell)一直强调的货币两种职能——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应该分离,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