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转型经济体而言,市场发育程度是其转型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劳动力市场发育与一体化是向市场制度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中国市场化改革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是有关市场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地区市场一体化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比如,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改革,被认为没有商品市场改革深入(Lardy,1994:8-14)。有学者认为,在改革过程中地方分权所导致的市场分割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他们指出,尽管地方分权对集中决策和资源配置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但也产生了只在独立的经济体和行政分割的区域间才出现的“边界效应”,从而阻碍了分散的地区劳动力市场向全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进程(Poncet,2002,2003a,2003b;Young,2000)。也有研究指出,中国改革的深化提高了全国市场化程度,包括地区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Fan and Wang,2001;Wang and Fan,2004;Fan et al.,2003)。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对经济史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工业化国家的前工业化时期,由于人口地区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实现一体化。在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往往以局部劳动力市场为发端,接着扩展到地区劳动力市场,最后达到全国劳动力市场(Rosenbloom,1990;1997)。这也是在完善市场制度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除了市场化的内在力量外,外部冲击也可能促进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比如,欧洲共同市场促进了欧盟成员国间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另一个例子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是使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Robertson,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