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中国实际汇率的变化及其影响
在线阅读 收藏

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着不断强烈的要求人民币汇率更加自由地浮动的国际压力。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人民币币值当前确实被低估了,那么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只是人民币币值必然呈上升趋势的开始阶段,而且升值的幅度将有可能达到50%(Frankel,2004;Wang,2004;Goldstein,2004;Coudert and Couharde,2005)。对于未来中国可能的实际汇率将升值的预期通常都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The Balassa -Samuelson Hypothesis)。该假说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部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和与之相联系的非贸易部门价格上升促成了经济增长和实际汇率之间成正相关关系。虽然巴拉萨—萨缪尔森对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非常细致,但还是在很多方面受到了质疑,至少他们忽视了对具有贬值效应的非贸易部门生产率增幅进行分析。11551202而且,其核心分析也必须依赖于贸易品的“一价定律”(The Law of Price)。与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假设相反,目前存在许多其他影响中国实际汇率的经济增长驱动因素(Tyers et al.,2006)。这些因素包括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技能获取、存款利率的改变和贸易金融改革,其中有许多因素会产生贬值效应。因此,要了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实际汇率的净效应,需要综合分析以下几个要素:增长方式、相应的要素禀赋模式的转变、各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和商品的可贸易性。

本文深入研究增长方式和实际汇率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在当前和将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承启中分析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这提供了一系列中国的现实表现不必和假说一致的理由。事实上,正在被热烈讨论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方案和持续的金融部门改革,对实际汇率的发展趋势有复杂的影响。本文使用一个包含总人口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来评估以上这些观点。模型中引入人口统计学,主要是为了突出中国总体劳动力数量将下降和技能强度将上升这一事实。模型还进行了基期和报告期的模拟,用来检验实际汇率对劳动力供给、可选择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译者注)和劳动力技能升级以及金融部门的改革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性。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