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无论如何也不能被人忘却的年份,因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于是年底缔造了中华民国,而统治中国260余年的大清王朝亦于是年轰然坍塌,退出历史舞台,尤其是象征最高权力的封建帝制就此失去了其当然性的根基,为世人所唾弃、挞伐。然而,面对晚清70年的跌宕起伏、心灵磨难,当获得“新生”的人们,在尽情享受政体转型曙光的同时,也不得不对未来命运的究竟予以反思,渴望能有一个新的开始。但令人懊恼的是,这一“美梦”尚未做圆满,就被新一轮的动荡所扼杀,帝制的幽灵再次将人们拉入历史的噩梦;接踵而来的军阀割据和混战,使人们看不到鲜血付出之后的收获何在;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残酷蹂躏,无情地将人们拖入灾难的深渊;而国民党统治的最后挣扎,更搅得人们民不聊生。在此民族多灾多难之时,义乌的历史亦随之发生跌宕、转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但是翻天覆地的政治变革,也是翻天覆地的经济变革、文化变革,这场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命运,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使他们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下开始了新的生活。义乌——这一中国东部偏僻的小县,也开始了自己新的文化旅程。作为共和国文化历史的组成部分,新中国义乌的文化历史,可以清晰地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建国初期,其重要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的确立;二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其重要特点是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诚实守信、以义取利、推崇法制、奉献社会为重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商业文化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