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近现代文化格局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合理化
在线阅读 收藏

前所未有的、崭新的、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或者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出现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它与帝国、城邦和民族国家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经济实体。在规模扩张上,现代世界体系比以往的任何世界经济体——例如中国、波斯、罗马等帝国——都具有更强的动量。帝国不过是一种征集贡品的机制,而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政治力量被用来保证垄断权力(或尽可能如此)。国家减弱了作为中央的经济机构的作用,而更多地变成在其他经济交易中保证一定的进出口交换比率的手段”。1661700通过保护市场机制、满足整个经济的生产前提(公共教育、交通运输)、使民法体系适应资本积累的需要(税法、银行法和商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系统从政治系统中获得了相对的独立。“这种新的组织原则为生产力的解放和规范结构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不仅引发了社会生产力的爆炸式增长,也使整个人类社会交往的形式、范围及世界体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661701

在现代世界体系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同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却渐趋停滞,社会活力日益枯竭。鸦片战争以后,现代世界体系终于凭借坚船利炮将中国强行卷进了列国竞争的国际社会。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评价的,资产阶级凭借它创造的生产力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强势传播的世界体系中,“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661702。在新的世界体系中,中国不但遭遇了“亡国灭种”式的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危机,中国社会原有的天下国家(天下中心)观念也陷入崩溃,儒家文化在社会整合——主要通过儒学教育和科举制度——机制中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逐渐丧失。与儒家文化在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内容、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西方文化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中国和迅速传播,促进了近现代中国文化格局1661703的形成。1905年,清廷废除了科举,儒家文化作为现实社会秩序合理性依据的制度基础被正式宣告取消,“从此中国青年不再在儒学上用力,而全身心地拥抱新知识、新文化,拥抱西方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思想”1661704。而在团结国人共同御侮,抵御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欺压的旗帜下,借助报纸、期刊、电报、广播、新式学堂、教会等由西方传来的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在有别于传统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的推动下,民主、共和等来自于西方的思想观念开始传播,中华民族认同逐渐萌芽、形成和广泛流行,并最终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势。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