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中篇小说创作,从作家构成上讲,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2008年致力于中篇小说创作并取得一定实绩的作家,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比如叶广芩,2009年度,她继2008年的《豆汁记》等一系列中篇小说之后,更以《大登殿》等四部中篇创作搭建着她的家族历史系列;再比如杨少衡,继2008年以《湖洼地》、《啤酒箱事件》为代表的五部中篇之后,2009年的《龙首山》、《黄金圈》仍以刘克服为主人公,继续探索基层官场文化的深层成因,而他的《昨日的枪声》更是将个人与历史的成长与变迁纠结在一起,将文学的触角延伸到历史的幽昧角度,试图解读人与历史间的复杂关系。
二是一批曾经以中、短篇小说创作取得成就后又转入长篇小说或散文等题材创作的作家,在2009年创作中有回归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态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代表作家有:韩少功,他的《赶马的老三》让人耳目一新,是对现实乡村书写的超越,同时也是对其本人创作风格的一种创新;王蒙,他的《岑寂的花园》是他于近年写长篇小说与文化长论《老子的帮助》以及以“老王”为主人公的《尴尬风流》系列短篇之后的一部中篇作品,这部作品从风格到内容均延续了作家创作中一以贯之的对知识分子与时代关系的探讨;还有矫健,这个早年曾以《老人仓》显示其实力的作家,在经历了创作的一段长时间沉寂后,2009年以一部《圣徒》归来,倾诉了他沉寂之年的沉淀与深思。
三是青年作家对中篇小说创作的贡献值得重视。中、短篇小说,作为小说的一种文学性相对浓厚也相对纯正的样式,较少受到来自市场的诸多非文学因素的影响,因而也成为致力于文学性探索与人生观探求的青年作家喜爱的创作园地。2009年除了一批曾经并仍旧在中篇小说领域中不懈耕耘并取得成就的作家如方方、迟子建、王松、徐坤多有新作问世外,还有一批更年轻的作家作品引人注目,如滕肖澜的《倾国倾城》、《我的宝贝儿》,薛舒的《那时花香》、《哭歌》、《唐装》,东紫的《春茶》,乔叶的《失语症》,南飞雁的《暧昧》等,而在他们中,还有一些作家,近年不仅在中篇创作中保持着相当的数量,而且在致力于中篇小说的艺术性探索中也取得了不断超越自我的可喜成绩,比如李浩,继2008年他的对“告密者”等人、事的心理学探讨之后,2009年又推出了《被噩梦追赶的人》、《邮差》、《牛朗的织女》等作品,在延伸了他以往的对人心灵深度探问的同时,也在视野与题材上有所展开与开拓。当然,还有更年轻一些的作家的作品,他们切入文学的角度与把握叙事的能力都有可供思考之处,更有一批海外女作家的中篇创作浮出水面、日臻成熟,她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与对于小说节奏的处理,也为我们对于创作的理解,提供了许多可以汲取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