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打工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异军突起,对中国文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讨论打工文学的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2008年1月13日上午乌有之乡书社举办了文学沙龙。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杨宏海教授、乌有之乡负责人范景刚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邵燕君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活动,打工文学作家的优秀代表、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部分文学爱好者和高校学生共30余人参加了座谈。沙龙在“战士诗人”蔡诗华的诗朗诵《底层的人,底层的魂》中正式开始。
讨论中最受关注的是打工文学的“招安、收编”问题。文学专家、作家代表认为,所谓打工文学的“招安、收编”问题是一个人为制造的伪问题。从打工文学的发展来看,关键是要自成一统,维持自身形态,真实记录现实、反映生活,保持底层文学鲜活丰富的文化样态,发挥其对底层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的批判反思作用,而不是拘泥、遵从现有的文学评判和话语体系。
邵燕君从文学评论的角度对打工文学的产生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她认为经过20余年的发展,打工文学不但深受广大打工者欢迎,而且开始进入主流文坛的视野。打工文学是真正诞生于底层,并真实反映底层生活的文学,它最开始是由打工者写、打工者办、打工者看的,是独立于官方力量、商业力量和学术力量之外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打工文学克服了主流的纯文学作品保守与“零信息量”的弊病,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现有的文学评判体系主要是学院式的文学批判,难以对打工文学有一个深刻、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从促进打工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有利于中国文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打工文学必须要坚持自身特点,在自成一统前,不要片面强调提升文学性和学术性,否则就有可能丧失其本质特色。同时,打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促使文学界思考如何建立合理、多样的文学标准,以评判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小说选刊》副主编冯敏在发言中阐述了打工文学极强的现实性、强烈的批判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他认为文学必须反映现实,反映生活,真实记录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而主流文学并未承担起这一责任,仅仅只是从文学产生文学、从文本产生文本,千人一面。打工文学打破了这种沉闷的局面,它是产生于现实生活的文学,是现代进行时的动态文学,克服了主流文学千人一面的弊病,发挥着强烈的批判作用,引发了人们深刻的思考。
打工作家代表王十月认为,底层现实生活、打工文学作品与作者都具有丰富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文化生态”系统,作家有责任维护这个系统的丰富性。他同时强调底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单纯片面地强调苦难是不可取的。
深圳大学的作家曹征路发言时从“为什么要创作”、“为什么要开展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打工文学进行了分析评判。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生活触动产生的真情实感的表达,不要为了文学以外的目的从事文学工作,真正的文学家(作家与批评家)要具有向生活学习的谦虚态度。作家不应该为了成为作家而写作,否则会面临现实压力而导致作品扭曲,这也正是当前文学界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现实利益的诱导,文学界存在将文学“知识化”的问题,中国的文学批判体系大量而又片面地套用西方体系,这种极不合理的做法是骗了自己再骗群众,贬低了创造性劳动的作用。
《诗刊》编辑部副主任、女作家阎延文博士发言时表示,主流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要主动走入打工文学作家群并与其进行交流,要准确了解和正面接受这样一个新的文学样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陈福民博士发言时指出,简单地借用过去的知识体系来面对今天的时代,看待今天的新生事物,已经显得很不合时宜了。打工文学有自己的地位和特点,评论者首先要力争去准确理解它,而不要用自己的一厢情愿去替代它的客观存在。
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执行主编、诗人陈立红在发言时强调,要从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来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打工文学现象。一是打工文学是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渡时期的文学反映,真实记录了农民在走向城市、进行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对了解打工人群生存境遇和修改社会相关制度设计,均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二是打工文学首先表现为打工作家的精神自救,然后成为打工人群的心灵慰藉和集体救赎,形成颇为壮观的打工文学现象,这里凸现了打工文学的文学意义;三是打工作家的成长问题,建议进行系列性或系统性的创作,只有系统创作才能形成风格流派;还要关心研究国家发展和时代变化,因为身处底层,比较容易受局限。
戴斌、安石榴、王顺健、曾楚桥等打工文学作家从自身生活和创作经历谈起,讨论了当前作家当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一是随着打工者队伍的变化,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打工者行列,作家的整体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二是作家的思想从朦胧走向觉醒,从自发创作向坚持独立的写作意识转变。三是打工文学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它既涵盖了打工者写的反映自身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包括非打工者写的以打工者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杨宏海对本次沙龙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打工文学是劳动者的文学,并已成为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两支力量推动着打工文学的发展,一是打工文学作家群体,他们是该文学的创作力量;二是一大批有学术良知的文学专家,他们对该文学进行着重要的理论梳理。杨宏海还指出打工文学的社会价值是为打工者提供进行精神诉求的平台,使其文化权利得以实现,这有利于人们心灵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最后,到会嘉宾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就创作和文学批判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深圳市作家协会向活动参加人员赠送了一套打工文学作品集,以供他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讨打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