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方面讲鉴赏与收藏古陶瓷,第二方面讲我们怎么样来搞收藏,最后我想给大家讲讲鉴定的方法。
第一个问题,鉴赏与收藏古陶瓷,这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就是中国几千年的古陶瓷文化,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绚丽的装饰,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愉快和美好的享受。我们中国的古陶瓷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瓷器又是我们中国创造发明的。过去,中国有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实际上应该是五大发明,瓷器也是我们祖先发明创造的。古陶瓷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它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工艺上为什么比较独特?因为它的制作工艺一般来讲是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的陶瓷器是一把泥做起来的。这种独特的工艺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再加上它美丽的纹饰,所以我们在欣赏它的过程中,精神世界获得了愉悦。
第二个方面,就是古陶瓷的鉴赏和收藏,这是一种很高雅的文化活动。这种高雅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且我提到的这种艺术享受还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什么搞收藏、搞鉴赏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和经济上的财富呢?搞收藏、搞鉴赏是要和经济挂钩的。这个我不说大家都很清楚。大家都喜欢收藏,也喜欢买一些艺术品,尤其想买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就像我们现在通过拍卖场景看到的状况,好的东西它的升值空间比较大。所以你如果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你对一件器皿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有一定的分别能力,买了一件好工艺品,升值空间就很大。
再有一方面,我们大家有时候愿意到市场上逛一逛,逛一逛的目的是欣赏,再有就是经常讲的有没有可能捡个漏,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件事。你如果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不一定非得辨别真假,偶然也会捡一个漏。你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看,但是不明白是什么时间的,从鉴定上来讲,稍微差一点。但是在你不明白的情况下,找朋友一起鉴定,收到一件好东西,这就是收藏过程中一种偶然的机遇给你带来的快乐。所以,我觉得我们搞鉴赏、收藏,这是一种很好的文化生活内容,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其实我觉得今天在这个经济发展大好的形势下,大家搞一些收藏,是很有意义的活动。目前来讲,从我们社会状况来看,我觉得收藏、鉴赏,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的很重要的生活内容了,也给大家在生活当中带来了乐趣。
我刚才讲了现在我们搞收藏,是一种很高雅的文化生活,能给我们带来乐趣,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财富,而且这种收藏变成了一种文化,变成了我们主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之一。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每年都有长假,五一、十一,但是长假不是光逛逛山水,以前是这样的,看看名山大川。现在我们出去旅游,除了逛逛山水以外,要看博物馆,还要逛古玩城。逛古玩城也是找自己喜欢的收藏品。再有的人组织收藏旅游,收藏旅游做得比较突出的是我们附近的一个城市,就是中山。中山有一个小群体,成立了古陶瓷研究会,他们这几个人经常去搞收藏旅游,到北京、到上海,到大的文物城市去旅游。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主要是到古玩城找古玩。所以他们这个群体,由于在旅游过程当中,边考察,边搞收藏,还边研究,所以他们的收藏质量也非常好,而且还提高了自己对文物的鉴别能力。另外,现在搞鉴定、收藏,除了国内有方方面面的收藏状况,有的人去国外旅游时,或在国外居住,也注意收藏。我们在北京搞免费鉴定活动的时候,有朋友从国外带瓷器回来,其中还有雍正、乾隆年间的。
今天,搞收藏、搞鉴赏等于丰富我们的生活内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但是,从古陶瓷这方面来讲,应该怎样进行收藏和鉴赏呢?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但是真正烧制瓷器是从东汉开始,是在浙江上虞的小仙坛发现的。各个朝代都有不同时代风格的产品出现。中国古老的瓷器,不仅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最近香港的苏富比拍卖公司拍卖了几件瓷器,其中一件是雍正的云浮小碗,是官窑瓷器。这个小碗最近的拍卖底价是100万~150万。前几年这种小碗,也就几十万块钱,升值的空间太大了。再有一个,是永乐的一个带把的直壶,这个直壶,八几年拍过一次,最近又拍了一次,最早拍了200多万,到九几年拍的时候,十年时间它上升到800多万。
我们再看看,这是乾隆的釉里红的凤纹象耳小瓶,这个小瓶20公分,拍卖底价也达到了150万。这个小瓶三年前我在纽约苏富比看到时是合人民币50万块钱,最近拿出来拍卖,三年的时间价钱上升了两倍。还有一件,是明代中期的民窑花瓶,按过去的说法,民窑上不了太高的价位。但是今天,苏富比拍卖的价钱,也100多万了。从这几个例子来看,我们中国的瓷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爱,不仅制作工艺精美,有艺术价值,有历史价值,同时它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所以我们要搞鉴赏,搞收藏,我们搞收藏搞得好,还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
下面我来说说怎样搞收藏。
我考虑了三个方面,过去我对收藏这方面不是很有研究,可能说得也不够全面。收藏还是比较复杂的,收藏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收藏是为了把这件艺术品传给子孙后代,作为一种家藏,也有的收藏它是作为一种投资,将来能够取得一个很好的回报。这个投资也有大投资,也有小投资,这个就是直接和经济挂钩的。
我觉得无论你是哪一种的收藏,首先必须要有收藏的知识。也就是说,你要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眼光还要放得远一些。你有了这个专业知识,到一定时期,遇见收藏品的时候,你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就能保证自己的收藏品质量好。同时,眼光放远一点,就我们现在的状况,在收藏的过程当中,不一定都要找很高档的官窑瓷器。因为官窑瓷器并不是说没有,有,但是比较少,比较难找。所以,我们眼光放远点,可以在现代市场上找人们不太注意的。就是说,像现在市场还不认可的,像六朝青瓷,宋代的比较好的、比较精美的一些民窑瓷器,我觉得也是应该收藏的。不要把这一部分给轻视掉。还有就是老瓷器,有些已经出土的,不能拍的,是国家所有的。我觉得就以后的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老瓷器可能还是允许拍的,我们将来要和国际接轨。现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他们除了元明的瓷器以外,其他瓷器市场都有卖。所以这方面我们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还有现代的艺术精品我觉得也可以收藏,现在好多艺术精品,有的工艺水平比以前的瓷器好。如果你把现在的精美瓷器收藏十年二十年以后,它也逐渐会有一个很好的升值空间。特别像现在有些名家的作品,你以后再找也是不容易找到的。
第二个方面,如果纯粹是收藏,而且作为一种家藏的话,我觉得应该收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收藏一些比较有品位的、比较高档的一些藏品。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财力,才能够收到更好的东西。如果我们有一定的财力,像刚才介绍的这几件最起码都是几十万一件的东西,但是过几年就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了。
再一点在收藏过程中,如果在我们不是太熟悉的情况下,最主要的是要学习,要研究,要边收藏,边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收藏质量。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家在座的各位搞的各个行业,对于我来讲,我是不熟悉,也不懂的。但是因为我几十年就是做这个工作,相对来讲,就比你们要熟悉了。所以在你不熟悉的情况下,搞收藏,这样是比较危险的,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损失。所以,重要的是要学习,要研究,边收藏,边学习,边提高自己的收藏质量。
下面我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去鉴定古陶瓷。我们要想搞好收藏,要学习、要研究,要搞好鉴定。你得知道自己收藏的东西的年代,它的真伪,这都需要我们去研究。但是,怎么样去做这个鉴定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鉴定古陶瓷的方法,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用科学仪器来鉴别,一种是用传统的鉴定经验。
用科学仪器鉴定这个方法,目前来讲基本上有四种。
第一种是用热释光。热释光这个方法,主要是察看这个物体碳元素的含量,就是用一种光来测探它含碳的比例,可以测出它距今有多少年。
第二种是中子活化分析。这是一种取样的方式,要把它的物体钻一个小洞,取一点样来进行胎、釉化学成分分析。就是分子在这个胎、釉里的含量,以及它烧成的温度,还有对它的物理性能进行一个测试。
第三种就是用X射线荧光分析。这个X射线荧光分析就是一种无损的分析。把瓷器放在机器面前,也是测它的胎、釉的含量,这是无损的测试。通过测试碳元素的含量,可以得出这种器物的年代,距现在有多少年,和某一个时代碳的含量是不是相符。
另外还有一种据说是电子探针。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用科学仪器来测定,来鉴定古代的文物了。但是,经过多少年的测试,不断地研究,到今天仍然还是属于在研究的阶段。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经常出现一些误差。为什么会出现误差呢?主要是我们测定的时候,必须对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器物都要有大量的数据群,也就是说要有大量的数据库。用可参考的数字,来和你科学测定的结果进行比照。这个比照的结果,往往是有误差的。所以,现在所有的科学测定,包括北京、上海有许多这样的单位,但是现在都没有取得国家的专利。所以目前来讲,科学测定仅作为我们的一个参考意见,参考的数字。
故宫博物院去年成立了古陶瓷科学研究中心。我们平时主要是用传统经验来鉴定的,是目测。这个中心建立以后,据说将来是要从几个方面来测定,不是用一种机器,是用几种机器,测量胎釉、烧成的温度,以及物理上的性能,要通过几个综合方面来判断。现在已经着手研究了。而现在,我们鉴定古代瓷器,主要还是由传统的经验来鉴定。从目前的情况上来讲,用传统经验来鉴别瓷器,还是比较普遍使用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一般搞鉴定的,也还基本上都是凭经验来鉴定的。所以我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凭传统经验如何来鉴别瓷器。
我首先要谈的是用传统的经验来鉴定瓷器,它也是科学的。这种科学是从实践中得来的,而且也是经过了几代老专家、老学者多少年不断的研究、对比,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在社会上,普遍都运用传统的经验去进行鉴定。
用传统经验鉴定,我们一般来讲,就是注重五大要素:胎、釉、造型、纹饰、款识。这五大要素,是我们的老前辈提出来的。传统经验的鉴定,五大要素是缺一不可的。一件器物,它是什么年代的,它的胎、釉、造型、纹饰、款识必须要和这一时代的风格一致。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注意它的胎、釉、造型、款识和原始色彩。还有现在的新仿品,它新的特征在什么地方。
我先给大家介绍如何看胎品。这个我们要从辨别新旧来看,如果是老胎体的话,清朝也好,元明也好,老胎体都有粗糙的表现。如果不看断面,就看底部,它不是很细密。经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不是非常细密。从断面看,它有一种金属的渣点。另外还有气孔,老胎结合得都不是很紧密。我们看老胎,宋代瓷器有这个现象,元代胎体也有这样的现象。因为老胎在制作工艺上是手工制作,从开始选材、磨料到最后,到做拉皮胎的时候都是用手和脚做的,不是现代的工具做的。现代瓷器的胎体我觉得都比较紧密,都比较细腻。如果我们用手来敲打敲打,来判别一下声音的话,老瓷器敲打的声音比较短,而且声音发闷。要是现在的新瓷器,你用手来敲一下,比如说盘子、碗(也不是绝对的,如果胎体有点半陶制的,就不一定)一般都比较响亮,而且音比较长。如果声音比较长,像钟一样,说明这类胎体胎质比较好。所以我觉得胎体应该从这方面来鉴定。
第二点,我们再来看釉。判断瓷器要先从釉子上看。一般老的釉子都是温润如玉,无论是宋代的民窑还是官窑,老瓷器的手感都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另外它的表面光亮度比较柔和,不刺目。如果新烧出来年代不久的话,光泽很刺目。所以我们在看釉子的时候,凭经验要找一找感觉,因为老器摸得少。新瓷器怎么处理呢?新瓷器表面的釉面光泽,如果太刺目的话,会在新瓷器的表面加一点工,做得比较粗一些。有时候要打磨一下,这个打磨有的用砂纸磨,有的用皮纸磨。用砂纸打磨,还要用一点锈,误导你它是出土的。看的时候,老的瓷器比较温和,不刺目。这个我们必须经常看一看,要找这个感觉。官窑见的少了,但是市场的民窑瓷器还是比较多的。有一些明代的民窑,这些老瓷器你可以找找感觉,它还是比较温润的,也不刺目。所以你如果感觉釉面出现怪现象,就要考虑了。除了磨,还有做腐蚀的。他把瓷器放到药水里腐蚀,腐蚀一定时间之后,一拿出来,它表面的光泽就没有了,但是你要仔细斟酌,用放大镜看,表面的釉都有小小的小坑,就是有腐蚀的现象。没有光泽,给你的感觉不清楚,你就会感觉是老东西,这方面我们要注意。我们再结合款识、造型去分析,还是能够判断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再看看纹饰。从平时接触的感觉来看,老瓷器的纹饰绘画,都比较自然、流畅,而且给你一种很随意的感觉,不是特别的规矩。就拿明朝的一些花纹来讲,你仔细斟酌,他画得也还是比较生动的,像蕉叶,还有我们经常看的明代的罐子,常常会画一些蕉叶。你如果定住神看,你就会看蕉叶在晃。你必须静下心来仔细地品。我自己就有深刻的感受,我年轻的时候,和老先生看瓷器。老先生就跟我们说,你看都活了。当时不理解是怎么回事,怎么叫活了?但是自己斟酌起来,静下心来,确实有一种动的感觉。所以说过去工匠虽然匠艺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画笔非常随意、生动。你看八仙人物图案的时候,这些人物就像在云里飘。现在新的花纹就要注意了,新的花纹比较精美。所以我们看瓷器如果过于精美,过于精细,这个你要考虑。刚才给大家放的洪武的直壶,如果要看实物的话,拿到手里非常漂亮。但是它不古朴,它的纹饰比较随意,看着舒服。现在仿品有的过于精细,有的过于呆板,这个我们要注意判断。但是相反的,如果过于粗糙,有的纹饰画得很粗糙,也要考虑。过于精细,过于粗糙都不行。在这里头,要给大家提醒的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收藏这个东西,近几年,出现了一种很怪的纹样装饰,就是在一个大罐子里,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在器物的里部有花纹。给你非常奇妙的感觉,感觉是好东西。实际上这个东西也是现代的仿品。现在有一些青花釉里红的大罐子,还有梅瓶,它里部仍然挂着青花纹饰,而且画得非常好。这是最近一些年来,在纹饰上边,做仿古瓷的人的一个新招,来误导大家。这点我觉得也是应该注意的。在老的瓷器传世瓶里面,任何年代的青花也好,釉里红也好,它器物的里部,没有又挂一层青花纹饰的。
另外,我们再看造型。一般各朝各代的造型都有自己演变的规律,而且老瓷器比较古朴、端庄,从形体上看各个部位比较协调。所以在造型上面,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比较古怪的造型,它可能对我们是一种误导。古代的瓷器,它都非常庄重。像元代的青花釉里红的大盘,我们现在见到的真品,最大的也就是50公分左右。现在一些收藏的人们,收藏的大盘一米多,烧造的工艺有时候也非常好,很漂亮,龙纹都很好,对于现代的工艺来讲,也是比较不错的,不变形,但是它不是老瓷器。所以对一些古怪的造型,我们要加以小心。
在看造型的时候,你要注意一下它的体重。瓷器超重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新仿的好多瓷器太重了,有的都提不动。就像仿元代的扁瓶提不动,大盘真是搬不动。这几十年我们库房那么多的大瓶子,大罐子,一般我都可以抬动,除了几个需要两个人抬之外。所以你要知道太重不行。但是反过来,太轻也不行,像珐琅彩、斗彩,这些胎体比较轻薄,我们从文字上看它比较轻薄,色彩鲜艳。但是有些瓷还是很厚的。有的仿古瓷仿得特别好,有的仿得太薄了,太薄了就容易引起怀疑。所以造型上古怪的要注意,太重的、太轻的都不行,这方面要多加考虑。
第四个方面,我们如何看款识。现代新瓷器的款识也比较多。有些写大元款的,也有写宣德款的、永乐款的。哪一个朝代的东西,它的价位高、比较值钱、比较重要,现在就写哪一类的款。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几个方面。一个要注意的款就是元代的款。元代的,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就是大英博物馆的至正十一年的大瓶,这个大瓶早年是收藏在北京智化寺里面的贡品,最后流传出来了。它是供奉款,是供奉祖先的。从青花的纹饰来看,只有这么一对瓶,而且不在国内,在国外。所有的青花纹饰的瓶都没有款,所以你发现大元国某某年,或者是元代的纪年款,这个元代的瓷器都要值得我们警惕。另外就是明代早期的款也非常少。首先就是明代洪武的款,现在有好多新仿的瓷器都写着明代洪武的款,有的碗底写四个字,或六个字,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就目前来讲,现在还没有发现一件明代洪武瓷器的款。所以我们要发现洪武款的东西,你要先打一个问号。另外,就是永乐款。因为永乐瓷器价位很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名品,所以现在永乐款也多。永乐年制这四个篆字款,我们目前发现的就是一个压手杯。其次就是永乐的甜白釉,甜红釉,它有暗刻的,外围像火焰,中间像火珠。所以现在的仿古瓷要注意了,有很多都是现代的仿古瓷,他们写的款都在底部,瓶子的底部,碗的底部,都是画了一个火珠在上面写着字,这些都是误导我们大家的。所以从款上,大家要注意。
再有一点,我们如何去看彩色。现在新仿瓷器、彩瓷我们应该怎么去分辨。这种新的彩瓷,有鲜亮的色彩,有的叫红绿彩。这种彩很鲜亮,大红大绿。古代的彩瓷没有这么鲜亮,我们看彩瓷的时候,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看红彩。所有的彩瓷里面离不开红彩,红彩最重要。明朝的红彩和现代的不一样,明朝的红彩,它一般来讲有点趋向于枣皮红,有点深、暗,有点像冬天我们吃的深颜色的红枣。而且这种明朝的枣皮红色,因为时间久了,它表面有一种晕光。这种晕光有人叫隔离光,表面有一点像彩虹似的。这种晕光是年久的自然表现,是受空气氧化的结果。清代的红彩比明代的红彩更加细腻,而且色调也不一样。它的色调到清代的时候,红彩要是侧光看,有时候给你一点闪黄的感觉。这个红彩后来到雍正年间就比较细腻了,到了晚清,它微微闪黄的工艺很好。尤其看红彩款,乾隆年间民窑的红彩款,你仔细斟酌,有微微闪黄的感觉,看起来是红彩。所以说红彩各朝各代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看到的红彩特别鲜艳,有的时候有一种红漆状。你要让我看,我觉得就是年代不久,不是老的东西,而且没有古老的气质,给你的感觉很漂亮,很鲜艳,这都不行。所以我们看彩瓷,看表面,不能看太漂亮,太鲜艳。现在,社会上收藏的,彩瓷非常多,大量的彩瓷都是仿乾隆的粉彩。但是古代的瓷器,你要真正拿到手里来看,它从色彩上来讲,不是特别细腻。比如珐琅彩,我们大家知道非常精细,非常珍贵。但是因为大家没有这个机会,实际上真正的珐琅彩到手里也不是特别精细。它给你的感觉也是一种古朴的、内在的美,要是用放大镜看看它的彩,很粗糙,那个彩里都有小的黑点。所以从彩上,我觉得我们大家要注意的是红彩,另外一个是隔离光。刚才说了,老的隔离光有一种光润的感觉。现在我们要注意,它要做新的隔离光,尤其现在新的粉彩,新的粉彩瓷器上面,尤其是黄彩、绿彩,它都给你点上药,据说点的是高锰酸钾。因为高锰酸钾是紫色的,还要加上铅等原料,点上色,五颜六色,就像老的隔离光。我们觉得隔离光颜色太多了,真正的老的隔离光不是颜色很多很多的,你侧看有很多闪韵、光韵。所以新的隔离光和老的是有差异的。
最后,我想再给大家提一点忠告。
首先一点,隔行如隔山,大家在不太了解、不太专业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听故事。当然这个现在大家都警惕了,都已经知道了。说什么几代传下来,都不太相信了。但是我警告在座的朋友,不但不要听故事,也不要听你最熟悉的朋友、老朋友说的。再好的朋友,我们还是注意,还是自己要去研究,自己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要注意思考。
第二点,我希望大家不要按图索骥。到街上一看,大家看了好多书,书上能对上的,就觉得买对了。按图研究自己的藏品,像这样的同志,都是有高文化水平的。我认识一个教授,他看了我们好多书,他也收藏他的东西。他的收藏品至少也有一二百件了,他一见了我很高兴:你那本书,把我的所有的收藏品都列出来了。他还按照拍卖图给自己的藏品作价。他看到拍卖公司有一个东西,跟他这个一样。实际上可能是仿品。拍卖公司一旦拍到高价格,他就特别高兴。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按图办事情,关键是自己要有一个判断能力。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学习,我们要搞好自己的收藏,要提高自己的收藏质量,重要的还是要学习,要练习基本功,要掌握传世品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