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逆境中的人生态度
在线阅读 收藏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逆境中的人生态度”。什么是逆境呢?逆就是朝着相反的方向,逆境就是不顺利的、违背我们生活意愿和我们生活理想的那种生存环境。这种环境阻碍着我们正常的人生道路,对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生当中必然要碰到的,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承受的深浅不同。所以说,逆境是我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我们人生中有非常顺利的时候,有非常倒霉的时候,有非常欢乐的时候,有非常悲伤的时候,有头脑非常清醒的时候,也有非常困惑的时候,正是这种情感、这种处境造成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有些人一生很顺,非常幸福,一顺百顺那是非常好的结果,那是求之不得的。但是我们有多少人一生一顺百顺呢?我个人认为人生有更多的逆境、有更多的坎坷、更多的痛苦,恐怕才是丰富多彩的一种人生道路。如果很顺、一顺百顺,生活当中必然枯燥、单调、缺乏色彩。

那么人生当中有哪些逆境呢?人生的逆境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大概分为这几种。

首先是一种生活的逆境或生活的磨难,也就是说吃饭、穿衣都没法保障,缺衣少吃。饥饿、寒冻对人生来讲是非常难的。鲁迅讲过,人首先要求生存,其次是求温饱;生存和温饱有了保障才能求上进。如果在逆境当中你的基本生存权、生活权都没有,生命处于危险当中,这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这也是一种逆境,需要我们面对和克服它。

第二种是由于政治原因、社会原因导致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以及由这种折磨引发生活上的某种逆转,陷入非常难堪、痛苦的境遇。

第三种是由于自然方面的原因造成人生的逆境。比如说陷入疾病的痛苦当中、生命上的痛苦,还有先天或者是后天的生理残缺,这是人生的大灾难。也就是说这种人很大程度上处于逆境当中,处于难以自救的痛苦当中。我非常佩服我们中国的残疾人,像台湾的郑智化、大陆的残疾人艺术团、残疾人体育代表团,他们的节目、他们的演出、他们的体育表演我每次都看,而且我有一个感触,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有些正常人都做不好。反过来我想问:残疾人做得那么好,为什么我们正常人还做不到?这是什么?就是一种精神。我认为中国的残疾人是民族脊梁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由衷地敬佩他们。

第四种逆境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战争。战争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现在谈到二战就想到南京大屠杀、东北同胞所遭受的灾难,以及抗战时期死亡的3000多万中国人,这个数目不小。

逆境对人生来说如影随形,而且无法摆脱。我们想摆脱,但是很难摆脱,甚至有的人到年老都没有摆脱,由此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对人生就有不同的看法了。比如说佛教有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人生是苦,人生下来作为一个人就要受苦,有各种磨难。所以佛教的学说是以“人生是苦”这个命题为逻辑起点的,从这个命题来展开论证的。为什么佛教能那么广泛地流传呢?因为它结合了人生的实际,结合了人们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在逆境当中的各种渴求、对生存希望的渴求。德国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叫叔本华,写了一本书叫《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里面受到印度哲学和我们东方哲学,尤其是佛教的影响,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生是悲惨的。他说,任何人都不能选择出生,我们每个人对自己什么时候生、生在哪一家都不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也没有选择死亡的权利,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方式死都弄不清楚。人一生下来以后就像上满发条的钟,滴答、滴答不停地走。但是,生命之钟为什么要走,我们都不知道。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有各种各样的贪欲,比如说,婴儿生下来饿了要吃,肚子疼了要叫,长大了以后看到渴望得到的东西就要得到它,得到它之后高兴了,但那是短暂的高兴。很快,新的欲望产生了,人受到欲望的驱使,去奔波、去生存、去获取财富,一直到死。这一点与我们中国的文化思想有很多吻合之处。

《红楼梦》是表现中国人生哲学的文学作品典范,里面最著名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是对中国人生哲学的一种最优秀的诠释。它诠释了什么?两个字——“无常”,说人生是无常的。无常是什么呢?一切都不是永恒的,一切都会迅速地消失,所以“好了歌”里面谈到:

世人都说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那么伟大的人,最后只是一堆黄土,一丛乱草。

第二个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银钱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钱,你生带不来,死带不走。你占有金钱,受金钱的驱使,弄得很烦恼、很痛苦。

第三个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

君死又随人去了。

人生最好、最美、最纯洁的感情是爱情、亲情,但是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变化的,你不要执着于它。

最后一点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

也就是说父母、长辈对晚辈的那种爱、那种亲情是往下倾泻的,但是下面的水池要回报上面的流水是很难的,它有这个心,也难有这个力,即便有这个力,也没有这个时间。如果执着于这种父母之爱、亲情之爱,把它当做是人生的唯一,就没有意义了。

《红楼梦》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种积淀。佛教的思想认为人生是苦的,所以佛教说无量之苦。人生之苦犹如你住在着了火的房子里面,这叫做“火宅之人”。你在其中恐惧、惊吓、受到高温的火的炙烤,这是非常痛苦的事。这是我们见到的一种观点。

那么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英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叫汤因比。他有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作,叫做《历史研究》,他在这本著作里面,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挑战与应战”的理论。汤因比认为:从世界历史上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因为自然、气候、环境以及战争等因素形成了一种挑战,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不能积极地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走向死亡。他这个理论是谈一种文明、谈一个民族的文化、谈一个国家的命运,但是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汤因比专门谈到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他说,中华民族生存的环境是非常糟糕的,古代的黄河流域要么是旱,要么就是涝,气候环境很差。但是中华民族在这块地方扎根下来,改造自然、改造环境,利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把黄河流域经营成一个非常好的、富饶的生存家园,所以说中华民族有极强的生命力,有极强的应付外界挑战的能力。

他还赞扬了另外一个民族就是犹太民族。我觉得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当中最倒霉、最痛苦的。在公元前320年就被罗马灭了,国家没有了、土地没有了,从此,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唯一没有自己领土的民族。2000年来,多少民族想吃掉它,从肉体上消灭它,结果想消灭它的统治者、暴君都被人家消灭了,犹太民族今天还存在。所以汤因比说,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反之,很多对自然气候条件的挑战、对战争的挑战缺乏积极应对的文明则消失了,比如,南美的玛雅文化就是这样。玛雅人在很早的时候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并不比世界其他民族的差,但是它已经是一种考古学上发掘出来的文明,已经不存在了,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的化石,它的文明被中断了。还有就是埃及文明。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埃及文明达到相当的高度,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埃及文明是整个人类文化文明一个非常早的老师,能和它媲美的只有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希腊文化是直接从埃及文化发展过来的。埃及在公元前300多年就被罗马帝国灭亡了。虽然现在也有埃及人,而且现在的人也的的确确应该说是古代埃及人血缘遗传下来的,但是它的文化完全不同,埃及现在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了,古代埃及的文明中断了。波斯文明也是中断了的伟大文明。

现在,唯有我们中华文明还延续到今,还在发扬光大,这就说明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面对战争的磨难,我们民族以强大的生命力、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生存下来了。最近的一次严峻挑战就是二战,当时中国已经衰落到那个样子、腐朽到那个样子,到了民族危亡的时候,但是,我们中华民族活下来了,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今天美好的社会。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汤因比的“挑战和应战”理论,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逆境时,得到很好的启示。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印度民族的态度、希腊民族的态度、我们中华民族的态度,然后加以比较。先讲个故事,这是印度佛经里面的《微妙比丘尼经变》。微妙是一个富有家庭出生的女孩子,长得非常美丽、迷人。当她长大之后,求亲的人很多,她父母都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后来邻国有一个非常有教养的、很富有的青年上门求婚,父母就把她嫁给了他。微妙嫁过去之后生活很幸福,很快就生了一个孩子,过了一段时间,微妙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她非常想念父母。她对丈夫说,这是我怀的第二个孩子,我们回娘家生吧,一是娘家父母可以照顾我,二是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多待些时间,我非常想家。丈夫非常同情她,就说好吧,就准备出发。他们带着大儿子,一家人驾着牛车往娘家走。走到天黑了,路也不好走,颠颠簸簸的,这个时候微妙肚子就疼起来了,好像要早产,他们就在森林中过夜。微妙临产的时候,她叫丈夫,但是她怎么叫,丈夫都不回答,这个时候,微妙把新生儿生下来了。最后,她想,怎么丈夫这么不心疼人呢?结果她爬到丈夫面前去看,丈夫因被毒蛇咬伤,早就死了,而且尸体都腐烂了。她就抱着她的新生儿和大儿子,努力往前走,好在娘家不远了。结果前面有一条小河,水流湍急,河面很宽,她不知道怎么才能过河。想了半天,她和大儿子说:“你在这儿等着妈妈,我把弟弟抱过河之后,我再过来抱你。”微妙就淌水过了河,她把新生儿放在草地上之后,就走过来接大儿子,当时大儿子等着妈妈过来,他看到妈妈到了河岸边的时候,大儿子就非常高兴,很兴奋,一下子就扑向微妙。微妙毫无准备,没想到儿子会一下子扑过来。微妙没有抓住儿子,结果儿子就扑到了河水中,被湍急的水冲走了。她一下子晕过去了。她悲痛万分,短短一天的时间中,丈夫和大儿子都死了。过了半天,她从昏迷中醒过来,她突然想到,我还有一个儿子呢!她又走到河对岸。她一看,草堆里面只有一堆鲜血,婴儿已被野兽吃了。在一瞬间,她就失去她的幸福,她的美好的家庭。她也不想活了。但是,她一想,马上到家了,我回到娘家看看父母之后,就去寻死吧。结果,还没走到村边,前面来了一个老和尚,朝她走过来了。这个和尚是她们家的邻居,他看到微妙的样子,问她怎么回事。微妙就把她的痛苦遭遇告诉他了。这个和尚听了她的悲惨遭遇之后叹了一口气,非常同情她,说:“我正想要去告诉你,你娘家前两天就遭雷击了,全家人都死了。”微妙这下子真是太倒霉了,这个老和尚起了怜悯之心,把她带到家里暂住。这个印度老和尚是学习佛学知识的,把她带到家里后,想着怎么安置她呢?微妙长得非常漂亮,加上生病、折磨,脸色很苍白,更加有病容美。乡下的人听说了,有很多人去求亲,有一个附近的有钱的青年,想叫微妙嫁给他。老和尚想,这至少也是一个安置微妙的办法,就答应了。这个人平常清醒的时候对微妙非常好,通情达理,但是有一个根本的缺陷就是爱喝酒,一喝了酒就丧失理智,经常痛打微妙,有时,几天也不回家来。不久,微妙又怀了孩子。在微妙生产的这一天,微妙自己烧好水,把门关上,准备生孩子。这时,醉酒的丈夫回来了。他用劲敲门,但正在生孩子的微妙没办法给他开门。他踢开门后问:为什么不开门,微妙说,我怎么开门?我正在生孩子。这个时候这个男人进来了,喝醉酒了,把刚生下来的孩子扔到了锅里面,滚烫的水啊,把新生儿烫死了,煮熟了,然后还强迫微妙吃,最后微妙被迫吃下新生儿的肉。微妙吃了自己孩子的肉之后,她一心想死,就逃出了这个男人的家。一个人想死也不是那么容易,她到墓地准备上吊,夕阳西下,一片美景。这个时候,她听到坟边有一个男人在哭,哭得很悲伤,微妙过去一看,原来这个男人的新婚妻子死了,这个时候微妙就劝他要想开一点。这个男人一看,微妙这么漂亮,问她怎么跑到这里来?微妙就把她的悲惨遭遇说了,说她今天也是来寻死的。这个男人说,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组成一个家庭吧。微妙走投无路,死又死不了,只好同意了这个男人的求婚,就和这个人又组成了家庭。但是好景不长,这个男人有一天得了急病,一下子死了。按照这个家族的习俗,她的丈夫死了,寡妇是要殉葬的。他们在埋葬她丈夫的时候,就把微妙也放在坟墓之中。微妙也巴不得死,就躺在第三任丈夫旁边等死。要死也不容易,半夜时分,一群强盗知道这家有钱,就来打劫,来挖殉葬品,等把坟墓挖开,这些人不仅挖出了财宝,发现还有一个没有死的美人。强盗就把微妙带走当了压寨夫人。这伙强盗带着微妙东奔西跑,微妙也没有办法。不久以后,强盗头被官兵抓住了,杀了。杀了之后,按照当地的风俗,她还要为强盗头子殉葬。小强盗们很讲义气,又把微妙和强盗头埋在一起。微妙想,这次终于可以死了。微妙这个人太倒霉了,因为墓中的死人有血腥味,那天晚上有野狼来了,把洞弄开,看见血,有很多肉块,每只狼拖一块肉,就走了,微妙又跑出来了。她看着满天的星斗,心里想,我想死都死不了,我怎么办?这个时候她听到了一阵悠扬的钟声,这附近有一座寺庙,最后她决定出家。微妙出家后,每天都诵佛念经,她在那里修行。有一天晚上,佛祖释迦牟尼突然显身了。佛祖说:微妙,你知道你此生为什么这么倒霉,为什么吃这么多苦吗?微妙说:不知道。佛祖说:这是因为你前生做了很多恶行,今世受到了恶报,这叫因果报应。你前生是一个非常泼辣的、非常凶狠的女人,你杀了你丈夫的小老婆。在杀死小老婆之前,你还把她生下的儿子杀了,用油炸了,逼着这个女人吃下去。你此生所遭到的灾难和报应都是你前生的恶行所致。经过佛陀的点化,微妙幡然悔悟:哦!原来我今生这么倒霉,都是因为我前生没有做好人。现在我要认真修炼,尽力来赎罪。微妙面对人生的苦难,她采取了一种认命的态度。她没有对自己一生所受到的灾难表现出怀疑和抗争。

这个故事就代表了印度宗教的思想。他们面对人生的苦难,一下子想到是前生所为;此生遭到的苦难,是前生行为的报应,这是自作自受。佛教拒绝从社会问题上谈人的逆境和苦难。

希腊民族文化就不同了。希腊民族有抗争的精神,碰到苦难采取抗争的方式,这与希腊的海洋文化、战争的磨炼、人生方式联系在一起。比如说俄狄浦斯的悲剧,这是非常有名的。俄狄浦斯的妈妈怀了俄狄浦斯,她去德尔菲神庙求签,算命。神庙的祭师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你肚子里面的孩子生下来要杀父娶母。”他母亲想:“我将生下这么一个逆子,他不仅要杀死父亲,还要娶母亲做妻子,这多可怕啊!”于是,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后,他们就把他的双脚钉在一起,扔到荒郊野外喂狼吃。有一个牧人把他捡走,养活了。这个牧羊人养不起,就把他送给国王和王后,王后发现他长得很漂亮就收养了他。到了18岁的时候,俄狄浦斯跑到神庙去预测自己的命运,祭师告诉他,你将杀父娶母。俄狄浦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养父)、母亲(养母),就以逃跑的方式来反抗神的命定论,所以他就逃跑了。他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对面有一辆飞快的马车过来,也是到神庙去求神的。车主看到他拦住路了,就用手杖打他,俄狄浦斯年轻嘛,就顺手拽着手杖把他给拽下来了,车速很快,那个老头摔下来,死了。俄狄浦斯就逃跑了。这个老头就是他的亲生父亲。俄狄浦斯回到了自己真正的国家忒拜。俄狄浦斯发现这个地方有很多女性不生孩子。当时的国王就去请教神谕,有什么办法能消灾?神说:有一个人必须答对一个狮身人面的怪物的问题才能消灾。狮身人面怪物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有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没有人能够回答上来。俄狄浦斯来了之后,非常聪明地回答说:“这是人!”这个狮身人面的怪物就消失了,瘟疫也消除了。人们就拥戴他做了国王。古代希腊的习俗,就是谁继承了王位,就要继承王权所拥有的一切,包括女人。所以,俄狄浦斯无意中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收为嫔妃了。至此,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成为现实。这就是俄狄浦斯无意中犯下的“杀父娶母”的罪行。希腊悲剧观念认为:谁也无法抗拒命运,你越反抗,越是挣脱不了命运规定的结局。俄狄浦斯抗拒命运的行为,是希腊民族抗争精神的反映。

另外我们讲曹禺先生的《雷雨》里面的两个人面对逆境、面对人生的坎坷和悲剧时的不同表现。第一个就是繁漪,繁漪这个女人的行为很出格。她18岁时,受到过新文化思潮的熏陶。她被周朴园娶进来,物质生活很优厚,但是她从来没有得到爱情和自由。她渴望爱情,渴望一种真正的情感。周朴园前妻的儿子周萍比她仅仅小几岁,两人都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在那个封闭森严的公馆里,这对孤男寡女产生了爱情。一个继母敢于和她的继子有爱情,关系暧昧,竟然还要和他私奔。这在1990年代的当代文化的开放环境中,一般人也是不敢这样大胆而为的。繁漪只顾情感的需要,而不顾这种恋爱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这方面,她对周萍的父亲的仇恨,就像雷电一样把整个周公馆的各种隐藏的矛盾激化了,把埋藏在周公馆每个人心中的情感炸药包点燃了。但是相比之下,另外有一个比她遭受的折磨更多,痛苦更大,命运更悲惨的人就是鲁妈。鲁妈从小就家境不好,在周公馆里面当仆人。还是鲁侍萍年轻的时候,周家的公子周朴园看上了她,两个人从相爱、相好,到最后生下了周萍,还不仅生了一个,后来又生了另外一个儿子鲁大海。鲁大海出生还不到一个月,周公馆里的人就要给周朴园另外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女人。侍萍没有任何名分。在悲愤之中,侍萍只好跳水自杀,但她又被好心的人救了。一个20来岁的女人,又带着一个没有名分的儿子,好不容易从南方到北方,不知受尽了多少侮辱和苦难!最后好不容易嫁了一个不争气的鲁贵,生下了女儿四凤。四凤又到了周公馆重复了昨天的故事:无意中兄妹相爱,并同自己的亲哥哥发生了乱伦。鲁妈面对这可怕的恋爱,只悲愤地痛哭:“老天啊!苍天啊!我做错了事情,你尽管报复我,打击我,为什么把对我的报复给我的儿子和女儿呢?”在这种情况下,她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鲁妈只有痛苦,而没有对命运的抗争。她只好向命运妥协了。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发生过非常多的悲剧,而且有的还非常惨烈,但是我们民族能够承受住这种惨烈的悲剧性的结果。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的悲剧精神在宋代之后逐渐淡化,出现了悲剧的大团圆式的结局。所以李泽厚先生说,这种现象说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从明清以后,抗争精神、悲剧意识在走向消退和淡化。所以明清以后的戏曲里面,几乎所有悲剧性的故事都是大团圆。只有五四运动之后,一批年轻的爱国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从悲剧性文学作品的“一悲到底”这一点来看),才是以惨烈死亡和苦难作为结局。

我个人认为,人生难免要遭遇逆境,遭遇逆境就要抗争、就要奋斗、就要超越它。有一句流行的话,说逆境和困难是人的最大的财富,这话我完全认同。但是人们往往忘了,面对逆境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所遭受的那种巨大的困苦是投资极高、收益极低的财富。所以我希望大家一生都不要碰到逆境。当然碰到了也不要怕,碰上了之后,要冷眼面对人生的坎坷和逆境,使逆境中的奋斗变成可贵的人生经验。人生就是要奋斗,这是我对人生的理解。对悲剧和逆境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我的信念就是:人要有自己努力的信念。

我信守的另一个格言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人生面临很多苦难、很多坎坷,别人帮不了你的。比如病痛,别人是不能替你受痛的;还有很多的事情,人家也帮不了你,比如残疾人。从生活上讲,别人的帮助、赞助只是外部原因,一个人能自己坚持,不求外援,至少不仰仗外援,以坚韧的毅力去奋斗,去克服困难,我认为就可以把逆境变成顺境。现在我们不是流行说这样的话吗:“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现在和将来”;“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现实的人际关系”;“我们不能阻挡新生的东西出现,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观念”。这就是说,你可以把坎坷、逆境变成顺境,如果把你的心态调整好了,我们可以变得坚韧不拔。

现在,很多人处于逆境当中。如果面对逆境,你消极了,缺乏抗争意识了,缺乏超越的精神,甚至认命了,自暴自弃了,那你就没有多大的前途,你也就永远处于逆境当中。如果面对逆境,你能奋斗,你能与困难抗争,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它,变逆境为顺境,变坎坷为平坦,那么你的人生将非常光明、灿烂。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