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预算制度变革、预算编制程序、参与主体的角色与权力关系以及公共预算民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动、政府行政职能的积极转变,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迁,这些都在公共预算的分配体制中得以体现。改革的推动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政府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能力与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关键。但政府的财政控制能力、预算的民主制度这些条件配套的结果如何,将对此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方政府,公共预算,协调监督,民主分析
栾晓峰: 汉族,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管理学部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财政与社会组织发展。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1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求是文稿》、《理论学刊》、《新视野》、《社团管理研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等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