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商学院郭景萍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情感的社会学理论探视与现实研究》(批准号为05BSH027),最终成果为专著《情感社会学:理论·历史·现实》。
本课题研究目标有两个:理论目标和实践目标。理论目标可以分为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追溯和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两个方面,两者的结合才能完成对情感社会学体系的理论构筑。前人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社会学研究成果,我们需要认真承接这些成果,并创造性地将它们熔铸于我们的理论框架之中;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创造出新的理论成果来充实情感社会学理论体系。本研究实践的主要目标在于:一方面通过实证调查的结果检验和说明有关重要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另一方面运用调查的材料来解释某种情感社会现象、情感社会关系以及某种情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或对策。
本课题重点内容在于:一是阐述情感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析出情感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二是情感社会学的实证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中国情感生活的现状和情感社会问题,探讨协调社会发展的个人情商力尤其是社会情商力。
研究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第一,社会学视情感为一种“主观社会现实”,因此与哲学和心理学研究情感有着不同的视野和研究方法。第二,情感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情感是社会行动的直接动力,因此情感回答着社会何以是可能的、为什么是可能的这一社会学的中心问题。第三,情感是一种对待人或事物的价值倾向,它们处于人类存在的核心。情感虽然是人的自我感受,但情感是在社会互动关系中被体验到的,情感的培养是一个社会化与制度化的过程。第四,情感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因此对情感必须进行合理的社会调控,以维持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的情商力与个人的情商力是情感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在研究方法方面:以理论探视为主,并辅以经验实证分析。“探视”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探讨”,即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情感社会学的概念、内容、研究范式进行阐释,初步构建一个情感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其次是“检视”,即对原有零散的社会学情感理论进行梳理反思,建立情感社会学的谱系学,这具体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个是纵的角度,一个是横的角度。纵的角度描述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横的角度则分述社会学家们的特色思想。本著作还力图结合社会现实,通过实证调查,以活的情感实践经验来充实情感社会学的理论框架。
总体上看,本课题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的结合上系统研究情感社会学,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情感社会学的研究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具体来说,该项研究在以下一些方面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