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成果简介
在线阅读 收藏

山东社会科学院查炜副研究馆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6BTQ005),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蔡瑛、张于军、王宇倩、柳霞、尹春梅、鲁冰、郝春梅。

本成果以宏观视角对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作了较全面的探讨,通过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探索了专业型和科研型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念和方式、方法。

首先,本成果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科学创新的含义、特点为背景,阐述了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为社会科学创新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的内涵,论述了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社会科学创新和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入手,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目前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存在着偏重于宏观理论、缺乏实际应用、缺乏全面的体系把握、对专业图书馆的研究比较薄弱等问题。探索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在服务内容上具有专业化、层次化和知识化趋势,在服务手段上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趋势,在服务方式上具有网络化和自助化趋势,在服务人员上具有专家化和团队化趋势,在服务组织上具有协作化和联合化趋势。

再次,以地方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网上调查等形式对地方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和网站建设进行调研,对地方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网络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对管理和服务进行了分析研究,力争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用户的需求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又次,在分析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在中心任务、服务对象、资源建设、人员素质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服务进行了准确定位。根据图书馆用户价值理论,阐述了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的用户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价值上,提出了建立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观点,并对创新原则进行了论述。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课题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成功案例的分析,探讨了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特点,设计了服务工作流程,从组织管理、结构模式、工作职责、人员组成以及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更新的服务理念是创新的前提、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创新的基础、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创新的条件、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创新的核心、灵活的服务方式是创新的手段、完善的监管机制是创新的保障的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对策。

本成果提出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社会科学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只有加强理论创新,才会促进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从而提高我国发展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社会科学创新的特点决定了从创新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到创新成果的完成和应用的全过程,都需要信息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因此,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应围绕国家及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应用课题,主动了解、分析并掌握社科研究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根据课题研究的不同阶段,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科研需求的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信息产品,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知识信息服务,保障社会科学创新的顺利进行。由此看来,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应是面向知识创新的服务、实时交互的服务、传统方式与现代化手段有机结合的服务以及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相互融合的服务。所以,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社会科学创新的需要,也是体现自身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图书馆自身价值的实现,不能完成在其本身运动过程中,只能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用户价值的过程中实现。所以,用户价值战略已成为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社科研究机构图书馆是属于服务性的学术机构,担负着为我国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重任,服务对象主要是特定的科研人员。所以,其图书馆用户价值主要体现在科研人员身上,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价值上。因此,社科研究机构图书馆应建立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其服务内容应该是以知识创新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专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的信息知识产品,目标直接指向社会科学创新。

第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在服务内容上具有专业化、层次化和知识化趋势,在服务手段上具有集成化和智能化趋势,在服务方式上具有网络化和自助化趋势,在服务人员上具有专家化和团队化趋势,在服务组织上具有协作化和联合化趋势。社科研究用户在信息内容需求上具有专业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信息类型需求上具有多样性、原创性、权威性的特点,在服务方式需求上具有集成性、互动性、保障性的特点。

第四,目前“人才短缺”是图书馆面临的普遍问题,特别是对社科研究机构这样的中小型专业图书馆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社科研究机构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整合资源,由有学科专长的图书馆员领衔组建“学科小组”,以团队服务的形式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服务不宜全面铺开,应首先选择学术水平高、应用价值大、专业性或专业交叉性强、对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系统性要求高的重大或重点科研课题,采取一个团队对应一个课题的服务模式,为课题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全面展开创造条件。

第五,作为全面支持科研活动和知识创新的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创新不是图书馆某个部门可以承载的,任何一个要素的状况都会影响整体功能,它必须要以图书馆的整体实力为支撑。因此,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创新,必须以更新的服务理念为前提、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条件、合理的人才结构为核心、灵活的服务方式为手段、完善的监管机制为保障,全方位推进,多途径实现。

第六,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有机体系,既有量的表现,也有质的规律,对其服务质量的评价应努力增加量化指标的比率,对那些能够量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以增加评价结果的说服力。但是,在强调量化指标的同时,又不可把量化指标绝对化、唯一化,应努力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注意量化分析与内容分析的结合。

本项研究基于文献信息调查和实证案例分析,进行了多种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在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总结、思考和研究,在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尚属首次。在这一研究中产生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果,无疑是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社会科学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创新研究,不仅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服务自身价值的体现,而且,能够为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一条图书馆服务与社会科学创新、与科研人员需求之间无缝衔接和良性互动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从而加快理论创新的速度,提高创新成果的价值,最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科学事业与图书馆事业共同发展的紧密型合作体系,为我国的社会科学创新作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