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古希腊戏剧精神与我的艺术人生
在线阅读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下册)

罗锦鳞:因为这个月大讲堂的主题是“艺术人生”,我想,我就讲“古希腊戏剧精神和我的艺术人生”吧。但是,我以为我的艺术人生没有更多的可谈,我是1956年上的中央戏剧学院,1961年毕业。毕业以后就留校任老师,一直工作到现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人生。我是一个教书匠,同时我也是一个艺术创造者。我主要的创造还是刚才我介绍的,就是把希腊的悲剧和希腊的喜剧让我们中国的观众看到了舞台演出。为此,我的人生也有很叫人高兴的事情,我所导演的古希腊戏剧,可以说个个都出国进行了访问演出,我从第二届国际古希腊戏剧节一直参加到今年的第十三届,学术报告几乎是每次都要做的。而且,我导演的那些戏不仅是到希腊演出,还到过巴黎、米兰、马德里等许多国家的城市。特别是到米兰的时候,帕瓦罗蒂那天在斯卡拉剧院唱走了三个音儿,观众叫了倒好。而我们在那儿刮起了一股河北梆子旋风。更可喜的是,还到了拉丁美洲进行过演出,我导演的两部戏曲表演的是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和《忒拜城》(根据埃斯为罗斯的《七雄攻忒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改编),两次到了拉丁美洲参加拉丁美洲国际戏剧节,这个节有50多个国家、100多个剧团演出300多部戏,是拉丁美洲最盛大的戏剧节。我已经带着戏两次去了,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挺高兴的。

讲到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受古希腊精神影响比较大,这个我不想单独谈了,在我讲的过程中间,我结合着给大家讲。作为戏剧艺术来讲,现在的史料,我们所查到的,大概人类的古戏剧有三种:最早的是印度的梵剧。它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但是非常可惜没有留下任何剧本,什么都没留下。现在所查到的、看到的梵剧剧本是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这是印度的梵剧。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戏曲,我们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南宋时期,也就是相当于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第三种就是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今已经是2500年了,而且留下来大量的剧本和大量的史料,包括理论。所以,我们现在公认的、人类戏剧的源头就是古希腊戏剧,其中包括了悲剧,也包括了喜剧。

古希腊戏剧到底怎么发生起来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大家都知道在戏剧诞生之前,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史诗、抒情诗,同时,每年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希腊要举行葡萄酒节,这个葡萄酒节主要是来祭奠他们所崇拜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在这个节日中间要狂欢,要歌舞,狂欢的歌舞就发生了后来的希腊喜剧。在这个祭祀的过程中间要唱酒神的颂歌,叫酒神颂。酒神颂歌中间就发生了后来的古希腊悲剧,因为酒神的经历可能大家都知道,很坎坷,周游世界,有很多悲惨的故事。古希腊人在祭奠酒神,唱颂歌的时候感觉不满足了,光唱一唱、光跳一跳不满足了,因此有一个人叫底斯庇斯,他在公元前534年发明了戏剧。他想:我们何不找一个唱歌的队员来扮演酒神呢?于是就找了一个唱歌的队员来扮演酒神,表演酒神的经历、酒神的悲剧故事,这就诞生了戏剧。这里边我再插一句,什么叫戏剧呢?戏剧艺术就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艺术,所以,古希腊葡萄节歌唱酒神的颂歌时,由于有了第一个演员来扮演酒神狄奥尼索斯,就产生了戏剧。

在当时,合唱队员,有个打扮,就是他跟普通人不一样,他头上要装一对羊角,后面身后要装上一个羊尾,所以管他们叫羊人。古希腊悲剧开始的时候,不叫希腊悲剧,叫做“羊人剧”。后来,到了第一个有名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时候,他觉得一个演员不够用了,因为故事中涉及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往,就是这个扮演酒神的人物只和歌队对话不够了,因此,他就增加了第二个演员。有第二个演员,两个演员,两个角色就可以对话了。这样,戏剧就又往前发展了一步。所以,在戏剧史上称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第二个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时候,他觉得两个演员还不够,他又增加了第三个演员,到了索福克勒斯的时期,希腊悲剧就很完整了,也就奠定了我们今天戏剧的各种基础,由这三个演员来扮演剧中的七八个角色,他戴上这个面具就演这个角色,戴上那个面具就演那个角色。三个演员来扮演不同的人物,戏剧表现的冲突就更深刻、更广泛了,这样的戏剧就更完整了。

古希腊喜剧也是一样的,喜剧的发生是来自狂欢节的歌舞,喜剧发展的比悲剧要早几十年。喜剧是老百姓爱看的,艺术界总是看不起喜剧,认为悲剧是崇高的、喜剧是低俗的。而且严格的区分,悲剧剧作家不写喜剧,喜剧剧作家不写悲剧,而且不能掺和在一起,所以就是喜剧一个传统,悲剧一个传统,各自发展。但是都是古希腊文明的产物。当然古希腊喜剧有几个问题是很棘手的,我这次导演喜剧时也遇到了。第一就是古希腊喜剧它跟悲剧不一样,它不是描写神话,它是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多的喜剧是在批判现实,就是政治性非常鲜明,针砭时势。古希腊喜剧中许多作品是最结合现实的,而且是反映当时的政治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古希腊人们的生活理念中间对生殖的理解和我们今天理解是不一样的,古希腊人是崇拜生殖的,男人的阳具是崇拜物。因此在古希腊喜剧作品中,许多部喜剧,几乎都涉及性爱或者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在我们中国那是真棘手。这一次在武汉排这个《地母节妇女》,我原来想,我岁数这么大了,能不能往前冲冲,结果还是冲不过去。原剧中间的有些台词,在我父亲翻译的时候,为了在中国出版,就已经淡化了,美化了许多。像“做爱”都不说做爱说“恋爱”,那更不用说“性交”这样的台词了。在排演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戏剧场面处理。就是把这个男人的阳具给拔下来了,满台追,追着追着拿过来一看是根香蕉,好玩得很。我这个构思就没体现,为什么?因为他们对剧中有些台词不习惯。比如说其中就有一些词儿,说:你要写这个戏我帮你写,我可以帮你怎么怎么样,就很圆润,这个圆润实际上是性爱中间的圆润。就这个词儿,接受不了,哎呀,咱们是不是别这么说,这个小孩儿听了不雅,就连这个台词都接受不了,更不用说这个场面细节了。所以后来我们还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冲淡了这些东西,但是,该保留的还是保留了一些。因为要保持古希腊喜剧应有的特色。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大致就是这些。下面我介绍有关古希腊戏剧演出的一些特色:

首先,古希腊的演出形式在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大屏幕)可以看见这个图了吗?看得见吧。古希腊的剧场,由于当时的条件,没有照明设备,都是在白天演出。可以说到戏剧节期间,太阳出山就开始演戏,演到太阳落山为止。所以古希腊的剧场都是露天剧场,剧场都是环山而造。大家看到这个图是现在还能演出的,古希腊留到现在的最完整的一个剧场。名叫埃皮达夫罗斯剧场。这个剧场可以容纳1.7万名观众。有一次在那看戏,坐了1.1万多人,那时观众一声笑啊,一起鼓掌,声音跟打雷一样大。而且在这个剧场的表演区的中心,你撕一张纸,在最后一排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至于这个剧场的声学原理,近代物理学家考察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应该说还是一个谜。总而言之,那个声响效果是叫人意外和吃惊的。当时我不信,后来,我们在那里用我们的硬币,做了试验,果然,硬币落地和它的流动声音,非常清楚地传到了最后一排的座位。这个剧场我去过多少次了,非常遗憾,还没有在这个剧场演出过,因为这个剧场的演出要提前三年安排,所以还没轮到机会。但愿我离开人世之前能够在那儿演出一次,那我死而不悔,但愿,但愿,也许阿波罗会给我这个机会。

那么,讲到这个希腊戏剧的表演,从记载上来看,就是要求演员要“化身”到角色里去,用真情实感表演人物,也就是用演员的真情实感去感动观众。据传,有一个记载说,有一个女演员她演酒神的伴侣,演戏中的王后。她为了找到真实的感情,因为最后一场她要抱着一个人头上场,她因为喝醉了跟一个狮子搏斗,结果没想到这个狮子是她喝醉了酒后的错觉,实际上是她儿子,她把这个狮子头砍下来了,所以,最后一场她要抱着那个头上场。她为了找到真情实感,正好她自己儿子死了,她每一次演出要拿着她儿子的头——头骨,当然是头骨——上场,获得这种真感情。另外,演员表演的声音要非常洪亮,必须有很好的语言技巧。在古希腊时期,很多的政治家,包括领导人都拜演员为师,干什么呢?学朗诵,好演讲。伯里克利斯就是一位演讲的名人,他就找过演员来学习朗诵。

我有一个体会,古希腊文化之所以那么发达,那么普遍,除了有些哲人、伟人以外,就是通过戏剧演出普及了文化,戏剧对人的感染这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达不到的,因为它是演员和观众、台上台下是直接交流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老院长,金山艺术家讲过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戏剧是什么?就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哎哟,这个“活”字儿文章太大了,第一个演员是活人,第二个舞台上那个角色也应该是活人,可是我们现在的戏剧在舞台上有多少活人?可能就是做得不够,所以观众不喜欢。另外观众也是活人。戏剧艺术如果离开了演员、离开了观众,它就不是戏剧艺术了,就不存在了。必须有演员和观众,没剧本都可以,我们编个小品就演了;没有剧场也可以,露天演;没有灯光我们白天演;没有演员那不行,没有观众演的给谁看呢?所以,演员和观众是戏剧最离不开的两个本质。因此表演艺术是戏剧这个综合艺术的中心,可惜现在我们国家的表演艺术进步的步伐应该说——我不客气地说——在倒退,倒退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演员在台上没有真情实感,假的、做样子、做笑状、做哭状,而不是真正的、从内心里的感受,缺少了真诚,而缺真诚又是我们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所以,我现在特别呼吁真、善、美,现在提倡什么主旋律,我说真善美就是主旋律,从我们人类的历史看,任何一个时代都崇尚真善美,当然真可能有各种标准,善可能有各种标准,但是不管怎么样,要真善美。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表演艺术最弱的就是缺少一个真。现在这个电视剧的表演那就更烂了,演员还没看剧本就去演戏去了,那怎么可能演好呢?

在古希腊戏剧表演就是这样要求的,而且观众和演员之间有直接地互动,就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这个互动在当时是非常强烈的。观众到戏剧节的时候,去看戏时要穿上华丽的衣服,带着吃的,酒、肉各种吃的到剧场去看戏,如果你这个戏演得好他就不吃了,就看,戏不好他就吃、喝,戏再不好,臭鸡蛋、烂西红柿就扔到台上去了,再不好,就喊:下去、下去,换一个戏,换一个戏,观众和演员的表演是互动的。

再有一个事情,我感触也是非常深的,就是每一个戏剧节,特别是酒神的大节,要评奖、要比赛,也就是说,所有的剧作家你们每一个人选三个剧本,因为古希腊戏剧经常是演“三联剧”,故事是相联的,戏又可以独立上演,称三联剧。然后从这些作家里头定出来三个作家参加比赛,三个人比赛,当然第一就是头奖,第二就是二奖,第三叫末奖,就三个人比赛,末奖当然就失败了。这还不稀奇,最稀奇的就是关于评委会,评委会怎么产生呢?雅典当时有十个区,每个区推选若干个评委,报上来以后,由政府决定每个区选定一个人来参加投票,那么十个人,共打十个分,最后就从这十个人里抽出五份来,根据这五个人的分来决定一、二、三。这还不稀奇,我跟你们一讲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座的如果有文艺工作者更能体会了。最稀奇的是所有评委在开演以前,也就是开评以前要宣誓,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不许营私舞弊,而且法律规定,凡有营私舞弊者,就是你不公平的话,要受法律制裁,投票要是不公平,你要受法律制裁。当然这个我还没查实。据说,最严重的刑法处理是死刑。所以个个评委都是认认真真地、公平地来评。当然,言外之意我也就不讲了,大家都明白,现在我们全国各地的评奖那么多,真正公平、公开、公正吗?我打问号,因为我参加过,我现在不参加了。

另外,作为演员和剧作家来讲,还有乐队的乐手来讲,在当时,认为他们就是神的代言人,因为古希腊戏剧的产生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祭奠酒神嘛。因此演员享有人身、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就是演员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同时,如果敌对两方交战了,成了交战国了,演员还是可以去敌国演出。演员如果有了生活上的困难,由演员同业工会给予资助。就是把演员放到这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是代表神,他们是宣传政府的主张吧,实际上这都是伯里克里斯搞的,宣传他的主张,宣传他的哲学。而剧作家也是通过戏来宣传他们的追求民主、追求哲理,来宣传他们的主张的,因此演员和艺术家们是享受这么高的待遇。

现在我们也有戏剧家协会,但是很可怜是一个群众团体,没有任何的权力。可是当时古希腊的演员同业公会,演员生活不下去了它给你补助,演员有什么问题了它给你解决,那真的是演员的后盾。跟现在来看的话,有些问题我们还没做到,还没做到。

这个古希腊戏剧大致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那么当时这个演出的经费,主要的经费由政府出,比如说主要演员的聘请,主要的歌队队长的演出费用。另外,每一次戏剧节就跟咱们现在一样,找一个承包人,这个承包人一般来讲就是有钱人,他要负责什么舞台布景什么什么的,包括聘请群众演员,他要负责这些东西。所以当时的古希腊戏剧,我可以说——这句话一点不过分——是空前的,但也是绝后的。后来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做不到这样,因为谁也不把戏剧看在眼里,实际上戏剧的作用从它诞生起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伟大的艺术家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写小说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在国外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语言大师的称号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英国回来,他看到中国还有那么多的文盲,他的小说文盲读不懂,但是他发现了,曲艺和话剧,就跟那伯里克利斯的思想一样,所以他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主要从事曲艺的创作和戏剧的创作。老舍先生的戏,从戏剧的结构上来讲,说老实话,他不是典范,甚至于说是他的弱点。而曹禺先生,那绝对是典范,两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那么老舍就从一个小说家就改变成一个曲艺作家和一个戏剧作家,这两种艺术容易普及。戏剧对人们的教化或者是潜移默化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古希腊悲剧中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后来亚里士多德总结了这个作用,叫做“卡塔西斯”,这个“卡塔西斯”作用就是悲剧的一种力量。可能大家不太懂,我举两个例子你马上就明白了。

在我们解放战争期间,文工团,可以说没有一个文工团没有演过的一个戏,大家知道叫什么吗?《白毛女》,可以说大小文工团都演,为什么呢?可以说每打一个战争之前我们就演《白毛女》,一演《白毛女》,战士们为喜儿报仇的这种力量就起来了,这就是一种悲剧的感染力,叫“卡塔西斯”作用。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宣泄人们的感情,净化人们的思想,非常有作用,这就是悲剧的作用。所以我们解放战争期间,一个《白毛女》,一个《血泪仇》,这几个戏每个战役之前都要上演。当然这一说起来确实有不少故事,后来也出了不少事儿。所以以后凡是看戏的时候,所有的战士的枪都要把子弹下膛,因为有的战士看急了,看到黄世仁恨不得拿枪就打啊。我认识一个文工团员他的腿瘸了,我说为什么腿瘸了,他说:我演《白毛女》演黄世仁挨枪子儿了。你看这个悲剧的力量,说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好,我举一个60年代的例子。

60年代我们学校演了一个戏叫《刘胡兰》。刘胡兰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也是个悲剧啊。有一次,演刘胡兰到最后一场戏,戏中的大胡子要铡刘胡兰的时候,忽然从台下跑上来一个解放军战士,举着一把椅子就冲大胡子去了。当时观众就奇怪,哎哟,这是什么导演处理啊,怎么还有这个,怎么回事儿?后来,这个演员第一个明白了,因为冲着要砸他,吓得就跑了。这时候舞台监督想: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关幕、关幕”,马上把幕关了。后来一了解,怎么回事?这个战士就是山西文水县的人,他们家很多人就是让大胡子这么杀死的。而且阎锡山在那里很恐怖的,把人埋在地里,活人把脑袋露在外面,然后让牲口拉着犁,就这么把人杀了。所以这个戏一下子就把他的这个仇恨感情焕发出来,忘了是看戏了,当真了。当然后来这个战士很不幸,因为搅乱公众秩序,受到军法处置,关了禁闭,这个时候,我们学院的党委专门到部队为这个战士求情,说这个战士如何如何,看戏的事儿。你看60年代还发生这个事儿。

60年代还发生过一个事儿,我们中央戏剧学院演了一个悲剧《钗头凤》。那个时候北京市元旦以后搞“开门红,大生产”,结果,那几天工人的情绪不对,就是上不去。后来就查原因,一查就是三十晚上到我们学校看了《钗头凤》,这些观众看到陆游跟唐琬儿的爱情没有成功,被破坏了以后,心里就难受了好几天,到了车床上就没劲儿。你看,这种悲剧的力量。这种悲剧力量就是从古希腊悲剧开始的,叫“卡塔西斯”作用,这就是感染力,就是戏剧的一种独有的感染力,为什么?因为在台上是活的演员演的活的人,活的人的真情实感引起观众的生活联想,他就会产生这种“共鸣”。

悲剧,古希腊的悲剧和今天的悲剧,我还想提醒一下,就是在这个概念上还有点区别,古希腊的悲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总结的,它是对一个严肃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着力于严肃,对一个严肃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生活——的一种模仿。所以古希腊悲剧更多地强调的是严肃,而我们后代的悲剧发展是看悲剧一定要流眼泪,不流眼泪不叫悲剧,所以那时候我们演《钗头凤》的时候,老太太说:这个戏好,今晚上看戏带三条手绢,一条手绢还不够,她得哭哭啼啼,而现在的悲剧有这个。在古希腊的悲剧没有这种哭哭啼啼,看的时候你可能不掉眼泪,但是你会看了以后给你一种震撼力,就是刚才我讲那个“卡塔西斯”作用,给你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和对人的震撼,一种震撼力。

在古希腊戏剧传统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和现代戏剧不太一样,就是古希腊悲剧有一个歌队,或者叫歌舞队,这个歌队一开始是50个人,后来减到了15个人。歌队在希腊悲剧中间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希腊悲剧的一种特点而存在的。歌队是什么作用呢?就是在古代演出,露天的,没有大幕。所以歌队跳一段舞,歌队走一下场,就代替了大幕的作用。另外,作者对这个剧情想发表一点什么议论,那么歌队就唱一个歌来代表作者发表议论,歌队可以与角色交流,甚至于歌队还能戴上面具扮演角色。歌队的功能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演希腊悲剧如果你没有歌队那就不是古希腊悲剧了,歌队在古希腊的悲剧是不可缺的。我们1986年在俄狄浦斯王演出中保留了歌队。后来《美狄亚》一剧演出时,是用中国戏曲形式演出的,我们第一次在中国戏曲演出中运用了古希腊悲剧的歌队形式。反响特别大,后来是引起了很多艺术家的创造。现在歌队出现在戏剧中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1986年那是第一次,大家对这个歌队的形式,好像看到了新鲜的东西,实际上2500年前就有。而且歌队的作用在我的学术报告中我总结了有15项。那么,在我们中国戏曲中间有没有歌队呢?有。川剧的帮腔就是一种歌队形式,只是演员不出场,我们让它出场了,不就是希腊悲剧中的歌队了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刚才有个同志问我,好像是主持人问我:有那么容易的融合吗?因为我们中国戏曲还有龙套,龙套实际上也是一种歌队形式,所以它很容易结合。

古希腊悲剧从公元前6世纪发源就开始,到了公元5世纪鼎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古希腊的剧本都是伯利克里斯时代留下来的,所以古希腊的戏剧发展和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和民主运动是不可分的。他们每年举行戏剧节,延续延续,一直到公元前120年,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戏剧节没了,戏剧的中心从希腊转到亚历山大,也就是今天的埃及的亚历山大,转到那儿去了。再以后就是罗马戏剧,罗马戏剧以后就是中世纪,中世纪一千多年没有戏剧。因为宗教不允许你这样,唯一的只有宗教剧,反映宗教生活的戏。一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人们发现了原来希腊罗马有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精神,于是发起了一个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宗旨就是要宣传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源就是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就是人本主义。我以为,我们今天也在“复兴”,我们的领导提出来要建立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我作为一个研究西方古代文化的人,我现在特别兴奋,啊,不得了,中国大大的前进了一步。过去我们提和谐吗?不提,阶级斗争,你死我活,是吧。人为本,我们不提人为本,那么现在我们提了。而和谐就是古希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核心,因为在古希腊美学中间它是这样说的:和谐就是美。而且在古希腊的精神里面要求什么事儿都要有分寸,过一点儿不行,少一点儿不足,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和谐了。

另外,古希腊的艺术、文化讲究简洁,所以你们看那个古希腊的柱子,古希腊与罗马的有很大不同,古希腊的非常简单,方的那个底座和顶、圆的那个柱体就完了。可是到了罗马的时候,底座和顶就加了很多装饰。这个雕塑那个雕塑就豪华了。古希腊就讲究简洁。他们的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我现在尽量的宣传,就是什么呢?在艺术创造上“要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古希腊的艺术,不管是建筑还是戏剧,简洁就是它一种重要特征,没有多余的东西,而且悲剧是高度的凝练,很少或者没有生活细节,它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高度的提炼。

在古希腊的美学中间非常强调和谐,在古希腊悲剧中间一般来讲恐怖的场面、流血的场面、过分刺激、破坏和谐的那些动作,在舞台上都不展现。所以在古希腊剧本中间就出现一个情况,凡是最尖锐的戏剧矛盾都有一个报信人或者传令官来报告,舞台下面发生了什么,怎么样,怎么样,那个是最有戏剧性的。这些场面在古代演出只能靠叙述,而不能当场表演。当然我们现在的演出都可以了,但是在古希腊是不允许的,在台上是不允许出现流血和恐怖的,这是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确定的。

古希腊悲剧基本上没有描写爱情的,可能提到爱情,比如《安提戈涅》一剧中,剧中提到了,海蒙和安提戈涅是未婚夫妻,只是提到,但绝不渲染爱情。因为大概他们可能是不是把这个生殖太崇拜了,所以他们要理性,要“柏拉图”式的。

古希腊戏剧中间,同台对话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三个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三个演员,三个演员来轮流扮演剧中的各种角色。另外有一点和咱们中国戏剧也一样,在古希腊戏剧中间没有女演员,都是男演员,男的来扮演女角,和咱们中国一样。当然现在是都有了,跟咱们也一样,现在是都有了,但是在当时只有男演员。

下面我介绍古希腊戏剧中的三大悲剧家和一大喜剧家,还有一位戏剧理论家。

第一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

公元前525年~前456年生于雅典的阿提卡西部的厄琉西斯,由于他在酒神颂歌中用了第二个演员来表演故事,由此使悲剧得到空前发展,因此人们称他为“悲剧之父”。

他一生写过70部剧本(一说为90部),生前得过13次头奖,他死后,他的儿子欧福里翁把他的遗作拿出来上演,又获得了4次头奖。他的剧本只留传下7部完整的。

埃斯库罗斯是个战士,他的爱国热情在他的悲剧中处处流露。他虽为贵族出身,却突破了他所受的限制,加入了民主派,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他开始创作的时期,正是古希腊悲剧的早期阶段。

他对戏剧艺术有许多重要的贡献,他使悲剧具有雄伟的人物和完备的形式。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些意志坚强、气魄雄伟的人物。他剧中的人有些像神,不大像真实的人;他剧中的神又有些像人,不大像尊严的神。一般说来,他笔下的人物是固定的,他们的性格没有什么发展。歌队在他的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剧中的抒情气氛十分浓厚。他的歌队和剧中人物有密切关系,歌队参与剧中的活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他的作品大都为“三部曲”。他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组成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在大结构上处理得很成功。但是,就他的每出戏而论,在布局上相当松散,剧情发展十分缓慢。埃斯库罗斯很熟悉演出技巧,他的戏都是自导自演。轻飘鲜明的服装、高底靴等都是他首先采用的。由于他增加了第二位演员,所以戏剧史上称他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的风格很庄严、崇高、雄浑有力,与他的悲剧所表现的严肃斗争相适应,但有时晦涩难解。他最杰出的悲剧是《阿伽门农》,最著名的悲剧是《普罗米修斯》。

第二个作家叫索福克勒斯,这个作家我想多讲两句。他生于公元前496年,死于公元前406年,活了90岁。我们老爷子在希腊授奖的会上就讲过,他要学索福克勒斯活到90岁,要完成《荷马史诗》的翻译,很可惜他活了86岁,《荷马史诗》只是其中的《伊利亚特》翻译了一半,他临终前让他的学生继续完成,他的学生叫王唤生先生,现在《荷马史诗》两部,一部《伊利亚特》,一部《奥德赛》都翻译完了,而且这两部都得了国家的图书奖,重奖。因为这个是世界文学的巨著,我本人也有个计划就是把《奥特赛》搬上中国的戏剧舞台,剧本已经出来了,1992年剧组也建立了,中国京剧院来排演,刘长瑜的那个青年团,舞美设计也出来了,剧组也建了。就在这个时候,文化部任命我当了副院长,我一到院里头工作,我就没法干这些事了,所以就没有排成。我当了八年副院长,等我退下来以后,时过境迁。但是这个剧目还是我心中的一个创作冲动。因为这个戏反映特洛亚战争以后,奥德赛回国的十年的悲剧故事,有天上的戏、有地下的戏、有海里的戏、龙宫的戏、鬼戏什么都有,中国戏曲最容易表现了,要80个演员,二三十个乐队,就是100多个演职人员,这个很要命。但是这个消息在1992年一传出去,美国的邀请当时就到了,因为它是中国的古老的传统和最早的史诗和戏剧的一种结合,具有国际性。如果有机会将来有国际团体的支援,可能这个事就能成功了。

那么索福克勒斯也是一个雅典人,他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我个人特别崇敬索福克勒斯,因为我搞他的戏比较多。他的戏有一个特点,他写的人按他自己说:我写的人物是按人应该有的样子来写的,实际上就是理想中的样子。有点像咱们的样板戏一样,理想中的样子,他是按照人应该有的样子去写。他下面一个作家欧里庇德斯,他就说欧里庇德斯是按照人本来的样子去写,人本来什么就是什么。这里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界限。在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中间,非常巧,这位作家留下来的剧本完整的也是七部。倒挺公平,每人七部。这七部中间,最有名的,可能对戏剧史影响最大的,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上演过的,就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上演于公元前431年,至今将近2500年了。古代希腊在搞戏剧节的时候,我们中国是什么情况呢?是春秋战国时代,我们还没戏剧呢,我们到南宋才有,人家已经有那么大的戏剧节了。

第三个作家叫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生于公元前485年,死于公元前407年,这个人没有死在希腊,死在马其顿了,就是现在的马其顿。他一生写过92部剧本,欧里庇得斯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名作家了,他18岁开始写戏,我们的曹禺先生是21岁写《雷雨》,也是很年轻的。非常幸运的就是他的剧本有90多部,留到现在的,我们拿到剧本可以上演的一共有18部。这18部有名的有这么几部,一个就是《美狄亚》,大概《美狄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描写杀子复仇的故事。美狄亚为了爱情,抛家、抛国而且还杀了自己的弟弟,跟着伊阿宋流浪,伊阿宋原来是个皇子,他可以继承王位,但是流落他乡,过着平民生活,但始终想恢复他的王宫生活。所以,他们到了科林托斯这个国家后,有个公主看上他了,这个时候伊阿宋就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给抛弃了,去当驸马去了,为了恢复他的王权。美狄亚就气愤得不得了,就要复仇,当然复仇的手段是非常极端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杀了。因为她知道,这两个孩子如果她不杀掉,别人也要杀掉,与其别人杀不如她自己杀。而且这两个孩子是伊阿宋的念想,他一切都为了这两个可爱的孩子,我把你的念想彻底打消,美狄亚就杀了孩子。杀了这两个孩子以后,神还是原谅了她,派了一部龙车把她接走了。这是戏剧史上第一部为妇女的命运呼号,为妇女鸣不平的戏剧作品。可能中国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另外一部戏是《特洛亚妇女》。特洛亚战争胜利以后,特洛亚的妇女命运非常悲惨,王后,昨天还是王后今天就是战犯、奴隶,而且希腊人把这些所有的妇女都分给这个,分给那个,都给瓜分了,有的分去当小老婆,有的分去当丫鬟,反正命运非常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戏剧,所以在中东战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排特洛亚战争这部戏,因为我反对中东战争。那么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其他的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还有《酒神的伴侣》,就是写酒神的信徒们,每到酒神节的时候可以到森林里去狂欢,在狂欢的时候可以喝酒,女人在那几天是非常自由的,皇后也是女人,所以皇后也去了,结果没想到人类在疯狂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疯狂的行为,她喝醉了。那个国王就想,她们这些女人到底在干什么,就去偷看,但是这是犯禁条的,男人不许去的,所以他们就化装成女人跑那儿去偷看,在偷看的时候就被王后看见了,在王后的眼睛里他不是人,是一头狮子,所以借着酒劲她就和狮子搏斗,结果把狮子头割下来了。没想到等她回到王宫的时候,抱着头一看,是她自己的儿子。这个戏主要是说人在疯狂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告诉你人要理智,不要太疯狂。那么这个戏在结构上可以和《俄狄浦斯王》媲美,《俄狄浦斯王》为什么成了典范?它妙就妙在这里,从戏的一开始就告诉你,俄狄浦斯是要杀父娶母的,可是观众是津津有味地看,一点儿不走神地看,为什么呢?他到底怎么就杀父娶母了?这叫多层的结构,他开始查凶手,查到像他以后又开始查身世,查凶手、查身世两条线并行,这里面在戏剧剧作上有非常好的东西,什么冲突、转折、陡转,剧作法技巧,索福克勒斯在2500年前运用的就非常成功了。

欧里庇得斯的《酒神的伴侣》可以和《俄狄浦斯王》比,《酒神的伴侣》我们国家已经演了,今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演的,前些年香港演艺学院也演了。我这部戏还没排,也是计划中的,我排的是川剧,因为川剧非常适合表现人类的疯狂,什么喷火、变脸,都可以用上,很可惜这个作者,改编者遇到车祸去世了,所以这个计划又搁下来了,但是四川方面还没死心,我也没死心,但愿阿波罗多给我几天。

在欧里庇得斯的剧本里头有个特点,他不写神了,他写了现实中的人,而且写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妇女的命运问题,金钱的问题。他特别善于去描写妇女的心理,在《美狄亚》的剧本中间,就是描写美狄亚杀孩子还是不杀孩子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细致。所以,戏剧史上称欧里庇得斯是在戏剧作品中,第一个发现女人的作家,给了他这么高的评价。另外,他提了很多社会问题,他敢于干预社会,他写了人。那么索福克勒斯说欧里庇得斯写了人本来的样子,就是写了人的本性,所以欧里庇得斯的戏,观众更多,他不是写神,不是写英雄,而是写了普通的人,这是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贡献。因此,在史学上,可以这么说,在他之前的古希腊悲剧叫英雄悲剧,英雄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结束了。欧里庇得斯写了人的悲剧,写人了。在艺术上他有他的特点,他把歌队的作用减少了,他增加了戏剧的冲突,文学性也很强。而且欧里庇得斯的戏,现在在全世界上演的剧目最多,因为他的戏最有戏剧性。因为戏剧到这个时候有三个演员了,三个演员来轮流担任各种角色。以上是三大悲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再发挥了。

古希腊喜剧也有很多作家,从史上可以记载的有40~60位,但是留下剧本来的,真正有成就的,可以和三大悲剧家齐名的只有一位,叫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生于公元前446年,死于公元前385年,他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在他的戏中间政论性、哲理性很明显,他有时候在戏中间讽刺哲学家,有时候在戏里进行美学讨论,所以他的戏有时候也很枯燥。但是他一生中写了44部戏,他写得比较少,留下来的现在有11部,现在演得最多的、最有名的是《阿卡奈人》,是反对战争的题材。大家知道,在这段时期正是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叫希波战争,后来又发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后一个战争,剧作家们都是反对的,因为它是非正义的战争。第一个战争那还是希腊的民族反抗侵略,大家都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史上的希波战争。反战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阿卡奈人》就是提倡和平、反对战争的。还有一个戏叫《和平》,描写人们要到地下去把和平女神接回来,让世界和平。另外还有《财神》、《骑士》、《云》,就是一共有11部。我们中国现在只上演了一部,就是《地母节妇女》。下一部戏可能要上演《吕西斯特忒》,也是一个很搞笑的戏。现在搞笑的戏很受欢迎,而喜剧的源头也是阿里斯托芬开始的,后来莎士比亚的喜剧、莫里哀的喜剧、哥尔多尼的喜剧都是继承了阿里斯多芬的传统。

有一次曹禺先生很有意思,很幽默,我当了副院长以后,第一次到医院去看他,他见了我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小罗,你今天当了副院长了,这就是希腊悲剧呀。我当时奇怪,后来我明白了,出了一个行政领导,损失了一个导演。确实我八年只排过一两部戏,可是我退下来以后排了很多戏了,每年至少要排两部戏。曹禺先生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剧作家,他受影响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人契诃夫,一个是奥尼尔,大家知道奥尼尔整个就是希腊悲剧在美国的一个再现,它的故事、它的结构都是。所以,曹禺先生也是从古希腊悲剧来接受传统的,因此古希腊悲剧和古希腊喜剧都影响了后来一直到现在。

最后想给大家再介绍一位理论家,这个理论家可能我不用多介绍,为什么?因为我一说名字大家就知道,亚里士多德,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又是思想家,同时又是戏剧理论家。他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比几个剧作家都晚,因此他就在教学中间,总结了希腊的悲剧和希腊的喜剧,写了一本书叫做《诗学》,这个诗学很有意思,它题目是诗学好像是论诗的,实际上他论的是戏剧,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诗学》只有26章,其他的到现在没找到。这26章主要是论戏剧诗和史诗,所以他的戏剧理论,是人类最早的戏剧理论。而且亚里士多德的戏剧主张至今仍然是有效的,有用的。另外他还写了《戏剧史》,我们叫《戏剧史》或者叫《戏剧年鉴》,我们现在说很多的古希腊戏剧史料都是亚里士多德的书中间写的,有记载,可以说是有根据的。他的贡献不得了,当然,他的其他的贡献就再说了。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论述的主要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就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我们毛主席也提了。但是毛主席有一句话也很厉害,影响了我父亲一辈子,就是批判那个所谓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言必称希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的。然后我爸说,我怎么办,我一辈子就研究希腊,那我说话肯定是希腊啊。

另外一点,希腊悲剧为什么在1986年才在中国首演?这句话就起到作用。而且还有很多命运问题,没有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不了的,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了,这个事就解决了。

还有一个就是文艺批评、文艺标准,因此这个《诗学》是了不得。我觉得搞文艺的如果不学《诗学》是不行的,这是最早的源头,这是源泉而且谈到文艺批评和文艺标准我又要慷慨激昂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文艺发展,最薄弱的就是文艺批评。没有文艺批评、没有标准,真善美是应该有标准的,现在真善美有标准吗?我觉得很痛心。而且我们现在的报刊上面有真正的评论文章吗?一派赞扬,动不动就是“里程碑”,哪儿有那么多里程碑啊?因此,我们现在的文艺发展中就缺文艺批评,而总结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文艺空前的发展都是因为有文艺批评。而现在评论界也不争气,我也参加过评论,人家辛辛苦苦地搞了投了那么多钱你不说点儿好话行吗?我这还算好的,有的去了以后先拿笔钱,先吃几顿好饭,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所以我有时候常常得罪人,常常我看到不好的我就说,我现在参加这种会也少了,加上我也退休了。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要讲真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有个标准。

我刚才介绍的以上的这些有关希腊悲剧的产生,三大悲剧家、一大喜剧家、一位理论家,从我简单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感觉到,希腊戏剧确实在2500年前是辉煌的,而且在希腊的文化史的发展中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能把戏剧,这么样一个对人们有启迪的、教化的这么一种艺术抛掉,我作为一个五十多年的戏剧工作者,我有时候也很悲哀,我们的戏剧现在的境遇真惨啊!多少话剧团不能演出,演出了更赔钱,可是我最近接触的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那真是太伟大了,一年可以排七八部戏,我在那儿排戏的时候同时四部戏开排,而且他们用自己的演出养活了自己,所以政府给了他们很大的奖励和支持。还是要出戏,演戏不给观众看怎么行?观众看不懂怎么行?因为我们现在北京有些戏确实是,说老实话看不懂,所以上次我有个学生排了一个《北京人》,排拍完了以后找我,说:罗老师,怎么样?我说:不错、不错、不错,这回你的戏我算是看懂了。我看懂了,那这个言外之意是以前你的戏我看不懂。你这个搞戏的让观众看不懂你给谁看啊?这里也有一个群众观点的问题。现在搞艺术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是象牙塔之尖,离开了群众。群众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迎合,应该去引导,我觉得要引导群众,通过艺术潜移默化,这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尽的责任,是我们的本职,这一点我是比较乐观的,如果说是我的艺术人生,这一点从学习到今天我没有丢,而且我们一直要走到最后一天,我的讲话就到这里。

提问:听了您讲座以后我觉得您讲得挺好,我以前对这个不是很了解,我想问您当时从事这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是挖掘我们民族本身的,我们也有5000年历史了,当时有没有从这方面去想过?因为我觉得别人的一些优秀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去吸收,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要挖掘我们本民族的一些东西可能更好一点。

罗锦鳞:你说得太对了,非常遗憾的是我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国学学得不好,古文底子很差,所以有时候去接触中国古代文化就很困难。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还是要靠自己的文化。我这些年有个体会,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所以我搞的中国戏曲表演的古希腊悲剧,外国没有,我搞的话剧跳来跳去还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我觉得要使我们的文化立足于世界,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

另外,从我们国家内部来讲,从国内来讲,越有地方性的就越有全国性,因此就要研究本地的艺术特点。我们深圳怎么找到我们本土文化的焦点,我觉得还有待于创造,你说山西来的山西帮的,他绝对醋味,这是他的地方特点。所以,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这是我这么多年常常体会的。我不可能自己去做各种艺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基础有限,因为我古文底子差,我不可能去研究孔夫子。实际上有些学者把孔夫子和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做了许多比较性的研究,我父亲就做过这种研究。但是我没有资格,因为第一我对孔夫子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对古希腊哲学,我也是一般水平,我只是在戏剧领域钻研了一下,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只有那么多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脑子里必须清楚什么是主要的。

提问:谢谢您的讲座,我是这一段时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教授介绍外国的文化,我认为现在中国文化面临着两条战线上的问题。一个就是恢复中国春秋战国时候的,那个时候就是孔子、孟子那个时候的文化,而不是专制王朝把儒家文化歪曲了的文化,这是恢复咱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另外一个就是要学习外国的文化,现在中国没有文化,中国是一片空白,因为几十年以前把孔孟早就打倒了,把外国也批判了,所以现在也需要外国的文化,那么具体地说古希腊里面,因为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发源。

罗锦鳞:对,所以欧洲文化中心是欧共体出钱的,在希腊办理的,因为欧洲人认为欧洲文化的源是希腊文化。

提问:中国文化固然是咱们中国本民族的文化,是应当恢复的,也应当弘扬光大的。但是不可避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肯定它有它的取向性,那它这里头都有很多西方好的东西中国是缺乏的,如果把西方的文化更加宣传进来的话,补足咱们传统文化的不足,那咱们中国文化将来不就可以发展更好吗?再说,如果一个民族文化不吸取别的民族的文化你就不会成长,你在整个世界文化的竞争当中你就会弱化,弱化就会被别国的文化所取代,你要成长必须要学习外国。所以我觉得宣扬古希腊文化很有必要。咱们能不能成立一个小型的话剧团,穿着古希腊的服装,去把希腊的剧演出来,如果经费不够找一些热心的企业家资助一点钱,对不对?就在这里演嘛。

罗锦鳞:好,等到什么时候深圳有话剧团了,我就到这里来排剧,但是没有戏剧团我不会来。另外一点,你刚才的发言我非常赞成,因为我认为不管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凡是具有文化品位传承下来的都是世界的。因此在西方有一个潮流,叫做东西方文化融合,而我非常高兴的,就是我恰恰是在这里面进行探索,把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搞融合,融合不是贴合,融合是咖啡和牛奶的关系,很难啊。所以我当时讲了,我要让中国人看了以后,认为这是改良的戏曲,外国人看了就是中国戏曲,最后我达到目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融合。现在作为戏剧潮流来讲,别的我不敢讲,东西方戏剧融合,现在西方很多的导演都在学我们中国的戏曲。我们中国戏曲的魅力,我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那是世界没有的,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日本的能乐也好,韩国的唱剧也好,都是从我们这儿去的。所以,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来讲关于孔孟之道的问题,现在西方有300多家孔子学院了,我认识很多人他们是专门研究老子的,在他们面前我不敢说话了,因为我没有研究老子,但是老子现在在西方很流行啊,他的哲学、他的理论。因此,从宏观来看,凡是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不管你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我们按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下册)

罗锦鳞:因为这个月大讲堂的主题是“艺术人生”,我想,我就讲“古希腊戏剧精神和我的艺术人生”吧。但是,我以为我的艺术人生没有更多的可谈,我是1956年上的中央戏剧学院,1961年毕业。毕业以后就留校任老师,一直工作到现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人生。我是一个教书匠,同时我也是一个艺术创造者。我主要的创造还是刚才我介绍的,就是把希腊的悲剧和希腊的喜剧让我们中国的观众看到了舞台演出。为此,我的人生也有很叫人高兴的事情,我所导演的古希腊戏剧,可以说个个都出国进行了访问演出,我从第二届国际古希腊戏剧节一直参加到今年的第十三届,学术报告几乎是每次都要做的。而且,我导演的那些戏不仅是到希腊演出,还到过巴黎、米兰、马德里等许多国家的城市。特别是到米兰的时候,帕瓦罗蒂那天在斯卡拉剧院唱走了三个音儿,观众叫了倒好。而我们在那儿刮起了一股河北梆子旋风。更可喜的是,还到了拉丁美洲进行过演出,我导演的两部戏曲表演的是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和《忒拜城》(根据埃斯为罗斯的《七雄攻忒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改编),两次到了拉丁美洲参加拉丁美洲国际戏剧节,这个节有50多个国家、100多个剧团演出300多部戏,是拉丁美洲最盛大的戏剧节。我已经带着戏两次去了,所以在这方面我觉得挺高兴的。

讲到我的人生,我的人生受古希腊精神影响比较大,这个我不想单独谈了,在我讲的过程中间,我结合着给大家讲。作为戏剧艺术来讲,现在的史料,我们所查到的,大概人类的古戏剧有三种:最早的是印度的梵剧。它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但是非常可惜没有留下任何剧本,什么都没留下。现在所查到的、看到的梵剧剧本是公元1世纪到2世纪的,这是印度的梵剧。再一个就是我们中国的戏曲,我们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南宋时期,也就是相当于公元10世纪到11世纪。第三种就是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至今已经是2500年了,而且留下来大量的剧本和大量的史料,包括理论。所以,我们现在公认的、人类戏剧的源头就是古希腊戏剧,其中包括了悲剧,也包括了喜剧。

古希腊戏剧到底怎么发生起来的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大家都知道在戏剧诞生之前,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史诗、抒情诗,同时,每年到了葡萄收获的季节,希腊要举行葡萄酒节,这个葡萄酒节主要是来祭奠他们所崇拜的酒神——狄奥尼索斯。在这个节日中间要狂欢,要歌舞,狂欢的歌舞就发生了后来的希腊喜剧。在这个祭祀的过程中间要唱酒神的颂歌,叫酒神颂。酒神颂歌中间就发生了后来的古希腊悲剧,因为酒神的经历可能大家都知道,很坎坷,周游世界,有很多悲惨的故事。古希腊人在祭奠酒神,唱颂歌的时候感觉不满足了,光唱一唱、光跳一跳不满足了,因此有一个人叫底斯庇斯,他在公元前534年发明了戏剧。他想:我们何不找一个唱歌的队员来扮演酒神呢?于是就找了一个唱歌的队员来扮演酒神,表演酒神的经历、酒神的悲剧故事,这就诞生了戏剧。这里边我再插一句,什么叫戏剧呢?戏剧艺术就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的艺术,所以,古希腊葡萄节歌唱酒神的颂歌时,由于有了第一个演员来扮演酒神狄奥尼索斯,就产生了戏剧。

在当时,合唱队员,有个打扮,就是他跟普通人不一样,他头上要装一对羊角,后面身后要装上一个羊尾,所以管他们叫羊人。古希腊悲剧开始的时候,不叫希腊悲剧,叫做“羊人剧”。后来,到了第一个有名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的时候,他觉得一个演员不够用了,因为故事中涉及了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往,就是这个扮演酒神的人物只和歌队对话不够了,因此,他就增加了第二个演员。有第二个演员,两个演员,两个角色就可以对话了。这样,戏剧就又往前发展了一步。所以,在戏剧史上称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就是这个道理。到了第二个悲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时候,他觉得两个演员还不够,他又增加了第三个演员,到了索福克勒斯的时期,希腊悲剧就很完整了,也就奠定了我们今天戏剧的各种基础,由这三个演员来扮演剧中的七八个角色,他戴上这个面具就演这个角色,戴上那个面具就演那个角色。三个演员来扮演不同的人物,戏剧表现的冲突就更深刻、更广泛了,这样的戏剧就更完整了。

古希腊喜剧也是一样的,喜剧的发生是来自狂欢节的歌舞,喜剧发展的比悲剧要早几十年。喜剧是老百姓爱看的,艺术界总是看不起喜剧,认为悲剧是崇高的、喜剧是低俗的。而且严格的区分,悲剧剧作家不写喜剧,喜剧剧作家不写悲剧,而且不能掺和在一起,所以就是喜剧一个传统,悲剧一个传统,各自发展。但是都是古希腊文明的产物。当然古希腊喜剧有几个问题是很棘手的,我这次导演喜剧时也遇到了。第一就是古希腊喜剧它跟悲剧不一样,它不是描写神话,它是表现人们的现实生活,更多的喜剧是在批判现实,就是政治性非常鲜明,针砭时势。古希腊喜剧中许多作品是最结合现实的,而且是反映当时的政治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古希腊人们的生活理念中间对生殖的理解和我们今天理解是不一样的,古希腊人是崇拜生殖的,男人的阳具是崇拜物。因此在古希腊喜剧作品中,许多部喜剧,几乎都涉及性爱或者性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在我们中国那是真棘手。这一次在武汉排这个《地母节妇女》,我原来想,我岁数这么大了,能不能往前冲冲,结果还是冲不过去。原剧中间的有些台词,在我父亲翻译的时候,为了在中国出版,就已经淡化了,美化了许多。像“做爱”都不说做爱说“恋爱”,那更不用说“性交”这样的台词了。在排演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戏剧场面处理。就是把这个男人的阳具给拔下来了,满台追,追着追着拿过来一看是根香蕉,好玩得很。我这个构思就没体现,为什么?因为他们对剧中有些台词不习惯。比如说其中就有一些词儿,说:你要写这个戏我帮你写,我可以帮你怎么怎么样,就很圆润,这个圆润实际上是性爱中间的圆润。就这个词儿,接受不了,哎呀,咱们是不是别这么说,这个小孩儿听了不雅,就连这个台词都接受不了,更不用说这个场面细节了。所以后来我们还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冲淡了这些东西,但是,该保留的还是保留了一些。因为要保持古希腊喜剧应有的特色。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大致就是这些。下面我介绍有关古希腊戏剧演出的一些特色:

首先,古希腊的演出形式在当时是什么样子的?(大屏幕)可以看见这个图了吗?看得见吧。古希腊的剧场,由于当时的条件,没有照明设备,都是在白天演出。可以说到戏剧节期间,太阳出山就开始演戏,演到太阳落山为止。所以古希腊的剧场都是露天剧场,剧场都是环山而造。大家看到这个图是现在还能演出的,古希腊留到现在的最完整的一个剧场。名叫埃皮达夫罗斯剧场。这个剧场可以容纳1.7万名观众。有一次在那看戏,坐了1.1万多人,那时观众一声笑啊,一起鼓掌,声音跟打雷一样大。而且在这个剧场的表演区的中心,你撕一张纸,在最后一排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至于这个剧场的声学原理,近代物理学家考察了几十年了,到现在应该说还是一个谜。总而言之,那个声响效果是叫人意外和吃惊的。当时我不信,后来,我们在那里用我们的硬币,做了试验,果然,硬币落地和它的流动声音,非常清楚地传到了最后一排的座位。这个剧场我去过多少次了,非常遗憾,还没有在这个剧场演出过,因为这个剧场的演出要提前三年安排,所以还没轮到机会。但愿我离开人世之前能够在那儿演出一次,那我死而不悔,但愿,但愿,也许阿波罗会给我这个机会。

那么,讲到这个希腊戏剧的表演,从记载上来看,就是要求演员要“化身”到角色里去,用真情实感表演人物,也就是用演员的真情实感去感动观众。据传,有一个记载说,有一个女演员她演酒神的伴侣,演戏中的王后。她为了找到真实的感情,因为最后一场她要抱着一个人头上场,她因为喝醉了跟一个狮子搏斗,结果没想到这个狮子是她喝醉了酒后的错觉,实际上是她儿子,她把这个狮子头砍下来了,所以,最后一场她要抱着那个头上场。她为了找到真情实感,正好她自己儿子死了,她每一次演出要拿着她儿子的头——头骨,当然是头骨——上场,获得这种真感情。另外,演员表演的声音要非常洪亮,必须有很好的语言技巧。在古希腊时期,很多的政治家,包括领导人都拜演员为师,干什么呢?学朗诵,好演讲。伯里克利斯就是一位演讲的名人,他就找过演员来学习朗诵。

我有一个体会,古希腊文化之所以那么发达,那么普遍,除了有些哲人、伟人以外,就是通过戏剧演出普及了文化,戏剧对人的感染这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达不到的,因为它是演员和观众、台上台下是直接交流的,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老院长,金山艺术家讲过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戏剧是什么?就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由演员扮演人物,当着观众的面表演故事。“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哎哟,这个“活”字儿文章太大了,第一个演员是活人,第二个舞台上那个角色也应该是活人,可是我们现在的戏剧在舞台上有多少活人?可能就是做得不够,所以观众不喜欢。另外观众也是活人。戏剧艺术如果离开了演员、离开了观众,它就不是戏剧艺术了,就不存在了。必须有演员和观众,没剧本都可以,我们编个小品就演了;没有剧场也可以,露天演;没有灯光我们白天演;没有演员那不行,没有观众演的给谁看呢?所以,演员和观众是戏剧最离不开的两个本质。因此表演艺术是戏剧这个综合艺术的中心,可惜现在我们国家的表演艺术进步的步伐应该说——我不客气地说——在倒退,倒退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演员在台上没有真情实感,假的、做样子、做笑状、做哭状,而不是真正的、从内心里的感受,缺少了真诚,而缺真诚又是我们现在社会的一个问题。所以,我现在特别呼吁真、善、美,现在提倡什么主旋律,我说真善美就是主旋律,从我们人类的历史看,任何一个时代都崇尚真善美,当然真可能有各种标准,善可能有各种标准,但是不管怎么样,要真善美。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表演艺术最弱的就是缺少一个真。现在这个电视剧的表演那就更烂了,演员还没看剧本就去演戏去了,那怎么可能演好呢?

在古希腊戏剧表演就是这样要求的,而且观众和演员之间有直接地互动,就是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这个互动在当时是非常强烈的。观众到戏剧节的时候,去看戏时要穿上华丽的衣服,带着吃的,酒、肉各种吃的到剧场去看戏,如果你这个戏演得好他就不吃了,就看,戏不好他就吃、喝,戏再不好,臭鸡蛋、烂西红柿就扔到台上去了,再不好,就喊:下去、下去,换一个戏,换一个戏,观众和演员的表演是互动的。

再有一个事情,我感触也是非常深的,就是每一个戏剧节,特别是酒神的大节,要评奖、要比赛,也就是说,所有的剧作家你们每一个人选三个剧本,因为古希腊戏剧经常是演“三联剧”,故事是相联的,戏又可以独立上演,称三联剧。然后从这些作家里头定出来三个作家参加比赛,三个人比赛,当然第一就是头奖,第二就是二奖,第三叫末奖,就三个人比赛,末奖当然就失败了。这还不稀奇,最稀奇的就是关于评委会,评委会怎么产生呢?雅典当时有十个区,每个区推选若干个评委,报上来以后,由政府决定每个区选定一个人来参加投票,那么十个人,共打十个分,最后就从这十个人里抽出五份来,根据这五个人的分来决定一、二、三。这还不稀奇,我跟你们一讲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在座的如果有文艺工作者更能体会了。最稀奇的是所有评委在开演以前,也就是开评以前要宣誓,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不许营私舞弊,而且法律规定,凡有营私舞弊者,就是你不公平的话,要受法律制裁,投票要是不公平,你要受法律制裁。当然这个我还没查实。据说,最严重的刑法处理是死刑。所以个个评委都是认认真真地、公平地来评。当然,言外之意我也就不讲了,大家都明白,现在我们全国各地的评奖那么多,真正公平、公开、公正吗?我打问号,因为我参加过,我现在不参加了。

另外,作为演员和剧作家来讲,还有乐队的乐手来讲,在当时,认为他们就是神的代言人,因为古希腊戏剧的产生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祭奠酒神嘛。因此演员享有人身、财产不可侵犯的权利,就是演员的财产是不可侵犯的。同时,如果敌对两方交战了,成了交战国了,演员还是可以去敌国演出。演员如果有了生活上的困难,由演员同业工会给予资助。就是把演员放到这么高的地位,因为他们是代表神,他们是宣传政府的主张吧,实际上这都是伯里克里斯搞的,宣传他的主张,宣传他的哲学。而剧作家也是通过戏来宣传他们的追求民主、追求哲理,来宣传他们的主张的,因此演员和艺术家们是享受这么高的待遇。

现在我们也有戏剧家协会,但是很可怜是一个群众团体,没有任何的权力。可是当时古希腊的演员同业公会,演员生活不下去了它给你补助,演员有什么问题了它给你解决,那真的是演员的后盾。跟现在来看的话,有些问题我们还没做到,还没做到。

这个古希腊戏剧大致的情况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那么当时这个演出的经费,主要的经费由政府出,比如说主要演员的聘请,主要的歌队队长的演出费用。另外,每一次戏剧节就跟咱们现在一样,找一个承包人,这个承包人一般来讲就是有钱人,他要负责什么舞台布景什么什么的,包括聘请群众演员,他要负责这些东西。所以当时的古希腊戏剧,我可以说——这句话一点不过分——是空前的,但也是绝后的。后来不管是哪个国家都做不到这样,因为谁也不把戏剧看在眼里,实际上戏剧的作用从它诞生起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东西。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伟大的艺术家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写小说的,这个大家都知道。他在国外的时候已经得到了语言大师的称号了。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从英国回来,他看到中国还有那么多的文盲,他的小说文盲读不懂,但是他发现了,曲艺和话剧,就跟那伯里克利斯的思想一样,所以他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主要从事曲艺的创作和戏剧的创作。老舍先生的戏,从戏剧的结构上来讲,说老实话,他不是典范,甚至于说是他的弱点。而曹禺先生,那绝对是典范,两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那么老舍就从一个小说家就改变成一个曲艺作家和一个戏剧作家,这两种艺术容易普及。戏剧对人们的教化或者是潜移默化这个力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古希腊悲剧中间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后来亚里士多德总结了这个作用,叫做“卡塔西斯”,这个“卡塔西斯”作用就是悲剧的一种力量。可能大家不太懂,我举两个例子你马上就明白了。

在我们解放战争期间,文工团,可以说没有一个文工团没有演过的一个戏,大家知道叫什么吗?《白毛女》,可以说大小文工团都演,为什么呢?可以说每打一个战争之前我们就演《白毛女》,一演《白毛女》,战士们为喜儿报仇的这种力量就起来了,这就是一种悲剧的感染力,叫“卡塔西斯”作用。它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宣泄人们的感情,净化人们的思想,非常有作用,这就是悲剧的作用。所以我们解放战争期间,一个《白毛女》,一个《血泪仇》,这几个戏每个战役之前都要上演。当然这一说起来确实有不少故事,后来也出了不少事儿。所以以后凡是看戏的时候,所有的战士的枪都要把子弹下膛,因为有的战士看急了,看到黄世仁恨不得拿枪就打啊。我认识一个文工团员他的腿瘸了,我说为什么腿瘸了,他说:我演《白毛女》演黄世仁挨枪子儿了。你看这个悲剧的力量,说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好,我举一个60年代的例子。

60年代我们学校演了一个戏叫《刘胡兰》。刘胡兰是“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也是个悲剧啊。有一次,演刘胡兰到最后一场戏,戏中的大胡子要铡刘胡兰的时候,忽然从台下跑上来一个解放军战士,举着一把椅子就冲大胡子去了。当时观众就奇怪,哎哟,这是什么导演处理啊,怎么还有这个,怎么回事儿?后来,这个演员第一个明白了,因为冲着要砸他,吓得就跑了。这时候舞台监督想: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关幕、关幕”,马上把幕关了。后来一了解,怎么回事?这个战士就是山西文水县的人,他们家很多人就是让大胡子这么杀死的。而且阎锡山在那里很恐怖的,把人埋在地里,活人把脑袋露在外面,然后让牲口拉着犁,就这么把人杀了。所以这个戏一下子就把他的这个仇恨感情焕发出来,忘了是看戏了,当真了。当然后来这个战士很不幸,因为搅乱公众秩序,受到军法处置,关了禁闭,这个时候,我们学院的党委专门到部队为这个战士求情,说这个战士如何如何,看戏的事儿。你看60年代还发生这个事儿。

60年代还发生过一个事儿,我们中央戏剧学院演了一个悲剧《钗头凤》。那个时候北京市元旦以后搞“开门红,大生产”,结果,那几天工人的情绪不对,就是上不去。后来就查原因,一查就是三十晚上到我们学校看了《钗头凤》,这些观众看到陆游跟唐琬儿的爱情没有成功,被破坏了以后,心里就难受了好几天,到了车床上就没劲儿。你看,这种悲剧的力量。这种悲剧力量就是从古希腊悲剧开始的,叫“卡塔西斯”作用,这就是感染力,就是戏剧的一种独有的感染力,为什么?因为在台上是活的演员演的活的人,活的人的真情实感引起观众的生活联想,他就会产生这种“共鸣”。

悲剧,古希腊的悲剧和今天的悲剧,我还想提醒一下,就是在这个概念上还有点区别,古希腊的悲剧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里总结的,它是对一个严肃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着力于严肃,对一个严肃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生活——的一种模仿。所以古希腊悲剧更多地强调的是严肃,而我们后代的悲剧发展是看悲剧一定要流眼泪,不流眼泪不叫悲剧,所以那时候我们演《钗头凤》的时候,老太太说:这个戏好,今晚上看戏带三条手绢,一条手绢还不够,她得哭哭啼啼,而现在的悲剧有这个。在古希腊的悲剧没有这种哭哭啼啼,看的时候你可能不掉眼泪,但是你会看了以后给你一种震撼力,就是刚才我讲那个“卡塔西斯”作用,给你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和对人的震撼,一种震撼力。

在古希腊戏剧传统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和现代戏剧不太一样,就是古希腊悲剧有一个歌队,或者叫歌舞队,这个歌队一开始是50个人,后来减到了15个人。歌队在希腊悲剧中间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希腊悲剧的一种特点而存在的。歌队是什么作用呢?就是在古代演出,露天的,没有大幕。所以歌队跳一段舞,歌队走一下场,就代替了大幕的作用。另外,作者对这个剧情想发表一点什么议论,那么歌队就唱一个歌来代表作者发表议论,歌队可以与角色交流,甚至于歌队还能戴上面具扮演角色。歌队的功能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演希腊悲剧如果你没有歌队那就不是古希腊悲剧了,歌队在古希腊的悲剧是不可缺的。我们1986年在俄狄浦斯王演出中保留了歌队。后来《美狄亚》一剧演出时,是用中国戏曲形式演出的,我们第一次在中国戏曲演出中运用了古希腊悲剧的歌队形式。反响特别大,后来是引起了很多艺术家的创造。现在歌队出现在戏剧中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是在1986年那是第一次,大家对这个歌队的形式,好像看到了新鲜的东西,实际上2500年前就有。而且歌队的作用在我的学术报告中我总结了有15项。那么,在我们中国戏曲中间有没有歌队呢?有。川剧的帮腔就是一种歌队形式,只是演员不出场,我们让它出场了,不就是希腊悲剧中的歌队了吗?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刚才有个同志问我,好像是主持人问我:有那么容易的融合吗?因为我们中国戏曲还有龙套,龙套实际上也是一种歌队形式,所以它很容易结合。

古希腊悲剧从公元前6世纪发源就开始,到了公元5世纪鼎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古希腊的剧本都是伯利克里斯时代留下来的,所以古希腊的戏剧发展和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和民主运动是不可分的。他们每年举行戏剧节,延续延续,一直到公元前120年,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戏剧节没了,戏剧的中心从希腊转到亚历山大,也就是今天的埃及的亚历山大,转到那儿去了。再以后就是罗马戏剧,罗马戏剧以后就是中世纪,中世纪一千多年没有戏剧。因为宗教不允许你这样,唯一的只有宗教剧,反映宗教生活的戏。一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人们发现了原来希腊罗马有这么好的文化、这么好的精神,于是发起了一个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宗旨就是要宣传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源就是古希腊的民主精神,就是人本主义。我以为,我们今天也在“复兴”,我们的领导提出来要建立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我作为一个研究西方古代文化的人,我现在特别兴奋,啊,不得了,中国大大的前进了一步。过去我们提和谐吗?不提,阶级斗争,你死我活,是吧。人为本,我们不提人为本,那么现在我们提了。而和谐就是古希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核心,因为在古希腊美学中间它是这样说的:和谐就是美。而且在古希腊的精神里面要求什么事儿都要有分寸,过一点儿不行,少一点儿不足,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就和谐了。

另外,古希腊的艺术、文化讲究简洁,所以你们看那个古希腊的柱子,古希腊与罗马的有很大不同,古希腊的非常简单,方的那个底座和顶、圆的那个柱体就完了。可是到了罗马的时候,底座和顶就加了很多装饰。这个雕塑那个雕塑就豪华了。古希腊就讲究简洁。他们的美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我现在尽量的宣传,就是什么呢?在艺术创造上“要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用最经济的手段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古希腊的艺术,不管是建筑还是戏剧,简洁就是它一种重要特征,没有多余的东西,而且悲剧是高度的凝练,很少或者没有生活细节,它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高度的提炼。

在古希腊的美学中间非常强调和谐,在古希腊悲剧中间一般来讲恐怖的场面、流血的场面、过分刺激、破坏和谐的那些动作,在舞台上都不展现。所以在古希腊剧本中间就出现一个情况,凡是最尖锐的戏剧矛盾都有一个报信人或者传令官来报告,舞台下面发生了什么,怎么样,怎么样,那个是最有戏剧性的。这些场面在古代演出只能靠叙述,而不能当场表演。当然我们现在的演出都可以了,但是在古希腊是不允许的,在台上是不允许出现流血和恐怖的,这是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确定的。

古希腊悲剧基本上没有描写爱情的,可能提到爱情,比如《安提戈涅》一剧中,剧中提到了,海蒙和安提戈涅是未婚夫妻,只是提到,但绝不渲染爱情。因为大概他们可能是不是把这个生殖太崇拜了,所以他们要理性,要“柏拉图”式的。

古希腊戏剧中间,同台对话的人绝对不会超过三个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三个演员,三个演员来轮流扮演剧中的各种角色。另外有一点和咱们中国戏剧也一样,在古希腊戏剧中间没有女演员,都是男演员,男的来扮演女角,和咱们中国一样。当然现在是都有了,跟咱们也一样,现在是都有了,但是在当时只有男演员。

下面我介绍古希腊戏剧中的三大悲剧家和一大喜剧家,还有一位戏剧理论家。

第一位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

公元前525年~前456年生于雅典的阿提卡西部的厄琉西斯,由于他在酒神颂歌中用了第二个演员来表演故事,由此使悲剧得到空前发展,因此人们称他为“悲剧之父”。

他一生写过70部剧本(一说为90部),生前得过13次头奖,他死后,他的儿子欧福里翁把他的遗作拿出来上演,又获得了4次头奖。他的剧本只留传下7部完整的。

埃斯库罗斯是个战士,他的爱国热情在他的悲剧中处处流露。他虽为贵族出身,却突破了他所受的限制,加入了民主派,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他开始创作的时期,正是古希腊悲剧的早期阶段。

他对戏剧艺术有许多重要的贡献,他使悲剧具有雄伟的人物和完备的形式。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些意志坚强、气魄雄伟的人物。他剧中的人有些像神,不大像真实的人;他剧中的神又有些像人,不大像尊严的神。一般说来,他笔下的人物是固定的,他们的性格没有什么发展。歌队在他的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他剧中的抒情气氛十分浓厚。他的歌队和剧中人物有密切关系,歌队参与剧中的活动,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他的作品大都为“三部曲”。他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组成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在大结构上处理得很成功。但是,就他的每出戏而论,在布局上相当松散,剧情发展十分缓慢。埃斯库罗斯很熟悉演出技巧,他的戏都是自导自演。轻飘鲜明的服装、高底靴等都是他首先采用的。由于他增加了第二位演员,所以戏剧史上称他为悲剧之父。

埃斯库罗斯的风格很庄严、崇高、雄浑有力,与他的悲剧所表现的严肃斗争相适应,但有时晦涩难解。他最杰出的悲剧是《阿伽门农》,最著名的悲剧是《普罗米修斯》。

第二个作家叫索福克勒斯,这个作家我想多讲两句。他生于公元前496年,死于公元前406年,活了90岁。我们老爷子在希腊授奖的会上就讲过,他要学索福克勒斯活到90岁,要完成《荷马史诗》的翻译,很可惜他活了86岁,《荷马史诗》只是其中的《伊利亚特》翻译了一半,他临终前让他的学生继续完成,他的学生叫王唤生先生,现在《荷马史诗》两部,一部《伊利亚特》,一部《奥德赛》都翻译完了,而且这两部都得了国家的图书奖,重奖。因为这个是世界文学的巨著,我本人也有个计划就是把《奥特赛》搬上中国的戏剧舞台,剧本已经出来了,1992年剧组也建立了,中国京剧院来排演,刘长瑜的那个青年团,舞美设计也出来了,剧组也建了。就在这个时候,文化部任命我当了副院长,我一到院里头工作,我就没法干这些事了,所以就没有排成。我当了八年副院长,等我退下来以后,时过境迁。但是这个剧目还是我心中的一个创作冲动。因为这个戏反映特洛亚战争以后,奥德赛回国的十年的悲剧故事,有天上的戏、有地下的戏、有海里的戏、龙宫的戏、鬼戏什么都有,中国戏曲最容易表现了,要80个演员,二三十个乐队,就是100多个演职人员,这个很要命。但是这个消息在1992年一传出去,美国的邀请当时就到了,因为它是中国的古老的传统和最早的史诗和戏剧的一种结合,具有国际性。如果有机会将来有国际团体的支援,可能这个事就能成功了。

那么索福克勒斯也是一个雅典人,他从小受过很好的教育,我个人特别崇敬索福克勒斯,因为我搞他的戏比较多。他的戏有一个特点,他写的人按他自己说:我写的人物是按人应该有的样子来写的,实际上就是理想中的样子。有点像咱们的样板戏一样,理想中的样子,他是按照人应该有的样子去写。他下面一个作家欧里庇德斯,他就说欧里庇德斯是按照人本来的样子去写,人本来什么就是什么。这里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界限。在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中间,非常巧,这位作家留下来的剧本完整的也是七部。倒挺公平,每人七部。这七部中间,最有名的,可能对戏剧史影响最大的,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上演过的,就是《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上演于公元前431年,至今将近2500年了。古代希腊在搞戏剧节的时候,我们中国是什么情况呢?是春秋战国时代,我们还没戏剧呢,我们到南宋才有,人家已经有那么大的戏剧节了。

第三个作家叫欧里庇得斯。欧里庇得斯生于公元前485年,死于公元前407年,这个人没有死在希腊,死在马其顿了,就是现在的马其顿。他一生写过92部剧本,欧里庇得斯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成了名作家了,他18岁开始写戏,我们的曹禺先生是21岁写《雷雨》,也是很年轻的。非常幸运的就是他的剧本有90多部,留到现在的,我们拿到剧本可以上演的一共有18部。这18部有名的有这么几部,一个就是《美狄亚》,大概《美狄亚》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描写杀子复仇的故事。美狄亚为了爱情,抛家、抛国而且还杀了自己的弟弟,跟着伊阿宋流浪,伊阿宋原来是个皇子,他可以继承王位,但是流落他乡,过着平民生活,但始终想恢复他的王宫生活。所以,他们到了科林托斯这个国家后,有个公主看上他了,这个时候伊阿宋就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给抛弃了,去当驸马去了,为了恢复他的王权。美狄亚就气愤得不得了,就要复仇,当然复仇的手段是非常极端的,就是把自己的孩子杀了。因为她知道,这两个孩子如果她不杀掉,别人也要杀掉,与其别人杀不如她自己杀。而且这两个孩子是伊阿宋的念想,他一切都为了这两个可爱的孩子,我把你的念想彻底打消,美狄亚就杀了孩子。杀了这两个孩子以后,神还是原谅了她,派了一部龙车把她接走了。这是戏剧史上第一部为妇女的命运呼号,为妇女鸣不平的戏剧作品。可能中国人还是比较熟悉的。

另外一部戏是《特洛亚妇女》。特洛亚战争胜利以后,特洛亚的妇女命运非常悲惨,王后,昨天还是王后今天就是战犯、奴隶,而且希腊人把这些所有的妇女都分给这个,分给那个,都给瓜分了,有的分去当小老婆,有的分去当丫鬟,反正命运非常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戏剧,所以在中东战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排特洛亚战争这部戏,因为我反对中东战争。那么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其他的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还有《酒神的伴侣》,就是写酒神的信徒们,每到酒神节的时候可以到森林里去狂欢,在狂欢的时候可以喝酒,女人在那几天是非常自由的,皇后也是女人,所以皇后也去了,结果没想到人类在疯狂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疯狂的行为,她喝醉了。那个国王就想,她们这些女人到底在干什么,就去偷看,但是这是犯禁条的,男人不许去的,所以他们就化装成女人跑那儿去偷看,在偷看的时候就被王后看见了,在王后的眼睛里他不是人,是一头狮子,所以借着酒劲她就和狮子搏斗,结果把狮子头割下来了。没想到等她回到王宫的时候,抱着头一看,是她自己的儿子。这个戏主要是说人在疯狂的时候会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告诉你人要理智,不要太疯狂。那么这个戏在结构上可以和《俄狄浦斯王》媲美,《俄狄浦斯王》为什么成了典范?它妙就妙在这里,从戏的一开始就告诉你,俄狄浦斯是要杀父娶母的,可是观众是津津有味地看,一点儿不走神地看,为什么呢?他到底怎么就杀父娶母了?这叫多层的结构,他开始查凶手,查到像他以后又开始查身世,查凶手、查身世两条线并行,这里面在戏剧剧作上有非常好的东西,什么冲突、转折、陡转,剧作法技巧,索福克勒斯在2500年前运用的就非常成功了。

欧里庇得斯的《酒神的伴侣》可以和《俄狄浦斯王》比,《酒神的伴侣》我们国家已经演了,今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演的,前些年香港演艺学院也演了。我这部戏还没排,也是计划中的,我排的是川剧,因为川剧非常适合表现人类的疯狂,什么喷火、变脸,都可以用上,很可惜这个作者,改编者遇到车祸去世了,所以这个计划又搁下来了,但是四川方面还没死心,我也没死心,但愿阿波罗多给我几天。

在欧里庇得斯的剧本里头有个特点,他不写神了,他写了现实中的人,而且写了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妇女的命运问题,金钱的问题。他特别善于去描写妇女的心理,在《美狄亚》的剧本中间,就是描写美狄亚杀孩子还是不杀孩子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细致。所以,戏剧史上称欧里庇得斯是在戏剧作品中,第一个发现女人的作家,给了他这么高的评价。另外,他提了很多社会问题,他敢于干预社会,他写了人。那么索福克勒斯说欧里庇得斯写了人本来的样子,就是写了人的本性,所以欧里庇得斯的戏,观众更多,他不是写神,不是写英雄,而是写了普通的人,这是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贡献。因此,在史学上,可以这么说,在他之前的古希腊悲剧叫英雄悲剧,英雄悲剧到了欧里庇得斯结束了。欧里庇得斯写了人的悲剧,写人了。在艺术上他有他的特点,他把歌队的作用减少了,他增加了戏剧的冲突,文学性也很强。而且欧里庇得斯的戏,现在在全世界上演的剧目最多,因为他的戏最有戏剧性。因为戏剧到这个时候有三个演员了,三个演员来轮流担任各种角色。以上是三大悲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再发挥了。

古希腊喜剧也有很多作家,从史上可以记载的有40~60位,但是留下剧本来的,真正有成就的,可以和三大悲剧家齐名的只有一位,叫阿里斯托芬。阿里斯托芬生于公元前446年,死于公元前385年,他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非常好的朋友,所以在他的戏中间政论性、哲理性很明显,他有时候在戏中间讽刺哲学家,有时候在戏里进行美学讨论,所以他的戏有时候也很枯燥。但是他一生中写了44部戏,他写得比较少,留下来的现在有11部,现在演得最多的、最有名的是《阿卡奈人》,是反对战争的题材。大家知道,在这段时期正是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叫希波战争,后来又发生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后一个战争,剧作家们都是反对的,因为它是非正义的战争。第一个战争那还是希腊的民族反抗侵略,大家都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史上的希波战争。反战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阿卡奈人》就是提倡和平、反对战争的。还有一个戏叫《和平》,描写人们要到地下去把和平女神接回来,让世界和平。另外还有《财神》、《骑士》、《云》,就是一共有11部。我们中国现在只上演了一部,就是《地母节妇女》。下一部戏可能要上演《吕西斯特忒》,也是一个很搞笑的戏。现在搞笑的戏很受欢迎,而喜剧的源头也是阿里斯托芬开始的,后来莎士比亚的喜剧、莫里哀的喜剧、哥尔多尼的喜剧都是继承了阿里斯多芬的传统。

有一次曹禺先生很有意思,很幽默,我当了副院长以后,第一次到医院去看他,他见了我以后第一句话就是:小罗,你今天当了副院长了,这就是希腊悲剧呀。我当时奇怪,后来我明白了,出了一个行政领导,损失了一个导演。确实我八年只排过一两部戏,可是我退下来以后排了很多戏了,每年至少要排两部戏。曹禺先生是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剧作家,他受影响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人契诃夫,一个是奥尼尔,大家知道奥尼尔整个就是希腊悲剧在美国的一个再现,它的故事、它的结构都是。所以,曹禺先生也是从古希腊悲剧来接受传统的,因此古希腊悲剧和古希腊喜剧都影响了后来一直到现在。

最后想给大家再介绍一位理论家,这个理论家可能我不用多介绍,为什么?因为我一说名字大家就知道,亚里士多德,既是物理学家,又是数学家,又是哲学家,又是思想家,同时又是戏剧理论家。他生于公元前384年,死于公元前322年,比几个剧作家都晚,因此他就在教学中间,总结了希腊的悲剧和希腊的喜剧,写了一本书叫做《诗学》,这个诗学很有意思,它题目是诗学好像是论诗的,实际上他论的是戏剧,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诗学》只有26章,其他的到现在没找到。这26章主要是论戏剧诗和史诗,所以他的戏剧理论,是人类最早的戏剧理论。而且亚里士多德的戏剧主张至今仍然是有效的,有用的。另外他还写了《戏剧史》,我们叫《戏剧史》或者叫《戏剧年鉴》,我们现在说很多的古希腊戏剧史料都是亚里士多德的书中间写的,有记载,可以说是有根据的。他的贡献不得了,当然,他的其他的贡献就再说了。

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论述的主要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就是亚里斯多德提出的。我们毛主席也提了。但是毛主席有一句话也很厉害,影响了我父亲一辈子,就是批判那个所谓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言必称希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的。然后我爸说,我怎么办,我一辈子就研究希腊,那我说话肯定是希腊啊。

另外一点,希腊悲剧为什么在1986年才在中国首演?这句话就起到作用。而且还有很多命运问题,没有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不了的,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了,这个事就解决了。

还有一个就是文艺批评、文艺标准,因此这个《诗学》是了不得。我觉得搞文艺的如果不学《诗学》是不行的,这是最早的源头,这是源泉而且谈到文艺批评和文艺标准我又要慷慨激昂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文艺发展,最薄弱的就是文艺批评。没有文艺批评、没有标准,真善美是应该有标准的,现在真善美有标准吗?我觉得很痛心。而且我们现在的报刊上面有真正的评论文章吗?一派赞扬,动不动就是“里程碑”,哪儿有那么多里程碑啊?因此,我们现在的文艺发展中就缺文艺批评,而总结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文艺空前的发展都是因为有文艺批评。而现在评论界也不争气,我也参加过评论,人家辛辛苦苦地搞了投了那么多钱你不说点儿好话行吗?我这还算好的,有的去了以后先拿笔钱,先吃几顿好饭,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所以我有时候常常得罪人,常常我看到不好的我就说,我现在参加这种会也少了,加上我也退休了。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要讲真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有个标准。

我刚才介绍的以上的这些有关希腊悲剧的产生,三大悲剧家、一大喜剧家、一位理论家,从我简单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感觉到,希腊戏剧确实在2500年前是辉煌的,而且在希腊的文化史的发展中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能把戏剧,这么样一个对人们有启迪的、教化的这么一种艺术抛掉,我作为一个五十多年的戏剧工作者,我有时候也很悲哀,我们的戏剧现在的境遇真惨啊!多少话剧团不能演出,演出了更赔钱,可是我最近接触的武汉人民艺术剧院,那真是太伟大了,一年可以排七八部戏,我在那儿排戏的时候同时四部戏开排,而且他们用自己的演出养活了自己,所以政府给了他们很大的奖励和支持。还是要出戏,演戏不给观众看怎么行?观众看不懂怎么行?因为我们现在北京有些戏确实是,说老实话看不懂,所以上次我有个学生排了一个《北京人》,排拍完了以后找我,说:罗老师,怎么样?我说:不错、不错、不错,这回你的戏我算是看懂了。我看懂了,那这个言外之意是以前你的戏我看不懂。你这个搞戏的让观众看不懂你给谁看啊?这里也有一个群众观点的问题。现在搞艺术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是象牙塔之尖,离开了群众。群众有些东西我们不能迎合,应该去引导,我觉得要引导群众,通过艺术潜移默化,这是我们艺术工作者应该尽的责任,是我们的本职,这一点我是比较乐观的,如果说是我的艺术人生,这一点从学习到今天我没有丢,而且我们一直要走到最后一天,我的讲话就到这里。

提问:听了您讲座以后我觉得您讲得挺好,我以前对这个不是很了解,我想问您当时从事这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是挖掘我们民族本身的,我们也有5000年历史了,当时有没有从这方面去想过?因为我觉得别人的一些优秀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去吸收,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要挖掘我们本民族的一些东西可能更好一点。

罗锦鳞:你说得太对了,非常遗憾的是我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国学学得不好,古文底子很差,所以有时候去接触中国古代文化就很困难。但是我心里很清楚,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还是要靠自己的文化。我这些年有个体会,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所以我搞的中国戏曲表演的古希腊悲剧,外国没有,我搞的话剧跳来跳去还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掌心。我觉得要使我们的文化立足于世界,我们必须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

另外,从我们国家内部来讲,从国内来讲,越有地方性的就越有全国性,因此就要研究本地的艺术特点。我们深圳怎么找到我们本土文化的焦点,我觉得还有待于创造,你说山西来的山西帮的,他绝对醋味,这是他的地方特点。所以,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这是我这么多年常常体会的。我不可能自己去做各种艺术。因为人的知识有限、基础有限,因为我古文底子差,我不可能去研究孔夫子。实际上有些学者把孔夫子和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做了许多比较性的研究,我父亲就做过这种研究。但是我没有资格,因为第一我对孔夫子停留在一般人的水平,对古希腊哲学,我也是一般水平,我只是在戏剧领域钻研了一下,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只有那么多年,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脑子里必须清楚什么是主要的。

提问:谢谢您的讲座,我是这一段时间还是第一次听到有教授介绍外国的文化,我认为现在中国文化面临着两条战线上的问题。一个就是恢复中国春秋战国时候的,那个时候就是孔子、孟子那个时候的文化,而不是专制王朝把儒家文化歪曲了的文化,这是恢复咱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另外一个就是要学习外国的文化,现在中国没有文化,中国是一片空白,因为几十年以前把孔孟早就打倒了,把外国也批判了,所以现在也需要外国的文化,那么具体地说古希腊里面,因为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发源。

罗锦鳞:对,所以欧洲文化中心是欧共体出钱的,在希腊办理的,因为欧洲人认为欧洲文化的源是希腊文化。

提问:中国文化固然是咱们中国本民族的文化,是应当恢复的,也应当弘扬光大的。但是不可避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肯定它有它的取向性,那它这里头都有很多西方好的东西中国是缺乏的,如果把西方的文化更加宣传进来的话,补足咱们传统文化的不足,那咱们中国文化将来不就可以发展更好吗?再说,如果一个民族文化不吸取别的民族的文化你就不会成长,你在整个世界文化的竞争当中你就会弱化,弱化就会被别国的文化所取代,你要成长必须要学习外国。所以我觉得宣扬古希腊文化很有必要。咱们能不能成立一个小型的话剧团,穿着古希腊的服装,去把希腊的剧演出来,如果经费不够找一些热心的企业家资助一点钱,对不对?就在这里演嘛。

罗锦鳞:好,等到什么时候深圳有话剧团了,我就到这里来排剧,但是没有戏剧团我不会来。另外一点,你刚才的发言我非常赞成,因为我认为不管是东方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凡是具有文化品位传承下来的都是世界的。因此在西方有一个潮流,叫做东西方文化融合,而我非常高兴的,就是我恰恰是在这里面进行探索,把东方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搞融合,融合不是贴合,融合是咖啡和牛奶的关系,很难啊。所以我当时讲了,我要让中国人看了以后,认为这是改良的戏曲,外国人看了就是中国戏曲,最后我达到目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融合。现在作为戏剧潮流来讲,别的我不敢讲,东西方戏剧融合,现在西方很多的导演都在学我们中国的戏曲。我们中国戏曲的魅力,我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那是世界没有的,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日本的能乐也好,韩国的唱剧也好,都是从我们这儿去的。所以,我同意你的观点,我们来讲关于孔孟之道的问题,现在西方有300多家孔子学院了,我认识很多人他们是专门研究老子的,在他们面前我不敢说话了,因为我没有研究老子,但是老子现在在西方很流行啊,他的哲学、他的理论。因此,从宏观来看,凡是对我们今天有用的,不管你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我们按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

帮助中心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