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下册)
毕志伦: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交流人生感悟,交流人生体验。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已经献给全人类。”这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上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这段名言应该说激励几代人,为人类、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为之奋斗。
关于人生,是一个古老话题,先秦百家诸子,他们谈论的主题是人。现在,人生这个话题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是不可回避的,尤其是我们在座的年轻同志,更是不可回避,应该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样使自己的人生不虚度年华,而是有所作为?今天,我就想结合本人的实际来谈谈。我刚才说了,弹指一挥间,我本人大学毕业38年,我们走过来的人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一生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获得更多的成功。我今天给大家讲关于人生奋斗和立志的四个观点:
第一,人生在于奋斗。
第二,奋斗在于立志。
第三,要努力创造成长的环境。
第四,成功人生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我先讲第一点,人生在于奋斗。
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孟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我理解就是说要干成一番大事,必须劳心劳力,吃苦受难。人来到世界上,第一声是哭,从哲学家来看,人生为什么第一声是哭呢?他告诉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必然要和困苦相伴,和困苦相随。在座的年长者饱经风霜,体会是很深的。就是年轻同志,读书从小学念到大学,可不容易啊,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要经过多少考试才有今天。
短暂人生,从年龄段来看,我认为奋斗是分为这样几个年龄段:一般来说,20岁左右打基础。这个时间很关键,是打基础的时段,这个时候也是每个人的黄金时期。初中时学习物理、化学、数学、语言等,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比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老师要我们背下来,到现在还记得,而且是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候记住的到今天还很牢固。
那么30岁呢?30岁左右定方向。到了30岁了,人朝哪个方向发展,无论是成家立业,还是学术研究,还是从事什么,都不要晃荡了,要确立一个方向。我在家老是说,我的儿子,到30岁了还不谈对象,30岁还没有断奶,回来后,就说:妈,饭熟了么?他吃完后就玩他的,我说:你应该谈个对象,成个家么!30岁应该定方向。
40岁左右见雏形,这是有大量的依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的。我这里有两个数字,一个数字是15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总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是1249位,1249位著名的科学家平均年龄是37岁。而且有人还统计,总共现在有325位得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3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年龄基本上在30岁到50岁,这个占了75%,所以40岁左右见雏形。
50岁左右固根基,60岁以前功业成,60岁以后就是自我完善了。像我们这样就是自我完善了。
按照一年四季来划分,人生可分为:20岁左右为春天,40岁左右为夏天,60岁左右为秋天,80岁就进入冬天了。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属于春天、夏天,一定要抓紧春天和夏天的大好时机来进行学习。当然,到了60岁的人,像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是收获季节,包括我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我觉得也是一种收获,应该告诉给大家。60岁左右是秋天,一定不要等到进入冬天后,空悲切。80岁以后,当然有的个别的身体还是很好,但是毕竟心力还是有限,所以大家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人生之路也不可能是一路鲜花,相反有时候荆棘丛生,困难重重。那么有哪些困难呢?在人生里,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四斗:第一,就是与困难斗。人生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想下面就结合我的实际,说说我遇到哪些困难。与困难作斗争,我最苦的时候就是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这三个时期。上小学的时候,大概小学五年级。我当时10岁,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童年丧父,人家说没有妈的孩子可怜,没有父亲的孩子也同样可怜,当时父亲去世后我能不能继续读书,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我告诉大家我在弟兄五个里面是最小的,但是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那几个孩子都没有成家,所以这时候能不能继续读书呢?我的母亲就把几个孩子找来,说,你们几个孩子没有读书,算是我们做父母无能,但是现在大家是不是抬起来(湖北话叫抬起来),让弟弟(就是我)读书。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成家,最大的姐姐也只是18岁。我是排行老五了。这样,大家就按照母亲的要求,大家“抬起来”让弟弟读书。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条件更差,再加上农村湾里面的人,看你家里没有主了,就欺负你。我现在头上还有一个疤,就是那时别人欺负我、丢石头打的。能不能够继续读下去,面临着考验。
上初中,是1959~1962年,在座的年纪长一些的同志应该记得清楚,当时正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三年大旱,全国没有粮食吃。吃草根,吃树皮,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叫观音土,白色的泥巴,就吃那个。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同学退学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上高中的时候,自然灾害开始有些缓和了,但是由于自己家庭困难,当时尽管读书不要什么钱,但是当时赚钱也很难,没有别的,只有靠我的哥哥当兵1月补助4块钱,他用2块钱留2块钱给我读书。所以,高中时候也是很困难的。上高中时候,到第四节课的时候,饭菜香味就已经飘到教室里了,哪有心思听课。第四节课打铃后,同学们都像射箭一样往食堂里跑,但是我不能往食堂跑。为什么呢?向同学们借餐票借得太多了,不好意思借了。同学们往食堂跑,我只有往田间跑,田间有一种茅草根,把那个嚼一嚼,等人家吃了饭我再回来。我们有个同志有一次说笑,你后来当领导干部,从县里到地区一直到省里,没看你长胖啊。我想可能小时候打基础,先瘦的,以后再胖不了。这样,我们就是等人家吃饭以后才能回来,所以高中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坚持下来了。
第二斗是与自己斗。一个人要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事。认识自己,怎么样征服自己,还要说服自己。我体会,人容易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有时候在不顺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在顺的时候容易产生自负、自傲。对我来讲,自卑也产生过,刚才说我不是挺过来了么,但是挺得也很艰难。当时我们上高中,我们全县就一所高中,在县城里面,农村人到县城里面上高中,等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县城里面看一切都很新鲜。那么城市的学生,各方面都强,当时来讲,我也有自卑的心理。比如说打球,我是山沟里来的,哪里打过什么球。你跟人家一起打,人家水平高些,我还有点怕丑,人家打完了以后我偷偷地把球打一打,也有自卑的心理。总之,我认为奋斗是人生的主题,人生离开奋斗一切将无从谈起,人生离开奋斗必将一事无成,我讲的这个基本观念:人生在于奋斗。
第二点,奋斗在于立志。
从人的成长规律得知,人生是一个过程,立志是这个过程中间重要的一环,关于人生的立志问题,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大学者都有过深刻的阐述,诸葛亮在给他外孙的信中说,“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意志不坚毅,意志不慷慨,老是忙忙碌碌的,跟一般的人一样,这样不可能有什么建功立业。
立志要与时代相呼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时代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只有把个人的志向与历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是人生的正确选择,不能逆潮流而动,最典型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不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么,为什么呢?大家都要搞民主运动,推翻封建帝制,他还要复辟,还有张勋搞复辟,也是短命的,原因在哪里?就是逆潮流而动。我们的立志要与时代相呼应。
立志要切实可行。确立志向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工作性质和环境来权衡确定。生物学家摩尔说得好,目标恰当才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比如说嗓子不好的人,当歌唱家这个可能性都很小,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
立志后要走好第一步。第一步很重要,那么立志后的行动,特别是刚出校门踏入社会的,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我的理解和我的体会就是出来以后走好第一步,大学毕业后尤其是和领导的关系怎么处理呢?对领导要尊重,但不能吹捧。这个意思就是说领导交代的事要努力完成好,但不要刻意吹捧。对同事要坦率,但不能攻击。对你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上班宁可早到一分钟,不要迟到一分钟,其实就是两分钟的差别,但迟到一分钟给领导和大家的印象就不好。
在工作中要多干少说。两个猎人争论大雁的肉怎么吃的寓言,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不要老是搞那些无谓的争论,要多干。一个猎人说:这个大雁的肉煮着是最好吃的,另外一个猎人说:煮的不好吃,蒸的好吃。两个人争论不可开交,再找个人来做裁判,这个人说:我看你们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这样吧,打下来后一半煮着吃,一半蒸着吃。好,这个办法好,再准备打大雁的时候,大雁早就飞走了。这说明,不要总是搞空洞无谓的争论,要多干少说。
要把奋斗目标阶段化、具体化。一个人要有一生的目标,有了一生的目标,还要设定一段时期的目标,还有1年的目标,1个月的目标,1个星期的目标,甚至是一天的目标,都要有规划。人生要有规划、有计划,不能糊里糊涂地过。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朝着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是气。两者结合起来,才叫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那么综观社会,半途而废的人,我看往往是三种情况。为什么半途而废?第一种情况就是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而气馁;第二种情况是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而悲观;第三种情况,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眼高手低而失败。为此,我讲,立志和奋斗的人都必须持之以恒。
我认为,要干一番事业的人要做到四个不能。一是不能心急浮躁。要懂得量变才能质变的辩证法,孵小鸡就是这个道理,温度不到怎么能变呢?二是不能盲目攀比。我们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不能只看表象,与自己外在条件相同的同志,不能攀比,而要找出差距,然后针对差距迎头赶上。三是不能怨天尤人,当自己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事业没有成功的时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找别的原因,这个不可取,还得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四是不能悲观气馁,天才和庸才的区别往往就是意志和耐力的考验,成就事业,常常要受阵痛、困惑、彷徨的考验。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提出,判断人才三条标准,那就是才能、气量和意志,而且以意志最为重要。在社会实践中,我感到常常有四种情况更能考验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定。第一是受委屈的时候,人生总是要受到一些委屈;第二是失意的时候;第三是处在复杂环境的时候;第四是取得成绩遭到毁誉的时候。这四种情况一定要经得住考验。人生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懂和领会失败、不幸、挫折、痛苦的内涵,那么,受挫一次应该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次,失误一次应该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节,不幸一次应该对事业的认识承受一级,磨难一次应该对成功的含义透视一遍,只有这样,坚韧不拔,才能够登上一座高山。
第三点,努力创造成长的外部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三大幸,三小幸。三大幸,一个人生在一个好时代,一个好环境,碰到好机遇;三小幸,在单位有个好领导,有一个好单位,再一个就是,男同志有个好妻子,女同志有个好丈夫,三大幸三小幸。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也正是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有人抱怨处世艰难,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不好。那么怎么样创造环境呢?我认为,第一,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确很重要,第二,环境的好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第三,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创造和改善环境的。如何创造好的环境?我认为最根本是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身修养也就是要以诚待人。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结果表明,九个方面受人欢迎:待人真诚,做事务实,礼貌热情,对人友善,理解人,体贴人,可靠,负责任,聪明;八个方面人们最厌恶:不友好、多嘴多舌、自高自大、自私自利、恶毒、虚假、冷酷、卑贱。可见,以诚待人很重要。刚才说了个人修养,从个人修养来看,要做到什么呢?我认为在个人修养方面,在人际交流中间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一要谦虚谨慎,不要自视清高。即使自己有很多长处,也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人家,人家也会看不起你,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也不会尊重你。
二要求真务实,不要说大话、空话。现在有人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也不一定,前提是你首先要干得好。
三要自立自强,不要轻易求人,自己能办的事就不要随便求人。
四要理解人,不要强人之难。
五要尊重人,不要取笑别人。
六要讲方法,不要乱发脾气。讲方法不乱发脾气,不一定在工作上,包括在家庭也一样。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我看夫妻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夫妻互相尊重有必要。有的人讲,她都是我老婆了,我还尊重什么。不能这么讲,也要讲方法。比如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女同志不能当着客人的面说你丈夫怎么憨,怎么憨,男人也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揭你爱人的短,相互之间要尊重。我们在武汉,自己在家里做饭比较多,我们这一块(指深圳——整理者注)在外面吃饭多。上班回来以后,你不要一进门就喊:“老婆,饭好了没有?”或者是饭做得晚一点就埋怨人家。我进门的时候不是这样,我都是门打开以后就问:“怎么样,还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她就很高兴。然后我进厨房以后,又说:“你站了半天,累了吧,我帮你捶捶。”看起来好像挺那个,但是人都是要相互尊重的。要讲方法,不要乱发脾气,包括对家人也是一样。
七要严谨,不要信口开河。
八要文明礼貌,不要不拘小节。
九要平等待人,不要摆架子。
十要关爱人,不要欺负人,尤其是不要欺负老实人。
在思想上要树立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的理念。
第四点,人生成功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个人要立得起,立得住,永不言败,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人生的坐标,实践的航标,奋斗的目标。那么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来说,要正确确立以下六观。
一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观,一个人不能因为恶小而为之,也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二要有正确的道德观。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尤其是要慎独,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道德的标准,限制个人的欲望;二是要有原则和纪律,强化个人的意志;三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控制个人的情感;四是要与人为善,作为行为的基石。现在有种说法,“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可能不倒,肯定要倒,所以一定要慎独。三要有正确的地位观。要立志做大事,淡化做官的欲望。怎么看待做官呢?为了做事而做官,做官的目的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是为做官而做官,官不在大,称职则明,位不在高,为民则信。四要确立正确的金钱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不行,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五要确立正确的名利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六要确立正确的享乐观。
提问:毕先生你好,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你。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怎样去锻炼吃苦耐劳精神来适应现代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是创造成长的外部的好环境?
毕志伦: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我想首先是从大人、从父母来解决问题,不要包办,不要什么事,大大小小的事都给他包办,让他自己有所体验,然后要让他生活上自立,人慢慢长大后在工作和学习上怎么去克服,让他自己去认识,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如何创造好的环境呢?我刚才说的,从个人来讲,主要是自己得以诚待人,刚才讲的十要十不要,是个人创造环境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好,大家对你认可。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在一个环境里面,比如说在一个单位,就像我以前工作的单位,不干事的人比干事的人反而得到的回报多,也有这种情况,这种是社会风气不正。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为社会风气不正我就放弃自己真诚待人,放弃自己加强修养,自己还得这样做,而且以后还要坚信整个社会风气会逐步好转的,个人环境也会变好。
');" class="a2">收藏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下册)
毕志伦:很高兴能有机会跟大家面对面交流人生感悟,交流人生体验。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他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当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已经献给全人类。”这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上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这段名言应该说激励几代人,为人类、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为之奋斗。
关于人生,是一个古老话题,先秦百家诸子,他们谈论的主题是人。现在,人生这个话题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是不可回避的,尤其是我们在座的年轻同志,更是不可回避,应该用自己的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样使自己的人生不虚度年华,而是有所作为?今天,我就想结合本人的实际来谈谈。我刚才说了,弹指一挥间,我本人大学毕业38年,我们走过来的人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一生的经验教训,告诉大家,让大家少走弯路,获得更多的成功。我今天给大家讲关于人生奋斗和立志的四个观点:
第一,人生在于奋斗。
第二,奋斗在于立志。
第三,要努力创造成长的环境。
第四,成功人生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我先讲第一点,人生在于奋斗。
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么孟子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我理解就是说要干成一番大事,必须劳心劳力,吃苦受难。人来到世界上,第一声是哭,从哲学家来看,人生为什么第一声是哭呢?他告诉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必然要和困苦相伴,和困苦相随。在座的年长者饱经风霜,体会是很深的。就是年轻同志,读书从小学念到大学,可不容易啊,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要经过多少考试才有今天。
短暂人生,从年龄段来看,我认为奋斗是分为这样几个年龄段:一般来说,20岁左右打基础。这个时间很关键,是打基础的时段,这个时候也是每个人的黄金时期。初中时学习物理、化学、数学、语言等,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比如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老师要我们背下来,到现在还记得,而且是作为我们自己的座右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时候记住的到今天还很牢固。
那么30岁呢?30岁左右定方向。到了30岁了,人朝哪个方向发展,无论是成家立业,还是学术研究,还是从事什么,都不要晃荡了,要确立一个方向。我在家老是说,我的儿子,到30岁了还不谈对象,30岁还没有断奶,回来后,就说:妈,饭熟了么?他吃完后就玩他的,我说:你应该谈个对象,成个家么!30岁应该定方向。
40岁左右见雏形,这是有大量的依据来说明这个问题的。我这里有两个数字,一个数字是15世纪到20世纪60年代,全世界总共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是1249位,1249位著名的科学家平均年龄是37岁。而且有人还统计,总共现在有325位得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32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年龄基本上在30岁到50岁,这个占了75%,所以40岁左右见雏形。
50岁左右固根基,60岁以前功业成,60岁以后就是自我完善了。像我们这样就是自我完善了。
按照一年四季来划分,人生可分为:20岁左右为春天,40岁左右为夏天,60岁左右为秋天,80岁就进入冬天了。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属于春天、夏天,一定要抓紧春天和夏天的大好时机来进行学习。当然,到了60岁的人,像我们现在这个年龄是收获季节,包括我对人生的感悟和体会,我觉得也是一种收获,应该告诉给大家。60岁左右是秋天,一定不要等到进入冬天后,空悲切。80岁以后,当然有的个别的身体还是很好,但是毕竟心力还是有限,所以大家就应该抓紧时间学习。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人生之路也不可能是一路鲜花,相反有时候荆棘丛生,困难重重。那么有哪些困难呢?在人生里,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四斗:第一,就是与困难斗。人生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各种各样的困难。我想下面就结合我的实际,说说我遇到哪些困难。与困难作斗争,我最苦的时候就是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这三个时期。上小学的时候,大概小学五年级。我当时10岁,我的父亲就去世了。童年丧父,人家说没有妈的孩子可怜,没有父亲的孩子也同样可怜,当时父亲去世后我能不能继续读书,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我告诉大家我在弟兄五个里面是最小的,但是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那几个孩子都没有成家,所以这时候能不能继续读书呢?我的母亲就把几个孩子找来,说,你们几个孩子没有读书,算是我们做父母无能,但是现在大家是不是抬起来(湖北话叫抬起来),让弟弟(就是我)读书。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有成家,最大的姐姐也只是18岁。我是排行老五了。这样,大家就按照母亲的要求,大家“抬起来”让弟弟读书。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的条件更差,再加上农村湾里面的人,看你家里没有主了,就欺负你。我现在头上还有一个疤,就是那时别人欺负我、丢石头打的。能不能够继续读下去,面临着考验。
上初中,是1959~1962年,在座的年纪长一些的同志应该记得清楚,当时正是全国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三年大旱,全国没有粮食吃。吃草根,吃树皮,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叫观音土,白色的泥巴,就吃那个。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同学退学了,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上高中的时候,自然灾害开始有些缓和了,但是由于自己家庭困难,当时尽管读书不要什么钱,但是当时赚钱也很难,没有别的,只有靠我的哥哥当兵1月补助4块钱,他用2块钱留2块钱给我读书。所以,高中时候也是很困难的。上高中时候,到第四节课的时候,饭菜香味就已经飘到教室里了,哪有心思听课。第四节课打铃后,同学们都像射箭一样往食堂里跑,但是我不能往食堂跑。为什么呢?向同学们借餐票借得太多了,不好意思借了。同学们往食堂跑,我只有往田间跑,田间有一种茅草根,把那个嚼一嚼,等人家吃了饭我再回来。我们有个同志有一次说笑,你后来当领导干部,从县里到地区一直到省里,没看你长胖啊。我想可能小时候打基础,先瘦的,以后再胖不了。这样,我们就是等人家吃饭以后才能回来,所以高中的时候也是很苦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坚持下来了。
第二斗是与自己斗。一个人要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事。认识自己,怎么样征服自己,还要说服自己。我体会,人容易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有时候在不顺的时候容易产生自卑,在顺的时候容易产生自负、自傲。对我来讲,自卑也产生过,刚才说我不是挺过来了么,但是挺得也很艰难。当时我们上高中,我们全县就一所高中,在县城里面,农村人到县城里面上高中,等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在县城里面看一切都很新鲜。那么城市的学生,各方面都强,当时来讲,我也有自卑的心理。比如说打球,我是山沟里来的,哪里打过什么球。你跟人家一起打,人家水平高些,我还有点怕丑,人家打完了以后我偷偷地把球打一打,也有自卑的心理。总之,我认为奋斗是人生的主题,人生离开奋斗一切将无从谈起,人生离开奋斗必将一事无成,我讲的这个基本观念:人生在于奋斗。
第二点,奋斗在于立志。
从人的成长规律得知,人生是一个过程,立志是这个过程中间重要的一环,关于人生的立志问题,我国古代的政治家、大学者都有过深刻的阐述,诸葛亮在给他外孙的信中说,“志当存高远……”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如果意志不坚毅,意志不慷慨,老是忙忙碌碌的,跟一般的人一样,这样不可能有什么建功立业。
立志要与时代相呼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时代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只有把个人的志向与历史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是人生的正确选择,不能逆潮流而动,最典型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袁世凯不是只做了83天的皇帝么,为什么呢?大家都要搞民主运动,推翻封建帝制,他还要复辟,还有张勋搞复辟,也是短命的,原因在哪里?就是逆潮流而动。我们的立志要与时代相呼应。
立志要切实可行。确立志向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工作性质和环境来权衡确定。生物学家摩尔说得好,目标恰当才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比如说嗓子不好的人,当歌唱家这个可能性都很小,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利用好自己的有利条件。
立志后要走好第一步。第一步很重要,那么立志后的行动,特别是刚出校门踏入社会的,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与领导、同事的关系。我的理解和我的体会就是出来以后走好第一步,大学毕业后尤其是和领导的关系怎么处理呢?对领导要尊重,但不能吹捧。这个意思就是说领导交代的事要努力完成好,但不要刻意吹捧。对同事要坦率,但不能攻击。对你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上班宁可早到一分钟,不要迟到一分钟,其实就是两分钟的差别,但迟到一分钟给领导和大家的印象就不好。
在工作中要多干少说。两个猎人争论大雁的肉怎么吃的寓言,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不要老是搞那些无谓的争论,要多干。一个猎人说:这个大雁的肉煮着是最好吃的,另外一个猎人说:煮的不好吃,蒸的好吃。两个人争论不可开交,再找个人来做裁判,这个人说:我看你们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这样吧,打下来后一半煮着吃,一半蒸着吃。好,这个办法好,再准备打大雁的时候,大雁早就飞走了。这说明,不要总是搞空洞无谓的争论,要多干少说。
要把奋斗目标阶段化、具体化。一个人要有一生的目标,有了一生的目标,还要设定一段时期的目标,还有1年的目标,1个月的目标,1个星期的目标,甚至是一天的目标,都要有规划。人生要有规划、有计划,不能糊里糊涂地过。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朝着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是气。两者结合起来,才叫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那么综观社会,半途而废的人,我看往往是三种情况。为什么半途而废?第一种情况就是急于求成,欲速不达而气馁;第二种情况是不顾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而悲观;第三种情况,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眼高手低而失败。为此,我讲,立志和奋斗的人都必须持之以恒。
我认为,要干一番事业的人要做到四个不能。一是不能心急浮躁。要懂得量变才能质变的辩证法,孵小鸡就是这个道理,温度不到怎么能变呢?二是不能盲目攀比。我们要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不能只看表象,与自己外在条件相同的同志,不能攀比,而要找出差距,然后针对差距迎头赶上。三是不能怨天尤人,当自己目的没有达到的时候,事业没有成功的时候,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找别的原因,这个不可取,还得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四是不能悲观气馁,天才和庸才的区别往往就是意志和耐力的考验,成就事业,常常要受阵痛、困惑、彷徨的考验。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提出,判断人才三条标准,那就是才能、气量和意志,而且以意志最为重要。在社会实践中,我感到常常有四种情况更能考验人的意志是不是坚定。第一是受委屈的时候,人生总是要受到一些委屈;第二是失意的时候;第三是处在复杂环境的时候;第四是取得成绩遭到毁誉的时候。这四种情况一定要经得住考验。人生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懂和领会失败、不幸、挫折、痛苦的内涵,那么,受挫一次应该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次,失误一次应该对人生的醒悟增添一节,不幸一次应该对事业的认识承受一级,磨难一次应该对成功的含义透视一遍,只有这样,坚韧不拔,才能够登上一座高山。
第三点,努力创造成长的外部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三大幸,三小幸。三大幸,一个人生在一个好时代,一个好环境,碰到好机遇;三小幸,在单位有个好领导,有一个好单位,再一个就是,男同志有个好妻子,女同志有个好丈夫,三大幸三小幸。我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也正是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碰到有人抱怨处世艰难,学习生活、工作环境不好。那么怎么样创造环境呢?我认为,第一,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确很重要,第二,环境的好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第三,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可以创造和改善环境的。如何创造好的环境?我认为最根本是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身修养也就是要以诚待人。心理学家安德森研究结果表明,九个方面受人欢迎:待人真诚,做事务实,礼貌热情,对人友善,理解人,体贴人,可靠,负责任,聪明;八个方面人们最厌恶:不友好、多嘴多舌、自高自大、自私自利、恶毒、虚假、冷酷、卑贱。可见,以诚待人很重要。刚才说了个人修养,从个人修养来看,要做到什么呢?我认为在个人修养方面,在人际交流中间要做到十要十不要:
一要谦虚谨慎,不要自视清高。即使自己有很多长处,也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如果你看不起人家,人家也会看不起你,你不尊重人家,人家也不会尊重你。
二要求真务实,不要说大话、空话。现在有人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也不一定,前提是你首先要干得好。
三要自立自强,不要轻易求人,自己能办的事就不要随便求人。
四要理解人,不要强人之难。
五要尊重人,不要取笑别人。
六要讲方法,不要乱发脾气。讲方法不乱发脾气,不一定在工作上,包括在家庭也一样。如何处理好夫妻关系?我看夫妻之间也要互相尊重。夫妻互相尊重有必要。有的人讲,她都是我老婆了,我还尊重什么。不能这么讲,也要讲方法。比如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女同志不能当着客人的面说你丈夫怎么憨,怎么憨,男人也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揭你爱人的短,相互之间要尊重。我们在武汉,自己在家里做饭比较多,我们这一块(指深圳——整理者注)在外面吃饭多。上班回来以后,你不要一进门就喊:“老婆,饭好了没有?”或者是饭做得晚一点就埋怨人家。我进门的时候不是这样,我都是门打开以后就问:“怎么样,还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吗?”她就很高兴。然后我进厨房以后,又说:“你站了半天,累了吧,我帮你捶捶。”看起来好像挺那个,但是人都是要相互尊重的。要讲方法,不要乱发脾气,包括对家人也是一样。
七要严谨,不要信口开河。
八要文明礼貌,不要不拘小节。
九要平等待人,不要摆架子。
十要关爱人,不要欺负人,尤其是不要欺负老实人。
在思想上要树立帮助人是一种崇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服务人是一种快乐的理念。
第四点,人生成功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个人要立得起,立得住,永不言败,最根本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是人生的坐标,实践的航标,奋斗的目标。那么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来说,要正确确立以下六观。
一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观,一个人不能因为恶小而为之,也不能因为善小而不为。二要有正确的道德观。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尤其是要慎独,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做到四点,一是要有道德的标准,限制个人的欲望;二是要有原则和纪律,强化个人的意志;三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控制个人的情感;四是要与人为善,作为行为的基石。现在有种说法,“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可能不倒,肯定要倒,所以一定要慎独。三要有正确的地位观。要立志做大事,淡化做官的欲望。怎么看待做官呢?为了做事而做官,做官的目的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是为做官而做官,官不在大,称职则明,位不在高,为民则信。四要确立正确的金钱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钱不行,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五要确立正确的名利观。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六要确立正确的享乐观。
提问:毕先生你好,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你。现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怎样去锻炼吃苦耐劳精神来适应现代的发展?还有一个就是什么是创造成长的外部的好环境?
毕志伦: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我想首先是从大人、从父母来解决问题,不要包办,不要什么事,大大小小的事都给他包办,让他自己有所体验,然后要让他生活上自立,人慢慢长大后在工作和学习上怎么去克服,让他自己去认识,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如何创造好的环境呢?我刚才说的,从个人来讲,主要是自己得以诚待人,刚才讲的十要十不要,是个人创造环境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比较好,大家对你认可。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在一个环境里面,比如说在一个单位,就像我以前工作的单位,不干事的人比干事的人反而得到的回报多,也有这种情况,这种是社会风气不正。这种情况下不能因为社会风气不正我就放弃自己真诚待人,放弃自己加强修养,自己还得这样做,而且以后还要坚信整个社会风气会逐步好转的,个人环境也会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