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页面

日藏《玉烛宝典》钞校本论考——《古逸丛书》底本辨析
在线阅读 收藏

《玉烛宝典》十二卷,隋著作郎杜台卿撰。杜台卿字少山,博陵曲阳县(今河北定县)人,历北齐、北周、隋三朝,事迹具《隋书》本传。“开皇初,被征入朝。台卿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为书名《玉烛宝典》十二卷。至是奏之,赐绢二百匹。台卿患聋,不堪吏职,请修国史。上许之,拜著作郎。十四年,上表请致仕,敕以本官还第。数载,终于家。有集十五卷,撰《齐记》二十卷,并行于世。”《玉烛宝典》全本久佚,直至清光绪年间,杨守敬在日本发现《玉烛宝典》钞校本十一卷(缺卷九),黎庶昌影刻辑入《古逸丛书》。此后的《丛书集成初编》本、《续修四库全书》本,均源出《古逸丛书》本。

但是,人们不难发现,《玉烛宝典》文本存在较多的缺陷,讹误衍脱现象比较严重。当年李慈铭既敏锐地觉察到《玉烛宝典》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又不无遗憾地说“当更取它书为悉心校之,精刻以传”。李慈铭或许说的是《玉烛宝典》引用文献的原始典籍,但《古逸丛书》影刻《玉烛宝典》的底本问题,无疑应该被纳入我们的考察视野之内。日本所藏《玉烛宝典》写本不止一种,杨守敬、黎庶昌选择哪一种作为影刻底本呢?真的是《古逸丛书》本卷前牌记所标识的“影旧钞卷子本《玉烛宝典》”吗?回答是否定的。

帮助中心电脑版